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领域的研究前沿
1
作者 边琦 徐子凡 +1 位作者 任启文 李鹏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4,共12页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资源浪费的加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农林用品不仅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还有助于推动农林领域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该文梳理了生物可降解高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资源浪费的加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基农林用品不仅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还有助于推动农林领域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该文梳理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农林业的前沿研究,探讨了农林副产物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协同构筑新型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并分析了从农林废弃物中获取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物可降解农林用高分子材料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 农林领域 复合材料 循环经济 生命周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改性和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冰涛 王晓珂 +6 位作者 张萌 殷茂峰 张信 孙国华 马劲松 李鹏鹏 侯连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尼龙6(PA6)树脂具有优异的性能,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是PA6树脂熔融后黏度较高,不易对连续纤维充分浸渍,并且连续纤维与PA6的复合材料界面黏附性较差,限制了其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针对这些问题,... 尼龙6(PA6)树脂具有优异的性能,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是PA6树脂熔融后黏度较高,不易对连续纤维充分浸渍,并且连续纤维与PA6的复合材料界面黏附性较差,限制了其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文中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CGF/PA6)复合材料开展了研究。首先,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PA6,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其次,用硅烷偶联剂KH550(AP)对连续玻璃纤维(CGF)进行改性,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最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CGF/PA6复合材料,研究了AP改性对CGF/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CGF/PA6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AP被键合到了CGF表面,AP改性可以增强CGF/PA6复合材料的界面黏附性,从而使CGF/PA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改善,当AP用量为2%时,CGF/PA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高达88.52 MPa,此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最低,为4.90%。CGF/PA6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变化不大,均在50 k J/m2左右,说明复合材料的韧性受CGF表面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连续玻璃纤维 尼龙6 硅烷偶联剂KH550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层状材料MXene的制备及其在表面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康兵 王圣元 +3 位作者 李蒙倩 姜春敏 梁爽 安浩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7,共5页
阐述了MXene的组成和分类,详细描述了MXene的制备方法,分析了MXene化学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其在传感器、水处理、金属防腐、电磁屏蔽等表面涂层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对MXene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表面涂层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阐述了MXene的组成和分类,详细描述了MXene的制备方法,分析了MXene化学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其在传感器、水处理、金属防腐、电磁屏蔽等表面涂层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对MXene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表面涂层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指出MXene的无毒或低毒刻蚀、高效插层剥离以及端基官能团调控等是MXene材料在制备环节未来发展的方向,而提升与其他材料的界面作用力则是MXene在应用领域亟需优化的设计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MXene 制备方法 表面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钛合金制备与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欣 王哲 +3 位作者 庞一丹 王建刚 李建辉 刘闪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1-4049,共9页
简述了铜钛合金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以真空熔炼为基础粉末冶金为研究方向的铜钛合金的制备技术,论述铜钛合金固溶时效的相变过程与强化机理,对轧制工艺的强化原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时效工艺以及变形强化工艺与性能的关系,描述了第三... 简述了铜钛合金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以真空熔炼为基础粉末冶金为研究方向的铜钛合金的制备技术,论述铜钛合金固溶时效的相变过程与强化机理,对轧制工艺的强化原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时效工艺以及变形强化工艺与性能的关系,描述了第三元素对铜钛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对部分元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叙述,并对目前铜钛合金性能优化的前沿技术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钛合金 粉末冶金 时效强化 三元合金 优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英娜 崔彦平 +2 位作者 安博烁 刘百健 靳建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137,共11页
针对悬臂式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面对煤岩硬度复杂变化时适应性不足、系统稳定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及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巷道断面成形特性和智能截割控制策略2个部分,其中掘进机智能截割控制策... 针对悬臂式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面对煤岩硬度复杂变化时适应性不足、系统稳定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及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巷道断面成形特性和智能截割控制策略2个部分,其中掘进机智能截割控制策略由CNN煤岩硬度动态感知模块和截割臂摆速模糊PID控制模块组成。提出一种有效的截割路径,使截割头沿规划路径从上至下进行煤岩截割,以提高断面完整性,减小掘进方向的误差。采用CNN煤岩硬度动态感知模块分析采集的截割电动机电流、截割臂振动加速度、回转油缸压力数据信息,以感知煤岩特性;采用截割臂摆速模糊PID控制模块对感知后的数据进行模糊化与解模糊化处理,输出相应控制参数信号;电液比例阀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和压力,通过阀控液压缸控制截割臂摆速,实现截割臂摆速的自适应控制。现场实验结果表明:当掘进机截割较软介质与煤时,截割臂以高摆速工作;当掘进机截割复杂岩层时,摆速随截割信号的增大而降低,截割信号在0~1之间变动;当掘进机截割较硬岩层时,截割载荷信号接近1,截割臂的摆速降低至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掘进机 智能截割 截割臂摆速 截割路径 模糊PID控制 煤岩硬度动态感知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频脉冲能量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薛林 吴朝峰 +5 位作者 祝海涛 杨琳 梁永梅 彭珍珍 刘英 汪殿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5,160,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音频脉冲能量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成膜过程、微观结构与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成膜机理。方法通过改变超音频脉冲频率(50、100、150 kHz)调节脉冲能量,在硅酸盐体系中对AZ31B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微弧氧化,采... 目的研究超音频脉冲能量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成膜过程、微观结构与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成膜机理。方法通过改变超音频脉冲频率(50、100、150 kHz)调节脉冲能量,在硅酸盐体系中对AZ31B镁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微弧氧化,采用激光共聚焦、SEM/EDS、XRD等对膜层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物相进行分析,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膜层耐腐蚀性能。结果在硅酸盐体系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物相组成主要是MgO和Mg_(2)SiO_(4)。随着超音频脉冲频率提高,脉冲能量降低,微弧氧化起弧时间延长,膜层微孔尺寸减小,膜层表面均匀性提高。与基体相比,在超音频脉冲条件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自腐蚀电位提高了1.5 V,膜层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3~4个数量级。结论超音频电压脉冲会显著影响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微观结构,提高膜层均匀性。脉冲频率增加即脉冲能量降低,将降低微弧氧化过程中电弧的尺寸,增加电弧数量,进而降低膜层表面微孔尺寸,同时,降低表面疏松层厚度,提高致密层厚度,有利于提高膜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频脉冲能量 微弧氧化 镁合金 微观结构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高伟娜 赵雄燕 +2 位作者 孙占英 王鑫 李爽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1,6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生物可降解 纤维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u和C-Cu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孙世清 毛磊 +2 位作者 刘宗茂 郭志猛 殷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7-10,21,共5页
综述了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包括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和碳纤维 -铜复合材料。对它们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分别进行了介绍 。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强度 导电性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氧化行为及SiC_p/铝基复合材料界面特征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俊友 刘英才 +2 位作者 刘国权 尹衍升 施忠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6,共6页
界面反应和界面产物对SiCp/Al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SiCp 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SiCp 氧化起始温度为 80 0~ 85 0℃ ,其氧化增量和氧化产物SiO2 的体积分数及厚度与高温氧化处理的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 界面反应和界面产物对SiCp/Al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SiCp 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SiCp 氧化起始温度为 80 0~ 85 0℃ ,其氧化增量和氧化产物SiO2 的体积分数及厚度与高温氧化处理的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以氧化处理的SiCp 为增强体 ,含Mg铝合金为基体 ,通过挤压铸造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利用TEM和FE TEM对所得的复合材料界面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在SiCp 表面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尖晶石(MgAl2 O4 ) ,其数量和尺寸与Mg含量有关。由此 ,通过控制SiCp 的氧化处理工艺参数和基体合金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 氧化处理 界面特征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热循环对深海管线钢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治文 韩鹏彪 +5 位作者 张亮 杨浩 贾书君 李拔 李子健 王蕾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采用热模拟机模拟深海管线钢的粗晶区,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夏比冲击试验表征了其组织和韧性,研究了二次热循环中不同峰值温度对深海管线钢粗晶区组织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为800℃时,... 采用热模拟机模拟深海管线钢的粗晶区,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夏比冲击试验表征了其组织和韧性,研究了二次热循环中不同峰值温度对深海管线钢粗晶区组织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为800℃时,管线钢粗晶区的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块状M-A组元在原奥氏体晶界呈现断续的链状结构,大角度晶界比例较低,冲击吸收功为37.8 J,表现出明显的脆化现象。当峰值温度为900℃时,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大角度晶界比例较高,韧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管线钢 热影响区 M-A组元 晶界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片热轧辊双螺旋流道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
11
作者 闫华军 周旭航 +5 位作者 杨光 代学蕊 苑振革 王宝雨 刘晋平 周兴邦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9-227,共9页
目的为精确控制轧辊辊面温度,对极片热轧流道布置与流体速度进行系统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单、双螺旋流道布置对轧辊辊面温度的影响,设计了螺距值40、50、60mm3种等螺距双流道和3种不等螺距双流道方案,设置了1、2、3m/s3种热油速度,共构建... 目的为精确控制轧辊辊面温度,对极片热轧流道布置与流体速度进行系统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单、双螺旋流道布置对轧辊辊面温度的影响,设计了螺距值40、50、60mm3种等螺距双流道和3种不等螺距双流道方案,设置了1、2、3m/s3种热油速度,共构建了18种热流道工况;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18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轧辊等螺距、不等螺距、流速对轧辊温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方差获得温度均匀的最优参数。结果流速对轧辊辊面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流速的增大,对流换热和导热热阻均增加,但导热热阻增加更为明显,当速度达到临近值时,温度增加量达到最大,因此合理的流速是保证辊面温度的重要因素;在等间距流道条件下,流道间距越小,辊面温度均匀性越高,在满足流道强度和干涉前提下,流道间距取最小值为40mm;不等距流道条件下的轧辊辊面温度均匀性好于等螺距流道方案下的,轧辊中段流道螺距P_(2)的最优值为70 mm,此时辊面温差最小。结论当流速为2.2 m/s时,辊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在等螺距最小间距40 mm条件下,辊面最小温度差为±1.55℃;在轧辊中段流道螺距P_(2)=70 mm的不等距条件下,辊面温度差为±0.71℃,进一步提高了辊面温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极片 轧辊热模拟 双螺旋流道 不等距流道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erilli-Armstrong和BP神经网络的15CrMoG合金钢本构模型研究
12
作者 刘宏伟 王伟 +3 位作者 代学蕊 马世博 穆振凯 王宝雨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183,共9页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在应变速率5、10、15和20 s^(-1),温度1173.15、1273.15、1373.15和1473.15 K条件下对15CrMoG合金钢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基于试验得到的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数据,分析15CrMoG钢的热变形行为,构建15CrMoG钢的Zeril...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在应变速率5、10、15和20 s^(-1),温度1173.15、1273.15、1373.15和1473.15 K条件下对15CrMoG合金钢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基于试验得到的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数据,分析15CrMoG钢的热变形行为,构建15CrMoG钢的Zerilli-Armstrong(Z-A)本构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材料的流变应力。引入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_(AARE)分析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Z-A本构模型的预测应力值与试验值的相关系数为0.9447,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3%;采用应变的五阶多项式对模型的部分材料参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的Z-A本构模型,修正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相关系数为0.9934,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7.47%,模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应力值与试验值的相关系数为0.9981,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2%,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更好地描述15CrMoG钢在高温下的热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illi-Armstrong 本构模型 BP神经网络 15CrMoG合金钢 热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电脉冲耦合处理协同提升Ni_(50.3)Ti_(29.7)Hf_(20)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塑性与超弹性机制研究
13
作者 殷海琛 黄金城 +3 位作者 张欣 王广春 刘闪 李建辉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1,共9页
为提高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稳定性,以Ni_(50.3)Ti_(29.7)Hf_(20)合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轧制+电脉冲耦合处理技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和超弹性测试,探究了孪晶马氏体与位错增殖机制下脉冲... 为提高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稳定性,以Ni_(50.3)Ti_(29.7)Hf_(20)合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轧制+电脉冲耦合处理技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和超弹性测试,探究了孪晶马氏体与位错增殖机制下脉冲电流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诱发的Ni_(50.3)Ti_(29.7)Hf_(20)合金塑性和超弹性协同提升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轧制+电脉冲耦合处理是一种协同提升Ni_(50.3)Ti_(29.7)Hf_(20)合金塑性和超弹性的有效技术手段,最优工艺参数为:50%轧制变形配合50μs/250 Hz电脉冲处理,最优脉冲电流的作用温度为550℃。与铸态Ni_(50.3)Ti_(29.7)Hf_(20)合金相比,经过轧制+电脉冲耦合处理的合金塑性提高50%,超弹性及其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塑性和超弹性的协同提升主要归因于脉冲电流对轧制态Ni_(50.3)Ti_(29.7)Hf_(20)合金缺陷的靶向作用和对微观组织的均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形状记忆合金 电脉冲处理 微观组织 塑性 超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铍青铜代替材料铝镍黄铜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忠民 刘群山 张忠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 ,确定了铝镍复杂黄铜防爆弹性合金的化学成分 ,并试验了冷挤压变形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指出该合金可用于代替铍青铜生产防爆合金及电器弹性元件。
关键词 铝镍黄铜 铍青铜代替材料 防爆弹性合金 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军 王会霞 +2 位作者 胡云岩 汪殿龙 张双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5-177,共3页
针对一些工科院校忽视工程素质教育,即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结合材料学科的专业特点改革实验教学,构建了跨专业方向的渐进式工程素质教育体系。其中基础实践平台旨在增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实践平台培养专业综合技能... 针对一些工科院校忽视工程素质教育,即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结合材料学科的专业特点改革实验教学,构建了跨专业方向的渐进式工程素质教育体系。其中基础实践平台旨在增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实践平台培养专业综合技能,项目实践平台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提高能力为目标。该体系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善了实践环境和实践手段,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推进工程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CrMoG合金钢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的建立与精度分析
16
作者 付文涛 王伟 +3 位作者 马世博 穆振凯 王宝雨 刘宏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214,共9页
目的掌握不同条件下15CrMoG的高温流变规律,为热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5~20 s^(−1)条件下,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15GrMoG耐热钢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基于试验数据,采用线性拟合及自定义非线性拟... 目的掌握不同条件下15CrMoG的高温流变规律,为热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5~20 s^(−1)条件下,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15GrMoG耐热钢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基于试验数据,采用线性拟合及自定义非线性拟合方法,求解Hansel-Spittel(H-S)本构模型的材料参数。由于H-S本构模型中的参数A对应变的敏感性较高,因此采用应变的多项式拟合方法,替代常规的数值平均法,以修正参数A,从而提升H-S模型的精度。结果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15CrMoG合金钢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向高应力区偏移,表明该合金钢的流动应力符合典型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所构建的本构模型的预测应力值与等温压缩试验应力值的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分别为0.99745和2.3243%。经修正后,相关系数R达到0.99813,同时平均绝对相对误差降低至1.8123%。结论对Hansel-Spittel进行修正可更准确地描述15CrMoG的高温变形行为,修正参数A后的H-S本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CrMoG 等温压缩实验 高温变形行为 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对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德居 赵东阳 +2 位作者 周海军 陈孝起 李彦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141,共3页
为使氯化丁基橡胶(CIIR)的阻尼温域向高温移动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填充炭黑(N330)和溴化对叔辛基苯酚甲醛树脂(HY-2055),制得CIIR阻尼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与炭黑的品种和用量有明显的关系。填充酚醛树脂有效... 为使氯化丁基橡胶(CIIR)的阻尼温域向高温移动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填充炭黑(N330)和溴化对叔辛基苯酚甲醛树脂(HY-2055),制得CIIR阻尼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与炭黑的品种和用量有明显的关系。填充酚醛树脂有效实现了阻尼温域向高温移动。当N330为40份(质量分数),HY-2055为50份(质量分数)时,制得的阻尼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1.6MPa,扯断伸长率703%,直角撕裂强度25.4kN/m,300%定伸应力3.82MPa,压缩永久变形30%,损耗因子(tanδ)最大值0.875,损耗因子为0.4的阻尼温域为-27.9~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丁基橡胶 酚醛树脂 炭黑 力学性能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2Ni4A合金钢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18
作者 付胜魁 王伟 +3 位作者 马世博 穆振凯 王宝雨 郭自洋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203,共9页
为准确描述20Cr2Ni4A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构建其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并实现工程应用,在变形温度为800~10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采用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基于试验获得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数据,构建20Cr2Ni4A... 为准确描述20Cr2Ni4A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构建其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并实现工程应用,在变形温度为800~10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采用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等温压缩试验,基于试验获得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数据,构建20Cr2Ni4A合金钢的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分析模型精度并进行修正,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预测的应力值与试验应力值的相关系数R为0.9811,较修正前提高6.15%,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_(AARE)为5.391%,较修正前降低35.50%。最后采用修正后的本构模型建立材料数据文件,采用Deform-3D软件模拟等温压缩过程,并对比分析数值模拟与等温压缩试验的应力应变数据,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应力值与试验应力值的相关系数R为0.9540,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_(AARE)为5.501%,验证了本构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2Ni4A合金钢 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 模型修正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纤维增强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占英 刘素明 +2 位作者 赵雄燕 马劲松 赵宗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5,共4页
以芦苇纤维作增强剂,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芦苇纤维、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PE-LD-g-MAH)及硅灰石的含量对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入增容剂PE-LD-g-MAH时,随芦苇纤维含... 以芦苇纤维作增强剂,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芦苇纤维、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PE-LD-g-MAH)及硅灰石的含量对PE-LD/芦苇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入增容剂PE-LD-g-MAH时,随芦苇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略有增加而后降低,冲击强度则呈下降趋势;PE-LD-g-MAH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当PE-LD-g-MAH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硅灰石及芦苇纤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0%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纤维 低密度聚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楔面双成形角对大断面轴一次轧制成形的影响
20
作者 闫华军 翟晨 +5 位作者 张军改 代学蕊 王宝雨 刘晋平 周兴邦 石小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目的简化楔横轧大断面轴件二次起楔轧制模具,探究不同模具参数对大断面轴件轧制的影响规律。方法将二次起楔轧制改为一次轧制,通过在轧制过程中对坯料进行受力和做功分析,寻找适合大断面轴件轧制的模具楔形。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探... 目的简化楔横轧大断面轴件二次起楔轧制模具,探究不同模具参数对大断面轴件轧制的影响规律。方法将二次起楔轧制改为一次轧制,通过在轧制过程中对坯料进行受力和做功分析,寻找适合大断面轴件轧制的模具楔形。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模具参数对坯料轧制时所受等效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调整模具参数进行实际轧制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单成形角模具楔形并不适合大断面轴件一次轧制成形,而底部大角度、顶部小角度的双成形角模具楔形则可以保证坯料受到足够的轧制力使金属顺利流动,又可以避免因金属流动过快而导致的轧制后期应力过度积累和凹心过长缺陷;当楔高比较小时,大轴段和小轴段连接处出现了凹陷现象,当楔高比较大时,大轴段和小轴段连接处出现了折皮缺陷;连接处轴件所受等效应力值随着成形角α_(1)和α_(2)的增大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结论最优模具参数组合如下:楔高比λ=0.75,成形角α_(1)=32°,成形角α_(2)=18°;经实验验证轴件成形质量良好,简化后的一次轧制模具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横轧 大断面轴 单楔面双成形角 楔高比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