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山梨醇处理对设施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雨蝶 李小龙 +9 位作者 肖坤 王海静 李琛 苏凯 张晨光 刘春生 李刚 肖啸 张立彬 武军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目的】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山梨醇,研究其对设施桃果实外观品质、糖酸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提高设施桃果实的品质,为设施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健壮且结果良好的设施桃品种‘春雪’和‘红玉’为试材,通过使用清水(对照)、8... 【目的】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山梨醇,研究其对设施桃果实外观品质、糖酸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提高设施桃果实的品质,为设施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健壮且结果良好的设施桃品种‘春雪’和‘红玉’为试材,通过使用清水(对照)、80、100、120 mmol/L山梨醇溶液,在果实膨大期至转色期对桃树进行喷施处理,测定和分析果实在成熟后的外观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硬度)、糖酸(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滴定酸质量比)、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营养品质(总黄酮质量比、总酚质量比、抗坏血酸质量比和花青素比吸光度),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山梨醇各处理对‘春雪’和‘红玉’桃果实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和可溶性糖质量比的影响不大,而喷施100 mmol/L山梨醇显著降低了‘春雪’果实的硬度,提高了‘春雪’和‘红玉’桃果实的色泽、总黄酮质量比、总酚质量比、抗坏血酸质量比和花青素比吸光度。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雪’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单果质量、总酚质量比和总黄酮质量比呈正相关,果形指数和硬度、糖酸比和可滴定酸质量比呈负相关;‘红玉’果实中,花青素比吸光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硬度,总黄酮质量比和可溶性糖质量比呈负相关。【结论】100 mmol/L山梨醇处理显著提高了‘春雪’和‘红玉’桃果实的总酚、抗坏血酸以及花青素比吸光度,从而提高桃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桃 ‘春雪’ ‘红玉’ 山梨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承德本地毛桃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2
作者 荣春蕊 杜宏儒 +9 位作者 刘永军 李晓颖 李刚 苏凯 张晨光 肖坤 肖啸 张立彬 武军凯 刘春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为了筛选果实综合品质优良的承德本地毛桃,对实地调查获得的10份承德本地毛桃资源进行果实品质测定,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承德本地毛桃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利用PCA方法对10份承德本地毛桃资... 为了筛选果实综合品质优良的承德本地毛桃,对实地调查获得的10份承德本地毛桃资源进行果实品质测定,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承德本地毛桃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利用PCA方法对10份承德本地毛桃资源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0份毛桃除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性差异外,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糖、pH值、果实风味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DMT7单果重最大,口感酸甜,CDMT9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口感甜,果实品质表现较好。10份毛桃中共检测到8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8种物质在所有本地毛桃中均检测到,CDMT9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51种,CDMT4挥发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2697.89μg/g。酯类是承德本地毛桃的主要挥发性成分,CDMT1、CDMT3、CDMT6、CDMT7和CDMT8中含量最高的是(Z)-己-2-烯基乙酸酯,其他5种毛桃中含量最高的是乙酸己酯。果实品质与挥发性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风味与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酮含量与单果重显著负相关。基于11项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了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195%,综合评价排序为CDMT4、CDMT10、CDMT1、CDMT2、CDMT9、CDMT5、CDMT6、CDMT8、CDMT7、CDMT3。综上,果实酮含量、醛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酸度、风味可作为承德本地毛桃综合评价指标,CDMT4、CDMT10和CDMT9综合品质优良,可作为桃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本地毛桃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王海静 张曼 +8 位作者 李海平 吴美兰 刘春生 苏凯 张晨光 孟冬 杨清 Suprun Ivan Ivanovich 武军凯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1-1291,共11页
【目的】旨在探究从不同花色桃品系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评价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桃花的综合利用和桃褐腐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甲醇浸提法提取桃花中的绿原酸,提取条件最优为料液质量比... 【目的】旨在探究从不同花色桃品系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评价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桃花的综合利用和桃褐腐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甲醇浸提法提取桃花中的绿原酸,提取条件最优为料液质量比1:10,浸提溶剂为80%甲醇溶液,超声波浸提功率200 W,超声温度40℃,浸提时间60 min,浸提两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桃花浸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并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评价桃花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在最优浸提条件下,红色桃花(R-2)、粉色桃花(P-3)和白色桃花(W-7)浸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ρ,后同)分别为0.44、0.324和0.417 mg·mL^(-1)。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第5天时,最高浓度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抑菌率分别为21.38%(W-7)、21.47%(P-3)以及34.65%(R-2)。【结论】研究建立和优化了一套高效、稳定的浸提桃花中绿原酸的方法,证实了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体外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为桃花的开发利用和褐腐病菌防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绿原酸 桃褐腐病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分析燕山板栗果实糖组分及其含量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魏源 马亚特 +3 位作者 吕梦炀 张海娥 张京政 王东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5-352,共8页
以燕山板栗品种(系)‘大板红’‘燕宝’‘燕龙’“抚宁-12”“抚宁-8”“青龙巨栗”果实为试材,利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总量、组分含量,并计算其生化甜度值,分析不同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的特点与差... 以燕山板栗品种(系)‘大板红’‘燕宝’‘燕龙’“抚宁-12”“抚宁-8”“青龙巨栗”果实为试材,利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总量、组分含量,并计算其生化甜度值,分析不同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的特点与差异,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6个燕山板栗品种(系)果实中共检测出24种可溶性糖组分,肌醇、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麦芽糖、蔗糖、棉子糖含量最高,占所有检出可溶性糖组分的98%~99%。不同的品种(系)间,可溶性糖组分结构基本一致,但占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糖总检出量的64.71%~91.11%,平均占比达到82.17%,其次是麦芽糖,其含量占比为3.36%~17.49%,平均占比为8.60%,再者是由肌醇与葡萄糖组成的单糖,其含量占比为1.97%~4.14%。D-半乳糖、D-果糖、棉子糖占比较低,平均占比分别为0.52%、0.42%和0.7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糖与蔗糖表现出显著正相关,D-果糖与肌醇同样也呈显著的正相关,D-半乳糖与生化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通过PCA,综合排名前三的品种(系)分别为“抚宁-12”、‘燕龙’和‘燕宝’。该研究结果可为燕山地区板栗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可溶性糖组分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构建马蹄莲佛焰苞离体VIGS技术体系
5
作者 刘红艳 杨拓 +5 位作者 王壹 孙轩 王贤 刘振林 张国君 卫尊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9-1298,共10页
返青是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典型的功能叶绿体重新分化形成的生理现象,其中马蹄莲佛焰苞常出现这一现象,但其潜在的调控机制并不明确。为了探究马蹄莲返青的调控机制,提高彩色马蹄莲的观赏品质,本研究以黄色品种Flore... 返青是天南星科观赏植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典型的功能叶绿体重新分化形成的生理现象,其中马蹄莲佛焰苞常出现这一现象,但其潜在的调控机制并不明确。为了探究马蹄莲返青的调控机制,提高彩色马蹄莲的观赏品质,本研究以黄色品种Florex Gold为材料,以返青过程中两个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ZhGluTR和ZhChlH为研究对象,建立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体系,对马蹄莲进行基因功能验证。通过离体佛焰苞孔片试验并对取样部位和侵染时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部真空抽吸5 min的试验组返青现象出现最迟,VIGS沉默效果最好。在上述沉默背景下,与对照组相比,ZhGluTR和ZhChlH沉默孔片的返青现象均出现得更迟,色调角值上升更缓慢,并且叶绿素含量更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更高。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VIGS体系可分别有效沉默佛焰苞中的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ZhGluTR和ZhChlH。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马蹄莲佛焰苞返青现象的分子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莲 佛焰苞孔片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PCR方法对河北省桃病毒和类病毒种类的调查鉴定
6
作者 荣春蕊 李晓颍 +7 位作者 苏凯 张晨光 肖坤 李刚 武军凯 肖啸 张立彬 刘春生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94-97,103,共5页
病毒是造成桃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RT-PCR是检测病毒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13份桃样品进行了13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的10种病毒包括ACLSV、PBNSPaV、HSVd、NSPaV、PNRSV、PaLV、PLMVD、APCLSV... 病毒是造成桃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RT-PCR是检测病毒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13份桃样品进行了13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的10种病毒包括ACLSV、PBNSPaV、HSVd、NSPaV、PNRSV、PaLV、PLMVD、APCLSV、PeVD和PPV,其中ACLSV检测率最高,其次是PBNSPaV和HSVd 2种病毒。病毒具有复合侵染的现象,三重侵染和四重侵染的检测率最高,没有检测到不被病毒侵染和单一侵染的样品。研究结果为河北省桃病毒脱除、无病毒苗木繁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病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施硫酸钾对桃1 年生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崇宇 梁刚 +8 位作者 刘冬楠 苏凯 刘春生 肖坤 李刚 武军凯 肖啸 张立彬 张晨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7,222,共12页
【目的】探究沟施不同施用量的钾肥对桃1年生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筛选出提高抗寒力的最优钾肥施用量,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桃品种‘36-5’为试材,以0 g/株施用量为对照,对桃树进行不同钾肥施用量(50、100、150、200、250 g/... 【目的】探究沟施不同施用量的钾肥对桃1年生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筛选出提高抗寒力的最优钾肥施用量,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桃品种‘36-5’为试材,以0 g/株施用量为对照,对桃树进行不同钾肥施用量(50、100、150、200、250 g/株)处理,在2022年9月采取沟施处理。于休眠期(2022年11月30日)采1年生枝条样品,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0~-30℃处理,以5℃为梯度),测定桃枝条不同温度处理下各钾肥施用量枝条的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含量、细胞膜透性(相对电导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系统(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含量)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各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在低温胁迫下,不同钾肥施用量桃枝条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增强桃枝条抗氧化酶清除自由基能力,提高渗透调节系统能力,调节细胞膜透性;活性氧自由基产物丙二醛(MDA)降低、相对电导率等膜透性指标降低;渗透调节系统(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矿质元素含量增加,脱落酸(ABA)含量增加、ABA/GA比值增加。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评价得出桃枝条半致死温度,其中150 g/株施用量下桃枝条半致死温度达到最低,为23.22℃。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桃枝条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150>200>250>100>50>0 g(CK)/株。通过对半致死温度与隶属函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半致死温度与隶属函数均可用于抗寒力测定。150 g/株钾肥处理效果最佳,能有效提高桃枝条抗寒性,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抗寒性评价 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再生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帅 靳芊芊 +2 位作者 殷楠 张国君 徐兴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3,共11页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浓度建立柽柳再生体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转化体系的4个因素(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农杆菌浓度);通过PCR扩增及电泳结果验证柽柳转化体系;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获得过表达植株(OE)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植株(VI),进行表型观测、植物超氧阴离子染色液(NBT)和二氨基联苯胺法(DAB)染色并测定盐腺直径和盐腺密度、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TcSYP12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TcSYP121基因的功能。【结果】最优外植体为柽柳嫩茎段,最适宜次氯酸钠(NaClO)消毒浓度为5%,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适合的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6-BA+0.1mg/L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5mg/L6-BA+0.1mg/LIBA,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0.5mg/L IBA。转化体系中正交试验结果为最佳预培养时间是2 d,最佳侵染时间是5 min,最佳共培养时间是2 d,最佳农杆菌浓度OD600为0.8,抗生素头孢霉素(Cef)浓度为300 mg/L,卡那霉素(Kan)筛选压为30 mg/L。PCR扩增及电泳结果显示,利用该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柽柳的耐盐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VI和对照(CK)柽柳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OE下降不显著(P>0.05);OE柽柳SOD和POD活性均高于VI与CK,且OE中Tc SYP1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CK和VI。【结论】建立了柽柳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柽柳进行瞬时转化获得过表达和沉默表达柽柳,证实TcSYP121基因能够提高柽柳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转化体系 再生体系 TcSYP121基因 瞬时转化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坚果的7种可溶性糖组分分析
9
作者 马亚特 吕梦炀 +4 位作者 袁国梅 王旋 刘静 张京政 王东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3,共9页
【目的】评价板栗可溶性糖品质和甜度,丰富板栗表型性状信息,为选育高甜品种板栗提供参考。【方法】测定83个板栗品种(系)坚果的蔗糖、麦芽糖、肌醇、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棉子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计算他们的生化甜度,并进行多样性... 【目的】评价板栗可溶性糖品质和甜度,丰富板栗表型性状信息,为选育高甜品种板栗提供参考。【方法】测定83个板栗品种(系)坚果的蔗糖、麦芽糖、肌醇、葡萄糖、D-半乳糖、D-果糖、棉子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计算他们的生化甜度,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溶性糖含量方面,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值为29.7621 mg/g;D-半乳糖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3778 mg/g。可溶性糖变异系数方面,棉子糖变异系数最大,为52.8540%;D-果糖变异系数最小,为15.3118%。D-果糖在可溶性糖组分中多样性和均一性程度最高,其H′、D(s)和J值分别为4.4071、0.9877、0.9973。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化甜度与蔗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棉子糖呈显著正相关;D-半乳糖与棉子糖呈极显著正相关。隶属函数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8.41%,其中蔗糖(0.892)、D-半乳糖(0.946)、肌醇(0.848)、棉子糖(0.951)4个可溶性糖组分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影响板栗可溶性糖的主要因素。隶属函数度量值聚类分析发现高甜、中甜、低甜品种(系)分别有12、60、11个;生化甜度聚类分析发现高甜、中甜、低甜品种(系)分别有25、21、37个。【结论】蔗糖是板栗坚果中含量最高的可溶性糖组分,能显著影响生化甜度。‘玉丰’‘京暑红’‘海港4号’‘燕宝’‘金平’‘六月爆’‘燕露’被2种方法共同鉴定为高甜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可溶性糖 隶属函数分析 聚类分析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砧木耐盐碱研究进展
10
作者 罗四维 郭青青 +3 位作者 张开春 吴传宝 武军凯 段续伟 《落叶果树》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近年来,果树种植区域逐渐向盐碱地方向发展,挖掘、选育耐盐碱果树品种,对提高盐碱地利用意义重大。从盐碱胁迫对果树的影响、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果树耐盐碱品种选育和利用等方面对果树砧木耐盐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耐盐碱 果树 砧木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份旱黄瓜种质资源分枝性评价与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艺珅 宋晓飞 +5 位作者 杨艳红 隋继超 崔浩楠 贾建华 闫立英 李晓丽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筛选综合表现优良的多分枝旱黄瓜种质资源,选育适合省力化栽培的旱黄瓜品种,以28份旱黄瓜种质资源和15份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分析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和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随季节变化有所... 为筛选综合表现优良的多分枝旱黄瓜种质资源,选育适合省力化栽培的旱黄瓜品种,以28份旱黄瓜种质资源和15份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分析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和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随季节变化有所变化,春季第一分枝节位平均5.2节,较秋季略有上升,春季分枝率和有效分枝率均较低,分别为8.6%和80.7%,且变异较大,适合进行分枝性的评价筛选;综合分枝表现和品质表现,筛选出优良资源8份(首先是17s-208、17s-209、21A107和21A118,其次是17s-200、17s-205、21A115、21A116)进行杂交配组;利用获得的杂交组合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明确侧蔓产量、节间长、茎粗和分枝率是影响省力化栽培旱黄瓜杂交组合总产量的主要因素,与总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9539、0.9215、0.8999和0.8233,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56^(**)、0.13和0.17,侧蔓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1.0177,节间长、茎粗和分枝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0,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364、0.1520和0.4141。因此,在进行分枝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及省力化栽培杂交配组和品种选育时,可以加强对侧蔓产量、节间长、茎粗和分枝率各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黄瓜 种质资源 分枝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21世纪与久硕桃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刚 赵崇宇 +7 位作者 苏凯 刘春生 肖坤 李刚 武军凯 肖啸 张立彬 张晨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36-2148,共13页
【目的】探明外源ABA处理对桃抗寒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ABA(0、25、50、75、100 mg·L^(-1))喷施处理的21世纪和久硕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人工模拟低温(0、-5、-10、-15、-20、-25、-30℃)处理,研究相对电导率... 【目的】探明外源ABA处理对桃抗寒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ABA(0、25、50、75、100 mg·L^(-1))喷施处理的21世纪和久硕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人工模拟低温(0、-5、-10、-15、-20、-25、-30℃)处理,研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ABA、GA、IAA、CTK)含量以及ABA/GA的差异。【结果】在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处理的21世纪和久硕枝条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均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降低,ABA、GA、IAA、CTK含量及ABA/GA均呈无规律变化。用隶属函数法对低温胁迫下各项抗寒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不同ABA质量浓度对21世纪抗寒影响顺序为50>75>100>25>0 mg·L^(-1)(CK),不同ABA质量浓度对久硕抗寒影响顺序为50>25>75>100>0 mg·L^(-1)(对照)。【结论】50 mg·L^(-1)ABA为最佳质量浓度,能有效缓解冻害,提高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ABA 低温胁迫 隶属函数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栽培黄金梨种子败育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琛 王海静 +1 位作者 姜涛 边卫东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黄金梨从萌芽期至开花期的胚珠、胚囊发育情况,初步探讨温室栽培黄金梨种子败育的原因。【方法】调查记录了温室、露地栽培黄金梨萌芽期至开花期的气温变化规律,并以2种栽培条件下的黄金梨为试材,对... 【目的】通过比较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黄金梨从萌芽期至开花期的胚珠、胚囊发育情况,初步探讨温室栽培黄金梨种子败育的原因。【方法】调查记录了温室、露地栽培黄金梨萌芽期至开花期的气温变化规律,并以2种栽培条件下的黄金梨为试材,对该时期的花芽进行采样,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比观察黄金梨的胚珠、胚囊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特点,并用测微尺测量了开花期胚珠、胚囊的大小;于花后20 d统计坐果率,并对成熟期的果实进行种子败育情况调查。【结果】露地栽培黄金梨种子败育率低,坐果率高,温室黄金梨种子败育率高,坐果率低。温室栽培条件下,不适宜的高温处理缩短了黄金梨从现蕾到开花所需时间;同时造成开花期胚囊发育滞后,胚囊发育不完全(未成熟),50%的胚囊仍处于单核、二核阶段,11.1%的胚囊处于四核阶段,且胚囊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露地黄金梨。【结论】温室黄金梨种子败育率高、坐果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开花前的高温处理导致胚囊发育滞后、发育不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梨 温室 种子败育 胚囊 显微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条件下黄瓜种子发芽前后转录组分析
14
作者 谢洋 周国彦 +2 位作者 苏航 邢雨蒙 闫立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157,共10页
干旱是影响黄瓜生长发育并导致产量降低最为普遍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为解析黄瓜干旱胁迫响应分子作用机制,以抗旱型旱黄瓜‘KS33’与敏感型旱黄瓜‘KS30’为试材,利用PEG模拟干旱对种子进行处理,选取发芽前期和发芽后期进行转录组测... 干旱是影响黄瓜生长发育并导致产量降低最为普遍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为解析黄瓜干旱胁迫响应分子作用机制,以抗旱型旱黄瓜‘KS33’与敏感型旱黄瓜‘KS30’为试材,利用PEG模拟干旱对种子进行处理,选取发芽前期和发芽后期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发芽前期是抗旱基因挖掘的重要时期,其中,抗旱型材料发芽前期PEG模拟干旱诱导较对照(DT1_TvsDT1_CK)鉴定到727个上调和345个下调差异基因,敏感型材料发芽前期PEG模拟干旱诱导较对照(DS1_TvsDS1_CK)鉴定到1226个上调和111个下调差异基因;KEGG富集联合分析鉴定到富集于亚油酸代谢(csv00591)、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csv00040)、苯丙素的生物合成(csv00940)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csv04075)通路上的20个抗旱关键候选基因。关联SNP变异位点信息及RT-q PCR分析验证,最终筛选出抗旱基因CsaV3_4G023820、CsaV3_2G006420及2个相关SNP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干旱 转录组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