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伟丽 刘艳蕊 +3 位作者 郝蕾 张一昕 王茜 柴天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9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主题词为“失眠”或“不寐”或“不得卧”+“中药”,筛选近几年来与中医药治疗失眠相关的临床期刊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信息录入Excel中,再利...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主题词为“失眠”或“不寐”或“不得卧”+“中药”,筛选近几年来与中医药治疗失眠相关的临床期刊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信息录入Excel中,再利用SPSS Statistics 24.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358篇,筛选出符合收录标准的文献205篇。统计结果显示,205篇治疗失眠的文献中,以甘草(127次,61.95%)、酸枣仁(124次,60.49%)、茯苓(91次,44.39%)的使用频率最高;主要证型为心胆气虚型(29次,14.15%)、肝火扰心型(25次,12.19%)、痰热内扰型(24次,11.71%)、瘀血内阻型(20次,9.76%)、心脾两虚型(17次,8.29%)、心肾不交型(17次,8.29%);统计使用频次>12的高频中药,寒凉药、甘味药居于首位。结论:目前临床中的失眠证型以心胆气虚证、肝火扰心证、痰热内扰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和心肾不交证为主。故临床多采用清肝火、养肝阴、化痰湿、祛瘀血、益心气的治疗原则,筛选适证中药及药物组合,其中甘草、酸枣仁、茯苓、柴胡、远志等使用频率较高,龙骨-牡蛎、当归-白术、柴胡-白芍、甘草-茯苓、甘草-半夏、柴胡-黄芩等为核心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失眠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法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剂量配比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杨杨 韩玉洁 +3 位作者 王海娟 高凡 刘兴超 郭秋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42-146,共5页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筛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最佳配比及配伍效应。方法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法制备CHF大鼠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大鼠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和射血分数(EF)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筛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防治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最佳配比及配伍效应。方法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法制备CHF大鼠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大鼠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和射血分数(EF)为因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最佳剂量配比,并对筛选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测定大鼠心重指数,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血清肌钙蛋白T(cTnT)含量。结果回归方程提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最佳配比为:黄芪总皂苷60 mg/kg,丹参总酚酸10 mg/kg,葶苈子水提物190 mg/kg,桂皮醛100 mg/kg。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病理切片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胶原纤维堆积改善;心重指数明显减少(P<0.01);血浆AngⅡ、ALD及血清cTn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分析法可优化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组分防治CHF的最佳剂量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药组分配伍 均匀设计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梦杰 杨伟丽 +1 位作者 王茜 相聪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503-509,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药物性肝损伤”或“药物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害”或“药物性肝炎”或“药源性肝损伤”或“药源性肝病”或“药源性肝损害”为检索...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药物性肝损伤”或“药物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害”或“药物性肝炎”或“药源性肝损伤”或“药源性肝病”或“药源性肝损害”为检索词,筛选近二十年中医药治疗DILI的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文献处方录入Excel中,再利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共筛选出符合标准文献75篇。纳入治疗DILI的处方75首,涉及123味中药,使用频数782次,其中甘草(51次,68.00%),柴胡(41次,54.67%),白术(36次,48.00%)等使用频率较高。统计分析药物频次>5次的中药,结果显示,治疗DILI的39味中药,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甘味为主,药物归经多归于肺、肝、脾经。DILI相关高频中药有甘草、柴胡、白术、白芍、茯苓、当归、茵陈,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白芍、柴胡-丹参、甘草-赤芍、甘草-栀子等。结论:中医学从湿热毒瘀角度论治DILI,临床疗效显著,深入挖掘其用药规律有助于护肝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药物性肝损伤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