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庆宽 韩原 +1 位作者 孙一飞 郑云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200,342,共15页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问题是伴随着风洞试验方法产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随着桥梁尺寸的增大其雷诺数也逐渐增大,风洞试验雷诺数和实桥梁雷诺数的差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该研究阐述了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由来,回顾了雷...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问题是伴随着风洞试验方法产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随着桥梁尺寸的增大其雷诺数也逐渐增大,风洞试验雷诺数和实桥梁雷诺数的差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该研究阐述了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由来,回顾了雷诺数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针对圆形断面、矩形断面、主梁断面等不同桥梁结构断面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周围流场、气动力、风致振动随雷诺数的变化,指出了桥梁风工程雷诺数效应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风工程 雷诺数效应 气动力 风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塔模型在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中的适用性研究
2
作者 李玉学 陈鹏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以质量单元模拟输电线的质量,以弹簧单元作为边界条件模拟输电线平面内、外等效刚度,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的单塔简化模型。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某一自立式钢管输电塔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所建立的单塔简化模型和传统的三塔两线模型进行... 以质量单元模拟输电线的质量,以弹簧单元作为边界条件模拟输电线平面内、外等效刚度,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的单塔简化模型。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某一自立式钢管输电塔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所建立的单塔简化模型和传统的三塔两线模型进行结构风致动力响应计算,通过对比两者在不同风向角、不同输电线初始水平张力和不同输电线跨度下结构的风致动力响应,研究单塔简化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0°、45°和90°风向角下,保持输电线跨度不变,输电线两端初始水平张力在基准值基础上分别增加20%和减少20%时,两种计算模型所得结构在不同高度处的位移响应均方根和最大主材应力均方根基本吻合,且均呈现出随着输电塔高度的增加,二者偏差增大的规律;在不同输电线跨度下,两种计算模型所得结构动力响应的偏差随着输电线跨度增加而增大,其中位移响应均方根偏差较主材应力均方根偏差受跨度影响更显著,因此提出的单塔简化模型适用于跨度小于700 m的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计算。另外,在塔高较小的输电塔线体系中,提出的单塔简化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单塔简化模型 三塔两线模型 初始水平张力 风致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康定地区风吹雪易发性判断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雪 杨伟栋 +1 位作者 张珍 刘庆宽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给通过地形复杂,缺少气象资料的西南艰险山区的铁路研究风吹雪易发性提供方法,以位于该区域的四川省康定市为例,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WRF)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基于... 为给通过地形复杂,缺少气象资料的西南艰险山区的铁路研究风吹雪易发性提供方法,以位于该区域的四川省康定市为例,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WRF)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基于WRF模式中各种参数的特点,设计4种参数方案进行计算,采用双层网格嵌套达到降尺度模拟,为了高精度解析大气边界层过程,在竖直方向、近地面1.5km高度内加密为15层,提取康定站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RF模式的计算结果符合康定市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5;风吹雪发生概率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康定市东部和南部边缘的贡嘎山区,内部的大雪山段,以及位于101.7°E~102.0°E位置处的铁路线路,概率分别为19%、14%和12%,其他区域的概率低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灾害防治 风吹雪 易发性判断 数值模拟 WRF模式 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风向下平单轴光伏支架风致扭转气动失稳试验研究
4
作者 马文勇 王贺朋 +1 位作者 纪寅峰 邹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21-228,281,共9页
针对平单轴光伏支架风致扭转气动失稳问题,采用全气弹模型,在风洞中复现了光伏支架的扭转气动失稳现象。通过对扭转响应和临界风速的分析,明确了平单轴光伏支架的风致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光伏支架在-45°~45°的倾角范围内都可... 针对平单轴光伏支架风致扭转气动失稳问题,采用全气弹模型,在风洞中复现了光伏支架的扭转气动失稳现象。通过对扭转响应和临界风速的分析,明确了平单轴光伏支架的风致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光伏支架在-45°~45°的倾角范围内都可能发生扭转气动失稳,光伏组件水平放置时临界风速较高;小倾角下阻尼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小,大倾角下增加阻尼可以提高临界风速;随着来流与光伏支架法线方向夹角(风向角)的增大,临界风速逐渐增加;斜风向下光伏支架尾流端部振动比迎风端部更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单轴光伏支架 气弹模型试验 临界风速 斜风向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卷风作用下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风荷载特性研究
5
作者 李玉学 耿春帅 董阳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作为典型的长距离线状风敏感结构,其遭遇龙卷风袭击的几率较大。为深入理解龙卷风作用下结构的风荷载特性,以深茂铁路某2 km全封闭声屏障为工程背景,基于Ward型龙卷风模拟器原理建立龙卷风场模型,分析龙卷风距离声... 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作为典型的长距离线状风敏感结构,其遭遇龙卷风袭击的几率较大。为深入理解龙卷风作用下结构的风荷载特性,以深茂铁路某2 km全封闭声屏障为工程背景,基于Ward型龙卷风模拟器原理建立龙卷风场模型,分析龙卷风距离声屏障中心不同距离r、龙卷风不同移动角度路径和不同地面植被覆盖面积比η下全封闭声屏障结构风荷载特性。结果表明,龙卷风作用下,全封闭声屏障表面风荷载以风压力为主,0°移动路径下、η=0时,结构表面风压整体较大,在r=0处结构表面出现最大负风压系数-1.13,阻力系数C_(F_(x))和升力系数C_(F_(z))出现最不利值,分别为0.27和-0.49;在r/R_(m)=1(R_(m)为龙卷风场涡核半径)处结构表面出现最大正风压系数2.91,力矩系数C_(M_(y))及C_(M_(z))出现不利值,分别为0.44和0.39;全封闭声屏障进行抗龙卷风设计时需要考虑断面的环向压差,建议在结构迎风侧、背风侧和顶部分别取最大正风压极值的60%、40%和最大负风压极值的70%进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荷载 全封闭声屏障 风压分布 风力系数 体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向角下干扰效应对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乾森 郑云飞 +2 位作者 杨雄伟 崔会敏 刘庆宽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通过气弹模型测振试验,分析了2个相同尺寸的建筑模型,在折减风速、风向角和施扰位置改变的情况下,受扰建筑顶部横风向加速度响应的变化情况。绘制了加速度响应均方根的干扰因子IF和全风速情况下的包络干扰因子EIF等值线图,讨论建筑在不... 通过气弹模型测振试验,分析了2个相同尺寸的建筑模型,在折减风速、风向角和施扰位置改变的情况下,受扰建筑顶部横风向加速度响应的变化情况。绘制了加速度响应均方根的干扰因子IF和全风速情况下的包络干扰因子EIF等值线图,讨论建筑在不同情况下受到的干扰效应,并进行了典型工况的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两建筑串列布置且施扰建筑位于y/b=6时,建筑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均方根达到最大值;两建筑并列布置且施扰建筑位于x/b=2时,建筑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减小最为明显;随着风向角的增加建筑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均方根有所减小;施扰建筑位于上游对受扰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较为强烈,普遍会放大受扰建筑的风振响应;不同风向角各施扰位置受扰建筑的EIF基本在1.0以上,其中30°风向角、施扰建筑位于y/b=6,x/b=0时,其EIF最大可达2.68;上游位置的干扰会使受扰建筑的卓越频率有所减小,并降低其低频段和高频段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横风向加速度响应 气弹模型 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坡度对路堤风吹雪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庆宽 梁朋飞 +4 位作者 高岭 何书勇 李海飞 贾娅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4,共8页
路堤边坡坡度是影响风吹雪区域路堤积雪的重要因素,利用现场模型试验以及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边坡坡度对路堤积雪影响规律,分析积雪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路堤周围积雪范围与流场风速减弱区域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并非定量对应,用流... 路堤边坡坡度是影响风吹雪区域路堤积雪的重要因素,利用现场模型试验以及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边坡坡度对路堤积雪影响规律,分析积雪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路堤周围积雪范围与流场风速减弱区域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并非定量对应,用流场中风速减弱区域简单地定量判断积雪范围的方法误差较大;迎风边坡坡度的改变对路堤周围积雪分布影响较大,较缓的迎风边坡坡度将有效地减小路堤周围积雪量和积雪范围,路面更不易形成积雪,可以减小风雪流对路堤工程的危害;背风边坡坡度的改变对路堤周围积雪影响较小,路堤设计时可作为次要因素考虑;根据试验和模拟结果得出路面不易积雪的临界边坡坡度在40°和45°之间,保守起见,建议工程应用中取40°为路面不易积雪的临界边坡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路堤边坡 现场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向角下线形布置双方柱脉动气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群 吴倩云 +2 位作者 姜会民 刘庆宽 刘小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59-166,192,共9页
为了给实际工程中线形布置双方形截面结构的脉动风荷载提供参考,通过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风向角下线形布置双方柱在不同间距时的脉动气动力系数,并与单方柱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线形布置双方柱的脉动气动力特性按风... 为了给实际工程中线形布置双方形截面结构的脉动风荷载提供参考,通过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风向角下线形布置双方柱在不同间距时的脉动气动力系数,并与单方柱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线形布置双方柱的脉动气动力特性按风向角可分为小风向角(0°≤α≤10°)、中等风向角(10°<α<80°)和大风向角(80°≤α≤90°)三类。在小风向角和大风向角下,脉动气动力系数分别在3.0<L/D<4.0和2.0<L/D<3.0时发生突升,需引起设计的高度重视。在中等风向角下,脉动气动力系数随间距的变化没有发生突变,按风向角又可细分为10°<α≤30°和30°<α<80°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布置双方柱 风洞试验 脉动气动力 风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双干煤棚风荷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渊 刘小兵 吴晓龙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研究高低不同的两干煤棚在不同风向角下相互干扰的风荷载特性变化规律,采用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比0°风向角和180°风向角、45°风向角和135°风向角的体型系数,分析了高干煤棚和低干煤棚相互干扰时体... 为研究高低不同的两干煤棚在不同风向角下相互干扰的风荷载特性变化规律,采用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比0°风向角和180°风向角、45°风向角和135°风向角的体型系数,分析了高干煤棚和低干煤棚相互干扰时体型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干煤棚处于上游时顶部风吸力较处于下游时降低,低干煤棚处于上游时顶部风吸力较处于下游时增大。45°风向角时,低干煤棚处于下游,顶部风吸力沿纵轴线方向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双干煤棚 风荷载特性 风洞试验 干扰 体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峡谷大跨度人行悬索桥抗风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小兵 姜会民 +2 位作者 赵煜程 杨群 陈思甜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为研究山区峡谷大跨度人行悬索桥的抗风性能,以一座跨度为389 m的人行悬索桥为背景开展风洞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获得加劲梁设计基准风速、静阵风风速和颤振检验风速;然后采用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得加劲梁气动力系数... 为研究山区峡谷大跨度人行悬索桥的抗风性能,以一座跨度为389 m的人行悬索桥为背景开展风洞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地形模型风洞试验获得加劲梁设计基准风速、静阵风风速和颤振检验风速;然后采用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得加劲梁气动力系数随风攻角的变化规律,采用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测得加劲梁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根方差及扭转角根方差,以分析加劲梁的涡振特性和颤振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风攻角由-10°变化到10°,加劲梁的阻力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升力系数明显增大,扭矩系数缓慢增大;加劲梁在+3°和+5°风攻角下均发生了扭转涡振和软颤振现象,但涡振的起始风速均大于设计基准风速,颤振临界风速均大于颤振检验风速,表明该桥具有较好的涡振性能和颤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悬索桥 山区峡谷 抗风性能 气动力系数 涡振 颤振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冠对超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文勇 黄铮汉 +1 位作者 周佳豪 张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123,共8页
塔冠是超高建筑中外形变化最丰富的部分,由于其位于高层建筑顶部,其形状的改变对强风作用下高层建筑的基底弯矩、顶部的位移与加速度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大气边界层风向下20种不同形状塔冠的方形截面高层建筑进行了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 塔冠是超高建筑中外形变化最丰富的部分,由于其位于高层建筑顶部,其形状的改变对强风作用下高层建筑的基底弯矩、顶部的位移与加速度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大气边界层风向下20种不同形状塔冠的方形截面高层建筑进行了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风荷载作用下不同塔冠高层建筑顶部的位移与加速度,对比了不同塔冠结构的风致响应,从减小风致效应的角度给出了塔冠外形的选取建议。研究表明,封闭式的方形开洞型塔冠表现明显优于其它形状的开洞型塔冠;光滑坡面型塔冠横风向响应小于其他类型的坡面型塔冠;棱锥型塔冠对顺风向响应有明显减小作用;阶梯型塔冠大部分情况下对顶部的位移与加速度响应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塔冠 风洞试验 风荷载 风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致路堑积雪演化过程试验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文勇 李江龙 +2 位作者 孙元春 李赛 白建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4-292,共9页
路堑是交通线路常见的路基断面形式,因断面构造特征较路堤更容易发生风致雪灾害。为了给实际道路断面形式设计和风吹雪灾害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开敞形式的路堑在不同风速下风致雪漂移堆积演化... 路堑是交通线路常见的路基断面形式,因断面构造特征较路堤更容易发生风致雪灾害。为了给实际道路断面形式设计和风吹雪灾害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开敞形式的路堑在不同风速下风致雪漂移堆积演化过程,分析了风速和路堑开敞形式对积雪分布和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基于路面积雪量和积雪深度评估了不同路堑抵御雪灾害能力。结果表明:当上风侧边坡坡度大于下风侧边坡坡度时,路堑路面积雪量最少,路面的积雪最薄;增大风速和增加持续时间会加剧路面积雪,是影响积雪分布的重要因素;改变路堑边坡对减少路面积雪量作用有限,需设置其他防治措施来减轻道路风致雪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路堑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雪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超高层建筑风振轨迹及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文勇 张璐 +2 位作者 黄铮汉 林华 李玉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方形超高层建筑在2个水平方向的自振特性接近,强风作用下2个水平方向的风致振动会存在一定的耦合效应。为研究此耦合效应对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的影响,进行了方形超高层建筑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分别测试了均匀流场和边界层风场下结构的风... 方形超高层建筑在2个水平方向的自振特性接近,强风作用下2个水平方向的风致振动会存在一定的耦合效应。为研究此耦合效应对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的影响,进行了方形超高层建筑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分别测试了均匀流场和边界层风场下结构的风致振动响应。首先,通过限制结构顺风向位移,研究了结构顺风向振动对其横风向振动响应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不同来流风向对结构顺、横风向风致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方形超高层建筑以横风向振动为主,结构顶部的振动轨迹为横风向占优的椭圆形;在限制了顺风向位移后,结构的横风向振动最大振幅并未相应减小;来流湍流会增大结构的顺风向最大位移响应,同时减小了结构的横风向最大位移响应。从振幅的概率分布来看,当来流垂直于结构立面时,方形超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最大;相比均匀来流情况,边界层风场下的超高层建筑的最大风致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振动轨迹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向角和周边建筑影响的大跨气膜煤棚风荷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浩 李宇青 +2 位作者 姜会民 刘小兵 杨群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0-25,共6页
以某发电厂气膜煤棚为研究背景,为研究风向角和周边建筑对气膜煤棚风荷载特性的影响,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测试并分析了气膜煤棚体型系数和整体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周边建筑下,煤棚的最大正体型系数在迎风面的底部,最大负体型... 以某发电厂气膜煤棚为研究背景,为研究风向角和周边建筑对气膜煤棚风荷载特性的影响,采用风洞试验的方法测试并分析了气膜煤棚体型系数和整体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周边建筑下,煤棚的最大正体型系数在迎风面的底部,最大负体型系数在迎风面两侧拐角处,最大整体力系数发生在75°~90°和270°~285°风向角之间。煤棚在长度、跨度和竖直方向上最大整体力系数分别为0.44、0.63、1.26,周边建筑干扰效应使煤棚迎风面底部体型系数减小,在一些风向角下煤棚所受整体力系数甚至表现为显著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煤棚 风洞试验 体型系数 整体力系数 风向角 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范斜拉索风荷载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一飞 常幸 +2 位作者 刘庆宽 王仰雪 邵林媛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深入了解斜拉桥斜拉索的风荷载计算方法以提高斜拉索风荷载计算精度,对中国规范、日本规范和ESDU中斜拉索风荷载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计算单个索面A1~A34斜拉索的横、顺桥向风荷载,定量分析不同规... 为深入了解斜拉桥斜拉索的风荷载计算方法以提高斜拉索风荷载计算精度,对中国规范、日本规范和ESDU中斜拉索风荷载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计算单个索面A1~A34斜拉索的横、顺桥向风荷载,定量分析不同规范斜拉索风荷载计算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阻力系数,ESDU考虑因素更全面;对于动力放大系数,日本规范比中国规范更精细;斜拉索的顺桥向阻力小于横桥向阻力,但不同规范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同;不考虑动力放大作用时,对于单索面横桥向阻力,ESDU<日本规范<中国规范,考虑动力放大作用时,中国规范<日本规范;对于单索面顺桥向阻力,中国规范最大。整体而言,关于斜拉索风荷载的计算结果,中国规范和日本规范比ESDU更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斜拉索 风荷载 阻力系数 动力放大系数 规范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马文勇 柴晓兵 马成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共9页
为完善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估算方法,该文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倾角、间距比和安装位置等参数对光伏组件风荷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极大值风向角发生在α=150°或α=180°;组件风荷载对倾... 为完善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估算方法,该文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倾角、间距比和安装位置等参数对光伏组件风荷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柔性支撑光伏组件风荷载极大值风向角发生在α=150°或α=180°;组件风荷载对倾角比较敏感,风荷载体型系数随着倾角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不同倾角光伏组件风荷载随间距比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背风面风荷载对间距比的敏感程度大于迎风面;顶部和底部加速绕流导致中间区域光伏组件风荷载增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基于光伏组件风荷载影响参数的计算公式,为柔性太阳能光伏支架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风荷载 风压系数 柔性支架 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阵列风荷载干扰效应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文勇 马成成 +2 位作者 王彩玉 韩晓乐 高飞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5,共7页
风荷载是光伏板设计的主要荷载,对于大面积光伏阵列,其风致干扰效应明显,风荷载取值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本文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光伏板体型系数干扰效应。通过改变倾角、风向角和光伏板的组数,研究了阵列中干扰效应对光伏... 风荷载是光伏板设计的主要荷载,对于大面积光伏阵列,其风致干扰效应明显,风荷载取值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本文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光伏板体型系数干扰效应。通过改变倾角、风向角和光伏板的组数,研究了阵列中干扰效应对光伏板风荷载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伏板面迎风或者背风时,出现最大正压或负压;上游光伏板对下游光伏板存在明显的遮挡效应,倾角越大,遮挡效应越显著;上游光伏板三排以后,下游光伏板的风荷载趋于稳定。基于上述干扰效应给出了光伏阵列体型系数的取值建议并与规范取值进行了对比,为光伏阵列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风洞试验 体型系数 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双煤棚风荷载干扰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娟 马密雪 +2 位作者 崔会敏 韩智铭 刘庆宽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6-31,73,共7页
大跨煤棚结构对风荷载较为敏感。针对封闭双煤棚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并列双煤棚在3种不同间距比L(L=0.125、0.250、0.500)情况下,结构表面测点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分布规律,给出了双煤棚最适宜布置方式及最不利风向角。研究... 大跨煤棚结构对风荷载较为敏感。针对封闭双煤棚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并列双煤棚在3种不同间距比L(L=0.125、0.250、0.500)情况下,结构表面测点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分布规律,给出了双煤棚最适宜布置方式及最不利风向角。研究发现,煤棚并列放置时随着间距比的增大,目标煤棚受到干扰煤棚的影响逐渐减小;风向平行于长轴为最不利风向角,此时狭管效应占主导地位;风向垂直于长轴为最有利风向角,遮挡效应起主导作用;煤棚并列放置且间距比L=0.125时,目标煤棚的体型系数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考虑到节约场地,煤棚可保持间距比L=0.125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煤棚 风洞试验 体型系数 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心风荷载分布模型的柔性支撑索分配系数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文勇 柴晓兵 +1 位作者 赵怀宇 马成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5-310,共6页
为获得柔性太阳能光伏支架支撑索风荷载分配系数,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取光伏组件表面体型系数分布规律,基于偏心风荷载分布模型计算分配到支撑索的力。结果表明:小倾角光伏组件极值风荷载发生在0°、30°、150°或18... 为获得柔性太阳能光伏支架支撑索风荷载分配系数,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获取光伏组件表面体型系数分布规律,基于偏心风荷载分布模型计算分配到支撑索的力。结果表明:小倾角光伏组件极值风荷载发生在0°、30°、150°或180°风向角,单排中间区域光伏组件风荷载较大;组件表面风荷载分布规律沿风向表现明显的梯度,且迎风端所受风荷载大于背风端;板长方向偏心距大于宽度方向,基于风荷载不均匀分布特性提出柔性支撑光伏组件偏心距风荷载分布模型,给出偏心距风荷载分布模型体型系数和偏心距取值建议,并提出了柔性光伏支架上、下支撑索风荷载分配系数取值建议,为柔性太阳能光伏支架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支架光伏板 风洞试验 体型系数 分布模型 风荷载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叶片薄翼型气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超 贾娅娅 +1 位作者 刘庆宽 吕孟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372,共9页
该文主要研究涡流发生器的参数对风力机叶片薄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以NACA4418薄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翼型节段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涡流发生器高度(3、5 mm)、形状(三角形、流线形)及安装位置(10%c、20%c、30%c、40%c,c为弦长)3... 该文主要研究涡流发生器的参数对风力机叶片薄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以NACA4418薄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翼型节段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的方法,研究涡流发生器高度(3、5 mm)、形状(三角形、流线形)及安装位置(10%c、20%c、30%c、40%c,c为弦长)3个参数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相关规律。结果表明:对比2种高度的涡流发生器,发现高度大(H=5 mm)的涡流发生器的增升减阻效果更佳;流线形涡流发生器与三角形的相比,在提高翼型升阻比方面并无优势;在不同弦向位置安装涡流发生器对翼型气动性能的改善程度差异较大,其中20%c位置的涡流发生器对翼型表面流体控制效果最好,增升减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翼型 涡流发生器 风洞试验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