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凤杰 刘万 +6 位作者 段文龙 李娜 兰天龙 张晓禹 张志强 史秋梅 吴同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6-673,共8页
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可感染多种动物,引起肺炎或全身性败血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鉴定河北昌黎县某肉牛养殖场导致牛大批病死的病原,本研究从病牛肺脏中分离到疑似Pm的菌株,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 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可感染多种动物,引起肺炎或全身性败血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鉴定河北昌黎县某肉牛养殖场导致牛大批病死的病原,本研究从病牛肺脏中分离到疑似Pm的菌株,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并对其荚膜和脂多糖进行PCR分型,PCR扩增其7个管家基因后分析分离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与Pm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87%,表明分离到一株Pm。PCR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其为血清B型和脂多糖L2型,MLST分型为ST44型,将该Pm分离株命名为PmB-1。将PmB-1以4.88 cfu/只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PmB-1能引起小鼠内脏出血病变。采用IlluminaHiseq二代结合PacBio三代测序平台对PmB-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mB-1基因组含1条染色质,长2 331 836 bp,编码2 141个基因,并含19个rRNA,58个tRNA和42个sRNA;含有3个前噬菌体、5个基因组岛,5个获得性免疫(CRISPR-Cas)系统、3个插入序列以及1个转座子元件。致病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PmB-1含244个毒力相关基因,224个耐药基因,495个基因参与病原与宿主的互作,14个基因编码分泌系统蛋白,535个基因编码转运蛋白,190个基因编码分泌蛋白,499个基因编码跨膜蛋白,17个基因编码双组分调控系统。本研究分离到一株Pm,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预防Pm的感染、流行和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史秋梅 张艳英 +4 位作者 高桂生 高光平 邵新华 梁银聚 刘会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5,29,共4页
本试验对从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病牛牛乳中分离到的10株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及兰氏分群等,并从分子水平上采用巢式PCR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10株分离菌中有6株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型溶血,革兰染... 本试验对从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病牛牛乳中分离到的10株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及兰氏分群等,并从分子水平上采用巢式PCR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10株分离菌中有6株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型溶血,革兰染色阳性,兰氏分群为B群,生化鉴定和巢式PCR鉴定结果为无乳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无乳链球菌 PCR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iC原核表达及免疫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强 杨楠 +7 位作者 李永慧 王洪彬 吴同垒 康元环 莘余 史秋梅 高桂生 王春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了解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iC的免疫特性,从迟缓爱德华菌基因组中克隆出鞭毛基因fliC,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大量重组蛋白,将蛋白纯化后,通过动物模型确定该蛋白的免疫特性。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 为了解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iC的免疫特性,从迟缓爱德华菌基因组中克隆出鞭毛基因fliC,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大量重组蛋白,将蛋白纯化后,通过动物模型确定该蛋白的免疫特性。结果表明,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iC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对免疫动物应对强毒株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效果。将Fli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混合免疫小鼠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抗BSA抗体,说明其佐剂特性。研究表明,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iC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佐剂特性,是迟缓爱德华菌的保护性抗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菌 鞭毛蛋白 FLIC 佐剂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味中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抗菌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高桂生 高光平 +3 位作者 史秋梅 邵新华 张艳英 梁银聚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38-40,共3页
采用平板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20味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发现,20味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一... 采用平板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20味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发现,20味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蒲公英、黄连、连翘、穿心莲、黄芩、红花、野菊花等7味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抑菌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桂生 高光平 +3 位作者 邵新华 史秋梅 张艳英 梁银聚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4期17-19,共3页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8.21%(546/619)。从543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的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4类14种菌82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占43.90%;链球菌33株,占40.24%;肠杆菌类8株,占9.76%;棒状杆菌5株,占6.10%。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乳健牛散”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6
作者 史秋梅 高光平 +3 位作者 高桂生 张艳英 邵新华 梁银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2年第4期24-26,50,共4页
为了测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的亚急性毒性反应,取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以临床应用剂量的2、4、8倍饲喂给药,确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在28 d内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全部健活,体征、体重、外观、行为、... 为了测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的亚急性毒性反应,取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以临床应用剂量的2、4、8倍饲喂给药,确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在28 d内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全部健活,体征、体重、外观、行为、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结构均无异常。增乳健牛散(生乳散)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乳健牛散 亚急性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复方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姚维平 马少朋 +4 位作者 李婷婷 高桂生 史秋梅 张艳英 高光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107,共3页
在饲料中添加紫锥菊复方观察其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剂量(质量分数为1.5%)紫锥菊复方组仔猪的日增重、血清中淋巴细胞阳性率、猪瘟抗体效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效价等均比其他组有显著提高(P<... 在饲料中添加紫锥菊复方观察其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剂量(质量分数为1.5%)紫锥菊复方组仔猪的日增重、血清中淋巴细胞阳性率、猪瘟抗体效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效价等均比其他组有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均比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表明紫锥菊复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复方 断奶仔猪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人鱼发光杆菌MCCC 1K03226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冀梦瑶 赵宏吉 +4 位作者 于秀剑 张志强 单晓枫 史秋梅 吴同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3,共9页
为了探究美人鱼发光杆菌MCCC 1K03226株的功能。本研究利用Megalign构建美人鱼发光杆菌16S r DNA遗传进化树,利用电镜观察菌株,并进行生化鉴定;采用PacBio RSII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SMRT portal软件对... 为了探究美人鱼发光杆菌MCCC 1K03226株的功能。本研究利用Megalign构建美人鱼发光杆菌16S r DNA遗传进化树,利用电镜观察菌株,并进行生化鉴定;采用PacBio RSII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SMRT portal软件对测序所得基因进行组装拼接;利用NR、KEGG、COG等数据库和SignalP、EffectiveT3、antiSMASH等软件对MCCC 1K03226株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利用Circos软件绘制基因组环形图谱。通过遗传进化树、序列比对及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测序结果显示该菌基因组由2条染色体和1个质粒组成,共编码4 298个基因,GC含量为41.59%;基因功能分析显示,2 392个基因对应美人鱼发光杆菌,1 980个基因参与34类代谢通路;3 452个基因编码蛋白质;3 570个基因与分子功能相关;2 884个基因与细胞成分相关;6 526个基因与生物学过程相关;501个基因编码转运蛋白;5个基因与耐药性相关;97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致病性相关;317个基因编码分泌蛋白,其中192个蛋白为Ⅲ型分泌系统(T3SS)效应蛋白。本研究对美人鱼发光杆菌分离株MCCC 1K0322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该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和疾病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鱼发光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菌FliC-TolC融合蛋白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强 杜万年 +8 位作者 王苗 于秀剑 田占云 刘晨 李昕甜 吴同垒 康元环 史秋梅 刘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鞭毛蛋白FliC与外膜蛋白TolC均具有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liC蛋白具有疫苗佐剂的特性,但目前尚未有关迟缓爱德华菌(E.tarda)FliC-TolC融合产物免疫动物的免疫效果的相关报道。为研究E.tarda FliC-TolC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本研究利用融合PC... 鞭毛蛋白FliC与外膜蛋白TolC均具有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liC蛋白具有疫苗佐剂的特性,但目前尚未有关迟缓爱德华菌(E.tarda)FliC-TolC融合产物免疫动物的免疫效果的相关报道。为研究E.tarda FliC-TolC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本研究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获得fliC-tolC片段,构建重组载体pET-28a-fliC-tolC,并利用E.coli BL21表达系统表达了融合蛋白FliC-TolC。将纯化的FliC-TolC、TolC、FliC蛋白免疫小鼠后,以E.tarda强毒株攻毒评估免疫效果;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平行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克隆了E.tarda fliC-tolC基因并表达和纯化了相应重组蛋白FliC-TolC;FliC-TolC蛋白激发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FliC、TolC蛋白单独免疫组,表明FliC-TolC蛋白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攻毒试验表明FliC-TolC蛋白组小鼠对强毒株可产生较好的抵抗力,相对保护率为95%;斑马鱼攻毒试验相对保护率为60%。本研究证实了E.tarda重组蛋白FliC-TolC的免疫效力,为进一步研制E.tarda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菌 FliC-TolC融合蛋白 蛋白表达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复方对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少朋 姚维平 +4 位作者 付艳芳 高桂生 史秋梅 张艳英 高光平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2期50-52,共3页
为了研究紫锥菊复方对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将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用药)与试验Ⅰ、Ⅱ、Ⅲ组(紫锥菊复方1.5%组、1.0%组、0.5%组),并分别于20、35、50、60、70、80日龄采血,检测仔猪外周淋巴... 为了研究紫锥菊复方对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将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用药)与试验Ⅰ、Ⅱ、Ⅲ组(紫锥菊复方1.5%组、1.0%组、0.5%组),并分别于20、35、50、60、70、80日龄采血,检测仔猪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抗体水平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紫锥菊复方能显著提高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极显著提高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疫苗的抗体水平(P<0.01)。提示中药紫锥菊复方对仔猪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复方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 抗体 淋巴细胞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tB和entC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冀梦瑶 付祥 +4 位作者 庞洪泽 周诗淼 刘勃兴 史秋梅 吴同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1-1156,共6页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肠杆菌素相关因子(entB)和异分支酸酶(entC)两个基因的作用,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肠炎沙门菌entC、entB单基因和双基因缺失菌株,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菌液OD_(600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利用ATB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对...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肠杆菌素相关因子(entB)和异分支酸酶(entC)两个基因的作用,本研究利用λ-Red重组技术构建了肠炎沙门菌entC、entB单基因和双基因缺失菌株,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菌液OD_(600nm)值并绘制生长曲线,利用ATB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对其进行生化鉴定,并进行酸(pH3.5)、碱(pH10.0)、氧化应激(10 mmoL/L H2O2)体外模拟应激试验和小鼠的感染试验,分析基因entC和entB对肠炎沙门菌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氯霉素基因同源替换entC和entB基因,正确构建了单基因缺失菌株(c50336ΔentC和c50336ΔentB)及双基因缺失菌株(c50336ΔentC-entB);绘制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与c50336相比,单基因缺失株c50336ΔentC和c50336ΔentB生长延缓,双基因缺失株c50336ΔentC-entB生长延缓得更加明显;生化鉴定显示,基因entC和entB对肠炎沙门菌的部分生化特性有一定的影响;体外应激试验显示,双基因缺失菌株c50336ΔentC-entB显著降低肠炎沙门菌对酸、碱和氧化应激环境的抵御能力;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双基因缺失菌株c50336ΔentC-entB对小鼠的毒力显著降低。本研究首次证实了entC和entB基因不同程度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长、抗应激能力和毒力,为深入研究entC和entB基因对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基因缺失 entB en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