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采暖期环境污染特征及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晓辉 杜亮亮 +2 位作者 李剑东 程晓丹 张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8-1005,共8页
利用河北邯郸气象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邯郸采暖期空气质量和环境气象条件特征;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统计方法对采暖期空气质量进行了预报研究。结果表明,PM 10、PM 2.5、SO 2、NO 2、CO(95)(CO日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的空气质... 利用河北邯郸气象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邯郸采暖期空气质量和环境气象条件特征;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统计方法对采暖期空气质量进行了预报研究。结果表明,PM 10、PM 2.5、SO 2、NO 2、CO(95)(CO日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 3-8(90)(O 3日最大8 h值的第90百分位数)的AQI则相反。邯郸采暖期首要污染物以PM 2.5和PM 10为主,除O 3-8(90)外,其他5种污染物采暖期AQI均高于其年均值;同时采暖期降水少,温度低,小风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非采暖期,而且局地逆温强,静稳天气指数高,是全年环境气象条件最差的时期。邯郸采暖期的环境气象条件1月最差,且夜晚差于白天,尤其是局地5—7时。邯郸采暖期首要污染物浓度与前一日污染物浓度、静稳指数、逆温、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等呈正相关,与气温、风速、能见度和混合层高度等呈负相关。BP神经网络模型对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效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可尝试应用于邯郸空气质量预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 采暖期 空气质量 环境气象条件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冬季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空间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武振晓 闫珊珊 +7 位作者 薛凡利 刘召策 吴馨 杨旗 胡伟 岳亮 樊景森 牛红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6,共11页
为研究邯郸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选取城区4个功能区(工业区、工业生活区、教学区和交通区)分别布设采样点位,采集2017年冬季PM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样品中11种金属元素(V、Cr、Mn、Fe、Ni、Co... 为研究邯郸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选取城区4个功能区(工业区、工业生活区、教学区和交通区)分别布设采样点位,采集2017年冬季PM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样品中11种金属元素(V、Cr、Mn、Fe、Ni、Co、Cu、As、Cd、Ba和Bi)的含量,对其空间污染特征进行比较,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模拟计算,对Cr、Ni、Cu、As和Cd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季PM2.5污染较为严重,4个功能区的PM2.5日均值远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对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教学区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质量浓度的总和相对较低,尤其是Fe、Cr、Cd、Mn和Cu的含量均低于其他3个功能区,但是As的含量较高。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V、Co和Ba在邯郸市的富集系数小、污染程度低,其余金属元素尤其是As、Fe、Cd和Bi的富集系数大、污染程度高。对研究区大气PM2.5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解析发现,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自然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及交通运输活动。其中,Cr、Mn、Fe、Cu、Cd和Ba主要来自工业活动,V、Co和Bi的主要来源是自然源,Ni和A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及交通运输活动。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发现,邯郸市4个功能区金属元素的总生态风险指数均较高,尤其是As和Cd在各个功能区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极强,但Cr和Ni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金属元素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重工业城市空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关攀博 周颖 +4 位作者 程水源 段文娇 姚森 李纪峰 岳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为揭示邯郸市空气污染过程及形成原因,以邯郸市环境监测中心为采样点,对采样滤膜进行离子和碳质组分测试,探讨PM2.5组分浓度变化特征,并利用WRF-CAMx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分析2017~2018年秋冬季3次重污染前后邯郸市各个地区各类污染源大气... 为揭示邯郸市空气污染过程及形成原因,以邯郸市环境监测中心为采样点,对采样滤膜进行离子和碳质组分测试,探讨PM2.5组分浓度变化特征,并利用WRF-CAMx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分析2017~2018年秋冬季3次重污染前后邯郸市各个地区各类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显示,重污染期间邯郸市水溶性粒子占PM2.5质量浓度的62.4%,二次离子中呈现NO3->SO42->NH4+变化趋势.受地面均压场和高压底部控制及500hPa高空纬向环流影响,污染物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传输受到抑制,同时边界层高度的降低进一步加剧PM2.5污染浓度的升高,随着西伯利亚东部高压和欧亚大陆高压南下以及边界层高度的上升,3次重污染过程得以彻底清除.PSAT示踪模块结果表明复兴区,丛台区和永年区是邯郸市PM2.5浓度贡献的主要区县,3个区县重污染贡献总和为66.8%~72.2%,重污染时段冶金,交通源和居民散煤燃烧是3大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组分特征 PM2.5 重污染 CAM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夏季典型时段VOCs污染特征及O3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桂敏 张良 +2 位作者 王晓利 朱桂艳 谷天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9,共8页
选取臭氧(O3)污染高发的7月为夏季典型月,采用自动观测设备,从前体物VOCs的浓度水平及O3生成潜势(OFP),前体物、气象因素与O3相关性等多方面研究了衡水市O3污染影响因素,并剖析了一次典型的O3污染过程,以期为衡水市夏季O3污染防治提供... 选取臭氧(O3)污染高发的7月为夏季典型月,采用自动观测设备,从前体物VOCs的浓度水平及O3生成潜势(OFP),前体物、气象因素与O3相关性等多方面研究了衡水市O3污染影响因素,并剖析了一次典型的O3污染过程,以期为衡水市夏季O3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衡水市VOCs主要组分浓度占比为烷烃>烯烃>芳香烃>乙炔,主要组分对总OFP的贡献为烯烃>芳香烃>烷烃>乙炔;O3与前体物VOCs、NO2存在负相关性,与温度存在正相关性;相对湿度低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相对湿度高于48%时,O3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性;气团中VOCs化学组成稳定性较低,平均VOC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较低,为4.855gO3/gVOCs;衡水市7月2—4日重度污染过程受本地生成和区域传输叠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O3生成潜势 O3污染过程 协同控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