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曙虹 王亚明 +3 位作者 马文群 檀浩鹏 马佳丽 高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6,31,共6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患者共16例(动脉瘤组)。对照组为同期经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患者共16例(动脉瘤组)。对照组为同期经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者,共19例。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动脉瘤的瘤壁组织和正常血管壁中TNF-α、IL-6的着色部位,分析其表达染色后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染色强度的比较。结果 (1)对照组的动脉壁各层均无明显TNF-α、IL-6的阳性表达。动脉瘤组瘤壁组织的内膜、中膜、外膜均有TNF-α、IL-6的阳性表达。(2)动脉瘤组患者TNF-α、IL-6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2±0.069和0.148±0.062,高于对照组的0.144±0.031和0.105±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动脉瘤壁内、中、外膜各层TNF-α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24±0.071、0.134±0.040、0.106±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动脉瘤壁外膜IL-6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中膜、内膜(0.096±0.018比0.145±0.050、0.148±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组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与IL-6的平均光密度值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 TNF-α、IL-6在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中表达较高,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生成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asgow昏迷量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救策略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宁 杨华堂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救策略的影响。方法共2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186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94例、9~11分71例和12~14分21例,分别予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63例,22.03%)、... 目的探讨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救策略的影响。方法共2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186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94例、9~11分71例和12~14分21例,分别予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63例,22.03%)、单纯血肿清除术(21例,7.34%)和血肿钻孔引流术或脑室外引流术(102例,35.66%);100例接受保守治疗,包括GCS评分5~8分25例、9~11分27例、12~14分25例和15分23例。随访3~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疗效。结果 GCS评分5~8分组失访6例(5.04%),GOS分级1级14例(11.76%)、2级21例(17.65%)、3级39例(32.77%)、4级22例(18.49%)、5级17例(14.29%);GCS评分9~11分组失访2例(2.04%),GOS分级1级6例(6.12%)、2级2例(2.04%)、3级6例(6.12%)、4级48例(48.98%)、5级34例(34.69%);GCS评分12~14组GOS分级4级15例(32.61%)、5级31例(67.39%);GCS评分15分组GOS分级4级1例(4.35%)、5级22例(95.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66,P=0.000)。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与其预后呈正相关,GCS评分越高、GOS分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急救 颅骨切开术 减压术 外科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疗效与预后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华堂 苏钰清 +5 位作者 王喜旺 张宁 刘秀杰 于国渊 段晓伟 赵军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共162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别接受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和传统额颞顶叶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与传统减压术组比较,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5和7天时颅内压显著降低(均P<0.05)、意识恢复快(均P<0.0... 共162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别接受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和传统额颞顶叶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与传统减压术组比较,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5和7天时颅内压显著降低(均P<0.05)、意识恢复快(均P<0.05),且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均P<0.05)。表明半球颅骨骨瓣减压术辅助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颅骨切开术 低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曙虹 李利敏 +2 位作者 马文群 张风华 田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中MMP-2、MMP-9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的17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为研究标本(动脉瘤组)。17个动脉瘤中,小动脉瘤10个,大动脉瘤7...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中MMP-2、MMP-9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的17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为研究标本(动脉瘤组)。17个动脉瘤中,小动脉瘤10个,大动脉瘤7个;Hunt-HessⅠ~Ⅱ级的患者为11例,≥Ⅲ级的患者为6例。对照组为同期经CT及MRI证实为非血管性疾病的外伤患者,共15例,取其颞浅动脉组织为对照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动脉瘤的瘤壁组织和正常血管壁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其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指数(PI)。结果①对照组的动脉壁各层MMP-2、MMP-9的阳性表达较低。动脉瘤组瘤壁组织的内膜、中膜、外膜有MMP-2、MMP-9的阳性表达。②动脉瘤组患者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和82.4%,高于对照组的6.7%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小动脉瘤患者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5.1±2.2、5.1±4.2,大动脉瘤患者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4.6±2.4、4.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unt-HessⅠ~Ⅱ级患者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4.5±1.6、4.2±3.7,高于Ⅲ级患者的MMP-2和MMP-9的PI值(分别为5.7±3.1、5.7±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经Spearman相关分析,动脉瘤组MMP-2的PI值与MMP-9的PI值呈正相关,r=0.425,P<0.05。结论 MMP-2、MMP-9在动脉瘤的瘤壁组织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华堂 李广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7-249,共3页
回顾分析3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22例)和动脉瘤夹闭术(15例)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动脉瘤夹闭术组、病残率低于动脉瘤夹闭术... 回顾分析3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22例)和动脉瘤夹闭术(15例)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动脉瘤夹闭术组、病残率低于动脉瘤夹闭术组。提示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早期处理破裂的颅内动脉瘤,与动脉瘤夹闭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以及疗效及安全性高之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4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山 祁红辉 +1 位作者 刘吉祥 任洪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70-471,共2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显微镜下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患者采用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前及术... 目的观察颈前路显微镜下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患者采用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价,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JOA评分由术前(9.1±2.4)分上升至术后(13.5±3.1)分,影像学及临床评价均有改善。结论颈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Cx43基因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国智 李利敏 +5 位作者 焦保华 马文群 赵运果 张新国 陈延平 夏远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表达与胶质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手术后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cx43 mRNA、Cx4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表达与胶质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拟为手术后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cx43 mRNA、Cx4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脑组织和胶质瘤细胞Cx43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和61.70%(29/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07,p=0.000);低度恶性(WHO Ⅰ~Ⅱ级)胶质瘤细胞Cx43 mRNA阳性表达率为100%(7/7)和93.75%(15/16),高度恶性(WHOⅢ~Ⅳ级)为33.33%(6/18)和16.67%(1/6);Cx43 mRNA阳性表达率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r=-0.794,P=0.000)。对照脑组织和胶质瘤细胞Cx43蛋白表达水平与Cx43 mRNA基本一致。对照脑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阴性;不同级别胶质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为WHOⅣ级100%(6/6)、WHOⅢ级94.44%(17/18)、WHOⅡ级62.50%(10/16)和WHO 1级42.86%(3/7);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率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0.589,P=0.000);WHO Ⅲ~Ⅳ级与WHO Ⅰ~Ⅱ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239,P=0.000)。Cx43 mRNA与Cx43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3,P=0.000),Cx43 mRNA及其蛋白质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21,p=0.000;r=-0.913,P=0.000)。结论胶质瘤细胞Cx43 mRNA及其蛋白质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和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提示,Cx43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连接蛋白43 基因表达 细胞间通讯 细胞分裂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42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山 刘吉祥 +3 位作者 任洪波 祁红辉 侯林 李慧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42例行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后椎间植Bryan人工椎间盘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0例)和功能康复训练组(22例),于术后2周及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JOA评分。结果...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42例行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后椎间植Bryan人工椎间盘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0例)和功能康复训练组(22例),于术后2周及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后2周,但功能康复训练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加强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脊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