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河北省核桃种植中气象灾害监测及防御措施
1
作者 赵玉兵 孙典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5期129-130,共2页
本文利用2023年河北省核桃主产区34个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核桃生长适宜气象指标,对2023年河北省核桃全生育期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高温日灼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河北省核桃产业灾害防御、提质增效提供技... 本文利用2023年河北省核桃主产区34个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核桃生长适宜气象指标,对2023年河北省核桃全生育期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高温日灼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以期为河北省核桃产业灾害防御、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核桃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河北省核桃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2
作者 赵玉兵 孙典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3,共2页
2022年核桃主产区全生育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月中下旬出现的持续降温天气,使部分处于地势低洼地带的果园出现轻微冻害,6月末7月初部分核桃园有少量炭疽病发生。整体来看,2022年河北省光温水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 2022年核桃主产区全生育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月中下旬出现的持续降温天气,使部分处于地势低洼地带的果园出现轻微冻害,6月末7月初部分核桃园有少量炭疽病发生。整体来看,2022年河北省光温水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核桃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核桃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邢台市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建波 黄毅 王晓娟 《南方农业》 2017年第18期100-101,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对2016年10月30日到11月1日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冷空气路径属于西北路径,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降温主要出现在低槽、冷锋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观测资料对2016年10月30日到11月1日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冷空气路径属于西北路径,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降温主要出现在低槽、冷锋过境后的24 h内,高空冷平流促进了地面冷高压的加强,气压梯度加大,强烈的下沉气流造成了偏北大风。同时过程前期,邢台市处于锋前暖区,850 h Pa暖气团控制,天空云量多,最低气温偏高,为冷空气到来后温度梯度的加大,气温大幅下降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降温 冷空气 邢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严重污染的气象条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5
4
作者 王丛梅 杨永胜 +1 位作者 李永占 范引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5-702,共8页
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利用河北省AQI(逐日空气质量指数)、气象常规观测数据及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格距再分析资料,对此次严重污染事件的气象条件、大气环境... 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严重.利用河北省AQI(逐日空气质量指数)、气象常规观测数据及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格距再分析资料,对此次严重污染事件的气象条件、大气环境背景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年1月河北省中南部地面气象要素表现异常,与历史同期相比,平均气温低1~2℃、相对湿度高15%以上、日照时数少40%以上、降水日数多但量级小.地面风力较小且多风向、风速的辐合线,地面散度场上河北省中南部为明显的辐合区,致使水汽和污染物汇聚不易扩散,导致雾霾天气异常偏多,大气污染严重.②边界层高湿区中丰富的水汽与污染物互为载体,强逆温层结、大气低层的干暖盖、边界层下沉运动等均使水汽和污染物存留在近地层且不易向高空扩散;同时,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雾霾天气和严重污染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境场.③河北省中南部特殊的地理条件也是雾霾和污染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低空稳定的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后在山麓东侧下沉,在华北平原地区易形成地面辐合线,从而加剧了近地层水汽和污染物的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污染事件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城区黑碳气溶胶浓度与气象因子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巨飞 杨允凌 +1 位作者 李二杰 吴智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1-679,共9页
利用EA-12型黑碳仪对邢台市2019年1-12月的黑碳(BC)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邢台市BC污染特征、来源及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邢台市BC日平均浓度为0.85μg·m^(-3),全年占比79.80%的浓度频数集中分布在0.30... 利用EA-12型黑碳仪对邢台市2019年1-12月的黑碳(BC)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邢台市BC污染特征、来源及与气象因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邢台市BC日平均浓度为0.85μg·m^(-3),全年占比79.80%的浓度频数集中分布在0.30~1.20μg·m^(-3);而1月份占比达到90.62%的浓度频数分布在1.05~5.05μg·m^(-3),1月份的严重BC污染对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起到了重要贡献;当风速>8 m·s^(-1)和<8 m·s^(-1)时,分别存在偏北方向和偏西与偏南方向的输送影响;湿沉降可以对BC起到了清除作用,而降水量和降水时长对BC的湿清除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本地、局地源对邢台市的BC污染影响明显,当大气逆温底高<200 m时,由于扩散能力减弱和堆积效应的共同影响,BC浓度将出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污染特征 气象因子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温室黄瓜低温致灾类型分类研究
6
作者 赵玉兵 孙典 +3 位作者 张杰 杨丽娜 张梓瑶 孙东磊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85-91,共7页
旨在建立一套针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低温致灾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以期为开展温室冻害风险等级预警预报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精准度。于2017年12月—2022年2月,研究在典型节能型日光温室中,以‘津优6号’黄瓜为... 旨在建立一套针对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低温致灾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以期为开展温室冻害风险等级预警预报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精准度。于2017年12月—2022年2月,研究在典型节能型日光温室中,以‘津优6号’黄瓜为试材,并张挂遮阳网建立低温寡照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盆栽试验来探究低温寡照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通径分析,明确对温室低温环境形成温室外气象要素,并依据室外气象要素进行了温室低温日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冀中南日光温室低温致灾的室内最低气温指标为10℃;(2)温室内日最低气温与当日日照、前日最低湿度和前日日照相关不显著,与其他气象因子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前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当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及前日最低气温较低时,温室内的日最低气温下降明显,易造成温室内的黄瓜等瓜果蔬菜致灾;(3)根据温室外天气条件将冻害分为3种类型:晴冷型、寡照型、混合型,2017年12月—2022年2月不同类型冻害日数分别为12 d、22 d、36 d,分别占总日数的17.14%、31.43%、51.43%,建立了三类群室内最低气温与室外显著相关气象要素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明确了冀中南日光温室低温致灾的室内气象指标并对低温致灾类型进行了划分,为温室冻害风险等级预报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 设施蔬菜 日光温室 黄瓜 气象服务指标 温室冻害 低温致灾 风险等级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河北省核桃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7
作者 赵玉兵 杨丽娜 +1 位作者 李武龙 路漫漫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1期38-39,共2页
2020年核桃主产区全生育期(3月上旬9月上旬)平均气温为21℃,较常年偏高0.9℃;平均降水量482.9 mm,接近常年;日照时数1 428.9 h,较常年偏多82 h。34月出现降温,由于受低温天气影响,部分处于地势低洼地带的果园出现重度冻害;7月份部分核... 2020年核桃主产区全生育期(3月上旬9月上旬)平均气温为21℃,较常年偏高0.9℃;平均降水量482.9 mm,接近常年;日照时数1 428.9 h,较常年偏多82 h。34月出现降温,由于受低温天气影响,部分处于地势低洼地带的果园出现重度冻害;7月份部分核桃园有少量炭疽病发生;8月份连续半月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炭疽病快速侵染蔓延,对核桃产量和果实品质有一定影响,但对于管理及时、又及时抢收的核桃园影响不大。整体来看,气温和降水接近常年,日照充足,前期的光温水整体有利于核桃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核桃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级气象部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生的动力分析--以邢台市为例
8
作者 孙东磊 赵玉兵 曹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为构建新发展阶段气象部门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实现路径,从共生理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一对一”式人物访谈等方法,探究了市级气象部门与新型农业主体的共生动力因素,分析了双方关系展现状,提出了促进共生共赢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气象部门 农业经营主体 共生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三大棉区气候周期及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东磊 李存东 +1 位作者 李武龙 刘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8-233,共6页
利用河北省棉区1961-2010年15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不同棉区气候周期振荡及突变点,结果表明:不同棉区棉花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均存在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交替现象明显;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年代际以及年际主... 利用河北省棉区1961-2010年15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北省不同棉区气候周期振荡及突变点,结果表明:不同棉区棉花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均存在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交替现象明显;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年代际以及年际主要周期:冀南、冀中棉区为20~22 a、9~10 a、5~7 a,冀东棉区为22~24 a、11~14 a,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明显,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转入气温相对较高期。全生育期降水主要周期:冀南棉区为14~15 a,冀中、冀东棉区为22~24 a、8~10 a。全生育期日照存在9~10 a振荡周期,且1986年前后发生突变,转入相对偏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周期 气候突变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军 程晓辉 黄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255-2256,共2页
[目的]分析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方法]根据邢台市1954~2010年的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对邢台市57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954~2010年邢台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出... [目的]分析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方法]根据邢台市1954~2010年的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对邢台市57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954~2010年邢台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慢,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最快。年平均降雨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均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1954~2010年邢台市0、5、10、15和20 c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6、15.7、15.8、15.8和15.8℃。1981~2010年邢台市40和80 cm、1.6和3.2 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2、15.2、15.4和15.4℃。可见,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该研究为指导邢台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市 气候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河北省南部棉花生长季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玉兵 张杰 +1 位作者 刘连涛 孙东磊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56-62,共7页
旨在为棉花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防御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北省南部8个气象站点1962—2020年的逐月气温、降水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南部棉花生长季(4—10月)... 旨在为棉花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防御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北省南部8个气象站点1962—2020年的逐月气温、降水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南部棉花生长季(4—10月)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北南部棉花全生育期的干旱频率为25%,其中重旱以上发生频率为6.8%;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干旱频率分别为35.6%、30.5%、32.2%、30.5%和32.2%;苗期气候在1976年发生干湿变化突变,1976年后呈显著湿润化趋势;蕾期气候在1968年发生干湿突变,1968年后呈显著湿润化趋势;棉花花铃期气候1982年后呈干旱化趋势,变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棉花吐絮期气候1989年后呈干旱化趋势;棉花全生育期气候1982年后呈现持续干旱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苗期、蕾期气候呈湿润化趋势,花铃期呈干旱化趋势,作物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措施改进应重视这种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河北省 生长季 SPEI指数 干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近57年四季长短和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智杰 许新路 王丛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180-18184,共5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些年邢台气温明显升高,使得邢台市四季的起止时间和长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通过分析多种季节划分方法,根据邢台市的气温分布特点,定义了适用于邢台市的四季划分方法,通过分析四季的变化,结果显示:①邢台四季分...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些年邢台气温明显升高,使得邢台市四季的起止时间和长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通过分析多种季节划分方法,根据邢台市的气温分布特点,定义了适用于邢台市的四季划分方法,通过分析四季的变化,结果显示:①邢台四季分明,就常年平均而言,冬季最长,其次是夏季,秋季和春季长度很相近,秋季略短。②过去57年里,邢台各季节的长度和起止时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这种变化速度明显加快。最主要的变化特点为,春季发生的时段向前移了近13 d;夏季明显变长,开始时间变化不太明显,结束时间推后;秋季的发生时段变化不明显;冬季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比20世纪90年代缩短了10 d。③采用候温法和节气法划分的四季开始日,二者在春、夏、秋季存在明显差异,而冬季比较接近。日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明显高于日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幅度,且日极端最低气温<3.0℃的天数(即霜日)明显减少、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即高温日数)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 气候变化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变化与邢台地震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小沼 杨永胜 赵彦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7-384,共8页
本文对邢台地震活动与气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邢台除1966年3月大震前有明显的气象异常,大震后的中强余震前亦有气象异常。此外,还发现低气压对强震,余震活动均有显著影响。经分析,我们认为低气压天气过程对地震活动有... 本文对邢台地震活动与气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邢台除1966年3月大震前有明显的气象异常,大震后的中强余震前亦有气象异常。此外,还发现低气压对强震,余震活动均有显著影响。经分析,我们认为低气压天气过程对地震活动有不可忽略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气象要素 莫尔圆 邢台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近57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晓辉 张庆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978-980,共3页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7年来邢台市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以20.952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速度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增温速率最慢;年相对湿度以1.460%/10 a的速率减少;0 cm地温呈上升趋势,但5~20 cm浅层地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0.8、1.6 m深层地温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3.2 m地温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总云量以1.673成/10 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以100.600 h/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压和年最低气压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年最低气压下降趋势很明显,而年最高气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市农业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市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邢台地区棉花产量波动的气候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东磊 李烨 +1 位作者 杨永胜 吴智杰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棉花产量 邢台地区 河北省 气候原因 波动 气象因子 棉花主产区 生产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邢台核桃主产区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玉兵 杨丽娜 《现代农村科技》 2015年第24期74-75,共2页
邢台核桃主产区2015年3~9月〉0℃积温为4 082℃~4 139℃,较常年略偏多,较去年略偏少;降水量为216~437 mm,接近常年或较常年偏少2~5成;日照时数为1 098~1 216 h,较常年偏少121~257 h。总体而言,光温水比较适宜,利大于弊。展叶、开... 邢台核桃主产区2015年3~9月〉0℃积温为4 082℃~4 139℃,较常年略偏多,较去年略偏少;降水量为216~437 mm,接近常年或较常年偏少2~5成;日照时数为1 098~1 216 h,较常年偏少121~257 h。总体而言,光温水比较适宜,利大于弊。展叶、开花期:光热不足,对花期略有影响;果实膨大和种仁充实期:光温水适宜,利于果实的膨大,但部分地区出现冰雹,果实被砸掉或砸破;成熟、采收期:前期光温水条件有利于核桃的成熟,后期多雨寡照对核桃的收获和晾晒有一定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花 日照时数 农业气象条件 农业气象灾害 果实膨大期 风雹灾害 硬核期 采收期 降温幅度 高温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近40年不同时段暴雨日数的气候特征
17
作者 刘金婷 许新路 黄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720-9722,共3页
利用1973~2012年邢台市17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年邢台市不同时段暴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邢台市发生暴雨的月份为4 ~ 10月份,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夜间段暴雨日数多于白天段暴雨日数;邢台市大部分测... 利用1973~2012年邢台市17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年邢台市不同时段暴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邢台市发生暴雨的月份为4 ~ 10月份,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夜间段暴雨日数多于白天段暴雨日数;邢台市大部分测站暴雨日数随年代变化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白天段暴雨日数和夜间段暴雨日数随年代推移没有变化;邢台市不同时段暴雨日数东南部多,北部、中部地区少;邢台市暴雨量的分布与暴雨日数的分布相当一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邢台市东南部的临西、威县暴雨日数最多,年平均暴雨量也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日数 气候特征 邢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邢台市首场透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18
作者 李芷霞 王丛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212-216,220,共6页
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对2012年4月23—25日发生在邢台市的首次透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加深并形成西南涡系统是强降水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500-850 hPa风的切变是强降水产生的主要... 利用Micaps系统下常规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对2012年4月23—25日发生在邢台市的首次透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加深并形成西南涡系统是强降水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500-850 hPa风的切变是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发生在西南涡的东北象限,中尺度系统是强降水形成的直接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的发生伴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强降水前中低层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强的不稳定能量,导致了强降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风槽 低层切变 中尺度系统 物理量场 河北邢台 201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南部平原春甘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及其生产潜力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玉兵 孙东磊 +3 位作者 李武龙 胡亚亚 韩美坤 马志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为河北省南部平原春甘薯生产上合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北省南部平原12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2010-2015年春甘薯生长发育的监测数据,将春甘薯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时期,利用回归分析、小... 为河北省南部平原春甘薯生产上合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河北省南部平原12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2010-2015年春甘薯生长发育的监测数据,将春甘薯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时期,利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河北南部平原春甘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及其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春甘薯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10a,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周期性变化明显,主要有18~20 a、9~10 a和5~6 a 3个振荡周期;春甘薯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平均为1212 h,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4%,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2 h/10a,周期变化主要有20~25 a和10~15 a 2个振荡周期;全生育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周期变化主要有14~15 a、8~10 a和4~5 a 3个振荡周期;春甘薯光温生产潜力理论值平均为17852 kg/hm^2,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4 kg/(hm^2·10a);气候生产潜力理论值平均为11322 kg/hm^2,气候倾向率为-415 kg/(hm^2·10a),其高低交替变化显著,主要有18~20 a、10~12 a和5~8 a 3个振荡周期。河北省南部平原春甘薯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减少,降水变化不明显,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降低,均存在振荡周期,光、温、水气候因子变化对春甘薯生产具有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甘薯 气候变化 生育期 生产潜力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15年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笑 何学敏 游松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7-263,共7页
根据华北平原1986-2015年的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率以及灾害波动性、灾害等级的变化特征。总体上看,近30年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的农业气象灾害呈下降趋势,平均总损失率分别... 根据华北平原1986-2015年的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率以及灾害波动性、灾害等级的变化特征。总体上看,近30年河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的农业气象灾害呈下降趋势,平均总损失率分别为7.5%~16.4%、5.6%~12.3%、6.2%~13.9%。各省灾害损失率由大到小分别为:河北省干旱>风雹>洪涝>低温,河南省和山东省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干旱仍是华北平原最严重的灾害,但各省的干旱灾害呈下降趋势,河北干旱最严重,占总损失率的64.2%。河南和山东的洪涝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河北呈下降趋势。河北和山东的风雹呈下降趋势,河南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河南和山东的低温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河北呈增加趋势;河南最严重,占5.2%。各省洪涝、低温偶发性强,其中河南的洪涝波动性最大,山东的低温波动性最大;各省干旱、风雹为常态灾害,其中河北的干旱、风雹波动性最小。四类灾害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干旱和风雹为常态性灾害,年际波动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而洪涝和低温的影响相比较小,但偶发性强,致灾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业气象灾害 损失率 波动性 灾害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