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怎祥做好农作物品种比较试验
1
作者 韩福忠 《河北农业科技》 2001年第6期21-21,共1页
1合理分类,选好对照 将所有品种按作物种类、类型(用途)、品种介绍的特征特性(一般按生育期长短)进行分类.同类型的品种设一组试验.每组试验选择同种类型的当地主栽品种或适合当地种植的较好品种做对照品种,便于比较评价.
关键词 农作物 品种比较试验 分类 试验方法 调查项目记载 评价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广才 常旭虹 +5 位作者 杨玉双 李姗姗 丰明 丁玉萍 王秀红 张铁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8,共5页
为了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粒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长与产量相关显著(... 为了给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粒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长与产量相关显著(r=0.607*),在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处理间,株高、穗长、千粒重、容重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在施氯量150~300kg/ha范围内,穗长、穗粒数和产量有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其中产量在处理间差异显著,以施氮300kg/ha的处理产量最高。氮肥底施和追施的比例对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中以底追比例5:5的处理产量最高。不同蛋白质组分对施氮的反应有差异,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追氮比例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对底追比例的反应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蛋白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广才 常旭虹 +3 位作者 杨玉双 李振华 刘月洁 王秀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3,共8页
采用二因素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的处理间株高、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 =0.884^(**))。在播种偏... 采用二因素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的处理间株高、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 =0.884^(**))。在播种偏晚的情况下,以基本苗较大和施氮量较多的组合(375×10~4/hm^2,N 300 kg/hm^2)产量表现最好;随基本苗增加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减少。对产量而言,基本苗以375×10~4/hm^2最为适宜,但其与300×104/hm^2基本苗和450×10~4/hm^2基本苗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在偏晚的播期内,可以根据实际播种时间和地力条件,在300~450×10~4/hm^2基本苗范围内调整。在施氮量150~3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基本苗225~450×10~4/hm^2范围内,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随基本苗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各种蛋白组分及总蛋白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提高,除谷蛋白外,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春5叶期追总施氮量50%的处理穗最长,穗粒数和产量最多,处理间差异显著;开花期追总施氮量50%处理的总蛋白含量最高,与春2叶期追总施氮量50%的处理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氮肥运筹 冬小麦 产量 蛋白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