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胃癌患者假尿嘧啶核苷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符雪松
白文元
姚希贤
孙泽明
宋光辉
-
机构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消化病研究室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06-208,712,共4页
-
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编号:2K006)
-
文摘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胃癌患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尿及胃粘膜组织假尿嘧啶核苷(PU)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胃镜活检组织标本,其中浅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不典型增生20例,胃癌46例;30例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研究对象的血、尿及组织中假尿嘧啶核苷水平变化。结果:胃癌患者血清、尿及组织中PU分别是4.96±2.72(μmol/ml)、17.01±4.53(nmol/μmol肌酐)、7.90±3.16(μmol/m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不典型增生组上述各值虽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U值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而与Lauren’s分型无关。结论:胃癌组假尿嘧啶核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且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并且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开始增高,因此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关键词
胃癌
假尿嘧啶核苷
测定
临床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学行为
-
Keywords
Gastric tumor Pseudouridin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eomatograph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