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剥露历史: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热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芹芹 赵磊 王艳楠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0-336,共17页
东准噶尔造山带(简称东准噶尔)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山带时空演化与造山作用方式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古生代以来,东准噶尔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古生代大地构造格局的恢复和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对构造... 东准噶尔造山带(简称东准噶尔)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山带时空演化与造山作用方式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古生代以来,东准噶尔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古生代大地构造格局的恢复和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对构造-热演化历史的解剖相对薄弱,尤其缺少晚古生代剥露历史的刻画。卡拉麦里山是东准噶尔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地貌单元,揭示其隆升-剥露过程对于认识东准噶尔造山带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卡拉麦里山东段的4件沉积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Th)/He、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磷灰石(U-Th-Sm)/He低温热年代学分析,获得了该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的隆升-剥露信息。热历史反演结果表明,东准噶尔经历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30~290 Ma)、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285~260 Ma)、三叠纪(250~230 Ma)、早白垩世(135~115 Ma)4期快速剥露。第1期(330~290 Ma)剥露推测与额尔齐斯-斋桑洋在晚石炭世的闭合有关;第2期(285~260 Ma)剥露推测与晚古生代卡拉麦里构造带的右行走滑变形有关;第3期(250~230 Ma)剥露推测与羌塘地块和昆仑-柴达木地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第4期(135~115 Ma)剥露推测是北侧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和南侧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碰撞的联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锆石与磷灰石(U-Th)/He 剥露 晚古生代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中氮溶出的动态淋滤实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钦甫 郑丽华 +1 位作者 张金山 丁述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9-1014,共6页
为了探讨煤矸石中所含铵伊利石矿物和吸附的氮在风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氮污染潜力,利用连续动态淋滤实验方法,对山西长治南寨煤矿和河南焦作朱村煤矿矸石进行淋滤实验,测定了滤出液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变化... 为了探讨煤矸石中所含铵伊利石矿物和吸附的氮在风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氮污染潜力,利用连续动态淋滤实验方法,对山西长治南寨煤矿和河南焦作朱村煤矿矸石进行淋滤实验,测定了滤出液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质量浓度变化,分析了煤矸石中各种氮的溶出行为。结果表明:煤矸石矿物表面吸附的硝态氮比较容易被水所溶出,并且随着淋滤时间的延长,滤液中硝态氮的含量迅速降低;煤矸石铵伊利石矿物晶格中固定氮的溶出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其大量溶出滞后于硝态氮的溶出;不管是酸性水或中性水,其滤液均呈偏碱性,这与煤矸石中NH4+的缓冲作用有关。实验结果揭示煤矿区矸石堆中的氮在风化过程中,会被雨水淋溶出来进入周围土壤或地表水体,造成周围环境氮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动态淋滤实验 铵伊利石 氮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应力巷道连续“双壳”治理底臌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本生 贾永丰 +2 位作者 孙利辉 李星 高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4-1510,共7页
基于深井工程软岩巷道严重底臌这一状况,以河北陶二煤矿扩大区北大巷条件为工程背景,对连续"双壳"如何有效控制深井软岩巷道底臌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现场地应力测量、解算,确定了巷道围岩应力状态,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向加载试... 基于深井工程软岩巷道严重底臌这一状况,以河北陶二煤矿扩大区北大巷条件为工程背景,对连续"双壳"如何有效控制深井软岩巷道底臌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现场地应力测量、解算,确定了巷道围岩应力状态,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向加载试验台,进行深井软岩巷道不同侧压系数时底板围岩变形失稳特征的相似模拟实验,得到底板位移场变化规律及围岩应力分布状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底板连续"双壳"加固巷道底臌量较原支护巷道平均减小53%;底板浅孔注浆(浅部壳体)提高岩体承载能力,深孔锚索束注浆(深部壳体)扩大岩体承载范围,浅深壳体共同承载、协同变形有效控制了底板围岩稳定。最后揭示了连续"双壳"治理底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双壳 底臌治理 高水平应力 相似模拟 底板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伊利石质矸石氮的溶出实验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钦甫 刘龙涛 +3 位作者 沈少川 丁述理 郑丽华 程宏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2-1026,共5页
利用铵伊利石含量较高的泥质矸石,采用静态浸泡淋滤实验,通过对淋滤液中不同形态氮的测定,探讨了铵伊利石矿物氮的溶出机理和行为.研究发现,铵伊利石矿物中的NH4+易于被水溶出.在初始pH值为中性和酸性的淋滤体系中,NH4+具有相似的溶出行... 利用铵伊利石含量较高的泥质矸石,采用静态浸泡淋滤实验,通过对淋滤液中不同形态氮的测定,探讨了铵伊利石矿物氮的溶出机理和行为.研究发现,铵伊利石矿物中的NH4+易于被水溶出.在初始pH值为中性和酸性的淋滤体系中,NH4+具有相似的溶出行为.NH4+在碱性条件下比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更易溶出.不管淋滤液初始酸碱度如何,随时间增加,淋滤液均趋于中性—弱碱性,说明铵伊利石矿物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铵氮是淋滤液中氮的主要形式,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则很少.不同形态氮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随时间的增长,铵态氮逐渐向硝态氮转化,碱性条件可加速转化过程.模拟实验与实际水体的检测表明:铵伊利石矸石在长期的风化淋滤过程中,其溶出的NH4+对矸石堆周围水体和土壤中氮的富集和污染可能有潜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伊利石 煤矸石 淋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逐级化学提取实验及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健雅 秦身钧 +1 位作者 杨晶晶 张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3-66,共4页
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理可为研究煤层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逐级化学提取(SCEP)方法常用于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定性或定量研究。SCEP早期主要被应用于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研究,近期开展了有益微量元素在煤中存在... 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理可为研究煤层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逐级化学提取(SCEP)方法常用于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定性或定量研究。SCEP早期主要被应用于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研究,近期开展了有益微量元素在煤中存在形式的探究工作,对煤中锂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综述了SCEP技术在煤中有害和有益微量元素赋存状态方面的应用进展,对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类总结,提出利用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煤中锂的赋存状态,为煤中锂成矿机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逐级化学提取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塞尔维亚中新世浅色褐煤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及其成因
6
作者 刘帮军 李敬智 +7 位作者 STOJANOVIĆ Ksenija 黄佳众 刘悦婷 孙雨萌 ŽIVOTIĆ Dragana 王金喜 孙玉壮 赵存良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73-2987,共15页
浅色褐煤在全球新生代褐煤盆地广泛分布,但其成因仍存在争议,查明其有机质组成和形成机制对重建古气候变化以及褐煤资源清洁低碳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塞尔维亚科卢巴拉盆地与中国云南弥勒盆地中新世浅色褐煤为对象,利用索氏抽提、柱色... 浅色褐煤在全球新生代褐煤盆地广泛分布,但其成因仍存在争议,查明其有机质组成和形成机制对重建古气候变化以及褐煤资源清洁低碳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塞尔维亚科卢巴拉盆地与中国云南弥勒盆地中新世浅色褐煤为对象,利用索氏抽提、柱色谱分离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脂肪烃和芳香烃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浅色和暗色褐煤成煤过程中植被组成、微生物降解作用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弥勒盆地浅色褐煤中长链正构烷烃相对质量分数较高(达82.5%),显示出陆生高等植物(主要为被子植物)叶蜡的显著贡献,同时伴随较低的水生植物指数(P_(aq)为0.16)和较高的植物叶蜡指数(P_(wax)为0.86),指示其成煤环境偏干燥且并伴有较强的微生物降解作用;而暗色褐煤中链和短链正构烷烃含量增加,表明在沉积过程中水生植物和低等生物的输入增强。科卢巴拉浅色和暗色褐煤均以裸子植物贡献为主,其脂肪烃中二萜相对质量分数极高(浅色为87.3%,暗色为82.5%),∑w(二萜)/∑w(二萜+三萜)值接近1,反映出古泥炭地中以针叶类植物为主的特点,同时,较高的w(C_(31)(R)藿烷)/w(总藿烷)值和w(C_(30)藿-17(21)-烯)/w(C_(30)αβ藿烷)值表明科卢巴拉褐煤在相对氧化、酸性及低热演化条件下成煤。此外,苝及更高的CWDI值表明2个地方的浅色褐煤遭受更强烈的真菌作用,与藿烷的结果一致。通过对比新生代浅色与暗色褐煤的差异性,阐明了沉积环境是褐煤颜色变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色褐煤 中新世 生物标志化合物 二萜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沉积物密闭消解法优化
7
作者 徐子微 杭姚明 +3 位作者 张国辉 郭凯 刘世明 郭文牧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1,共5页
为了研究传统密闭消解法对水系沉积物的消解效果,设计正交实验,对比四酸敞罐消解法(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三酸密闭消解法(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和二酸密闭消解法(硝酸、氢氟酸)在不同消解体系和消解时间下对国家标准物质水系... 为了研究传统密闭消解法对水系沉积物的消解效果,设计正交实验,对比四酸敞罐消解法(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三酸密闭消解法(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和二酸密闭消解法(硝酸、氢氟酸)在不同消解体系和消解时间下对国家标准物质水系沉积物GBW07309样品中锂、镓和稀土元素消解效果的影响。采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7309和Rh内标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GBW07309样品中锂、镓和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四酸敞罐消解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是消解效果不理想;三酸密闭消解法中,2mL硝酸、4mL氢氟酸、1mL高氯酸体系、消解时间48h时,消解效果最优;二酸密闭消解法中,2mL硝酸、4mL氢氟酸体系、消解时间24h时,消解效果最优;二酸密闭消解法最优体系的消解效果与三酸密闭消解法最优体系相比,二酸密闭消解法最优体系消解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镓和稀土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四酸敞罐消解法 三酸密闭消解法 二酸密闭消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矿区粉煤灰中有价锂元素的浸出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薄朋慧 李神勇 +2 位作者 吴士豪 陆青锋 秦身钧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51-1356,共6页
山西平朔矿区煤中发现伴生锂矿,且燃煤过程中元素Li二次富集,使得粉煤灰有可能成为宝贵锂资源的理想替代来源。为了提取富锂粉煤灰中有价元素Li,以平朔某发电厂粉煤灰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山西平朔矿区煤中发现伴生锂矿,且燃煤过程中元素Li二次富集,使得粉煤灰有可能成为宝贵锂资源的理想替代来源。为了提取富锂粉煤灰中有价元素Li,以平朔某发电厂粉煤灰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粉煤灰中常量和Li元素含量,采用NaCl焙烧—HCl浸出的方法,确定粉煤灰最佳焙烧、酸浸条件,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对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粉煤灰中常量元素Si、Al占主体,有价元素Li较富集;矿物主要为莫来石和刚玉;粉煤灰在950℃、与NaCl助剂1∶2条件下焙烧,加入4mol·L^-1HCl在150℃、固液比为1∶20条件下酸浸4h,Li元素浸出效果最佳,可达62.31%。粉煤灰焙烧后形貌蓬松度较大,与焙烧前相比变化明显,有利于Li的高效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焙烧活化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煤田晚二叠世煤关键金属Li-Nb-Ta富集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金超 刘浪涛 +5 位作者 张小刚 高帅坡 程智伟 李斌斌 周进伟 陈永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6-2335,共20页
关键金属是当今社会必须的但是安全供应存在高风险的一类金属的总称。煤因富含有机质往往能够富集关键金属,特殊地质条件下能形成煤型关键金属矿床。很多研究表明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富含多种关键金属,但是其富集特征和形成机... 关键金属是当今社会必须的但是安全供应存在高风险的一类金属的总称。煤因富含有机质往往能够富集关键金属,特殊地质条件下能形成煤型关键金属矿床。很多研究表明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富含多种关键金属,但是其富集特征和形成机制仍然不清楚。本文以贵州黔西北煤田泰来煤矿上二叠统龙潭组9#煤层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煤层及顶底板样品,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矿物类别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分析,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的主要矿物包括高岭石、石英、伊利石、黄铁矿、锐钛矿、金红石、方解石、白云石、钠云母和钠长石等。含量较多的主量元素氧化物为SiO_(2)、TiO_(2)、Al_(2)O_(3)和Fe_(2)O_(3),存在富集的微量元素为Li、Nb、Ta、Zr、Hf、Sn、Th和In,其中Li、Nb和Ta的含量分别为世界煤均值的7.9倍、7.8倍和8.7倍。沉积物源和矿物赋存特征分析表明,峨眉山中性火山岩和高钛玄武岩对含煤盆地的物质供应具有一定的贡献,沉积之后的热液活动对该煤层关键金属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煤田 晚二叠世煤 关键金属元素 Li-Nb-Ta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硅铝酸盐材料的合成及其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庞薇 秦身钧 +3 位作者 郝龙龙 门长全 侯佳佳 李神勇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54,共13页
CO_(2)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加剧,碳捕集可减缓CO_(2)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但吸附剂高昂的成本阻碍了碳捕集技术的发展。同时煤炭燃烧量持续增加使粉煤灰产量不断增加,而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率较低。将粉煤灰用于合成粉煤灰基硅铝酸盐材... CO_(2)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加剧,碳捕集可减缓CO_(2)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但吸附剂高昂的成本阻碍了碳捕集技术的发展。同时煤炭燃烧量持续增加使粉煤灰产量不断增加,而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率较低。将粉煤灰用于合成粉煤灰基硅铝酸盐材料,并应用于碳捕集技术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高值化利用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介绍了粉煤灰合成硅铝酸盐材料前的预处理步骤,系统讨论了粉煤灰基沸石、Li_(4)SiO_(4)吸附剂和SiO_(2)介孔材料的合成和其捕集CO_(2)的研究,然后对粉煤灰基硅铝酸盐材料吸附CO_(2)的动力学进行了总结。粉煤灰基硅铝酸盐材料制备前的物理和化学预处理步骤可优化材料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胺功能化或金属离子掺杂等方式可实现对材料结构和CO_(2)吸附性能的调控。粉煤灰基硅铝酸盐材料的CO_(2)吸附动力学拟合因产物及吸附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深入理论研究,推动规模化工程应用,对促进碳捕集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CO_(2)捕集 硅铝酸盐材料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大气污染过程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硕 马博健 +8 位作者 王超 牛红亚 鲍晓磊 马文娜 金妞 史沥介 马心怡 纪晓腾 岳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77-3787,共11页
为研究邯郸市污染过程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特征与来源,于2021年10—12月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并结合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气态污染物(SO_(2)、NO_(2))浓度对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浓度范围... 为研究邯郸市污染过程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特征与来源,于2021年10—12月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并结合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气态污染物(SO_(2)、NO_(2))浓度对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浓度范围为(41.34—216.96)μg·m^(−3),浓度均值(111.12±38.6)μg·m^(−3);TWSII(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为(56.08±24.26)μg·m^(−3),其中主要离子物种SNA(SO_(4)^(2−)、NO_(3)^(−)、NH_(4)^(+))在TWSII中占比89.48%;PM_(2.5)昼、夜浓度均值接近,其中NO_(3)^(−)、NH_(4)^(+)、SO_(4)^(2−)、Ca^(2+)、Na^(+)和Mg^(2+)的浓度白天高于夜晚,Cl^(−)、K^(+)和F^(-)等离子则是夜晚浓度较高;AE/CE(阴阳离子电荷当量比)昼、夜比值分别为1.12、1.16,说明大气气溶胶呈酸性;依据相关性分析判断各个离子间的结合方式,NH_(4)^(+)与NO_(3)^(-)、SO_(4)^(2-)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合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确定铵盐主要存在状态为(NH_(4))_(2)SO_(5)和NH4NO_(3);采样期间SOR、NOR值分别为0.38、0.33(白天为0.38、0.38,夜间为0.37、0.28),说明存在明显的SO_(2)和NO_(2)二次转化过程,且NO_(3)^(−)/SO_(4)^(2−)比值为1.88,说明移动源(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于PM_(2.5)的贡献大于固定源(燃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M_(2.5)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有二次转化、生物质燃烧、固定源(燃煤)和扬尘源;后向轨迹模型中聚类分析得出,外部污染传输持续存在,整个采样过程中主要污染气团来源均为来自于偏西方向的短距离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溶性离子 源解析 后向轨迹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碳酸钠烧结工艺中影响锂浸出率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代红 李彦恒 +1 位作者 侯晓琪 侯永茹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19,共3页
以粉煤灰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烧结时影响粉煤灰中锂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酸钠与粉煤灰以1∶1的比例在900℃焙烧2h的条件下,锂浸出率可以达到65%。
关键词 粉煤灰 碱法 烧结 浸出率 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某些伴生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指标探讨 被引量:85
13
作者 孙玉壮 赵存良 +1 位作者 李彦恒 王金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4-748,共5页
随着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的增加,急需确定煤中大部分伴生元素综合回收利用的品位和边界品位,以便在煤炭勘探阶段采取综合评价措施,降低勘探成本。参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各类元素的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世界煤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 随着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的增加,急需确定煤中大部分伴生元素综合回收利用的品位和边界品位,以便在煤炭勘探阶段采取综合评价措施,降低勘探成本。参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各类元素的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世界煤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以及根据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和市场要求,综合考虑给出原煤中部分伴生微量元素综合回收利用指标,建议锂、铀、钍和稀土的综合回收利用指标分别应该为120,40,150和3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伴生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镓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勇 秦身钧 +1 位作者 杨晶晶 张健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6-169,175,共5页
镓是煤中可利用的伴生元素之一。通过研究我国煤田中镓的分布特点,将其在煤层中的富集情况划分为区域富集和全段富集,并从煤岩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对比等方面分析得出镓在顶底板附近煤层富集时,与煤灰产率、灰中w(Al2O3)等多为正相关关... 镓是煤中可利用的伴生元素之一。通过研究我国煤田中镓的分布特点,将其在煤层中的富集情况划分为区域富集和全段富集,并从煤岩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对比等方面分析得出镓在顶底板附近煤层富集时,与煤灰产率、灰中w(Al2O3)等多为正相关关系;当镓富集于其他位置时,该相关性不明显。对相应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的对比分析表明,无机矿物和有机物质对镓在煤中富集有不同的作用意义,在以无机成矿作用为主的背景下,强调有机质在镓的富集初期具有重要作用。煤中镓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后期地下水等作用对其有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盘县火烧铺和金佳矿区晚二叠世煤中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秦身钧 高康 +2 位作者 王金喜 李彦恒 陆青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7-1516,共10页
以黔西南火烧铺煤矿(3号,7号,12号,17号)和金佳煤矿(3号,9号)煤层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对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REY)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系... 以黔西南火烧铺煤矿(3号,7号,12号,17号)和金佳煤矿(3号,9号)煤层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对煤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REY)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系统研究了煤中伴生元素尤其是Si,Al,As等富集元素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结果显示,火烧铺和金佳矿煤中Si,Al,Ca,Mg,P,Ti常量元素和As,Co,Cu,Pb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国煤均值;峨眉山玄武岩浆和热液流体岩脉是该地区煤中As的主要富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铺煤矿 金佳煤矿 晚二叠世煤 伴生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河上游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海萍 陈旺 +1 位作者 李清雪 孙玉壮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7-54,共8页
为研究漳河上游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潜在污染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2013年漳河上游20个断面25个水质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漳河上游水质在空间尺度上分为2组,A组靠近源头、水量充足的河段及水库调节区,水质较好;B组... 为研究漳河上游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潜在污染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2013年漳河上游20个断面25个水质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漳河上游水质在空间尺度上分为2组,A组靠近源头、水量充足的河段及水库调节区,水质较好;B组多在浊漳南源中下游及浊漳干流,工业排污量大,水质污染较严重;B组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重金属、营养盐等,显示出B组断面受工业污染的影响比较大。漳河上游水质年内变化分为2个时段,1—3月水质恶劣,4—12月水质较好;1—3月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污染,并识别出6个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多元统计 时空分布 污染源识别 等标污染负荷法 漳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碱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秦身钧 孙玉壮 +2 位作者 李萍 姚宏伟 史长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选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性催化剂,以大豆油为原料催化制备生物柴油,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各自的最佳制备条件和影响因素次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GC)等现代仪器对生物柴油进行了详细地... 选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性催化剂,以大豆油为原料催化制备生物柴油,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各自的最佳制备条件和影响因素次序。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GC)等现代仪器对生物柴油进行了详细地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均得到了较高纯度的生物柴油产品,并且氢氧化钾的催化活性大于氢氧化钠,所得生物柴油产率和纯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碱性催化剂 大豆油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市岩溶水污染现状与演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文堂 王占辉 +2 位作者 冯更辰 李树文 张景森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由于地表水的污染和固体废物的乱堆放,导致邢台市岩溶水多处出现污染现象,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下游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本文依据大量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岩溶水的污染现状,采用数值方法预测了污染源继续存在和污染源得到治理两... 由于地表水的污染和固体废物的乱堆放,导致邢台市岩溶水多处出现污染现象,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下游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本文依据大量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岩溶水的污染现状,采用数值方法预测了污染源继续存在和污染源得到治理两种情况下地下水污染的演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对水源地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污染源存在时,地下水污染物Cr6+超标浓度等值线将以0.769m/d的速度扩散;在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后,地下水污染物超标浓度等值线扩散速度将减少至0.402m/d,可见污染源治理对减缓地下水污染的扩散有重要作用。预测结果可作为选择地下水保护方案和污染治理措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水污染 水质模型 污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金喜 李彦恒 孙利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11,共4页
采空区地面沉降引发了许多地表结构物与环境的破坏。从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入手,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预计,结果显示按半无限开采最大值计算式计算的地表移动变形最大下沉值为3.41 m。同时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 采空区地面沉降引发了许多地表结构物与环境的破坏。从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入手,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预计,结果显示按半无限开采最大值计算式计算的地表移动变形最大下沉值为3.41 m。同时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对开采造成的受力和地表移动情况进行了模拟,其结果和概率积分法计算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移动 概率积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东煤田中部侏罗纪煤的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志祥 马家亮 +3 位作者 高政 张佳为 刘括 赵存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5-1543,共9页
样品采自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宁东煤田的7个井田,共26个样品,包括25个煤样和1个矸石样。对所采的25个煤样做了工业分析、全硫分析和发热量分析,并运用低温灰化-X射线衍射(LTA-XRD)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仪(EDS)等设备对样... 样品采自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宁东煤田的7个井田,共26个样品,包括25个煤样和1个矸石样。对所采的25个煤样做了工业分析、全硫分析和发热量分析,并运用低温灰化-X射线衍射(LTA-XRD)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仪(EDS)等设备对样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形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煤中矿物的物质来源。研究表明,宁东煤田中部侏罗纪煤属中等挥发分煤,具有中灰、低硫、中低发热量的特征,其(低温灰化后)矿物组成为:33.1%高岭石、22.8%伊利石、21.5%石英、13.2%钠长石、6.6%鲕绿泥石、2.8%方解石。另外在扫描电镜下还发现了极少量的黄铁矿、菱铁矿、钛铁矿、黄铜矿、锆石。高岭石、伊利石、鲕绿泥石、石英、钠长石源自贺兰山脉片麻岩、麻粒岩和花岗岩的风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侏罗纪 宁东煤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