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层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开洞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宝坤 王二成 +3 位作者 刘凯 郑贤贤 李冲 赵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14213-14222,共10页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开洞墙体由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现浇边缘构件组成,预制墙板采用水泥砂浆与基础坐浆连接,两侧预留与边缘构件连接的搭接钢筋,边缘构件没有钢筋穿过水平连接缝且上下层钢筋贯通,通过对3个具有相同尺寸的开洞墙体进行定...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开洞墙体由预制混凝土墙板和现浇边缘构件组成,预制墙板采用水泥砂浆与基础坐浆连接,两侧预留与边缘构件连接的搭接钢筋,边缘构件没有钢筋穿过水平连接缝且上下层钢筋贯通,通过对3个具有相同尺寸的开洞墙体进行定轴压比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此种墙体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对墙体的钢筋应变、滞回性能、承载力、延性性能、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载后期墙体底部与基础梁之间形成贯穿裂缝,但墙体并未有较大错动,而是在底部发生弯曲破坏,最终边缘构件下方混凝土破碎,钢筋外露;墙体裂纹分布及扩展规律与应变片数据相对应,承载力较高,延性满足使用要求,刚度退化较平稳快,具有一定耗能能力,符合低层建筑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装配式 开洞坐浆墙体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与TOPSIS法的砌体结构加固方案优选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平川 杨壮 +1 位作者 齐虎 袁世茂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砌体加固方案优选方法对实际工程遴选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组合赋权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的砌体结构加固方案优选方法,引入加固效费比模型,以效费比值为定量指标,以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效果、整体效应4个因素作为定性指标,建立... 砌体加固方案优选方法对实际工程遴选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组合赋权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的砌体结构加固方案优选方法,引入加固效费比模型,以效费比值为定量指标,以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效果、整体效应4个因素作为定性指标,建立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优选方案指标体系。以某教学楼为例,运用G1-COWA组合赋权法与TOPSIS法,求出该结构最佳加固方案为板墙加固方案。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选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适用于一般砌体加固改造工程;优选方法能根据既有结构的基本信息,科学便捷地决策出最佳方案,为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实施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加固效费比 组合赋权 TOPSIS法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ception-BiLSTM和迁移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
3
作者 王二成 肖俊伟 +3 位作者 李家豪 吴雪 柴颖珂 李彦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776-7784,共9页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方法在时空特征提取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nceptio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联合模型,以全面学习振动信号中的空间和时序信息。首...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方法在时空特征提取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nceptio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联合模型,以全面学习振动信号中的空间和时序信息。首先,构建具有多尺度感受野的Inception模块,自适应地提取不同尺度下的空间特征;其次,BiLSTM序列化处理时间特征,以深度挖掘时间相关性;最后,通过全局平均池化和Softmax分类器来实现钢框架结构的损伤识别。为评估该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引入高斯白噪声作为干扰。此外,采用迁移学习策略来评估模型在不同强度激励和小样本下的泛化能力,确保适用于不同的损伤识别任务。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NN方法相比,该模型在无噪声条件下及信噪比超过25 dB时保持了100%的识别精度。该方法解决了土木工程应用中样本量不足和不同强度激励的实际挑战。通过微调预训练模型的参数,实现了在不同强度激励和小样本情况下的知识迁移与泛化,从而增强了模型的实际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损伤识别 INCEPTION BiLSTM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剪跨比低层装配式墙体暗柱砂浆连接水平缝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向阳 王二成 +3 位作者 李冲 赵阳 张京军 申彦利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为编制地方性低层装配式结构设计规范,课题组对2片端部设有暗柱的墙体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同时对6片端部无暗柱的纯砂浆连接水平缝墙体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主要研究了120、140 mm工程常用厚度的端部设有暗柱墙体抗震性能,并推导了... 为编制地方性低层装配式结构设计规范,课题组对2片端部设有暗柱的墙体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同时对6片端部无暗柱的纯砂浆连接水平缝墙体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主要研究了120、140 mm工程常用厚度的端部设有暗柱墙体抗震性能,并推导了其抗剪承载力计算式。结果表明,纯砂浆连接水平缝墙体破坏时抗剪强度可用于推导设有暗柱墙体的水平抗剪承载力计算式;端部设有暗柱的两种厚度墙体破坏现象与模式基本相同,属于沿水平缝的剪切滑移破坏;试件WS2比WS1承载力提高了11.66%,其中试件WS1刚度退化更为明显,耗能能力随荷载等级的增加提高更快;推导的设有暗柱墙体水平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将对此种水平连接形式下墙体承载力计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装配式 暗柱砂浆水平缝 墙体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式塔筒的减振方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彦利 王高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在不同场地环境下TMD对主结构的减振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钢混组合式塔架在岩石、硬土场地和软弱土场地下地震响应更激烈;TMD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地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塔筒的振动,且D-MTMDs对震致振动控制效果优于STMD;结构对于岩石、硬土土场地环境下的控制效果略优于其他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塔筒 地震响应 非线性分析 振动控制 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圆柱桥墩柱脚节点理论分析模型研究
6
作者 吴平川 段楠 齐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119-5127,共9页
为研究某自复位圆柱桥墩柱脚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圆形截面自复位桥墩柱脚节点力学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推导桥墩整体的力与位移滞回曲线关键点的计算公式,包括屈服点、破坏点等,建立圆形桥墩墩顶力与位移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基于OpenSees... 为研究某自复位圆柱桥墩柱脚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圆形截面自复位桥墩柱脚节点力学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推导桥墩整体的力与位移滞回曲线关键点的计算公式,包括屈服点、破坏点等,建立圆形桥墩墩顶力与位移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基于OpenSees平台引用纤维铰模型对自复位耗能桥墩柱脚截面进行建模,结合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纤维铰模型的可行性和建模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纤维铰模型建立设置一个自复位圆柱桥墩,将推导结果的力-位移滞回曲线关键点与模拟得到的圆柱桥墩的骨架曲线结果做对比,验证推导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推导方法可以较好地得出自复位圆柱桥墩的消压点、屈服点和破坏点等,可为今后的圆形截面自复位桥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计算方法 桥梁抗震 自复位耗能桥墩 安全稳定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轨耦合的混凝土强度对跨座式单轨钢-混轨道梁工作性能影响探究
7
作者 申彦利 吕怀洋 韩建棒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评定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C40、C50、C60、C70、C80)在车轨耦合作用下,对钢-混组合轨道梁、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拟通过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车轨动力响应,探究车... 为评定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C40、C50、C60、C70、C80)在车轨耦合作用下,对钢-混组合轨道梁、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拟通过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车轨动力响应,探究车轨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轨道梁横向挠度几乎无影响;竖向挠度随混凝土等级的增大而减小。在低速运行时,混凝土等级对轨道梁和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较小;在高速运行时,混凝土等级对轨道梁和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显著,且轨道梁竖向振动加速度与混凝土等级呈正相关,车体振动加速度与混凝土等级呈负相关,该研究对工程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强度等级 新型跨座式单轨交通 钢-混组合轨道梁 车轨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1DCNN-BiLSTM在铝合金桁架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二成 肖俊伟 +3 位作者 李家豪 李彦苍 张子奇 李格格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7-156,共10页
为克服传统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在特征提取和时序建模方面的限制,提出一种高效的加速度差值预处理方法,将其应用于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M1D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联合模型中,旨在深入研究和评估这一方法在铝合金桁架结构健... 为克服传统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在特征提取和时序建模方面的限制,提出一种高效的加速度差值预处理方法,将其应用于多尺度一维卷积神经网络(M1D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联合模型中,旨在深入研究和评估这一方法在铝合金桁架结构健康监测中的适用性。通过多层次的特征提取和时序建模,实现对振动信号的深层次时空特征表达。利用铝合金桁架的数值模拟和实际振动测试数据,对比不同模型在损伤位置识别和程度预测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1DCNN方法相比,M1DCNN-BiLSTM模型能有效识别桁架结构中不同位置的损伤,准确量化损伤的严重程度。该模型在损伤位置和程度预测方面表现出色,准确率和预测精度几乎达到100%。在振动测试实验中,其RMSE、MSE和MAE分别比1DCNN降低了84.5%、97%和84.3%,预测结果与实际损伤程度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监测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特征 程度预测 铝合金桁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钢-混凝土混合风电塔筒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彦利 成建虎 张炜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4,共8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混合风电塔筒的抗震性能,基于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理论建立了某钢-混凝土混合风电塔筒二维数值模型,先依据推覆分析结果确定塔筒的5种损伤状态限值,然后分别以截面曲率和考虑高阶振型的复合地震动强度参数IM 1I&2E作... 为研究钢-混凝土混合风电塔筒的抗震性能,基于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理论建立了某钢-混凝土混合风电塔筒二维数值模型,先依据推覆分析结果确定塔筒的5种损伤状态限值,然后分别以截面曲率和考虑高阶振型的复合地震动强度参数IM 1I&2E作为结构需求参数和地震动强度参数,接着选取20条地震动记录进行塔筒的增量动力分析,建立塔筒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对塔筒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混合塔筒模型的损伤程度与地震动强度参数呈正相关,其抗震性能可满足Ⅶ度(0.15 g)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但在Ⅷ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及处于更高烈度区的风电塔筒应当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塔筒 增量动力分析 高阶振型 结构需求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钢箱混凝土变截面新型跨座式轨道梁设计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彦利 韩建棒 杜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5-198,203,共5页
为满足新型跨座式单轨系统需求,提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钢箱混凝土组合轨道梁形式。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探究钢箱上室混凝土厚度对荷载作用下的钢箱混凝土轨道梁跨中顶面、底面、上室混凝土最大应力及竖向挠度的影响,得出钢箱上室... 为满足新型跨座式单轨系统需求,提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钢箱混凝土组合轨道梁形式。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探究钢箱上室混凝土厚度对荷载作用下的钢箱混凝土轨道梁跨中顶面、底面、上室混凝土最大应力及竖向挠度的影响,得出钢箱上室混凝土的适宜厚度;在此基础上考虑运行维护阶段轨道梁抗弯性能需求,通过梁底粘贴预应力CFRP提高其抗弯性能,经分析得出钢箱混凝土变截面组合轨道梁跨中竖向挠度随梁底粘贴CFRP长度的变化趋势并给出CFRP-钢箱混凝土轨道梁的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CFRP-钢箱混凝土变截面新型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抗弯性能良好,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 钢箱混凝土 CFRP 体外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宽为1250 mm且跨度为25 m时跨座式单轨交通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截面跨高比
11
作者 赵军伟 申彦利 杜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为适应新型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构造特点,需对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开展力学性能分析及界面优化研究。[方法]提出了适合该新型列车特点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并采用经验证的数值分析模型,对8根具有不同跨高比的25 m跨轨道... [目的]为适应新型跨座式单轨列车的构造特点,需对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开展力学性能分析及界面优化研究。[方法]提出了适合该新型列车特点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并采用经验证的数值分析模型,对8根具有不同跨高比的25 m跨轨道梁开展了静力分析。[结果及结论]提出的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的力学性能满足规范要求;25 m跨度的新型轨道梁在跨高比为16.6~18.5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道梁 力学性能 截面优化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溶液预处理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二成 于莲皓 +1 位作者 姜新佩 王燕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10-4317,4323,共9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溶液和硅烷溶液复合改性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与变形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复合改性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研究复合改性对再生混凝土变形...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硅酸钠溶液和硅烷溶液复合改性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与变形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复合改性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研究复合改性对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微观测试方法分析改性再生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的硅酸钠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硅烷溶液改性后的再生粗骨料24 h吸水率降幅最大,由其制成的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显著提高,较未改性再生混凝土提高了35.80%;硅酸钠溶液和硅烷溶液复合改性再生粗骨料可有效减小再生混凝土的变形,应力较大时,可阻止应力过度集中,使再生混凝土整体变形性能较好;此外,还可以改善再生粗骨料表面疏松结构和粗糙程度,加强骨料与砂浆界面过渡区(ITZ)性能,但对于新、旧砂浆ITZ性能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硅酸钠 硅烷偶联剂 微观结构 变形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埋聚氨酯胶管混凝土自修复效果计算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晓磊 梁志权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4-800,共7页
为研究内埋聚氨脂胶管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设计了10组混凝土试件,通过控制试件的裂缝宽度,进行不同加载形式(弯和剪)的混凝土自修复试验,提出了自修复效果计算式,并验证了其合理可靠性.结果表明:由混凝土自修复效果表达式得到的计算值... 为研究内埋聚氨脂胶管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设计了10组混凝土试件,通过控制试件的裂缝宽度,进行不同加载形式(弯和剪)的混凝土自修复试验,提出了自修复效果计算式,并验证了其合理可靠性.结果表明:由混凝土自修复效果表达式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相符,试验值未超过计算值的3.97%,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值可作为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自修复效果 计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剑麻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断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二成 李格格 +3 位作者 柴颖珂 张红春 李彦苍 王燕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54-2763,共10页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RAC)的断裂性能,通过三点弯曲断裂试验,研究了钢纤维、剑麻纤维及钢-剑麻混杂纤维对RAC试件断裂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测得RAC试件的裂缝扩展全过程。结果表明:未掺纤维的RAC试件断裂性能较差,...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RAC)的断裂性能,通过三点弯曲断裂试验,研究了钢纤维、剑麻纤维及钢-剑麻混杂纤维对RAC试件断裂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测得RAC试件的裂缝扩展全过程。结果表明:未掺纤维的RAC试件断裂性能较差,而掺入纤维后的RAC试件断裂性能明显提升;单掺钢纤维时,试件的起裂韧度与纤维掺量无关;单掺剑麻纤维时,最佳体积掺量为0.15%,其试件的起裂荷载较未掺纤维RAC试件提高了67%。单掺纤维和混掺纤维均可提高失稳韧度和断裂能,但混掺纤维效果更佳。当体积掺量为1.0%的钢纤维和体积掺量为0.30%的剑麻纤维混杂时,其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较未掺纤维的RAC试件分别提高了83.92%、575.86%和124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钢纤维 剑麻纤维 混杂纤维 断裂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桥耦合作用下简支钢梁桥时变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丽洁 杨涛 林东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5-702,共8页
为研究车-桥耦合作用下简支钢梁桥动力特性的时变规律,设计弹簧小车-简支钢梁桥模型试验,通过一系列静载与动载测试工况,利用监测的振动响应数据,得到不同车体质量、运行速度下简支钢梁桥的跨中动挠度、动力放大系数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为研究车-桥耦合作用下简支钢梁桥动力特性的时变规律,设计弹簧小车-简支钢梁桥模型试验,通过一系列静载与动载测试工况,利用监测的振动响应数据,得到不同车体质量、运行速度下简支钢梁桥的跨中动挠度、动力放大系数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对简支钢梁桥在环境激励、跑车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进行识别,分析其时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跑车激励工况还是基于短时时不变工况,简支钢梁桥的跨中动挠度、动力放大系数分别随着车重、速度增加而增大;简支钢梁桥的一阶频率成半正弦时程性变化,频率最大下降53%;车辆作用下简支钢梁桥阻尼比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变化值都比环境激励下简支钢梁桥的值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简支钢梁桥 时变动力特性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跨座式轨道梁铺装面层影响分析
16
作者 申彦利 韩建棒 刘焕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6-774,共9页
为了考察轨道梁铺装面层对跨座式单轨交通车桥耦合系统振动响应影响,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含有路面不平整度模型的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系统数值模型,以探究轨道梁铺装面层的材料、厚度及阻尼比等设计参数对行车舒适度和轨道梁跨中振... 为了考察轨道梁铺装面层对跨座式单轨交通车桥耦合系统振动响应影响,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含有路面不平整度模型的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系统数值模型,以探究轨道梁铺装面层的材料、厚度及阻尼比等设计参数对行车舒适度和轨道梁跨中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车舒适度和轨道梁跨中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对铺装面层设计参数的敏感程度不同。采用较高阻尼比的水泥混凝土铺装面层对车桥动力响应有小幅改善;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时,车体垂向、轨道梁跨中横向振动主要受铺装厚度影响,车体横向、轨道梁跨中垂向振动主要受铺装阻尼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交通 多体动力学理论 车桥耦合 铺装面层 行车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建棒 申彦利 刘焕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364-14370,共7页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振动信号采集时,振动信号采集频率会对车轨耦合动力响应数据处理结果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模型,探究不同车速下车辆与轨道梁振动响应随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变化的趋势,进而得... 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振动信号采集时,振动信号采集频率会对车轨耦合动力响应数据处理结果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轨耦合系统模型,探究不同车速下车辆与轨道梁振动响应随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变化的趋势,进而得出适宜于车辆与轨道梁振动信号采集频率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若振动信号采集频率过低,会导致车轨耦合振动响应结果失真,采集频率过高,对结果的精度提高效果并不明显;车辆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宜不低于200 Hz;轨道梁垂向、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频率最低值分别为600 Hz和1500 Hz,且车速越高,振动信号采集频率对轨道梁振动加速度结果准确性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 车轨耦合 有限元分析 信号混叠 幅值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