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医院的激励机制 被引量:25
1
作者 宋春梅 《卫生经济研究》 2007年第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医院 美国哈佛大学 工作绩效 心理学家 员工 管理学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朱建国 于梅青 +4 位作者 郗红艳 闫海燕 刘秀丽 尹海潮 司志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9-1392,共4页
脑卒中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中50%-75%的脑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使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抵抗等情感和行为异常,对路径式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 脑卒中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中50%-75%的脑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使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抵抗等情感和行为异常,对路径式健康教育及早期康复训练不能很好地配合。路径式健康教育是在标准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康复 健康教育 认知功能训练 路径 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记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34a/Notch信号通路研究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栾英 李敬蕊 +4 位作者 刘林林 高春燕 张菊香 王晶 崔朝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5-1081,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BY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微小RNA-34a(miR-34a)/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轴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SD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YF组(3.7 g/kg)...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BY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微小RNA-34a(miR-34a)/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轴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SD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YF组(3.7 g/kg)、miR-34a低表达组(miR-34a antagomir,4 nmol/kg)、miR-34a阴性对照组(antagomir-NC)、BYF^(+)miR-34a antagomir组(3.7 g/kg^(+)4 nmol/kg),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香烟暴露^(+)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法制备COPD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观察大鼠一般行为;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0.3))、肺阻力(R)、肺顺应性(Cdyn);血液分析系统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qRT-PCR检测肺组织miR-34a、Notch mRNA表达;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otch、IL-17、IL-6、Th17转录因子RoRγt和Treg转录因子Foxp3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死亡、喘促、肺泡结构破坏严重,肺功能指标R、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血清CD8^(+)/CD4^(+)、Th17/Treg、肺组织Notch mRNA及蛋白、IL-17、IL-6、RoRγt、Foxp3、RoRγt/Foxp3蛋白表达升高(P<0.05),FVC、FEV_(0.3)、Cdyn水平和miR-34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YF组大鼠死亡、喘促、肺泡结构破坏缓解,免疫功能趋于平衡,肺功能及miR-34a表达升高,炎症细胞数量、Notch相关通路蛋白表达降低,且上述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 antagomir组大鼠死亡、喘促、肺泡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miR-34a/Notch轴及相关指标变化与模型组一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YF^(+)miR-34a antagomir组大鼠上述指标与BYF组相比结果均相反(P<0.05)。AntagomirNC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YF可能通过上调miR-34a表达,抑制Notch通路激活,改善COPD大鼠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益肾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微小RNA-34a 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 免疫失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彭晔 王美芹 +3 位作者 谢娜 李燕 卢海燕 李炳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0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给予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21d为一周期,并于化疗第一天...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10例,均为ⅢB-Ⅳ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给予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21d为一周期,并于化疗第一天起给予沙利度胺100mg/d,睡前顿服,若能耐受,一周后加至200mg/d,连续口服3个月;对照组55例,单纯TP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患者,以前未进行过放化疗,入组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1.18%、37.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6.27%、69.8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食欲增加率、体重增加率及KPS评分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治疗组为7.45个月(5~26个月),对照组5.77个月(4~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治疗组为12.88个月(6~26个月),对照组为11.32个月(5~21个月)(P<0.05)。两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均较少见,除Ⅲ-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外(P=0.03),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沙利度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嗜睡、便秘发生率低(10%~30%),不良反应较轻。结论:T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NSCLC未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但临床获益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顺铂方案 沙利度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靳红绪 张同军 +5 位作者 孙学飞 张华 王福朝 吕东海 姚长青 王忠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206例,年龄32~7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3~3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病人206例,年龄32~7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3~34.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病人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胸3椎旁间隙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 ml并置入导管。两组病人诱导后插入喉罩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术后PG组给予连续胸椎旁神经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thoracic paravertebral analgesia,PCPA),GA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中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率情况和不良反应。随访术后3、6、12个月时病人PMP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相比,PG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PG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显著少于GA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GA组(P<0.05);PG组病人术后嗜睡、PONV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率较GA组显著下降(P<0.05)。PG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PMP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有效减少PMP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端华 王婷婷 +2 位作者 闫海燕 韩敬哲 郗红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23-3327,共5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降脂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但其作用缓慢。近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降脂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但其作用缓慢。近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临床上对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研究并不是很深入。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AS的疗效,分析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CAS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片/次,1次/d,连续用药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连续用药2周。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PTX3、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栓素B2(TXB2)〕,并记录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CASPA)和斑块积分〕指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u=2.020,P=0.04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TX3、TC、TG及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PTX3、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高于治疗前,ET-1、sICAM-1及TXB2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NO高于对照组,ET-1、sICAM-1及TXB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CAD、CASPA及斑块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IMT、CAD、CASPA及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不仅能够有效改善CAS患者血浆PTX3水平,而且能够稳定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斑块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复方丹参滴丸 阿托伐他汀 正五聚蛋白3 血脂异常 血管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磊 朱建国 袁栋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8,共4页
脑卒中后大脑皮质缺血或局灶性病变可引起损伤区微环境变化,导致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结构改变,触发内源性神经修复,但这种由疾病引发的自身适应性改变对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有限。神经修复治疗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发生、发展及影响... 脑卒中后大脑皮质缺血或局灶性病变可引起损伤区微环境变化,导致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结构改变,触发内源性神经修复,但这种由疾病引发的自身适应性改变对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有限。神经修复治疗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发生、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药物或细胞治疗刺激和增强机体的内源性神经修复,同时抑制引发神经元胞体和轴突死亡的不利因素,促进神经细胞重塑并最大限度修复患者受损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修复 脑卒中后 内源性 神经功能 局灶性病变 神经元细胞 适应性改变 神经元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1/Th2细胞平衡和MCP-1/CCR2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侯丽萍 耿建林 +1 位作者 谷巍 刘晴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 2,Th1/Th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cell surface chemo...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 2,Th1/Th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cell surface chemokine receptor 2,MCP-1/CCR2)信号的影响。方法:将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治疗组(n=15),采用免疫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诱导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大鼠模型,治疗组按照每只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2D_(3)],隔天1次,共用4周,其余2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自身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逐步线性回归分析TSH与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组织中的NF-κB p65;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中MCP-1/CCR2信号轴。结果:模型组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甲状腺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并趋向于对照组。治疗组TSH、TGAb、TPOAb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t=4.000、2.603、5.279,P=0.000、0.015、0.000),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t=2.400、2.216、7.392,P=0.025、0.037、0.000)。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t=3.522、2.432,P=0.001、0.022),IFN-γ、IL-12水平及IFN-γ/IL-4、IL-12/IL-10比值明显降低(t=2.940、4.700、5.416、8.178,P=0.007、0.000、0.000、0.000),均趋向于对照组水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与TGAb、TPOAb、IFN-γ、IL-12均呈正相关,与IL-4和IL-10呈负相关(r=0.872、0.868、0.731、0.706、-0.557、-0.236,均P<0.001),其中TGAb、TPOAb和IL-12对TSH的影响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的NF-κB p65、MCP-1及CCR2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2、2.267、5.143,P=0.000、0.031、0.000)。结论:维生素D_(3)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以下调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进而降低Th1/Th2比值,还可能是通过抑制MCP-1/CCR2信号轴,最终减轻EAT大鼠甲状腺炎,改善甲状腺功能,抑制甲状腺抗体生成,保护甲状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_(3)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使用胺碘酮配合刺激迷走神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璞 王维展 +2 位作者 马国营 刘倩 张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07-2107,共1页
PSVT是急诊常见急症之一。快速、有效、安全终止PSVT发作是急诊科医师努力的目标。转复方法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法、药物治疗、食管调搏、电复律、介入治疗等.目前使用胺碘酮及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是急诊科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时常不尽如人... PSVT是急诊常见急症之一。快速、有效、安全终止PSVT发作是急诊科医师努力的目标。转复方法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法、药物治疗、食管调搏、电复律、介入治疗等.目前使用胺碘酮及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是急诊科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时常不尽如人意。本研究使用胺碘酮配合刺激迷走神经治疗PSVT与单纯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纯应用胺碘酮者进行比较,旨在探寻转复PSVT更快捷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迷走神经 急诊科医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物治疗 胺碘酮 迷走神经刺激法 PSVT 转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01
10
作者 樊慧丽 陈玉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30,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且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如口腔溃疡、关节炎、脊柱炎、肝胆管炎、眼葡萄膜...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且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如口腔溃疡、关节炎、脊柱炎、肝胆管炎、眼葡萄膜炎及皮炎等;病程迁延不愈,轻重不等;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及中央沟静脉保护(16例报告)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昭胜 毛建辉 张明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4-315,共2页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脑膜瘤之一,而位于中央区附近的窦旁脑膜瘤,因常常累及矢状窦以及中央沟静脉等引流静脉,且术中易导致中央沟静脉损伤而导致术后肢体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重视对...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脑膜瘤之一,而位于中央区附近的窦旁脑膜瘤,因常常累及矢状窦以及中央沟静脉等引流静脉,且术中易导致中央沟静脉损伤而导致术后肢体瘫痪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重视对中央沟静脉及重要引流静脉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16例,术中注意了对中央沟静脉的保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区 矢状窦 中央沟静脉 脑膜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巨勇 牟娜 +2 位作者 牟佳 张长庚 王冬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NLR)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LR)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 目的:探讨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NLR)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LR)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血小板数目(PC)、肾小球滤过率(GFR)、血钙、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等。结果:ROC曲线分析预测预后的NLR最佳阈值为2.78(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43.1%),PLR最佳阈值为155.58(敏感性为67.7%,特异性为36.9%)。依据不同NLR和PLR值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高NLR和PLR患者白蛋白水平较低,临床分期较高。高NLR患者以男性为主,血红蛋白、GFR值、白蛋白水平较低,白细胞数目和β2微球蛋白水平较高。高PLR患者白蛋白水平较低,临床分期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水平和NLR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N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37个月(95%CI:21.80-52.19),低N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66个月(95%CI:53.19-78.80)。在高PLR患者中,生存期中位数为45个月(95%CI:0.00-91.18),低P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62个月(95%CI:45.67-78.33)。结论:高NLR值(>2.78)与MM患者预后差相关,可作为MM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去甲基化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SHP-1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真 王东梅 +3 位作者 李英华 刘晓 郭素青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3-61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的HL-60细胞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的HL-60细胞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L-60细胞中SH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原本不表达SHP-1 mRNA的HL-60细胞中,经过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后,SHP-1得到表达,而使原来高表达的C-kit mRNA的表达水平随之下降。当1.0μmol/L、2.5μmol/L、5.0μmol/L As2O3分别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时,去甲基化作用增强,SHP-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经两两比较,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60细胞株中SHP-1 mRNA表达缺如,经去甲基化作用后表达恢复,说明SHP-1基因高度甲基化与白血病发生有关;在白血病形成中可能存在C-kit mRNA表达的异常增高。As2O3对SHP-1与C-ki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越高,SHP-1平均表达水平越高,C-kit mRNA表达水平越低,在特定的浓度下,呈现时间依赖性;SHP-1 mRNA与C-kit mRN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白血病细胞中SHP-1表达降低或缺如削弱了对C-ki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而在白血病形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SHP-1 C-KIT 白血病 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66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晔 周风举 +3 位作者 刘海军 王金树 王素英 谢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CAP)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给予CPT-11180mg/m2,溶于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90min,第1天;CAP1250mg/m2,2次/d,口服,第1~14...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CAP)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给予CPT-11180mg/m2,溶于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90min,第1天;CAP1250mg/m2,2次/d,口服,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入组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4个周期的治疗。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评估。每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疗效。结果6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20例,进展17例,总有效率为43.9%;临床获益率为7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4~2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9个月(8~29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延迟性腹泻、手足综合征和血液学毒性,多为Ⅰ~Ⅱ度。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且用药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卡培他滨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实施综合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建国 袁栋才 +6 位作者 潘殿卿 张菊香 翁长水 王红燕 魏琰 张俊岭 孟祥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61-263,共3页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且要回归社会。目前,脑卒中的治疗尚无...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且要回归社会。目前,脑卒中的治疗尚无重大突破,缺乏特效的疗法。为提高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综合促通技术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恶性肿瘤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晔 张旭刚 +3 位作者 王艳玲 杨秀芳 周立强 胡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4,共3页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恶性肿瘤细胞分泌的多种免疫抑制因子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对TGF-β1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恶性肿瘤 抑制因子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7
作者 樊慧丽 陈玉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7-580,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经过深入而广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及胃肠外疾病如血液病、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发病机...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经过深入而广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及胃肠外疾病如血液病、心脑血管病、肝胆疾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胃肠道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项技术联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春艳 牟娜 +1 位作者 多亚莉 杜红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51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显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5项检测技术单用和联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 DS)的诊断意义。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显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5项检测技术单用和联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 DS)的诊断意义。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细胞学、遗传学等检测,并根据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确诊为M DS的患者105例,分析使用2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3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4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和5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流式细胞术)的MDS诊断符合率,评估预后情况。结果:在105例已确诊的MDS患者中,2种检测技术诊断符合率为70.48%,而3和4种检测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1%、84.76%,5种检测技术联合使用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3.33%,均高于两种检测技术(P<0.05)。结论:5种检测技术各有长短,联合应用能互相补充,提高M DS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外周血涂片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染色体分析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少儿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司娜 徐晖 +3 位作者 毛建辉 李琳 王春满 王璐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颈源性头痛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正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少儿颈源性头痛病人日趋增多.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枕部、耳后部疼痛,可放射至头顶、前额、颞部,病程较长者常伴随精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疼痛剧烈发作时,用手捶打... 颈源性头痛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正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少儿颈源性头痛病人日趋增多.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枕部、耳后部疼痛,可放射至头顶、前额、颞部,病程较长者常伴随精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疼痛剧烈发作时,用手捶打头部甚至用头撞墙,严重影响少儿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有很多,如口服药物、推拿、理疗、神经阻滞、射频及外科手术等 [1,2],但针对少儿这一特定人群的治疗原则尚未明确.一些见效慢、痛苦大、长期全身用药的治疗方法并不适合少儿病人.针对少儿颈源性头痛的特点,我们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半导体激光及肌力训练对少儿颈源性头痛病人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治疗原则 疗效观察 少儿 综合疗法 疼痛门诊 注意力不集中 头痛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倩倩 李玲玲 +2 位作者 王大庆 杨虎 谷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阿那曲唑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检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健康志愿者的基因多态性,术后给予阿那曲唑治疗。治疗后第4、12周检测FSH、LH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及随访5年无病生...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阿那曲唑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检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健康志愿者的基因多态性,术后给予阿那曲唑治疗。治疗后第4、12周检测FSH、LH水平、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及随访5年无病生存情况。结果 A等位基因频率(OR=3.146,95%CI:1.244~7.275,P<0.05)是影响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AA和GA型的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GG型(χ~2=6.26,P<0.05),GG型患者的FSH、LH明显低于AA和GA型(t=5.29,6.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阿那曲唑和CYP2C19*2基因多态性均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血清FSH、LH水平独立相关。结论 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阿那曲唑可影响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乳腺癌 CYP2C19~*2 基因多态性 阿那曲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