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P^+对原代培养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静 柳建强 +4 位作者 刘力 马琳 王彦永 马芹颖 王铭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建立MPP+(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干预SAMP8(快速老化小鼠P8)小鼠中脑神经元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SAMP8新生1 d小鼠的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6 d,加入100μmol/L浓度的MPP+,再培养6、9、12 h和24 h后分别对各时间点的中脑原代培... 目的:建立MPP+(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干预SAMP8(快速老化小鼠P8)小鼠中脑神经元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SAMP8新生1 d小鼠的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6 d,加入100μmol/L浓度的MPP+,再培养6、9、12 h和24 h后分别对各时间点的中脑原代培养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或提取蛋白测定TH水平。结果:MPP+导致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正常对照组神经元形态完整,免疫反应性强,胞体大呈椭圆形,突起多而长且粗壮;MPP+组神经元随时间逐渐出现形态变化,MPP+后6 h即可见突起不完整断续,9 h突起数目减少,缩短;12 h神经元胞体明显变小,24 h突起多消失,神经元胞体小且免疫反应性弱。MPP+导致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数量在MPP+后9 h开始有显著减少,同时TH蛋白的表达也开始有显著减少,24 h最低。结论:MPP+对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MPP+导致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体系的神经元数量下降,同时TH蛋白表达降低,提示MPP+导致其中脑DA能神经元损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 SAMP8小鼠 中脑神经元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巧云 顾平 +6 位作者 王全懂 崔冬生 王彦永 张振清 耿媛 郭记宏 王铭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假刺激(s-rTMS)及磁刺激(rTMS)组,每...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假刺激(s-rTMS)及磁刺激(rTMS)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皮下注射建立PD小鼠模型。rTMS组鼠每天接受1Hz、1T的rTMS治疗(共5个序列,25脉冲/序列),疗程为2周。经rTMS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BDNF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D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阳性(TH-ir)和BDNF免疫组化阳性(BDNF-ir)细胞计数、校正光密度值(CD)较NS组减少(P<0.01);rTMS组TH-ir和BDNF-ir、CD值较PD组和s-rTMS组增加(P<0.05);s-rTMS组与PD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黑质区TH-ir与BDNF-ir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949,P<0.01),相应的CD值比较亦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rTMS对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黑质区BDNF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帕金森病 黑质 酪氨酸羟化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记忆损害与脑结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金圭星 王学义 +7 位作者 王岚 安翠霞 任庆云 宋明 刘小玉 谭莉 王金成 赵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症状;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以磁共振静态三维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PTSD组理解记忆、延迟理解记忆、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PTSD组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记忆成绩与CAPS得分呈负相关(r=-0.66,P<0.05;r=-0.53,P均小于0.05),但与情绪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大于0.05)。PTSD组和抑郁症组的额叶、颞叶灰质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未校正的P<0.001);而PTSD组颞叶灰质体积小于抑郁症组(未校正的P<0.001)。结论 PTSD的记忆损害与创伤症状而非抑郁症状明显相关,而其脑结构损害也与抑郁症有所不同,提示PTSD的记忆损害可能独立于抑郁症状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 韦氏记忆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对快速老化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急性损害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 王彦永 +4 位作者 刘力 王全懂 苑振云 张忠霞 王铭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8,SAMP-8)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急性损害及小胶质细胞激活与损害的关系。方法:57只健康雄性12周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PT... 目的:探讨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对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8,SAMP-8)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急性损害及小胶质细胞激活与损害的关系。方法:57只健康雄性12周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PTP组,每组再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6h、24h、3d和8d四个时间点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6~9只。SAMP8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20mg·kg-1,1次/2h,注射4次,观察各时间点小鼠的自主活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时间点黑质TH+神经元数量、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及小胶质细胞的状态;HPLC技术检测纹状体DA含量。结果:第3次注射后小鼠出现明显活动减少,并于第1次给药后48h恢复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黑质TH+神经元数目于第1次注射后6h、24h、3d、8d分别减少7.06%(P=0.235)、12.79%(P<0.05)、22.49%(P<0.01)、42.39%(P<0.001),两个时间点之间比较3d与8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COD值)减低,6h(P<0.05)、24h(P<0.01)、3d(P<0.001)、8d(P<0.001),两个时间点之间比较24h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纹状体多巴胺含量6h降低79.09%(P<0.001),24h降低80.3%(P<0.001),3d降低86.6%(P<0.001),8d降低81.0%(P<0.001),但24h、3d、8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纹状体小胶质细胞于给药后24h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3d明显激活,8d激活现象明显回落。结论:MPTP可导致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急性损害,出现自主活动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及纹状体多巴胺能纤维脱失,多巴胺含量降低;小胶质细胞激活可能与MPTP-SAMP8小鼠的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小鼠 MPTP 小胶质细胞 黑质纹状体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诱发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损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冰 耿媛 +3 位作者 沈莉 孙美玉 王倩 王铭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31-637,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C57BL/6小鼠(正常对照组,15只)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7只,包括AD组(13只)和AD+慢性不...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认知功能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C57BL/6小鼠(正常对照组,15只)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7只,包括AD组(13只)和AD+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组(14只)]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刚果红染色观察海马组织淀粉样蛋白沉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CUMS组小鼠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33.14±14.37)s对(21.22±12.16)s;t=-2.701,P=0.045],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9.74±1.35)s对(15.02±1.33)s;t=2.639,P=0.012]。与AD组相比,AD+CUMS组小鼠淀粉样斑块面积占海马面积百分比增加[(0.59±0.03)%对(0.04±0.03)%;t=-2.900,P=0.005]。AD组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轻度受损,表现为神经元胞膜尚完整,胞质基质尚均匀,细胞内出现脂褐素,胞核和核膜结构尚可,线粒体嵴膜融合,高尔基体部分模糊,内质网轻度扩张;AD+CUMS组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受损明显,表现为胞膜部分模糊不清,胞质苍白,基质不均匀,各种细胞器数目均减少,细胞内可见较多脂褐素和自噬小体,胞核内染色质边集、核膜模糊,线粒体嵴膜融合严重,核糖体数目明显减少。结论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是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损害的诱发因素,可以加重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显微镜检查 荧光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相关脑炎合并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Ⅱ型1例
6
作者 王晓 邢媛 +3 位作者 薄倩澜 孙秀巧 王志伟 田书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74-676,共3页
在神经元胞内抗体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65是一种非肿瘤性的细胞内抗原,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致病性。抗GAD65-Ab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常见临床症状为局灶性发作癫痫、记忆障碍和自主... 在神经元胞内抗体中,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65是一种非肿瘤性的细胞内抗原,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致病性。抗GAD65-Ab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常见临床症状为局灶性发作癫痫、记忆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记忆力下降 吗替麦考酚酯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邢媛 张楠 +5 位作者 申致远 王晓 张雨晴 唐鲜 闻振业 田书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5-311,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与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71例,另选同期与AIS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76例。使用Navios流式细胞...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与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71例,另选同期与AIS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76例。使用Navios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浆中11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包括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及IL-1β。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AIS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11项细胞因子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AIS组中,IL-2及IL-10均与AIS入院时NIHSS评分严重程度成正相关(IL-2:r=0.254,P=0.033;IL-10:r=0.319,P=0.007);并且IFN-α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251,P=0.034)。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IL-2和IL-10水平与发病时NIHSS评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FN-α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程度判断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细胞因子 白介素-2 白介素-10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及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阳 张赛 +3 位作者 郝永慈 朱希恩 郎依琳 顾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5,共9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并分析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原发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HC),均进...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并分析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原发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HC),均进行VEMP检查,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量表(H-Y)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相关量表(RBD-SQ)、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DSS)、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简易疲劳量表(BFI)、国际不宁腿综合征量表(IRLS)、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Wexner便秘评分(WCGS)评价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信心量表(ABC)、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POMA)评估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VEMP与其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VEMP异常率显著高于HC[72.31%(47/65)vs. 33.33%(20/60),χ^(2)=19.056,P<0.001],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58.46%(38/47)]。VEMP评分与PD患者病程、LEDD及各量表评分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EMP评分与BBS评分(r=-0.307,P=0.013)、Tinetti-POMA评分(r=-0.255,P=0.042)呈负相关关系,与HAMA-14评分(r=0.323,P=0.009)、RBD-SQ(r=0.476,P=0.001)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D患者的VEMP异常率会显著升高,且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VEMP异常与PD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及RB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VEMP作为一种无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可为诊断PD的脑干功能受损情况提供依据,为前庭刺激及前庭康复等辅助治疗PD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姿势平衡障碍 非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4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凝 王学义 +1 位作者 秦振洲 宋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34),接受碳酸锂[(0.8±0.1)mmol/L vs.(0.8±0.2)mmol/L)]和喹硫平[(333.3±87.4)mg/d vs.(343.1±94.2)mg/d]治疗。rTMS组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TMS刺激,伪rTMS组接受相同部位的伪线圈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分别累计合并使用氯硝西泮片剂量。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对两组患者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治疗4周末HAMD<8分定义为治愈。结果:治疗第2周[(27.6±4.6)vs.(30.9±5.8)]、第3周[(19.8±3.9)vs.(22.5±5.2)]、第4周[(10.3±3.0)vs.(12.6±5.3)]末,rTM S组HAM D评分均低于伪rTM S组(均P<0.05)。第4周末,rTM S组治愈率高于伪rTMS组(73.0%vs.44.8%,P<0.05)。第4周末,rTMS组PQSI评分低于伪rTMS组[(2.5±1.4)vs.(3.5±1.9),P<0.05]。第2周[(8.7±4.8)mg vs.(10.0±4.1)mg]、第3周[(2.7±1.8)mg vs.(3.9±1.6)mg]、第4周[(1.0±0.9)mg vs.(2.0±1.4)mg]末,rTMS组使用氯硝西泮剂量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6.9%,P>0.05)。结论:低频rTM 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较好疗效,并可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心境稳定剂 喹硫平 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凝 王学义 +1 位作者 李小倩 余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2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起效时间。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5例首发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33例,接受20Hz的rTMS左侧... 目的:探讨高频(2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起效时间。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5例首发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33例,接受20Hz的rTMS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共20次)和MECT组(32例,接受MECT治疗,每周3次,连续3周共8次)。两组均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4、8周末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减分率。结果:治疗后第1、2、3、4周末,rTMS组HAMD减分率低于MECT组[(25.0±3.1,(34.4±7.7),(52.2±7.8),(69.1±8.3)vs(28.2±5.4),(38.8±5.1),(57.7±6.8),(75.4±8.6),均P〈0.05],治疗8周末,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9±8.8)VS(85.0±7.5),P〉0.05]。治疗第1、2周末,rTMS组HAMD自杀分数高于MECT组[(1.5±0.5),(0.8±0.6)VS(1.1±0.45)(0.5±0.5),均P〈0.05]。结论:20Hz的rTMS或MEC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在1周后起效,但MEC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能在快速起效和降低急性期自杀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改良电休克治疗 艾司西酞普兰 首发抑郁症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艳敏 孟莉 +3 位作者 孔祥增 王彦永 郭记宏 王铭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664-3666,共3页
运动并发症是帕金森病(PD)后期最常见的、棘手的临床问题,是晚期PD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运动并发症主要包括症状波动及异动症两种,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程及左旋多巴的应用等有关,且常合并存在,临床治疗前首先要识别运动并发症的类型... 运动并发症是帕金森病(PD)后期最常见的、棘手的临床问题,是晚期PD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运动并发症主要包括症状波动及异动症两种,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程及左旋多巴的应用等有关,且常合并存在,临床治疗前首先要识别运动并发症的类型,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围绕PD运动并发症的类型、特点及常见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并发症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模型小鼠纹状体VMAT-2和SY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全懂 董巧云 +3 位作者 顾平 王彦永 刘静 王铭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rTM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及Ⅱ型单胺囊泡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和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rTM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及Ⅱ型单胺囊泡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和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假磁刺激组、rTMS-1组、rTMS-2组,每组13只。小鼠皮下注射MPTP(15mg.kg-1,每小时注射1次,注射4次)复制帕金森病模型,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测定纹状体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MAT-2和SYN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rTMS-1组和rTMS-2组纹状体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但显著高于PD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P<0.01);rTMS-1组和rTMS-2组纹状体VMAT-2和SYN表达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显著高于PD模型组和假磁刺激组,其免疫反应产物校正光密度值(CO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显著高于PD组和假磁刺激组(P<0.05),TMS-1组和rTMS-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rTMS可诱导PD鼠纹状体区DA释放增加,并使VMAT-2和SYN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巴胺 纹状体 SYN VMA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经历地震应激对成年子代执行及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媛媛 王育梅 +6 位作者 赵晓川 李娜 宋美 王岚 马文有 王丽萍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暴露于唐山地震对子代成年后执行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开滦矿业集团职工,纳入其母亲妊娠时经历唐山地震者251名为地震暴露组,母亲于地震后次年相应时间妊娠即未经历唐山地震者341名为对照组,并根据地震时... 目的探讨孕期暴露于唐山地震对子代成年后执行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开滦矿业集团职工,纳入其母亲妊娠时经历唐山地震者251名为地震暴露组,母亲于地震后次年相应时间妊娠即未经历唐山地震者341名为对照组,并根据地震时母亲妊娠时间将地震暴露组分为孕晚期地震暴露组、孕中期地震暴露组、孕早期地震暴露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测试执行功能,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测试记忆功能。结果两组间WCST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震暴露组BVMT-R总分低于对照组[(25.54±7.45)vs.(27.28±7.10),P〈0.01]。地震暴露组中,孕期与性别因素对WCST中非持续性错误数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孕晚期地震暴露组男性较女性更高(P〈0.01)。孕期对BVMT-R总分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和孕中期地震暴露组低于孕早期地震暴露组(均P〈0.05),但性别主效应及孕期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山地震对孕中期(4~6个月)和孕晚期(7~9个月)胎儿成年后的记忆功能具有潜在影响,孕晚期男性子代成年后执行功能较同期遭受地震应激的女性子代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妊娠 性别 执行功能 视觉空间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学习记忆损害的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岚 王学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 学习记忆损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处理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损伤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变化
15
作者 刘静 李欣 +5 位作者 佟旭 王素洁 吕宪民 张越峰 王彦永 王铭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6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黑质纹状体急性损伤,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MPTP导致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害的关系。方法:给6月龄健康雄性SAMP8小鼠背部...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6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黑质纹状体急性损伤,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MPTP导致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害的关系。方法:给6月龄健康雄性SAMP8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 20mg/(kg.次),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 h;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注射后6 h、24 h、3 d和8 d处死小鼠留取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黑质、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TH)和HO-1,以计数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其投射纤维的改变,及HO-1阳性细胞的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H和HO-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PTP致6月龄SAMP8小鼠各时间点TH阳性神经元分别减少14.23%(P<0.05),23.85%(P<0.01),36.77%(P<0.01),45.9%(P<0.01),24 h与3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元的丢失以24 h至3 d最为显著;MPTP组随时间延长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染色逐渐变浅淡,不均匀,于注射后24 h明显,第8天最为浅淡;同时TH蛋白表达具有相同变化。但仅在注射后3 d小鼠纹状体区见到大量HO-1阳性细胞,同时HO-1蛋白表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点及对照组未见HO-1阳性细胞。中脑区HO-1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MPTP导致6月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急性损伤,产生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及蛋白表达降低;其黑质纹状体HO-1的高表达是一过性短暂的,它在PD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8小鼠 MPTP 黑质纹状体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的MPTP-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急性损害
16
作者 刘静 顾平 +6 位作者 刘力 苑振云 王彦永 张忠霞 张宝华 周美刚 王铭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etrahydropyridine,MPTP)对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8)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急性损害,揭示衰老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etrahydropyridine,MPTP)对不同年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 prone8)黑质纹状体系统的急性损害,揭示衰老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12、24周龄SAMP8小鼠,各随机分为盐水组和MPTP组,于第1次给药后6h、24h、3d和8d处死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20mg.kg-1,每2h1次,注射4次;观察各时间点小鼠的自主活动,黑质TH+神经元数量,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纹状体DA含量的变化。结果12周龄小鼠自主活动减少于第1次给药后48h恢复近正常水平;24周龄小鼠至7d时日仍没有恢复近正常水平。12周龄小鼠黑质TH+神经元数目于第1次注射后6h、24h、3d、8d分别减少7.06%,12.79%,22.49%,42.39%;24周龄小鼠分别减少14.23%,23.85%,36.77%,45.9%。纹状体TH免疫反应性COD值,24周龄小鼠在MPTP后24h,3d较12周龄小鼠明显降低(P<0.05)。12周龄小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各时间点分别降低79.09%,80.33%,83.86%,80.14%;24周龄小鼠分别降低79.70%,86.64%,75.20%,92.32%,但两个周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证实MPTP可导致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害,老龄鼠黑质纹状体的损伤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8小鼠 MPTP 衰老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检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晨菲 郝永慈 +3 位作者 董慈 李冬 刘惠苗 顾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0-277,共8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2020年2-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采用主动站立试验和直立倾斜试验测量血压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蒙特利尔认知...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并筛查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2020年2-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4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采用主动站立试验和直立倾斜试验测量血压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北京版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检查(MMSE)评估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及其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改良Hoehn⁃Yahr分期评估疾病分期,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评估便秘,金帕默帕金森病嗅觉障碍辅助诊断卡评估嗅觉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经直立倾斜试验检测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主动站立试验[62.96%(34/54)对24.07%(13/54);χ^(2)=19.04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LEDD)高(OR=1.029,95%CI:1.007~1.051;P=0.010)、便秘(OR=16.268,95%CI:1.213~227.972;P=0.035)、UPDRS总评分高(OR=1.303,95%CI:1.034~1.643;P=0.025)、UPDRSⅢ评分高(OR=1.438,95%CI:1.041~1.986;P=0.027)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而MMSE评分高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保护因素(OR=0.606,95%CI:0.418~0.880;P=0.008)。结论直立倾斜试验诊断帕金森病伴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主动站立试验。多巴胺受体激动药⁃LEDD、UPDRS总评分和UPDRSⅢ评分高以及存在便秘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更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低血压 直立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失眠患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睡眠质量和情绪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郝永慈 张赛 +3 位作者 张婷 王阳 沈莉 顾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6-722,共7页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46例慢性失眠患者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40例睡眠和认知功能正常对照者,测定...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46例慢性失眠患者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40例睡眠和认知功能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慢性失眠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评价焦虑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价抑郁情绪。结果 慢性失眠患者血清25(OH)D缺乏(<20 ng/ml)发生率高于对照者(χ^(2)=78.202,P=0.000),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者(t=-6.677,P=0.000)。根据发病季节将慢性失眠患者分为冬春季组(156例)和夏秋季组(90例),冬春季组PSQI评分(Z=-2.694,P=0.007)、HAMA-14总评分(Z=-2.166,P=0.030)及其躯体性焦虑分评分(Z=-2.545,P=0.011)、HAMD-24评分(Z=-2.065,P=0.039)高于夏秋季组,而血清25(OH)D水平低于夏秋季组(Z=-2.681,P=0.007)。根据PSQI评分将慢性失眠患者分为轻中度失眠组(114例)以及重度失眠组(132例),重度失眠组女性比例(χ^(2)=10.733,P=0.001)、HAMA-14总评分(Z=-4.633,P=0.000)及其精神性焦虑(Z=-5.273,P=0.000)和躯体性焦虑(Z=-2.859,P=0.004)分评分、HAMD-24评分(Z=-5.430,P=0.000)高于轻中度失眠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轻中度失眠组(Z=-1.986,P=0.047)。相关分析显示,慢性失眠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PSQI评分(r=-0.331,P=0.000)、HAMA-14总评分(r=-0.178,P=0.005)、HAMD-24评分(r=-0.142,P=0.027)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失眠患者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尤以冬春季发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睡眠质量更差,焦虑、抑郁情绪更严重;睡眠质量较差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焦虑、抑郁情绪更严重;维生素D缺乏与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情绪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羟基胆骨化醇类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亚云 李刚 +3 位作者 王铭维 余启军 曹凯 马芹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9-715,共7页
目的 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予以常规治疗合并假刺激(对照组)和常规治疗联合脉冲电磁场刺激(PEMFs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 目的 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予以常规治疗合并假刺激(对照组)和常规治疗联合脉冲电磁场刺激(PEMFs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价失眠严重程度。结果 PEMFs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1.67%(49/60)对41.67%(25/60);χ^(2)=20.306,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评分(F=228.729,P=0.000)及睡眠质量(F=87.291,P=0.000)、入睡时间(F=181.842,P=0.000)、睡眠时间(F=143.355,P=0.000)分评分,ISI评分(F=361.348,P=0.000)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PEMFs组PSQI总评分(F=13.297,P=0.000)及睡眠质量(F=7.573,P=0.007)、入睡时间(F=9.776,P=0.002)、睡眠时间(F=8.566,P=0.004)分评分,ISI评分(F=5.350,P=0.022)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失眠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可以作为原发性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电磁场 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