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人员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与预警系统
1
作者 陈辰 苏益凡 +2 位作者 周伟 郑雪菲 韩金保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52-160,共9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个人防护措施不当是最突出的表现。目前,大多数不安全行为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建筑、工业场景,仅关注人员是否佩戴防护装备,而无法有效区分个人防护装备佩戴状态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本研...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个人防护措施不当是最突出的表现。目前,大多数不安全行为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建筑、工业场景,仅关注人员是否佩戴防护装备,而无法有效区分个人防护装备佩戴状态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本研究将防护装备佩戴状态进行更精细区分,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属性识别算法的两阶段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第一阶段利用改进的YOLOv5-DETR-LPE实现实验室复杂背景和低质量图像条件下人员的精准检测,第二阶段利用基于EfficientNet-B3的属性识别算法实现对检测到的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的识别。在自建数据集上,YOLOv5-DETR-LPE相较于YOLOv5n算法精确率和mAP50:95提高1.15%和5.11%,而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仅有小幅度增加。基于EfficientNet-B3的属性识别算法在3种属性的11类标签的识别中均保持较高精确率。最后设计并实现了识别与预警系统在实际环境中的部署,验证了该系统在实际场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不安全行为 目标检测 属性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金冠苹果货架期判别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昕 郑树亮 +3 位作者 牛晓颖 曹建康 陈晗 赵志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2-312,共11页
为实现金冠苹果的货架期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酸度(pH)的无损分析,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400~1000 nm)和近红外(800~2500 nm)光谱仪分别采集了金冠苹果的六个不同货架期(采后0、7、14、21、28和35 d)的光谱信息,采用了卷积平滑(Savit... 为实现金冠苹果的货架期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酸度(pH)的无损分析,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400~1000 nm)和近红外(800~2500 nm)光谱仪分别采集了金冠苹果的六个不同货架期(采后0、7、14、21、28和35 d)的光谱信息,采用了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S)、一阶导数平滑(Savitzky-Golay First Derivative,1D)、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和归一化(Area Normalize,Normalize)四种预处理方法,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Aglorithm,CARS)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提取特征波长,并建立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货架期分类模型。在对SSC和pH的预测中,采用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金冠苹果高光谱图像中的8种纹理特征,采用CARS对预处理后的高光谱图像的光谱数据、高光谱图像的光谱与纹理融合数据以及近红外光谱数据提取特征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两种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技术均可实现对金冠苹果货架期的判别,判别最优模型为基于高光谱图像的1D+UVE+BP模型,判别准确率为100%;对金冠苹果SSC的定量预测中,基于近红外光谱的1D+CARS+PLSR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预测集相关系数(R_(p))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Set,RMSEP)值分别为0.9323和0.4036;对金冠苹果的pH定量预测中,基于近红外光谱的SNV+CARS+LS-SVM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_(p)和RMSEP值分别为0.8749和0.0417,研究结果为金冠苹果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高光谱成像系统 苹果 货架期 定性判别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仪器的远程量值传递与溯源技术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方立德 徐潇潇 +3 位作者 马鑫月 王松 李小亭 韦子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5,共9页
传统的量值传递与溯源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必须离线方式进行,把工作用计量器具定期拆下来,送到相应技术机构,在规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检定或校准,影响正常生产进程,二是都属于静态或稳态测试过程,只能获得参比工作条件下仪器的基本误差... 传统的量值传递与溯源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必须离线方式进行,把工作用计量器具定期拆下来,送到相应技术机构,在规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检定或校准,影响正常生产进程,二是都属于静态或稳态测试过程,只能获得参比工作条件下仪器的基本误差,不能获得现场应用中的附加误差。仪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看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希望,如果能够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起计量仪器的远程量值传递与溯源系统,则可得出仪表的附加误差,从根本上保证现场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该文调研国内外计量仪器领域远程量值传递与溯源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计量领域远程量值传递的3种实现途径,即传递标准表、标准表置于现场、传递量值法,比较这3种实现途径的难易程度,最后提出实现理想方式的计量仪器远程量值传递与溯源技术尚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具体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远程校准及测试 量值与溯源 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驴肉掺假近红外定性及定量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晓颖 牟晓晴 +2 位作者 孙杰 赵志磊 张春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93-2001,共9页
驴肉风味绝佳、营养丰富,价格高昂且供应量低。驴肉火烧等熟驴肉中掺假马肉、骡子肉等其他肉类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熟驴肉样品在不同掺假比例下的定性定量分析,以10%为梯度,分别制备驴肉含量为0%~100%的驴马掺假和驴骡掺假样品,并在4... 驴肉风味绝佳、营养丰富,价格高昂且供应量低。驴肉火烧等熟驴肉中掺假马肉、骡子肉等其他肉类的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熟驴肉样品在不同掺假比例下的定性定量分析,以10%为梯度,分别制备驴肉含量为0%~100%的驴马掺假和驴骡掺假样品,并在4000~12500 cm^(-1)光谱范围采集样品光谱。针对熟驴肉掺假问题,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以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方法结合平滑算法(5点、15点、25点)、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基线校正(Baseline)、归一化和去趋势化(Detrend)等预处理方法建立了近红外鉴别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方法结合以上预处理方法分别对熟驴肉掺假样品建立定量模型检测驴肉含量。SNV预处理结合支持向量机对熟肉碎掺假样品鉴别模型结果较优,校正集和预测集判别正确率为98.70%和94.78%;Detrend预处理结合线性判别分析的熟肉糜掺假样品鉴别模型结果较优,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98.47%和96.23%。建立定量模型进行掺假样品中驴肉含量的检测,BP模型相较于PLSR模型均取得较好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R^(2))、相对分析误差(RPD)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对于熟肉碎掺假样品,驴骡掺假样品集在Detrend处理后的BP模型结果较好,交叉验证集以及预测集的R^(2)、RMSE、RPD分别为0.971、0.067、5.844,0.980、0.086、6.984;驴马掺假样品集在归一化预处理后BP模型结果较好,各项参数分别为0.997、0.032、18.026,0.982、0.089、7.454。对于熟肉糜掺假样品,经Detrend预处理的BP模型结果均较优,驴骡掺假样品最佳定量模型的参数分别为0.982、0.041、7.470,0.986、0.103、8.452;驴马掺假最佳模型参数分别为0.986、0.036、8.348,0.961、0.101、5.044。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结合不同的建模算法实现了不同比例掺假的熟驴肉样品快速无损检测和鉴别,能够用于此后熟驴肉掺假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驴肉 掺假 近红外光谱 定性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ANN和PLS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李果实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志磊 王雪妹 +4 位作者 刘冬冬 王艳伟 顾玉红 滕佳鑫 牛晓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36-2842,共7页
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总酸(TA)含量是影响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经典的破坏性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果实按品质分级,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可无损检测果实品质。为实现NIRS无损快速检测安哥诺李果实可溶性固... 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总酸(TA)含量是影响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经典的破坏性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果实按品质分级,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可无损检测果实品质。为实现NIRS无损快速检测安哥诺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总酸含量,利用NIRS采集李果实的漫反射光谱,同时采用糖度计测定安哥诺李果实的SSC,采用滴定法测定了李果实TA含量,使用杠杆值和F概率值剔除异常样品,采用软件优化结合人工筛选光谱波段,使用了消除常数偏移量、减去一条直线、矢量归一化(SNV)、最大-最小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和二阶导数结合平滑处理、一阶导数结合减去一条直线和平滑处理、以及一阶导数结合SNV或MSC校正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结合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李果实SSC、TA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李果实SSC和TA的最佳PLS建模效果波段范围分别为4000~8852和4605~6523 cm^(-1)。SSC的PLS模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MSC校正,最佳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_(c))为0.9144,预测相关系数(R_(p))为0.8785,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00。经一阶微分结合SNV和9点平滑的方法预处理后,TA的PLS模型效果最佳,R_(c),R_(p),RMSEC,RMSEP分别为0.8603,0.8196,0.80和0.86。提取了李果实SSC和TA光谱数据的主成分,并基于前10个主成分得分建立了李果实SSC和TA最佳BP-ANN定量分析模型,其R_(c),R_(p),RMSEC和RMSEP分别为0.9767,0.8897,0.75和0.99;TA的BP-ANN模型的相应参数值依次为0.9743,0.8977,0.62和0.83,与采用PLS算法建立的定量模型相比较,BP-ANN模型具有较高的R_(c),R_(p)和较低的RMSEC,RMSEP,因此BP-ANN模型对SSC和TA指标的定量分析结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实 偏最小二乘法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垂直管环状流界面波速预测模型
6
作者 孙铭聪 覃晴 +2 位作者 王彦晗 赵宁 闫晓丽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9-1858,共10页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垂直管环状流界面波速预测模型。通过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经验小波变换(EWT)的参数,以提高信号处理的精度。本文结合理论模型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出环状流界面波速信号中的关键特征,进一步结...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垂直管环状流界面波速预测模型。通过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经验小波变换(EWT)的参数,以提高信号处理的精度。本文结合理论模型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提取出环状流界面波速信号中的关键特征,进一步结合支持向量回归、决策树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梯度提升树回归、Bagging回归等模型,以不同流速、压力工况条件下的气液界面波速为预测目标,建立了高精度的波速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捕捉气液两相流中的复杂流动特征,其中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3.96×10^(-7),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能够为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行为分析和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特别是在复杂工况下也能够稳定地预测波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环状流 界面 集成学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酸枣仁产地鉴别
7
作者 刘鑫 陈萌 +2 位作者 赵志磊 高巍 赵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19-329,共11页
为实现快速鉴别酸枣仁的产地并定量分析掺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采集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五个产地的样品原始光谱,并测量了各地样品的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采用五种预处理方法去除噪音... 为实现快速鉴别酸枣仁的产地并定量分析掺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采集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五个产地的样品原始光谱,并测量了各地样品的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采用五种预处理方法去除噪音,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包含自定义选择层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算法建立定性和定量模型。此外,使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选择特征波长来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河北产地与山东之间差异不明显,与其他产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经过SG一阶导数(Savitzky-Golay derivative 1^(st),SGD1)预处理后的1DCNN在分类模型中表现最佳,预测集的准确率为91.11%。对于不同掺杂水平的邢酸枣仁样品,经过SG导数预处理后的1DCNN模型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验证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_(p)^(2))超过0.86,剩余预测偏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超过2.50。总体而言,结合近红外光谱与1DCNN的方法能实现对不同地理来源酸枣仁的高精度分类与掺杂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近红外光谱 地理来源 卷积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阵列超声传感器的气液界面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方立德 孔恒正 +2 位作者 韩棒棒 田梦园 李小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6-1621,共6页
利用超声波声束对两相流参数检测的优点,使用阵列超声传感器探究了气液界面下的超声波声束和液面的关系。实现了超声波声束对整个气液界面的参数检测,测量了静态气液界面高度,实现动态超声波声束对分层流气液界面的重构。并在河北大学... 利用超声波声束对两相流参数检测的优点,使用阵列超声传感器探究了气液界面下的超声波声束和液面的关系。实现了超声波声束对整个气液界面的参数检测,测量了静态气液界面高度,实现动态超声波声束对分层流气液界面的重构。并在河北大学多相流循环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阵列超声波声束可以实现对气液界面高度检测,可分辨最小2 mm气液界面高度;重构图像的截面含气率和高速相机拍摄得到的截面含气率误差不超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气液界面检测 超声波波束 阵列超声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酸枣仁不同伪品掺假检测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昕 刘鑫 +4 位作者 王韵彭 赵志磊 王献友 王庭欣 刘孟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94-301,共8页
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酸枣仁及其三种常见伪品理枣仁、枳椇子和兵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研究。分别制备不同伪品掺杂质量分数为1%~90%的单种掺杂物实验样品,以及多种伪品同时掺杂的样品,采集800~250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首先利... 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酸枣仁及其三种常见伪品理枣仁、枳椇子和兵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研究。分别制备不同伪品掺杂质量分数为1%~90%的单种掺杂物实验样品,以及多种伪品同时掺杂的样品,采集800~250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酸枣仁及三种伪品进行初步定性鉴别。对于单一掺假物样品,采用五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去噪。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方法,建立PLS1模型定量预测掺假物含量,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 algorithm,SPA)挑选最优波长,优化定量模型。结果表明,理枣仁掺假建立的3波长检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为0.9659,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P)为6.1910%。枳椇子掺假建立的8波长检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为0.9491,均方根误差(RMSEP)为7.6232%。兵豆掺假建立的5波长检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为0.9666,均方根误差(RMSEP)为6.1437%。对于多掺杂物样品,建立了PLS2模型同时对不同成分进行定量预测,酸枣仁效果最好,R~2≥0.7115,枳椇子预测效果最差,R~2≥0.2007。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酸枣仁不同伪品掺假的快速无损检测。所建方法为后续酸枣仁及其他种子类中药材便携式无损检测仪器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对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掺假检测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中2-(三氟甲基)吩噻嗪的Ic-ELISA检测
10
作者 刘广兴 韩晓利 +1 位作者 李昳晴 王庭欣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8-645,共8页
为了快速检测猪肉中的镇静剂2-(三氟甲基)吩噻嗪(2-(trifluoromethyl)phenothiazine,TFPTZ),分别用偶氮苯甲酸法、混合酸酐法合成了半抗原、完全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Ic-ELISA)对猪肉... 为了快速检测猪肉中的镇静剂2-(三氟甲基)吩噻嗪(2-(trifluoromethyl)phenothiazine,TFPTZ),分别用偶氮苯甲酸法、混合酸酐法合成了半抗原、完全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Ic-ELISA)对猪肉中TFPTZ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条件:包被抗原浓度1.25μg/mL,多克隆抗体稀释16000倍,37℃包被3 h,封闭液为质量分数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TFPTZ稀释液为含体积分数10%的DMSO的PBS,竞争反应60 min.该方法相关系数R^(2)为0.9991,IC_(50)为1.5002μg/L,最低检测限IC_(10)为0.2841μg/L,线性(IC_(20)~IC_(80))为0.4307~5.2252μg/L,与5种TFPTZ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2%,样品添加回收率为93.26%~109.13%,变异系数小于6%,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高度一致,表明建立的快速检测猪肉中TFPTZ的Ic-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适用于快速检测猪肉中TFPTZ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三氟甲基)吩噻嗪 抗原合成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Ic-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菊花中29种农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志磊 孙鸣 +2 位作者 刘冬冬 李迅 马力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为建立菊花中29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及不确定度评价,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测定菊花中29种农药残留的含量,并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关评定标准与表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与评... 为建立菊花中29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及不确定度评价,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测定菊花中29种农药残留的含量,并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关评定标准与表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包括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供试品测定3大方面.结果表明:菊花中29种农药质量浓度在0.002~0.1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97 36~0.999 82,定量限0.002 03~1.18 963 mg/L,检出限0.000 64~0.356 89 mg/L,添加回收实验中测定平均回收率为69.85%~93.26%,29种农药测量数值为0.04、0.06、0.1 mg/kg时,得到扩展不确定度为0.004 787~0.058 935 mg/kg.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显示标准工作液的配制和标准曲线拟合是本实验测定方法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实验结果可以为测定菊花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及不确定度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菊花 农药残留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结合VC、烟酰胺对卤驴肉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志磊 李昊轩 +2 位作者 牛晓颖 陈萌 庞艳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7-203,共7页
利用离子色谱探究γ射线辐照剂量、VC含量、烟酰胺含量对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亚硝酸盐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γ射线辐照后卤驴肉中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能够有效降解亚硝酸盐水溶液... 利用离子色谱探究γ射线辐照剂量、VC含量、烟酰胺含量对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亚硝酸盐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γ射线辐照后卤驴肉中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能够有效降解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的亚硝酸盐,VC对亚硝酸盐水溶液和卤驴肉中的亚硝酸盐辐照降解具有协同作用,烟酰胺对水溶液中的亚硝酸盐辐照降解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卤驴肉中亚硝酸盐辐照降解有协同作用;水溶液中的亚硝酸根离子经辐照后转化为硝酸根离子;卤驴肉经8、10 kGy辐照后己醛、庚醛含量增加,有异味感。本研究为γ射线辐照降解卤驴肉中的亚硝酸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辐照 亚硝酸盐 挥发性化合物 卤驴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残留降解率及柴胡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志磊 孙鸣 +2 位作者 刘冬冬 邱政芳 庞艳苹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123,共7页
为探明电子束辐照对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残留降解及柴胡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4、6、8、10 kGy电子束处理含有21种禁用农药残留的柴胡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技术分析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含量的变化,并利... 为探明电子束辐照对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残留降解及柴胡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4、6、8、10 kGy电子束处理含有21种禁用农药残留的柴胡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技术分析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柴胡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的降解率升高,最高降解率在25.58%~56.61%。其中10 kGy辐照处理柴胡中甲基对硫磷、氟虫腈砜、氟虫腈、久效磷的降解率显著高于8 kGy辐照处理,而其他17种农药的降解率在8 kGy与10 kGy辐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柴胡中柴胡皂苷a、d含量无明显变化。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认为,8 kGy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解柴胡中21种禁用农药残留,对柴胡中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影响,可为辐照降解柴胡中的21种农药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柴胡 农药降解 柴胡皂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及电子束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志磊 陈萌 +2 位作者 崔炎 李迅 马力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44-148,166,共6页
[目的]探究电子束及紫外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的电子束、不同含水量、不同时间的紫外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电子束辐照剂量越... [目的]探究电子束及紫外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的电子束、不同含水量、不同时间的紫外辐照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电子束辐照剂量越大,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越高。经10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远志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AFG_(2)的降解率分别为19.27%、19.64%、15.62%、15.14%;6 kGy辐照处理含水量28%的远志中AFB_(1)、AFB_(2)、AFG_(1)、AFG_(2)的降解率均最高;紫外辐照时间越长,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越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随着辐照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经不同辐照处理后远志中细叶远志皂苷、远志口三酮、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采用电子束辐照结合调整远志含水量及紫外辐照处理均能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进行有效降解,且对有效成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黄曲霉毒素 紫外 电子束 辐照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薏苡仁中5种真菌毒素降解率以及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庞艳苹 孙鸣 +2 位作者 陈萌 王雪妹 赵志磊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了科学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有效降解薏苡仁中的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4种:AFB_(1)、AFB_(2)、AFG_(1)和AFG_(2);玉米赤霉烯酮(ZE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剂量[0(未辐照)、2、4、6、8、10 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以及适宜剂量... 为了科学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有效降解薏苡仁中的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4种:AFB_(1)、AFB_(2)、AFG_(1)和AFG_(2);玉米赤霉烯酮(ZE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剂量[0(未辐照)、2、4、6、8、10 k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以及适宜剂量电子束辐照结合不同的水分、pH值、双氧水(H_(2)O_(2))处理后薏苡仁中5种真菌毒素降解率以及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薏苡仁中5种毒素的降解率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其中8 kGy剂量处理的5种毒素降解率与10 kGy剂量处理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确定电子束辐照降解薏苡仁中5种毒素的适宜剂量为8 kGy。8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时,控制薏苡仁水分含量为10%~12%,pH值为8~9,添加1.0%浓度的H_(2)O_(2),薏苡仁中5种真菌毒素的降解率高,且甘油三油酸酯含量仍能达到《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电子束辐照降解薏苡仁中5种毒素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电子束辐照 黄曲霉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甘油三油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法的气液段塞流特性参数测量
16
作者 赵宁 马天壮 +2 位作者 卜鹏越 刘伟光 董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5-1643,共9页
在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液膜段的湿壁分数和弹头倾角是研究气弹段持液率和气弹特性的关键.文章基于光学成像技术设计了高速摄像法的视觉传感器测试系统,实现了气液两相段塞流气弹特性参数测量.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优化边缘检测算子,精确定... 在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液膜段的湿壁分数和弹头倾角是研究气弹段持液率和气弹特性的关键.文章基于光学成像技术设计了高速摄像法的视觉传感器测试系统,实现了气液两相段塞流气弹特性参数测量.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优化边缘检测算子,精确定位边缘位置,高质量提取了轮廓分布,将机器学习模型作为预测多相流特征参数的一种新方法,对气弹弹头倾角进行数据建模研究,分析了适用于分层平滑流、波浪和环状流的表观粗糙表面(modified apparent rough surface,MARS)模型以及段塞流气弹区和液膜区流动状态机理,在MARS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参数优化,使其适用于段塞流液膜处的湿壁分数和持液率求解.结果表明:通过数据拟合的多项式模型弹头倾角α的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8.87%,94.6%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通过修正MARS模型提出的水平管段塞流液膜处湿壁分数预测结果的MAPE为9.42%,96.1%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液膜持液率预测模型结果的MAPE约为8.04%,93.4%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段塞流 气弹倾角 MARS模型 持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及斯皮诺素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马力辉 李迅 +3 位作者 庞艳苹 高原 崔炎 赵志磊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37-42,共6页
为明确电子束辐照对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的降解效果及斯皮诺素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含水量对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及斯皮诺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电子束辐照对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的降解效果及斯皮诺素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含水量对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及斯皮诺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腈溶液中AFB-1、AFB-2、AFG-1、AFG-2的降解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8 kGy辐照处理的AFB-1、AFB-2、AFG-1、AFG-2降解率最高,分别为97.25%、93.59%、75.11%、69.70%。随着辐照剂量和含水量的增加,酸枣仁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含水量为23%的酸枣仁处理后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0.58%、30.24%、38.04%、36.58%;经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的斯皮诺素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含水量为7%酸枣仁辐照处理后斯皮诺素的含量显著高于15%、19%、23%含水量的酸枣仁。因此,电子束辐照结合水分处理能有效降解酸枣仁中的黄曲霉毒素,然而水分含量过高不利于斯皮诺素含量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黄曲霉毒素 电子束辐照 斯皮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噪声解耦的水平管弹状流气弹特性参数测量
18
作者 李新龙 张昭 +2 位作者 王嘉辉 张延胜 董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1-790,共10页
弹状流是一种典型的气液两相间歇流动形态,气弹特性参数的测量对于弹状流摩擦压降和截面含气率等流动参数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基于声发射原理的气弹参数测量传感器,并对不同流动条件下的水平管弹状流噪声信号进行了测量。利用... 弹状流是一种典型的气液两相间歇流动形态,气弹特性参数的测量对于弹状流摩擦压降和截面含气率等流动参数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基于声发射原理的气弹参数测量传感器,并对不同流动条件下的水平管弹状流噪声信号进行了测量。利用鲸鱼优化算法(WOA)变分模态分解(VMD)对噪声信号进行处理,结合原始信号从能量和熵的角度进行分析,完成了对水平管弹状流噪声信号的解耦。将噪声信号分解为高频的气固噪声、中频的气液噪声与低频的液固噪声。通过对声发射时域信号分析实现了弹状流频率与气弹长度参数的测量。利用CatBoost算法选取8个特征值构建了弹状流气弹频率和气弹长度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弹状流频率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5.12%,95.25%实验点的相对偏差都在±15%范围内,气弹长度预测模型MAPE为7.77%,90.48%实验点的相对偏差都在±15%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频 气弹长度 声发射 流动噪声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力辉 崔炎 +1 位作者 李迅 赵志磊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4-491,共8页
为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不确定度,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随机选取的6个远志样品,建立数学模型,从标准溶液稀释、样品称量、样品最终定容体积和仪器测定重复性... 为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不确定度,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随机选取的6个远志样品,建立数学模型,从标准溶液稀释、样品称量、样品最终定容体积和仪器测定重复性等方面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结果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01639μg/kg,扩展不确定度0.03278μg/kg.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HPLC法对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测定数据可靠,远志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重复性实验、标准曲线的拟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黄曲霉毒素B1 HPLC 远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视法的电压源远程校准方法及一致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立德 段思涵 +2 位作者 唐佐 李宜明 梁玉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8-318,共11页
本文针对传统电压源校准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共视法的电压源远程校准方法,该方法以非实物标准传递为基础,实现将标准器置于实验室而无需传递至现场进行远程校准,可解决引入附加误差的问题,通过设计基于共视法的电压源远... 本文针对传统电压源校准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共视法的电压源远程校准方法,该方法以非实物标准传递为基础,实现将标准器置于实验室而无需传递至现场进行远程校准,可解决引入附加误差的问题,通过设计基于共视法的电压源远程校准系统,建立校准模型,根据共视原理,实现标准端和被校端电压值远程比对,完成校准。本文对远程校准方法和传统校准方法在直流0~1 V校准点校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校准结果差距在5.2×10^(-5)V以内。本文给出了两种方法在直流1 V校准点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并通过传递比较法对两种方法的校准结果进行了一致性评价,结果表明,远程法在1 V校准点的扩展不确定度为9.18244×10^(-5)V(k=2),且校准结果与传统法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共视法 远程校准 一致性评价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