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裂合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研究
1
作者 刘江惠 刘颖 +1 位作者 郭建文 左连富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0期854-857,F00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素裂合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探讨肝素裂合酶表达与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为胃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了86例胃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和14例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蛋白的表...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素裂合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探讨肝素裂合酶表达与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为胃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了86例胃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和14例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的方法定量检测50例胃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0例切缘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的含量。运用统计软件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IHC法检测86例胃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和14例切缘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65.2%和42.9%,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CM法对50例胃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0例切缘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肝素裂合酶的含量进行检测,其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分别为1.86±0.44,1.22±0.45,1.00±0.21。从胃癌→癌旁→正常组织,FI值明显下降,并且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裂合酶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提示肝素裂合酶可能与胃癌的发展有关;肝素裂合酶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肝素裂合酶高表达与胃癌的分期、浸润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素裂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631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邹文娣 温登瑰 +1 位作者 魏丽珍 王雷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0期851-853,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针对63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主要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63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84例,转移率为45.... 目的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针对63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主要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63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84例,转移率为45.0%,淋巴结转移度为15.9%(673/4 239)。食管癌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6%、44.9%和50.5%。肿瘤部位越向下、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可见跳跃性转移和双向性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结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腺癌组织中RKIP、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魏红 齐淑静 +6 位作者 刘文利 徐亮 李丽东 李华 董稚明 郭炜 瞿峰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0例贲门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KIP、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 目的观察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0例贲门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KIP、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RKIP和E-cadherin在贲门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RKIP和E-cadherin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的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贲门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均<0.05)。RKIP和E-cadherin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8,P<0.05)。结论 RKIP和E-cadherin在贲门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RAF激酶抑制蛋白 上皮型钙黏蛋白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内镜活检组织nm23,CD_(44V)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玮 王士杰 +6 位作者 王顺平 李英赛 丛庆文 吴明利 左连富 郭建文 刘江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nm23、CD44V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发现nm2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nm23、CD44V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发现nm2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CD44V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这一方法可作为胃癌术前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光度术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害的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建发 董稚明 斯重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51-652,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DAMTS18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丽丽 郭胜利 +2 位作者 郭炜 董稚明 郭艳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76-79,F0004,共5页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含凝血酶敏感素基序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8(ADAMTS18)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探讨ADAMTS18在ESC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ESCC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客观参考指标。...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含凝血酶敏感素基序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8(ADAMTS18)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探讨ADAMTS18在ESC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ESCC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客观参考指标。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及免疫组化S-P的方法(生物素-链霉卵白素过氧化酶系统)对72例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DAMTS18 m 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ADAMTS18 m RNA在E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61±0.115),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量为(0.879±0.265),ESCC组织中ADAMTS18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ADAMTS18 m RNA在高/中分化鳞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96±0.153),在低分化鳞癌组中为(0.232±0.088),低分化鳞癌组ADAMTS18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高/中分化鳞癌组(P<0.05)。2ADAMTS18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7%(25/72),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1%(67/72),ADAMTS18蛋白在E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ADAMTS18蛋白在高/中分化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4%(20/44),在低分化鳞癌组中为17.8%(5/28),低分化鳞癌组ADAMTS18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鳞癌组(P<0.05)。结论 ADAMTS18基因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与ESCC的发生、发展及组织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检测ESCC组织中ADAMTS18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助于ESC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ADAMTS18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中甲醛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树青 张梅 张国生 《河北化工》 2006年第5期60-61,共2页
建立了检测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新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将溶解于水中的游离甲醛随水蒸出,馏出液中甲醛与乙酰丙酮作用,在100℃水浴中加热生成稳定的二乙酰基二氢吡啶化合物,冷却后在415nm处测吸光度,即可测的啤酒中甲醛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1... 建立了检测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新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将溶解于水中的游离甲醛随水蒸出,馏出液中甲醛与乙酰丙酮作用,在100℃水浴中加热生成稳定的二乙酰基二氢吡啶化合物,冷却后在415nm处测吸光度,即可测的啤酒中甲醛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12μg/10mL,线性范围:0.0-8.0μg/10mL,RSD为0.73%-2.39%。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4%-102.6%。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线性好,适合啤酒中甲醛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甲醛 乙酰丙酮 啤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腺癌组织中RKIP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NF-κB p65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8
作者 魏红 齐淑静 +5 位作者 刘文利 徐亮 李丽东 李华 董稚明 张向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收集160例贲门腺癌患者(腺癌组)的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KIP表达;采用ELISA法和流术细胞术分别检测腺癌... 目的观察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收集160例贲门腺癌患者(腺癌组)的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KIP表达;采用ELISA法和流术细胞术分别检测腺癌组和5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NF-κB p65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贲门腺癌及癌旁组织中RKI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7%、52.5%(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4.4%、53.1%(P<0.05,t=4.34);腺癌组血清总NF-κB p65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RKIP表达阳性与阴性者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腺癌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对照组,尤以RKIP表达阴性者为著(P<0.05)。结论 RKIP在贲门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机制为抑制NF-κB活性及细胞免疫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RAF激酶抑制蛋白 T淋巴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病患者发作日期与生理节律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泽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3期82-83,共2页
为探讨心脏病发作日期与生理三节律的相关性,调查78人次已确诊的心脏病发作日期及患者出生年月日,分别以23天、28天和33天为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用电子计算机测算并自动打印出患者当月的生理三节律彩色图。负责询问病史确定发作日期... 为探讨心脏病发作日期与生理三节律的相关性,调查78人次已确诊的心脏病发作日期及患者出生年月日,分别以23天、28天和33天为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用电子计算机测算并自动打印出患者当月的生理三节律彩色图。负责询问病史确定发作日期登记出生日的人员不参加测算生理三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打印 生年 低潮期 高潮期 张生理 临界期 临界日 周斯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中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的表达及其与E-钙黏蛋白、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10
作者 徐金升 王悦芬 +4 位作者 李同妙 李亚林 俞启遥 何雷 左连富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3期2043-204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 A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E-钙黏蛋白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68例、正常肾组织24例中EphA2、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 A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E-钙黏蛋白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68例、正常肾组织24例中EphA2、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MVD、E-钙黏蛋白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的相关性。结果肾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均P<0.01)。EphA2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MVD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亦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1);MVD值还与肿瘤直径有关(均P<0.01);E-钙黏蛋白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1),与E-钙黏蛋白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1)。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或协同E-钙黏蛋白和微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肿瘤转移 受体 红细胞生成素 肝细胞 钙结合蛋白质类 新血管化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造血生长因子对抗白血病药物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晓晖 王椿 +1 位作者 乔振华 左连富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INT细胞毒检测,研究造血生长因子(rhHGF)对抗白血病药物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HGF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抗白血病药物柔红霉素(DNR)、三尖杉酯碱(H)、足叶乙甙(V...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INT细胞毒检测,研究造血生长因子(rhHGF)对抗白血病药物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HGF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抗白血病药物柔红霉素(DNR)、三尖杉酯碱(H)、足叶乙甙(VP16)对白血病细胞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GMCSF、IL3均能增加VP16、DNR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GMCSF能提高H的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正常骨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三尖杉酯碱 柔红霉素 rhHGF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病逝日期与生理节律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12
作者 赵泽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3期83-83,共1页
生理节律是生物体存在的基本生理现象。人体各种活动都有各种长短不等的规律性周期,其控制中心在下丘脑,在大脑废质支配下,通过许多神经和内分泌效应器系统作用于各器官。目前近似24小时周期的日节规报告较多,已得到学术界公认。
关键词 生理节律 控制中心 及三 监护治疗 双低潮 临界期 双高潮 自动打印 机侧 编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