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邢素丽 王敬霞 +8 位作者 杨军芳 黄少辉 聂浩亮 张静 杨慧敏 杨文方 杨云马 王磊 贾良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 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小麦产量、碳氮足迹及农田净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灌溉方式是小麦产量的关键制约因素,与Q-FP处理相比,同时优化施肥及灌溉方式(D-NPK),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分别显著提高12.3%和13.2%,D-NPKM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16.8%和13.1%。相比于畦灌农户常规施肥,滴灌条件下优化施肥量(D-NPK)及有机无机配施(D-NPKM)是小麦生产系统碳氮排放及环境足迹降低的有效措施,氮足迹分别降低61.7%和59.8%,碳足迹分别降低44.5%和25.3%。滴灌模式下,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氮足迹和碳足迹均高于单施化肥(D-NPK)处理,分别高4.9%和34.6%,而净生态经济效益降低于D-NPK处理24.3%。因此,从小麦生产力角度来看,滴灌结合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优化措施,但结合生态环境角度,建议D-NPK处理为最优化措施。整体来看,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推荐滴灌结合肥料减量措施作为小麦生产的最优化措施,但相比于农户常规灌溉施肥,滴灌下有机无机配施仍是提高小麦生产力,降低小麦生产碳氮足迹的有效措施,未来可结合不同地区有机肥资源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可进一步降低碳足迹的有机肥类型及施用方式,以最大化资源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滴灌 有机肥 产量 碳氮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露地菜田固碳增活对策及解决方案
2
作者 李若楠 王丽英 +3 位作者 史建硕 陈莉 贾舟 孙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5-49,88,共6页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但露地蔬菜生产中养分管理较为粗放,长期存在有机物料施用种类单一、偏施化学氮肥、肥料养分配比失衡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水平低、有效养分供应能力弱、连作障碍频发。针对露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建立了...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但露地蔬菜生产中养分管理较为粗放,长期存在有机物料施用种类单一、偏施化学氮肥、肥料养分配比失衡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水平低、有效养分供应能力弱、连作障碍频发。针对露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建立了固碳增效与沃土增活综合施肥技术,制定了全程施肥解决方案。有助于改善与提升菜田土壤质量,促进蔬菜稳产增产和菜农增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蔬菜 土壤固碳增活 施肥技术 全程施肥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减肥潜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云马 黄少辉 +1 位作者 杨军芳 贾良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3,共6页
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16年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动态变化。利用河北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氮磷钾3414"试验结果(n=3358),深入分析了小麦氮磷钾养分适宜用量及节肥潜力。结果表明,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以2014年最高,为... 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16年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动态变化。利用河北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氮磷钾3414"试验结果(n=3358),深入分析了小麦氮磷钾养分适宜用量及节肥潜力。结果表明,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以2014年最高,为335.6万t,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小麦养分用量现状为N 223.9 kg·hm^(-2)、P_(2)O_(5) 151.2 kg·hm^(-2)、K_(2)O 59.8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分析,河北省小麦单位面积养分推荐用量为N 155.9 kg·hm^(-2)、P_(2)O_(5) 117.2 kg·hm^(-2)、K_(2)O 92.5 kg·hm^(-2),与农户用肥现状相比可节肥12.58万t。其中可节氮14.55万t,占小麦氮投入量的28.4%;节磷4.94万t,占小麦磷投入量的28.4%;钾需增加投入6.91万t。小麦单位面积节氮、节磷潜力以石家庄市最大,邢台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小麦 氮磷钾 节肥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氮磷和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茹淑华 徐万强 +5 位作者 孙世友 侯利敏 赵欧亚 张国印 王凌 刘蕾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了实现集约化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农田应用的环境风险,通过样品收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氮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废水的总氮、氨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59.10~1 882.90、8.85~1 ... 为了实现集约化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农田应用的环境风险,通过样品收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氮磷和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废水的总氮、氨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59.10~1 882.90、8.85~1 789.88和20.63~38.10 mg/L,平均含量分别为162.98、73.10和22.00 mg/L,依据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有44.44%的样品氨氮含量超标,所有样品总磷含量均超标,其中猪场养殖废水的总氮和氨氮含量均高于牛场,总磷含量与牛场基本相当。养殖废水的Cu、Zn含量分别为0.08~1.90、0.00~4.10 mg/L,平均含量分别为0.15、0.33 mg/L,依据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时,Cu、Zn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5.97%和1.49%,其他重金属元素均不超标;依据农业部沼肥限量标准(NY/T 2596—2014)时,所有养殖废水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可以将集约化养殖废水通过氧化塘或沼气工程进行适当处理后,当作沼液肥进行田间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养分 重金属 分布特征 集约化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果园生草生态功能和草种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秦文利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果园生草能够抑制土壤风蚀尘、减轻大气污染,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提高土壤固碳潜力、增强土壤碳汇功能,缓解大气温室效应,丰富果园空间层次、调节果园生态小气候,减轻果园立体污染、改善果树生长环境,对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果园生草能够抑制土壤风蚀尘、减轻大气污染,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提高土壤固碳潜力、增强土壤碳汇功能,缓解大气温室效应,丰富果园空间层次、调节果园生态小气候,减轻果园立体污染、改善果树生长环境,对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河北省寒暑悬殊、气象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贫氮少磷,果树病虫害严重、果园作业程序多等问题,探讨了河北省发展果园生草时草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明确了河北省果园生草应选择抗逆性强、耐践踏、根系分布浅、能够改善果园生态系统、适宜秋播、落籽自生能力强、符合不同利用目的的草种,可为改善河北省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品绿色生产、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大气污染 土壤固碳潜力 草种选择 果园生态系统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玉米生产体系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肖广敏 茹淑华 +6 位作者 侯利敏 王策 赵欧亚 孙世友 王凌 刘蕾 张国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8-1395,共8页
通过定量分析河北省小麦-玉米生产体系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基于2018年河北省小麦和玉米的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用量,以及灌溉耗电量、播种面积和产量等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小... 通过定量分析河北省小麦-玉米生产体系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基于2018年河北省小麦和玉米的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用量,以及灌溉耗电量、播种面积和产量等统计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小麦玉米生产体系碳足迹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种植季碳排放量、碳固定量和碳足迹量(以CO_(2)计)分别为952万、463万和489万t,玉米种植季分别为899万、588万和311万t。小麦种植季碳排放量高于玉米种植季,碳固定量低于玉米种植季。灌溉、肥料和农田排放在碳排放源中排名居前3位,其排放量分别占年碳排放总量的37.00%、31.17%和18.69%;秸秆还田的固碳量高于化肥施用,占总固碳量的84.78%。化肥和农业机械对碳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49.54%和43.97%,对成本的贡献率均约为40%,高于其他农资投入对碳排放和成本的贡献率。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足迹为正值,即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为碳排放过程,灌溉量大、单质氮肥用量高是造成小麦种植季碳排放量高于玉米种植季的主要原因。减量施肥和节水灌溉是减少河北省小麦玉米生产体系碳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利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碳固定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在母猪饲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旭 颜国华 +5 位作者 杨玉增 贾楠 张伟涛 孟宪华 魏晓艳 胡栋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妊娠后期及哺乳期母猪生产性能、初乳、血清指标及饲料中氮素转化利用的影响。选取48头预产期接近、胎次相近、体质健康的妊娠后期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妊娠后期及哺乳期母猪生产性能、初乳、血清指标及饲料中氮素转化利用的影响。选取48头预产期接近、胎次相近、体质健康的妊娠后期二元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常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3%、5%的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试验从母猪妊娠第90天开始,产后第21天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试验Ⅲ组哺乳仔猪初生个体均重和21 d平均个体重分别提高25.00%和14.96%;试验Ⅱ、Ⅲ组哺乳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8.42%、11.88%。②试验Ⅱ组母猪初乳中乳糖含量提高26.64%,试验Ⅰ、Ⅱ、Ⅲ组母猪初乳中尿素氮含量分别下降10.74%、19.74%和17.64%,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试验Ⅲ组母猪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最明显,降低33.93%;试验Ⅰ、Ⅱ、Ⅲ组母猪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下降32.78%、35.79%和37.38%,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④试验Ⅱ、Ⅲ组母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分别下降16.19%、24.47%,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⑤试验Ⅲ组母猪产后21 d尿液氨氮含量降低18.60%,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母猪产后21 d尿液总氮含量分别降低14.63%、25.27%、30.81%,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母猪产后21 d尿液pH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母猪饲粮中添加3%~5%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显著改善母猪生产性能,提升母猪初乳质量,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母猪免疫力,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初乳和尿液中的氮元素含量,从而提高妊娠母猪对饲料中氮素的利用率,为降低氮的排放量和绿色生态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后期母猪 发酵饲料 生产性能 初乳 血清指标 氮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文利 张静 +10 位作者 肖广敏 崔素倩 叶建勋 智健飞 张立锋 谢楠 冯伟 刘振宇 潘璇 代云霞 刘忠宽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45,共19页
2020-2022年度以毛叶苕子和玉米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冬闲田(FF)、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并全量还田(HV)2种模式,副处理为玉米0(0N)、135.0(50%N)和270.0 kg·hm^(-2)(100%N)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毛叶苕子还田和... 2020-2022年度以毛叶苕子和玉米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冬闲田(FF)、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并全量还田(HV)2种模式,副处理为玉米0(0N)、135.0(50%N)和270.0 kg·hm^(-2)(100%N)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毛叶苕子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玉米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与分布、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破坏率(PAD)、可蚀性因子(K)、容重(BD)、总孔隙度(TP)、毛管孔隙度(CP)、非毛管孔隙度(NCP)、最大持水量(MWHC)、毛管持水量(CWHC)、非毛管持水量(NCWHC)、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团聚体有机碳(AOC)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土壤物理性状变化为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实现作物稳产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F模式相比,HV模式0~10 cm、10~20 cm土层>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总含量(R0.25)、MWD、GMD、TP、CP、NCP、MWHC、CWHC、NCWHC、S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95%、40.84%、30.57%、5.89%、1.47%、4.42%、15.01%、6.41%、27.08%、7.29%和13.13%、62.87%、51.68%、5.02%、0.76%、4.25%、13.11%、3.32%、27.86%、7.10%;PAD、K和BD分别显著降低8.83%、20.79%、5.99%和12.14%、30.73%、7.31%。HV模式下各土层各粒径AOC含量及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施氮水平对各土层各粒径AOC含量、R0.25及其他物理性状指标、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HV模式50%N处理0~10 cm、10~20 cm土层的SOC含量、>5 mm AOC含量及0~10 cm土层的0.50~1.00 mm AOC含量、10~20 cm土层的BD、TP、CP、NCP、MWD、CWHC、NCWHC及玉米产量较FF模式100%N处理变化均不显著,0~10 cm、10~20 cm土层的2.00~5.00 mm、1.00~2.00 mm、0.25~0.50 mm、<0.25 mm AOC含量及10~20 cm土层0.50~1.00 mm的AOC含量,0~10 cm、10~20 cm土层的R0.25、MWD、GMD,0~10 cm土层的TP、NCP、MWHC、NCWHC均显著提高,0~10 cm、10~20 cm土层的PAD、K及0~10 cm土层的BD均显著下降。各粒径AOC含量与SOC含量之间、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其AOC含量之间、土壤物理性状指标与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之间、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状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因此,绿肥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是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抗侵蚀、持水能力的重要基础。绿肥对土壤氮、有机碳的输入是其部分替代氮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实现减氮增产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施氮水平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棚龄设施葡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丰缺状况
9
作者 李义红 王策 +1 位作者 蒋龙刚 郭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5,共10页
为明确不同棚龄设施葡萄园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分析了河北省饶阳县1~5、6~10和10年以上棚龄共375个土壤样品的pH、电导率(EC)、有机质、全量氮磷钾、速效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5年以上棚龄60~100 cm土层较... 为明确不同棚龄设施葡萄园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分析了河北省饶阳县1~5、6~10和10年以上棚龄共375个土壤样品的pH、电导率(EC)、有机质、全量氮磷钾、速效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5年以上棚龄60~100 cm土层较1~5年pH值显著降低,EC值显著增加。0~20 cm土层10年以上棚龄有机质平均含量较1~5年棚龄显著提高,且各棚龄0~20 cm土层均以中等水平为主。10年以上棚龄比1~5年棚龄0~20 cm土层全氮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碱解氮随棚龄延长显著增加。棚龄的增加显著提高6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其中6~10年和10年以上8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较1~5年分别提高67.2%和87.2%;各棚龄0~20 cm土层碱解氮和全氮均分别处于中等和丰富水平,40~100 cm土层硝态氮处于中等水平。10年以上棚龄0~100 cm土层有效磷、速效钾和0~40 cm土层全磷含量较1~5年显著提高;3种棚龄下全磷、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丰富以上水平,全钾和有效磷丰缺水平因棚龄而异。棚龄对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交换性镁、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各棚龄0~20 cm土层交换性钙镁、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可见,棚龄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EC值、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速效氮磷钾及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因此,建议依据不同棚龄土壤养分特征设施葡萄开展科学合理的养分精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龄 设施葡萄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丰缺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褐土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肖广敏 刘蕾 +6 位作者 王雪晴 王策 赵欧亚 侯利敏 茹淑华 王凌 孙世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1310,共10页
团聚体的形成受农业管理措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不同区域不同土类上差异较大。褐土是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明确褐土长期小麦-玉米轮作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对于提升土壤质量、实现藏粮于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褐土区... 团聚体的形成受农业管理措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不同区域不同土类上差异较大。褐土是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明确褐土长期小麦-玉米轮作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对于提升土壤质量、实现藏粮于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褐土区秸秆还田与施氮长期定位试验,选择其中不施氮肥秸秆还田(CK)、传统施氮肥秸秆还田(CON)、优化施氮肥秸秆还田(OPT)和传统施氮肥秸秆移除(CON-S)4个处理,研究施氮和秸秆还田对褐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各粒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影响。通过湿筛法筛分土壤得到4种不同粒径团聚体,检测不同团聚体中SOC和TN含量,计算不同处理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各级团聚体对SOC和TN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是石灰性褐土团聚体形成的主要胶结物质,秸秆还田显著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提高团聚体稳定性,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团聚体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相同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SOC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SOC含量。施氮显著增加了各级团聚体TN含量,相同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各级团聚体TN含量。团聚体SOC和TN含量均表现出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的趋势。与秸秆移除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2mm、0.25~2mm团聚体SOC和TN的贡献率,降低了0.053~0.25mm和<0.053mm团聚体贡献率,但施氮量对团聚体SOC和TN贡献无显著影响。优化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团聚体组成及SOC和TN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褐土区在秸秆还田措施下通过优化施氮可以提升土壤稳定性和肥力水平,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水稳定性团聚体 秸秆还田 施氮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木醋液对盐碱土壤养分及冬小麦耐盐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张敏 王广恩 +3 位作者 李义红 赵迎 张月辰 郭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为探究生物炭配施木醋液对河北低平原区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冬小麦生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未施生物炭(CK)、生物炭15 t·hm^(-2)(T0)、生物炭15 t·hm^(-2)+225 kg·hm^(-2)木醋液(T1)、生物炭15 t·hm^(-2)+450 ... 为探究生物炭配施木醋液对河北低平原区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冬小麦生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未施生物炭(CK)、生物炭15 t·hm^(-2)(T0)、生物炭15 t·hm^(-2)+225 kg·hm^(-2)木醋液(T1)、生物炭15 t·hm^(-2)+450 kg·hm^(-2)木醋液(T2)和生物炭15 t·hm^(-2)+675 kg·hm^(-2)木醋液(T3)处理,分析了生物炭配施木醋液对盐碱土壤速效养分、pH、电导率(EC)和冬小麦植株碳氮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T2均显著提高冬小麦花后旗叶各灌浆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积累量,并显著提高灌浆前期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灌浆中期的游离氨基酸含量。T2较CK和T0处理氮总累积量提高6.4%和4.6%,磷总累积量提高16.1%和12.3%,钾总累积量提高4.7%和3.2%,且均呈显著性差异。T2较CK和T0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仅在0~20 cm土层中显著降低土壤EC值,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2较CK和T0处理产量显著提高10.8%和7.9%。由拟合曲线得出生物炭配施433.75 kg·hm^(-2)木醋液时产量最佳,该结果与T2增施量相近。研究表明,在提升河北低平原内陆轻度盐碱土壤生产能力时,建议生产实践中在增施生物炭15 t·hm^(-2)的基础上配施木醋液量为433.75~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木醋液 盐碱土壤养分 冬小麦 耐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地区野豌豆属牧草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楠 冯伟 +3 位作者 智健飞 杜姿璇 刘振宇 刘忠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71-2179,共9页
为挖掘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种植的野豌豆属牧草品种,以引进野豌豆属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箭筈豌豆(V. sativa)两个种的9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从物候期、产量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9个品种在坝上地... 为挖掘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种植的野豌豆属牧草品种,以引进野豌豆属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箭筈豌豆(V. sativa)两个种的9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从物候期、产量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9个品种在坝上地区的生长周期为91~106 d,均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毛苕子的鲜草产量和株高显著高于箭筈豌豆(P <0.05);鲜干比显著低于箭筈豌豆(P <0.05);毛苕子的平均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低于箭筈豌豆,平均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高于箭筈豌豆。其中毛苕子‘土库曼苕’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箭筈豌豆品种的(P <0.05),干草产量和株高分别为4 016.72 kg·hm^(-2)和102.02 cm;粗蛋白含量为20.10%,相对较高;相对饲用价值为132.23,与箭筈豌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 0.05),营养品质较好。综合评价得出,野豌豆属两种牧草毛苕子和箭筈豌豆均适宜在河北坝上地区种植和利用,其中以毛苕子品种‘土库曼苕’为优先选择。研究结果可为河北坝上地区豆科牧草资源的补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苕子 箭筈豌豆 物候期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地区野豌豆作为绿肥的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楠 李梦 +5 位作者 冯伟 刘振宇 张立锋 智健飞 杜姿璇 刘忠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在河北坝上地区以野豌豆属毛苕子和箭筈豌豆两个种9个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物候期、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状况比较,筛选适宜雨养旱作区种植的野豌豆属绿肥作物及品种。结果表明,供试9个品种在河北坝上地区的生长天数为91~106 d,均能正常... 在河北坝上地区以野豌豆属毛苕子和箭筈豌豆两个种9个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物候期、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状况比较,筛选适宜雨养旱作区种植的野豌豆属绿肥作物及品种。结果表明,供试9个品种在河北坝上地区的生长天数为91~106 d,均能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进程。毛苕子的地上生物量和株高显著高于箭筈豌豆(P<0.05),植株氮含量低于箭筈豌豆,磷含量和钾含量高于箭筈豌豆;毛苕子的氮积累量和磷积累量显著高于箭筈豌豆(P<0.05),钾积累量高于箭筈豌豆。9个品种中,土库曼苕、腾选苕和广西金洲苕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较高,干物质产量在3908.14~4043.95 kg/hm^(2)之间,氮积累量和钾积累量分别达122.50 kg/hm^(2)和107.50 kg/hm^(2)以上,磷积累量在19.73~23.01 kg/hm^(2)之间,表现为生产潜力高且能提供优质高产有机肥源,生产中可优先选择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苕子 箭筈豌豆 生物量 养分含量 养分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和肥料减施对减少设施菜田氮源气体排放及与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互作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凌 张国印 +5 位作者 刘孟朝 孙世友 刘蕾 茹淑华 赵欧亚 李博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3,共8页
开展了以减少设施菜田系统中氮源气体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的的田间试验。以设施黄瓜为例,通过设置对比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与不同硝化抑制剂型配比试验,连续5 a定位监测不同施肥处理下氮源气体排放规律,基于qPCR结果分析了氮源气体... 开展了以减少设施菜田系统中氮源气体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的的田间试验。以设施黄瓜为例,通过设置对比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与不同硝化抑制剂型配比试验,连续5 a定位监测不同施肥处理下氮源气体排放规律,基于qPCR结果分析了氮源气体排放与氨氧化古菌AOA的互作关系,并应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利用PICRUSt对16S rDNAV3-V4区基因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基于KEGG数据库对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北方设施黄瓜-土壤系统的5个不同施肥处理中,增施硝化抑制剂DCD(处理In-1)与常规施肥(处理FT)和减量施肥(处理OPT)相比,每年向环境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分别减少76.5%和71.8%,减量施肥(处理OPT)和增施DCD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FT)氧化亚氮(N2O)年排放总量减少28.4%和21.8%。明确了北方石灰性褐土设施黄瓜菜田中,增施DCD可显著抑制氨氧化古菌AOA种群数量,效果优于吡啶;氨氧化古菌AOA对NOx排放起调控作用,氨氧化古菌AOA amoA基因拷贝数与土壤NOx排放通量之间呈指数正相关关系:Y=121.18e3E-08x(R2=0.8405,P<0.05)。基于KEGG数据库的鉴定结果显示,在肥料减施(处理OPT)和硝化抑制剂(处理In-2)调控的土壤中,与同化途径相关的烯酰水合酶(K01692)、底物结合蛋白(K02035)以及转运系统ATP结合蛋白(K09687)系统代谢通路相关的功能基因相对丰度高,是响应上述调控变化最为敏感的氮循环途径。5 a间,与常规施肥(处理FT)相比,减量施肥(处理OPT)和增施DCD(处理In-1)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升了32.1%~38.2%和17.8%~21.9%。因此,在北方设施菜田中,增施施氮量15%的硝化抑制剂和减量25%的肥料施用,可有效减少农田氮源气体排放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并且明确了随着氨氧化古菌AOA种群数量的增加,NOx的排放通量呈指数锐升的关系。为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控,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氮源气体减排 氨氧化古菌 硝化抑制剂 微生物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产区桃绿色优质高效水肥管理技术
15
作者 李义红 郭丽 +5 位作者 史建硕 贾舟 刘克桐 李若楠 王丽英 赵曙良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31期46-47,共2页
水肥管理对桃果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介绍了桃树的根系生长和需肥规律,总结了施肥总量、施肥时期、施肥要点等高效施肥技术,以及高效灌溉、沟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灌溉技术,分析了应用程序,为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绿色 优质 高效 水肥管理 冀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黑麦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6
作者 秦文利 智健飞 刘忠宽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改善河北省花生产地环境、解决花生收获后耕地闲置导致光热水土资源浪费、畜牧业发展中冷季型牧草短缺等问题,提出了河北省花生收获后饲用黑麦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并进一步规定了饲用黑麦草产品加工技术,旨在为提升耕地质量、保护... 为改善河北省花生产地环境、解决花生收获后耕地闲置导致光热水土资源浪费、畜牧业发展中冷季型牧草短缺等问题,提出了河北省花生收获后饲用黑麦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并进一步规定了饲用黑麦草产品加工技术,旨在为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花生绿色生产、促进农牧一体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黑麦 花生 草产品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模式在设施茄子上的应用效果评价
17
作者 李建波 史建硕 王丽英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5期173-175,共3页
设施栽培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性,但因肥料用量过大,造成营养失衡,导致产量降低,而且过量施肥也使蔬菜硝酸盐积累、维生素C等含量下降。基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实现区域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本文作者以茄... 设施栽培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性,但因肥料用量过大,造成营养失衡,导致产量降低,而且过量施肥也使蔬菜硝酸盐积累、维生素C等含量下降。基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实现区域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本文作者以茄子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有机肥+配方肥”在设施茄子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肥用量1400~1800 kg/亩时,化肥用量减少12.5%~37.5%,茄子增产35%~37%,亩节本增效8482.3~8622.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茄子 有机肥 减量增效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夏大豆间作对下茬冬小麦氮肥运筹及其子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8
作者 秦文利 张立锋 +6 位作者 智健飞 谢楠 刘振宇 冯伟 潘璇 代云霞 刘忠宽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8-47,共10页
研究夏玉米—夏大豆间作模式的氮素优势对下茬冬小麦氮肥运筹、子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征,可为冬小麦氮肥优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夏玉米—夏大豆间作与冬小麦周年轮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冬小麦... 研究夏玉米—夏大豆间作模式的氮素优势对下茬冬小麦氮肥运筹、子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特征,可为冬小麦氮肥优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夏玉米—夏大豆间作与冬小麦周年轮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冬小麦上茬作物种植模式为主处理,设夏玉米—夏大豆间作模式、夏玉米单作模式2种;以冬小麦氮肥施用量为副处理,设常规施肥(氮肥用量225.0 kg/hm^(2))、减氮20%(氮肥用量180.0 kg/hm^(2))、减氮50%(氮肥用量112.5 kg/hm^(2))、减氮100%(不施氮肥)、增氮20%(氮肥用量270.0 kg/hm^(2))、增氮50%(氮肥用量337.5 kg/hm^(2))6个水平。测定冬小麦的穗部农艺性状、子粒产量、子粒品质指标和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分析上茬种植模式和下茬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各指标的影响特征;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不同模式的下茬冬小麦子粒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冬小麦子粒产量最高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夏玉米单作模式相比,夏玉米—夏大豆间作模式能有效改善冬小麦穗部性状,分别显著提高冬小麦穗长0.37 cm、结实小穗数1.23个,明显降低不孕小穗数0.28个,为冬小麦增产奠定基础。在夏玉米—夏大豆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子粒产量、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076.05、2173.75 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分别显著提高0.34%、0.89%、2.34 mL;地上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39.01 kg/hm^(2)、23.52%、6.12 kg/kg,土壤氮依存率显著降低9.24%;纯收入显著提高2905.34元/hm^(2)。夏玉米—夏大豆间作模式下茬冬小麦的最佳施氮量为213.00 kg/hm^(2),较夏玉米单作模式的下茬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减少32.04 kg/hm^(2),节氮率为13.08%。与夏玉米单作模式相比,夏玉米—夏大豆间作模式在提高下茬冬小麦子粒产量、品质和纯收入的同时,还实现了氮肥减施和肥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华北平原区,夏玉米—夏大豆间作与冬小麦周年轮作模式是一种节本、降耗、增产、增效的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间作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群落构建的季相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蕾 肖广敏 +3 位作者 王凌 茹淑华 张国印 孙世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为研究设施生态系统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驱动过程,采集设施番茄不同生长季(休耕、花期、果期)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AM真菌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群落谱... 为研究设施生态系统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驱动过程,采集设施番茄不同生长季(休耕、花期、果期)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AM真菌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群落谱系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生长季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之间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均发生显著改变:相比于休耕期,番茄生育期(花期、果期)土壤中AM真菌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Pielou均匀度、谱系多样性(PD)和平均成对谱系距离(MPD)分别显著下降了42.82%~59.18%、43.25%~48.31%、17.46%~25.40%、57.14%~67.86%和50.00%;除球囊霉属相对多度显著增加,近明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相对多度均显著下降,原囊霉属相对多度先增加后降低。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和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MDS)结果表明休耕期基于物种组成和谱系组成的AM真菌群落结构显著差别于番茄生育期,但花期和果期之间差异不显著。谱系分析结果显示,休耕期净亲缘关系指数NRI=0,表明AM真菌在谱系结构上是随机的,花期和果期NRI>0,表明谱系聚集,暗示了AM真菌群落构建由随机性过程主导向确定性过程主导的转变,中性群落模型(NCM)结果也支持该推断。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土壤pH、养分(有机碳、全量氮磷钾和有效磷)、盐分含量以及土壤温湿度作为确定性因素显著影响AM真菌群落的季相变化。综上所述,设施生态系统高集约化生产方式促进了AM真菌群落构建从随机性过程主导向确定性过程主导转变,导致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对揭示设施蔬菜栽培条件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及其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谱系结构 随机性过程 确定性过程 群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和羊粪对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天英 李义红 +3 位作者 黄朋娟 张月辰 董伟欣 郭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4-512,共9页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施用条件下河北低平原咸水补灌区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的耐盐抗氧化特征,设置常规施肥(CK)、推荐施肥(RC)以及在RC基础上猪粪和羊粪各3个施用量(低量:9 t·hm^(-2);中量:18 t·hm^(-2);高量:27 t·hm^(-2))处...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施用条件下河北低平原咸水补灌区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的耐盐抗氧化特征,设置常规施肥(CK)、推荐施肥(RC)以及在RC基础上猪粪和羊粪各3个施用量(低量:9 t·hm^(-2);中量:18 t·hm^(-2);高量:27 t·hm^(-2))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盐碱田冬小麦生长、碳氮代谢、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量猪粪和羊粪处理下小麦孕穗期单株分蘖数较RC处理分别提高了18.42%和23.68%;高、中量猪粪和羊粪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在孕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较CK和RC处理均显著提高,其中在收获期高量猪粪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4.54%和24.60%,高量羊粪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9.94%和29.99%;高量猪粪和羊粪处理较CK和RC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积累量,其中羊粪较猪粪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高、中量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穗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其中高、中量猪粪处理较CK分别增产15.09%和8.95%,高、中量羊粪分别增产22.06%和9.34%,但两种有机肥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针对河北低平原咸水补灌区轻度盐碱土壤,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施用高量(27 t·hm^(-2))猪粪或羊粪,以改善冬小麦耐盐生理特征,进而促进产量提高,且总体上羊粪增产效果优于猪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盐碱障碍粮田 冬小麦 生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