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勇英 位庚 +3 位作者 李红蓉 田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各10只。完成相应实验操作28 d后,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缺血下肢肌组织中的内皮糖蛋白(CD)1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_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结果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造模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GSK-3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用药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糖尿病足大鼠的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通心络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磊 王宏涛 +3 位作者 魏聪 张军芳 唐思文 肖维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一种优选方案。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S)、阿托伐他汀组(ATO)、阿司匹林组(ASP)、通心络组(TXL)、ATO联合ASP... 目的观察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一种优选方案。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S)、阿托伐他汀组(ATO)、阿司匹林组(ASP)、通心络组(TXL)、ATO联合ASP组(A+A)以及3药联用ATS低剂量组(ATS-L)、高剂量组(ATS-H),饲以高脂饲料同时灌胃给药,每组20只;另选20只同系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饲以普通饲料;12周末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形态变化,酶比色法、ELISA法检测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AS组动脉内皮剥脱,内皮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和胆固醇结晶,斑块形成明显。血清TC、TG、LDL、hs-CRP水平较CON组均明显升高(P<0.01),HDL明显降低(P<0.01);主动脉ICAM-1、VCAM-1及MCP-1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TC、TG、LDL、hs-CRP水平(P<0.05或P<0.01),下调主动脉ICAM-1、VCAM-1及MCP-1蛋白表达(P<0.05或P<0.01),其中ATO、ASP、TXL 3组间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A+A及ATS-L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3药单用组(P<0.05或P<0.01),但均高于ATS-H组(P<0.05);ATS-H组血清HD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用药组(P<0.05或P<0.01)。且三药联用ATS干预后动脉内皮完整,内皮下泡沫细胞明显减少,脂质斑块明显消退。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不仅具有确切的调脂作用,而且能够协同抗炎,延缓AS脂质斑块的形成,其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三药单用及两西药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之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ApoE^- -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糖尿病足大鼠缺血下肢移植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微环境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勇英 常丽萍 +1 位作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2-1033,共2页
研究发现,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调节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然而,局部恶劣的微环境,如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不利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移植后的生存、... 研究发现,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调节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然而,局部恶劣的微环境,如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不利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移植后的生存、分化,致使其疗效受限。因此,本实验研究就通心络是否改善糖尿病足(dibetic foot,DF)大鼠缺血下肢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炎症水平,以探讨其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新生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通心络 糖尿病足大鼠模型 血管新生 炎症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脉络学说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永辉 李彦霞 常丽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176-2179,共4页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目前西医主要以营养心肌细胞,减轻心脏负荷为主,效果不佳。中医药在该病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脉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脉络—血管系统病"为主要研究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目前西医主要以营养心肌细胞,减轻心脏负荷为主,效果不佳。中医药在该病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脉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脉络—血管系统病"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的系统理论。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机制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大意义。依据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因素及病理变化,提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是该病的基本病机,依据中医学"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理论,提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该病治疗原则,阐述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分型与用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病毒性心肌炎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络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坐骨神经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会欣 赵韶华 +4 位作者 王宏涛 朱慧明 魏刚 何奇龙 高学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2-655,共4页
目的观察周络通胶囊(黄芪、桂枝、当归、生地、细辛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坐骨神经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周络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6.85、3.43、1.71 g生药/kg),另设10只C57BL/... 目的观察周络通胶囊(黄芪、桂枝、当归、生地、细辛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坐骨神经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周络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6.85、3.43、1.71 g生药/kg),另设10只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12周,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I(TGF-βRI)、受体II(TGF-βRII)及Smad3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P<0.01),TGF-β1、TGF-βRI、TGF-βRII及Smad3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周络通组能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0.05,P<0.01),降低TGF-β1、TGF-βRI、TGF-βRII及Smad3表达(P<0.05,P<0.01)。结论周络通胶囊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络通胶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TGF-Β1 TGF-β1受体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勇英 张军芳 +1 位作者 贾存勤 高怀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49-1754,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HIF-1/VEGF通路及mi R-2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结扎右下肢股动、静脉制造糖...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HIF-1/VEGF通路及mi R-2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结扎右下肢股动、静脉制造糖尿病足模型,以同批次正常大鼠复制下肢缺血模型为对照组,造模大鼠随机分成6组:模型组、通心络组、西洛他唑组、干细胞组、通心络联合干细胞组、西洛他唑联合干细胞组,分别给予治疗干预28 d后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VEGF-A和HIF-1α;大鼠缺血肢肌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A和VEGF-R2蛋白表达和RT-PCR检测VEGF-A基因表达。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EGF-A、HIF-1α、VEGF-R2和mi R-210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VEGF-A、VEGF-R2和mi R-2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通心络联合干细胞组VEGF-A、HIF-1α、VEGF-R2和mi R-210表达高于通心络组、西洛他唑组及干细胞组(P<0.05,P<0.01)。结论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调节HIF-1/VEGF通路及mi R-210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通心络 西洛他唑 糖尿病足大鼠模型 血管新生 HIF-1/VEGF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超微粉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微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常丽萍 张秋燕 +2 位作者 韩建科 魏聪 贾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微血管新生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开颅结扎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大、中、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给药14 d后,免疫...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微血管新生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开颅结扎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大、中、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给药14 d后,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CAO大鼠微血管密度(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放射免疫方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VEGF、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通心络大、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CD31蛋白阳性分布密集且着色明显,均强于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VEGF表达明显加强,优于模型组。通心络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NO水平明显提高优于模型组(P<0.05,P<0.01),且通心络大剂量组优于通心络中剂量组(P<0.05);通心络大剂量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明显提高优于模型组(P<0.01),通心络大剂量组优于通心络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能够明显增加缺血侧脑组织微血管密度,促进血管生长因子VEGF、NO表达,具有促进微血管新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新生 脑血管病 血管生长因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病理论与中风病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鑫颉 贾振华 魏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运用络病理论对中风病证治的认识。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之络脉,脑之脉络瘀塞,在脉络末端供血供气、津血互换、营养代谢障碍,引起脑之气络失养、脑神失用。论述了运用络病理论辨治中风病方法,主要包括解毒通... 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运用络病理论对中风病证治的认识。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之络脉,脑之脉络瘀塞,在脉络末端供血供气、津血互换、营养代谢障碍,引起脑之气络失养、脑神失用。论述了运用络病理论辨治中风病方法,主要包括解毒通络法、补肾活血通络法、益气活血通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中风病 络病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红蓉 常丽萍 +3 位作者 刘玉金 魏聪 梁俊清 贾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巨噬细胞向M2、M1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采用PMA分别联合IL-4、LPS诱导THP-1细胞分别向M2、M1型巨噬细胞极化并给予通心络进行干预,检测其标志分子IL-10、TNF-α、IL-6的表达及巨噬细胞极化相关N...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巨噬细胞向M2、M1型极化的影响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采用PMA分别联合IL-4、LPS诱导THP-1细胞分别向M2、M1型巨噬细胞极化并给予通心络进行干预,检测其标志分子IL-10、TNF-α、IL-6的表达及巨噬细胞极化相关Notch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M2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升高,IL-6、TNF-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1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通心络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升高,IL-6、TNF-α水平下降。M2组细胞active Notch-1、DLL4、Hes-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1组细胞active Notch-1、DLL4、Hes-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通心络组细胞active Notch-1、DLL4、Hes-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各组Notc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通心络 巨噬细胞 极化 NOTCH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0
作者 李红蓉 张肖 +2 位作者 常丽萍 王宏涛 贾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6-391,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通心络胶囊具有血液、血管、心脏三重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通心络胶囊通过调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通心络胶囊具有血液、血管、心脏三重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通心络胶囊通过调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斑块等多种机制发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综述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通心络胶囊 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红利 李红蓉 +3 位作者 尹玉洁 位庚 常成成 王宏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6-1111,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新西兰家兔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通心络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0.15、0.3和0.6 g·kg^(-1)·d^(-1)),阿托伐他汀组(2.5 mg·kg^(-...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新西兰家兔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通心络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0.15、0.3和0.6 g·kg^(-1)·d^(-1)),阿托伐他汀组(2.5 mg·kg^(-1)·d^(-1)),阿司匹林组(12.5 mg·kg^(-1)·d^(-1))。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12周,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余各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按剂量连续灌胃给药12周,饮水不限。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取材。取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取血清、血浆分别进行血脂水平、血小板因子4(PF4)和可溶性CD62P(s CD62P)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钙离子,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光镜下进行动脉粥样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新西兰兔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增加,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增高,血清PF4、sCD62P及血小板钙离子浓度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表达PF4、sCD62P水平及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降低血清TC、TG和LDL-C水平(P<0.05);电镜观察见正常组血小板形态规则,细胞器分布均匀,模型组血小板形态畸形,伪足明显,α颗粒及致密颗粒减少,胞浆内空泡增多,提示血小板活化状态,用药组均不同程度改善血小板形态,增加α颗粒及致密颗粒数量,胞质损伤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正常组内膜光滑完整,模型组内膜显著增厚,泡沫细胞大量聚集,斑块形成,用药组通心络高剂量组内膜增厚显著降低,泡沫细胞明显减少,斑块形成不明显,其它用药组均不同程度改善内膜增厚,降低泡沫细胞含量。结论:通心络可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通心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颖 郭勇英 +2 位作者 李红蓉 刘红利 魏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1-1182,共2页
肥胖常并发糖脂代谢紊乱等疾病,体脂堆积引起的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研究报道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节大鼠血脂的作用,本研究观察通心络对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糖脂代谢及糖脂代... 肥胖常并发糖脂代谢紊乱等疾病,体脂堆积引起的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研究报道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节大鼠血脂的作用,本研究观察通心络对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糖脂代谢及糖脂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以探讨其调节糖脂代谢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肥胖大鼠 糖脂代谢 AMPK ACC PEPCK PPAR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襞微循环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鑫月 贾振华 常丽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甲襞微循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观察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中膜(IMT)正常组(40例),IMT增厚组(40例)、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0例)。检测各组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血流状态、袢周情况... 目的研究甲襞微循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观察对象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中膜(IMT)正常组(40例),IMT增厚组(40例)、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0例)。检测各组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血流状态、袢周情况,并采用"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评价甲襞微循环病变程度,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甲襞微循环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状态与颈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0.92、0.77,P均<0.01)。结论甲襞微循环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襞微循环 颈动脉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胶囊对Aβ_(1-42)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雪娜 李向军 +3 位作者 王宏涛 朱慧明 魏刚 刘雪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33-2237,共5页
目的观察益智胶囊(管花肉苁蓉、刺五加、益智仁、丹参)对注射Aβ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右侧海马单次注射生理盐水5μL,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及益智胶... 目的观察益智胶囊(管花肉苁蓉、刺五加、益智仁、丹参)对注射Aβ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右侧海马单次注射生理盐水5μL,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及益智胶囊各组分别右侧海马注射Aβ1-42(10μg),阳性药组和益智胶囊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石杉碱和益智胶囊提取物。给药3周后,进行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10 d,训练期间继续给药;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Aβ、IL-18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益智胶囊提取物能明显缩短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游泳总路程及逃避潜伏期;抑制海马炎性因子IL-18的过度表达;降低Aβ、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Bcl-2/Bax的比值。结论益智胶囊提取物能改善Aβ1-42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胶囊 AΒ1-42 海马 MORRIS水迷宫 炎症 神经元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和石墨粉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病理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雯雯 张彦芬 +3 位作者 秘尧 金鑫 刘克剑 王宏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2-26,31,I0004,I0005,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脂多糖(LPS)和石墨粉颗粒分别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差异,探讨不同来源细颗粒物成分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40只SPF级18~20 g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经气管内分别滴注LPS溶液及... 目的通过比较脂多糖(LPS)和石墨粉颗粒分别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差异,探讨不同来源细颗粒物成分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40只SPF级18~20 g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经气管内分别滴注LPS溶液及石墨粉混悬液制备急性肺损伤小鼠。记录各组动物死亡率,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E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CP-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石墨粉)组和L(LPS)组均有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G组小鼠肺部有大量巨噬细胞渗出,L组小鼠肺部渗出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组织中NE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L组与G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组织中MCP-1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L组与G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来源颗粒物引起肺部的病理损伤不同,可能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也存在差异,即成分复杂的细颗粒物导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存在混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石墨粉 作用机制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活化血小板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红利 位庚 +2 位作者 李红蓉 陈檬 王宏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活化血小板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在此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人新鲜血,离心获取血小板悬液,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活化,应用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血小板形态变化、...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活化血小板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在此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健康人新鲜血,离心获取血小板悬液,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活化,应用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血小板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可溶性CD40L(s CD40L)表达;将静息血小板和活化血小板的上清液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共培养12 h,同时设正常组、阴性对照组、CD40L单克隆抗体组、通心络组。采用四唑化合物电子耦联显色法(MTS法)检测HUVEC生存活性,ELISA法检测HUVEC炎性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E-选择素(E-selectin)、荧光检测法测HUVEC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ADP诱导激活的血小板高表达可溶性CD40L,血小板形态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并有胞浆内物质释放。活化血小板上清液诱导HUVEC生存活性下降,炎症因子s ICAM-1、E-selectin分泌显著升高,且HUVEC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通心络及CD40L单抗预处理HUVEC,与活化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s ICAM-1、E-selectin的表达,升高HUVEC线粒体膜电位,改善HUVEC生存活性。结论体外活化的血小板能够启动血小板-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诱导HUVEC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CD40L-CD40起作用。通心络抑制活化血小板对HUVEC的损伤,对血小板、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血小板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7
作者 刘妍 常丽萍 高怀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671-1674,共4页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下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反应性、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作用于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由此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代谢综...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下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反应性、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作用于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由此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NF-κB非依赖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等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脂肪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干预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郎艳松 秘红英 +1 位作者 刘美之 袁国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通心络(...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外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合单侧颈总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通心络(tongxinluo)组、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组、阿司匹林(aspirin)组和三药联用(three-drug combination)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家兔均实施单侧颈动脉硅胶管包裹术复合高脂饲料喂养,通心络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2 mg·kg-1·d-1)灌胃,三药联用组给予通心络超微粉混悬液(0.3 g·kg-1·d-1)、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和阿司匹林(12.5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取材。HE染色判定颈动脉内中膜病理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脂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家兔颈动脉包裹段外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外膜IL-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增高。除阿司匹林组外,各用药组TC、TG和LDL-C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三药联用组较其它用药组TC、TG和LDL-C的水平明显降低。模型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和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的表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中MCP-1和IL-1β的表达减弱,IL-10的表达增强。三药联用组较其它各用药组MCP-1和IL-1β的表达明显减弱,IL-10的表达明显增强。各用药组颈动脉外膜IL-8表达减少。结论:通心络、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三药联用可通过降脂、调节血管外膜炎症反应而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较单药应用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力达联合通心络减轻高糖环境下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凋亡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红利 孟令华 +3 位作者 田金悦 梁俊清 陈檬 李辉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75-1381,共7页
目的:观察津力达联合通心络对高糖环境下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凋亡途径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通心络组、津力达组和通心络+津力达组。... 目的:观察津力达联合通心络对高糖环境下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凋亡途径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通心络组、津力达组和通心络+津力达组。干预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环境下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ROS生成增多,PERK、p-PERK、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蛋白水平升高,而Bcl-2的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高糖组比较,通心络、津力达和通心络+津力达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强高糖环境下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和ROS生成,抑制PERK、p-PERK、GRP78、CHOP和caspase-12蛋白的水平,提高Bcl-2蛋白的水平(P<0.05)。与津力达组和通心络组比较,通心络+津力达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津力达和通心络均能够减轻高糖环境下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与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有关;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协同增强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力达 通心络 肾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力达联合通心络对高糖诱导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庞洁 梁俊清 +2 位作者 王志鑫 魏聪 高怀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研究津力达联合通心络对高糖诱导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MS-1)损伤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药物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津力达组(JLD)、通心络组(TXL)及津力达+通... 目的研究津力达联合通心络对高糖诱导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MS-1)损伤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药物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津力达组(JLD)、通心络组(TXL)及津力达+通心络组(JLD+TXL),运用高糖(50 mmol·L-1)培养基建立损伤模型并给予药物干预,MTS法分别检测药物干预48 h、1周、2周后细胞存活率,测定给药48 h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首先确定JLD 200mg·L-1、TXL 100 mg·L-1作为给药浓度。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升高48 h、1周、2周细胞存活率及细胞上清中NO含量(P<0.05,P<0.01),JLD、JLD+TXL组细胞上清液ET-1含量降低(P<0.05,P<0.01),JLD组细胞上清液SOD含量升高(P<0.05),JLD+TXL组细胞上清液MDA含量降低(P<0.05);给药组细胞内ROS水平均降低(P<0.05,P<0.01)。结论津力达联合通心络能够改善高糖诱导MS-1细胞内皮功能损伤,并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力达 通心络 胰岛微血管细胞 高糖 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