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毛新型抗静电整理剂的开发及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旭东 孔祥峰 +1 位作者 魏玉娟 许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5,共5页
用常见的抗静电剂对羊毛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时,其抗静电效果往往受环境湿度的影响。文章使用6种抗静电剂、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对羊毛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并将其复配,分析助剂浓度和环境湿度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 用常见的抗静电剂对羊毛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时,其抗静电效果往往受环境湿度的影响。文章使用6种抗静电剂、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对羊毛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并将其复配,分析助剂浓度和环境湿度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浓度达到25.000 g/L后才有明显的抗静电效果,且其抗静电性能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较大,变化率最高可达68.4%;氧化石墨烯(GO)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加入可提升低浓度抗静电剂对织物整理后的抗静电性能,降低其对湿度的敏感性。该研究为开发环境适应性广的羊毛用抗静电整理剂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织物 抗静电 湿度稳定性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制备及应用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燕 刘伟红 +2 位作者 单森森 李元杰 张维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0,共6页
该文设计了基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不同类别硅烷偶联剂合成了不同结构的氨基硅油的综合实验,并对氨基硅油乳化和整理工艺进行了优化。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氨基硅油乳液的透光性和稳定性,使用SEM和FTIR分析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和... 该文设计了基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不同类别硅烷偶联剂合成了不同结构的氨基硅油的综合实验,并对氨基硅油乳化和整理工艺进行了优化。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氨基硅油乳液的透光性和稳定性,使用SEM和FTIR分析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使用测配色仪测试了织物的K/S值和增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氨基硅油乳液在HLB值为9时透光性和稳定性最好;增深整理的最佳工艺为QX-104基硅油乳液浓度100g/L、浸轧预处理时间5min、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120s。该综合实验设计简单、普适性强,涉及有机合成、后整理工艺、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知识点。结合单因素优化和对比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实验分析思路,强化所学知识,提升科研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氨基硅油 乳化 增深工艺 K/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皮在涤纶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3
作者 许苗 冯泽 +4 位作者 李圆梦 康家明 苗梦宇 吴军玲 许佳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38,共5页
以桉树皮为天然色素来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染色过程中pH、温度、时间、媒染剂种类、媒染方法以及媒染剂用量等因素对涤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法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2、温度135℃、时间100 min。金属媒染剂的染色... 以桉树皮为天然色素来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染色过程中pH、温度、时间、媒染剂种类、媒染方法以及媒染剂用量等因素对涤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法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2、温度135℃、时间100 min。金属媒染剂的染色效果优于天然媒染剂。此外,不同媒染剂、媒染方法以及媒染剂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优化后的媒染工艺,桉树皮染色涤纶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达到3级及以上,耐皂洗色牢度达到4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皮 涤纶 天然染料 染色 媒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染料染色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源 张维 姚继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77,共5页
硫化染料染色废水中含有大量残留有机物、高浓度硫化物和无机盐等成分,其中S2-的存在使废水生物降解性较差,目前主要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处理。文章概述硫化染料染色废水的成分、特性及处理重点。根据处理机制的不同,重点梳... 硫化染料染色废水中含有大量残留有机物、高浓度硫化物和无机盐等成分,其中S2-的存在使废水生物降解性较差,目前主要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处理。文章概述硫化染料染色废水的成分、特性及处理重点。根据处理机制的不同,重点梳理3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最后对硫化染料染色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染料废水 物理吸附 化学氧化 电化学技术 微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印刷技术制备柔性微型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晓燕 张智慧 姚继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202,212,共7页
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器件,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实现柔性显示器、晶体管、射频识别装置及可穿戴设备等柔性电子产品的协同发展,针对微型超... 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器件,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实现柔性显示器、晶体管、射频识别装置及可穿戴设备等柔性电子产品的协同发展,针对微型超级电容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制备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凹版印刷法和丝网印刷方法,认为丝网印刷法工艺简单、耗时短、可集成、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制备的叉指结构可在有限平面内实现离子转移;针对导电油墨的核心印刷技术,分析了无机系、有机系及复合型导电油墨研究近况,总结了复合型导电油墨制备的微型超级电容器电容特性,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超级电容器 印刷技术 导电油墨 叉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用长效释放生物质精油微胶囊 被引量:3
6
作者 翁佳丽 张维 于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61-2568,2592,共9页
为避免囊壳原料对环境造成危害,选择可降解的乙基纤维素(EC)为壁材,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薰衣草精油微胶囊。结果表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粒径和表面微孔有较大影响,当搅拌速率为1200 r/min,EC和精油质量分别为1.0和1.5 g时,微胶囊中值粒... 为避免囊壳原料对环境造成危害,选择可降解的乙基纤维素(EC)为壁材,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薰衣草精油微胶囊。结果表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粒径和表面微孔有较大影响,当搅拌速率为1200 r/min,EC和精油质量分别为1.0和1.5 g时,微胶囊中值粒径为70.8μm,包封率为44.3%。通过湿法涂层工艺将制备的精油微胶囊用于吸湿透气型涂层织物的制备。SEM表征表明,该方法保留了棉针织物的原形貌。30 d的释放后仍具有39.2%的香味保留率,这得益于胶囊化后精油中乙酸芳樟酯质量分数提高了27.09%,使精油的储存期延长。拉伸-涂层织物表面微胶囊分布均匀、黏覆量多,香味数值可高达382。拉伸和未拉伸制备的涂层织物均具有600 mm/s以上的透气率,水洗5次香气保留率在35%以上,摩擦50次后涂层织物质量保持在96%以上。这种涂层织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以有效改善涂层织物透气性和牢度无法兼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纤维素 香味微胶囊 溶剂蒸发法 湿法涂层 涂层织物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包封CPCM制备三明治结构织物及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维 张义博 +2 位作者 张琪 姚继明 郝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4-298,共5页
为解决正十八烷在使用过程中的相泄露问题,以细菌纤维素膜为支撑载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包封材料,通过真空浸渍和热固处理制备形稳性复合相变材料。正十八烷浸渍率高达84.9%,潜热能为212.70 J/g,可经受100次热循环测试。经180°弯... 为解决正十八烷在使用过程中的相泄露问题,以细菌纤维素膜为支撑载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包封材料,通过真空浸渍和热固处理制备形稳性复合相变材料。正十八烷浸渍率高达84.9%,潜热能为212.70 J/g,可经受100次热循环测试。经180°弯折后回弹角为156.4°,回弹角相较于包封前提高了131.7%。以复合相变材料为中间层、涤棉混纺织物为外层,经由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合和固化处理,制得三明治结构织物。吸热饱和后,三明治织物表面温度比普通织物延时降温310 s,在日照模型和人体热管理测试中其覆盖的空间内部温度比普通织物覆盖处降低0.9℃,显示出优异的储热和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膜 正十八烷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 三明治结构织物 高潜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琛 杨凯璐 +2 位作者 陈明星 王新亚 张威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9,共14页
为了解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聚乳酸、聚丙烯等常用高聚物原料的特性,分析了以其为原料所制备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总结了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医用抗菌、智能电... 为了解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聚乳酸、聚丙烯等常用高聚物原料的特性,分析了以其为原料所制备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总结了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空气过滤、液体过滤、医用抗菌、智能电子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未来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拓展熔喷非织造材料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非织造材料 聚丙烯 空气过滤 油水分离 医用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氧化酶催化马齿苋提取物对真丝织物的染色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策 张琪 张维 《印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开发天然染料生态染色体系,选用漆酶、酪氨酸酶催化的马齿苋提取物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探讨生物酶种类、酶催化温度及染色参数对织物K/S值及色牢度的影响,综合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分析染色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在40℃下催化提取物... 为开发天然染料生态染色体系,选用漆酶、酪氨酸酶催化的马齿苋提取物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探讨生物酶种类、酶催化温度及染色参数对织物K/S值及色牢度的影响,综合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分析染色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在40℃下催化提取物1 h即可提高织物的染色深度。在染色温度80℃、pH为7的条件下染色3 h,所得丝织物的K/S值为2.639,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及以上。漆酶催化提取物对丝织物的上染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电子鼻传感器响应雷达图显示提取物经漆酶催化后染得的织物散发出非常浓郁的芳香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漆酶催化 染色 天然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琦 陈明星 +2 位作者 张威 吴艳杰 王新亚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鉴于Janus分离膜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其在众多领域均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Janus纳米纤维膜具有高比表面积、细长纤维结构和可控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为更好了解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发展近况,对近年来静电纺Janus... 鉴于Janus分离膜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其在众多领域均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Janus纳米纤维膜具有高比表面积、细长纤维结构和可控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为更好了解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发展近况,对近年来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处理、空气过滤、生物医用等领域中的应用,讨论了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综述结果可为静电纺Janus纳米纤维膜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Janus纳米纤维膜 制备方法 水处理 空气过滤 生物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弹力织物深色染固一浴法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琪 刘丽佳 +1 位作者 宋树严 张维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38,共6页
为提高尼龙弹力织物染深色时的色牢度,选取酸性黑172、酸性蓝193为深色染料代表,研究染料用量、固色剂种类、染固同浴法工艺对织物染色深度及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用量是影响染色深度的关键因素,酸性黑172和酸性蓝193的染料质... 为提高尼龙弹力织物染深色时的色牢度,选取酸性黑172、酸性蓝193为深色染料代表,研究染料用量、固色剂种类、染固同浴法工艺对织物染色深度及染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用量是影响染色深度的关键因素,酸性黑172和酸性蓝193的染料质量分数为4%时,K/S值均达到最大值28.03和28.22。经水杨酸和单宁酸衍生物固色后,织物的耐水、耐汗渍、耐水洗、耐摩擦色牢度均提升0.5级,且织物整体构象未发生变化,比原纤维的结晶度高、结晶完善程度好。动力学分析表明,酸性染料对尼龙纤维的上染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织物与染料之间主要为化学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弹力织物 酸性染料 染色 固色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发展概述
12
作者 房炫墺 贾露华 +1 位作者 李向红 李晓燕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结构、尺寸和形貌可控,以及操作便捷、可纺原材料广泛等优点,已经成为制备纳米纤维的重要方法。在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装置的创新和优化对于提升纳米纤维制备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静电纺丝技术的拓展...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结构、尺寸和形貌可控,以及操作便捷、可纺原材料广泛等优点,已经成为制备纳米纤维的重要方法。在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装置的创新和优化对于提升纳米纤维制备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静电纺丝技术的拓展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生物医学、能源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更高效、成本更低,同时也注重对纳米纤维材料性能的控制和优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未来静电纺丝技术有望在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装置创新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参数对硫化黑染色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继明 张维 +2 位作者 穆玉广 张子君 谢源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7,共6页
为解决硫化染料染色废水的处理难题,选择六种不同金属作为阳极、石墨作为阴极,通过电絮凝技术对硫化黑染色废水进行处理,观察废水色度、电絮凝效果和电极表面腐蚀情况,确定适宜的阳极材料。在直流稳压电源体系中,以施加电压、电解时间... 为解决硫化染料染色废水的处理难题,选择六种不同金属作为阳极、石墨作为阴极,通过电絮凝技术对硫化黑染色废水进行处理,观察废水色度、电絮凝效果和电极表面腐蚀情况,确定适宜的阳极材料。在直流稳压电源体系中,以施加电压、电解时间、极板间距、初始pH为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试验,探究絮凝物质量、上清液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及反应过程中电极损失率等影响因子的显著性,综合评价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镁阳极可使处理后上清液色度降低,絮凝时间和极板间距对电絮凝效果影响较大。最佳电絮凝条件为:施加电压8 V,电解时间20 min,初始p H为9,极板间距为2 cm,此时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4%,色度降为90倍,电极损失率为12.23%,絮凝物质量达1.124 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电化学技术 电絮凝 阳极金属材料 硫化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镀铜织物制备及红外隐身和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硕 孙志一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2,共3页
化学镀铜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所制得的织物具有镀层表面质量好、成本低、设备简单等优点,在织物功能整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中通过对涤纶织物化学镀铜处理,制备出不同浓度的镀铜涤纶织物,通过SEM分析、导电性能、红外屏敝性... 化学镀铜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所制得的织物具有镀层表面质量好、成本低、设备简单等优点,在织物功能整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中通过对涤纶织物化学镀铜处理,制备出不同浓度的镀铜涤纶织物,通过SEM分析、导电性能、红外屏敝性能及电磁屏蔽效果测试,筛选出性能最佳的镀铜涤纶织物。结果表明,镀铜涤纶织物最佳的工艺浓度为20 g/L,方块电阻值可达到64.44 mΩ/cm^2,红外发射率为0.32,并且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涤纶 导电性能 红外隐身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纤维功能性面料绿色染整加工工艺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维 王鑫 刘晨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1,共6页
为开发碳纤维聚酯复合丝、茶纤维、薄荷纤维、棉纤维、涤纶纤维构成的多组分纤维面料,对其进行绿色、环保的短流程染整工艺探究。结果表明,一步法短流程前处理织物白度提高至66.1,芯吸高度在30 min内上升了14.5 cm。将孔雀蓝色成功上染... 为开发碳纤维聚酯复合丝、茶纤维、薄荷纤维、棉纤维、涤纶纤维构成的多组分纤维面料,对其进行绿色、环保的短流程染整工艺探究。结果表明,一步法短流程前处理织物白度提高至66.1,芯吸高度在30 min内上升了14.5 cm。将孔雀蓝色成功上染面料,K/S值达3.84,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为4级以上。经无氟防水剂整理后面料静态接触角为139.78°,防水等级5级,耐静水压力2 268 Pa。加工前后,纤维表观形貌没有明显变化,通过测定成品的性能,表明所设计的工艺适于多组分纤维面料的绿色加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纤维 多组分纤维面料 短流程前处理 一浴法染色 无氟防水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促释放型聚氨酯香味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维 皇甫志杰 +1 位作者 谢源 杨晓庆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9,共5页
试验以六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为壁材,素雅兰香香精为芯材,纳米TiO2粒子为壁壳负载物质,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光照加速香味释放的微胶囊,探讨了TiO2纳米粒子对微胶囊成囊效果及香味释放性能的影响。对微胶囊表观形貌、粒径及纳米TiO2在壁... 试验以六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为壁材,素雅兰香香精为芯材,纳米TiO2粒子为壁壳负载物质,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光照加速香味释放的微胶囊,探讨了TiO2纳米粒子对微胶囊成囊效果及香味释放性能的影响。对微胶囊表观形貌、粒径及纳米TiO2在壁壳上的负载状态进行表征;分析微胶囊表面化学组成;在日光照射条件下进行香味释放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光促释放型香味微胶囊为规则球形,粒径集中分布在0.581μm,钛元素负载量占总质量的0.38%。光照下含TiO2的微胶囊在前1 h时,香味值迅速增加,24 h内香味释放值均高于普通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香味微胶囊 纳米二氧化钛 光促释放 乳液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液/纤维复合材料防弹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倩玉 秦志刚 +1 位作者 阎若思 贾立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88,共9页
为促进对剪切增稠液(STF)与高性能纤维复合形成具有高效力学响应和能量吸收机制的智能抗冲击防护材料的性能研究和应用,综述了STF流变性能、STF/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其抗弹道冲击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STF原料选择、复合材料体系构... 为促进对剪切增稠液(STF)与高性能纤维复合形成具有高效力学响应和能量吸收机制的智能抗冲击防护材料的性能研究和应用,综述了STF流变性能、STF/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其抗弹道冲击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STF原料选择、复合材料体系构建原理及制备方法。针对STF/纤维复合材料的弹道冲击过程和特点及其在高速冲击下的反应机制,探讨影响弹道冲击性能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展望了高响应度的柔性智能STF/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指出对柔性智能STF/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的表征和评价方法尚需完善,基于三维自增强结构、纤维材料与STF界面结合性、流变滑移及摩擦特性是未来防弹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 防弹机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流变性能 防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皇甫志杰 张维 姚继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45,共6页
针对当前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氧化类型、作用机制及优缺点等方面对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的降解进行阐述分析。得出: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包括直接氧化、间接氧化、阳极氧化、电芬顿等,具有占地面积小、降解效率高、... 针对当前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氧化类型、作用机制及优缺点等方面对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对印染废水的降解进行阐述分析。得出: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包括直接氧化、间接氧化、阳极氧化、电芬顿等,具有占地面积小、降解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但也存在受电极材料影响大、电能损耗高等问题;利用与光、臭氧、膜、生物等技术协同降解的方法可以解决电能损耗等问题,从而提高了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降解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应根据染料类型、成分组成和溶液酸碱度等对电化学技术进行调整,把高效和环保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电化学 高级氧化工艺 氧化降解 电芬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刻蚀辅助构建棉织物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尚 谢源 +2 位作者 翁佳丽 张维 姚继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3,179,共7页
为探索超疏水织物的绿色、简便、有效制备方法,先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整理获得低表面能棉织物,然后通过盐颗粒的沉积、溶解形成粗糙结构。探讨PDMS用量、盐颗粒尺寸、沉积次数和沉积时间对织物表面超疏水效果的影响。借助接触... 为探索超疏水织物的绿色、简便、有效制备方法,先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整理获得低表面能棉织物,然后通过盐颗粒的沉积、溶解形成粗糙结构。探讨PDMS用量、盐颗粒尺寸、沉积次数和沉积时间对织物表面超疏水效果的影响。借助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手段对超疏水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构、元素组成、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棉织物超疏水表面存在微米级凹坑;水滴在织物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5.47°,滑移角为5.5°;将其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浸泡12 h,接触角依然可达143.91°;在60℃水浴中浸泡60 min,接触角为144.43°;经20次摩擦循环后,接触角仅下降11.31%。此外,超疏水表面表现出自清洁功能,并具有防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超疏水 溶解刻蚀 聚二甲基硅氧烷 棉织物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针织物热湿舒适性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丽莎 马晓红 +1 位作者 孟花 冯爱芬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6,共5页
为了实现对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预测,对7种针织物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对影响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对热湿舒适性影响显著的针织物性能指标主要为瞬间冷暖感、导热系数、透湿量、厚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 为了实现对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预测,对7种针织物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对影响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对热湿舒适性影响显著的针织物性能指标主要为瞬间冷暖感、导热系数、透湿量、厚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针织物热湿舒适性与针织物测试性能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模型,从而在得知针织物的瞬间冷暖感、导热系数、透湿量、厚度的情况下实现对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物 热湿舒适性 灰色预测 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