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舍饲母羊繁殖性能的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少先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11期61-64,共4页
为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羊的养殖方式逐渐从放牧散养转变为舍饲养殖,母羊繁殖性能下降成为目前养羊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不但造成养羊场饲料、人力等成本增加,还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羊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本文分析了影响... 为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羊的养殖方式逐渐从放牧散养转变为舍饲养殖,母羊繁殖性能下降成为目前养羊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不但造成养羊场饲料、人力等成本增加,还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羊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本文分析了影响母羊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营养、管理、疾病、遗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母羊繁殖性能的措施:提高饲料营养水平、改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养殖人员专业繁殖技术水平、做好各类疾病防控工作等。通过以上措施期望能提高舍饲母羊的繁殖性能,提升母羊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羊 繁殖性能 影响因素 饲养管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亚春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4期116-117,共2页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D型产毒素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该病的重要特征为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生长迟缓。通过流行特点、临床诊断和病原菌检测可作出诊断。防治措施包括加强...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D型产毒素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该病的重要特征为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生长迟缓。通过流行特点、临床诊断和病原菌检测可作出诊断。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进行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净化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症状 诊断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火鸡肠炎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
3
作者 赵亚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第2期190-190,共1页
小火鸡肠炎综合征是火鸡各种传染性肠道疾病的统称,其包括火鸡冠状病毒病(TCV)、小火鸡吸收不良或发育迟缓综合征以及小火鸡肠炎死亡综合征(PEMS)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低于6周龄的火鸡出现腹泻,很快出现生长迟缓并继发性营养不良... 小火鸡肠炎综合征是火鸡各种传染性肠道疾病的统称,其包括火鸡冠状病毒病(TCV)、小火鸡吸收不良或发育迟缓综合征以及小火鸡肠炎死亡综合征(PEMS)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低于6周龄的火鸡出现腹泻,很快出现生长迟缓并继发性营养不良。本病的发病机理为一种或多种病毒对肠黏膜的损伤,且很可能会有继发性致病菌的感染。生物安全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必要时需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火鸡 肠炎综合征 TCV PEMS 诊断 防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线虫、绦虫和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4
作者 孙瑞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第3期199-199,共1页
禽鸟最重要的内寄生虫在分类学属于线虫类。它们有纺锤形身体,锥形末端,如蛔虫。卵在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当一只禽鸟从环境中摄入含胚胎的卵(直接生活周期),或吃掉感染的中间无脊椎宿主(间接生活周期),就会发生感染。其他有诊断意义的内... 禽鸟最重要的内寄生虫在分类学属于线虫类。它们有纺锤形身体,锥形末端,如蛔虫。卵在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当一只禽鸟从环境中摄入含胚胎的卵(直接生活周期),或吃掉感染的中间无脊椎宿主(间接生活周期),就会发生感染。其他有诊断意义的内寄生虫是绦虫和吸虫。本文阐释了禽蛔虫、盲肠蠕虫、毛细线虫和绦虫病的流行特点,以及发病后应采取的治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绦虫 吸虫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5
作者 孙瑞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21年第4期165-166,共2页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同时也是职业病和人畜共患病。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高烧、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等。剖检时呈败血症变化、血液凝固不良(呈煤...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同时也是职业病和人畜共患病。其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病、高烧、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等。剖检时呈败血症变化、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皮下出血、脾脏肿大等显著特征。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一般可作出诊断。该病重在防控,患炭疽病的动物一般不予治疗,多采取直接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病 炭疽杆菌 诊断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牛产后子宫脱出的诊治
6
作者 张少先 《养殖与饲料》 2023年第8期66-68,共3页
母牛子宫脱出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病,经常发生在母牛产后数小时至24 h之内,多发于经产母畜。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肌肉无力、助产不当、难产等,母牛主要表现为贫血症状、虚弱、进而颤抖。在该病发生时若未进行及时诊治易导致母牛繁... 母牛子宫脱出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病,经常发生在母牛产后数小时至24 h之内,多发于经产母畜。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肌肉无力、助产不当、难产等,母牛主要表现为贫血症状、虚弱、进而颤抖。在该病发生时若未进行及时诊治易导致母牛繁殖障碍的发生,造成其不孕,病情严重时母牛则会发生死亡。通过采用科学饲养管理、严格遵守分娩规程、加强产后母牛监护等措施,可有效防控母牛产后子宫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牛 产后子宫脱出 诊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