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文 吴侠 +4 位作者 李峰敏 郭媛媛 宋辉 董平 于艺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61-1963,共3页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液学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有相似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鉴别有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病因不同而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及特异的骨髓像表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液学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有相似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鉴别有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病因不同而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及特异的骨髓像表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了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诊断步骤及首诊时的处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避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基因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晶 周永安 +2 位作者 苏丽萍 李峰敏 陈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663,共7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基因的不稳定性。方法:采用PCR扩增24例患者D-loop区HV-1和HV-2两个高变区并测序,其结果与剑桥标准序列(rCRS)和mtDB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基因的不稳定性。方法:采用PCR扩增24例患者D-loop区HV-1和HV-2两个高变区并测序,其结果与剑桥标准序列(rCRS)和mtDB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D-loop区发生突变,突变率95.83%(23/24);共检测到82个基因突变,其中HV-1区47个(57.32%),HV-2区35个(42.68%)。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未治疗组(UT)与治疗组(T)对比:突变率分别为(2.37±0.82)×10-3和(4.76±2.45)×1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组中部分缓解组(PR)和完全缓解组(CR)突变率比较显示,突变率分别为(5.10±2.56)×10-3和(4.51±2.51)×10-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组间比较显示,未治疗组(UT)、部分缓解组(PR)和完全缓解组(CR)突变率分别为(2.55±0.63)×10-3,(5.37±3.41)×10-3和(3.71±1.65)×10-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oop区中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和多种突变类型,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化疗可能加剧D-loop区基因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侠 刘文 +6 位作者 赵艳茹 李峰敏 左继爽 黄淑贤 郭媛媛 宋辉 方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与疾病性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恶性血液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与疾病性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恶性血液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病毒感染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Tpo水平;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缓解后复测血清Tpo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治疗前恶性血液病患者与对照者的血清Tpo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缓解后血清Tpo水平与对照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疾病相关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Tpo值与对照者间差别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Tpo水平升高,治疗缓解后Tpo水平恢复正常;其他疾病相关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Tpo水平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