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枣树枣疯病发病情况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希 候如月 +4 位作者 霍立勇 孟晓鑫 王晓玲 王彦立 毛永民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5-59,65,共6页
枣疯病是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后常常导致树体死亡,对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河北省枣疯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本研究采用重点调查与田间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枣主要产区的枣树枣... 枣疯病是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后常常导致树体死亡,对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河北省枣疯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本研究采用重点调查与田间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枣主要产区的枣树枣疯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到7个市21个县(市),枣树种植面积占河北省枣树种植总面积的81.60%;9个枣树品种;2种地形,分别是平原区和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结果显示,调查的21个县(市)枣树枣疯病发病面积比例平均为2.13%,其中唐县枣树发病最重(发病面积比例最高,为12.32%),黄骅市发病最轻(发病株仅有1株);枣树品种和地形对枣疯病的发生程度影响较大,其中,婆枣发病最重(发病面积比例最高,为4.87%)、冬枣未见发病树体,山区种植的枣树发病程度(发病面积比例为3.64%,发病株率为96.88%)重于平原区种植的枣树(发病面积比例为0.17%,发病株率为3.12%)。为了探索枣疯病的防治方法,我们采用叶面喷施和树干注射2种方式施用小分子诱导剂进行枣疯病树体的治疗康复试验,结果显示,叶面喷施和树干注射小分子诱导剂均对枣疯病树体具有康复效果,树体康复有效率为50%~70%。河北省枣疯病发病情况较为普遍,发病程度与地形和枣树品种有关,小分子诱导剂有望成为治疗枣疯病的较为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小分子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南水库上游柳林河流域非点源氮污染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王云霞 史密伟 +6 位作者 张艳杰 孟令尧 范锐博 白双艳 张焱 张媛 侯翔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岗南水库是石家庄市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存在氮浓度超标问题。为掌握岗南水库氮非点源污染的分布情况,以其上游支流柳林河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平水期)、5—6月(枯水期)、7—8月(丰水期)分季采集水样进行实验测定,分析氮... 岗南水库是石家庄市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存在氮浓度超标问题。为掌握岗南水库氮非点源污染的分布情况,以其上游支流柳林河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平水期)、5—6月(枯水期)、7—8月(丰水期)分季采集水样进行实验测定,分析氮的浓度水平、形态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柳林河总氮(TN)浓度平均值为6.34±3.04 mg/L,自源头区便超出Ⅴ类地表水体限值,是影响氮水质评价的关键指标。平水期氮以溶解态和颗粒态形式共存,枯水期和丰水期则主要以溶解态为主。硝态氮(NO-3-N)占可溶性总氮(DTN)的74%~87%,是溶解态氮的主要组分,也是影响柳林河总氮浓度超标的决定性指标。干流的总氮、硝态氮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变化规律分别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P<0.01)和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P<0.05),各水文期沿河水流向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柳林河的氮污染物时空分布差异表现为中等变异,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生产是影响其总氮、硝态氮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时空变化 岗南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绿色吨半粮田生产技术
3
作者 郝展宏 叶松林 +3 位作者 蔡东玉 宁鹏 张丽娟 米国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202-205,共4页
传统的小面积、高投入、高消耗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促进粮食安全生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减排,总结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绿色吨半粮田生产技术。通过应用冬小麦—夏玉米绿色吨半粮田生产技术,达... 传统的小面积、高投入、高消耗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促进粮食安全生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减排,总结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绿色吨半粮田生产技术。通过应用冬小麦—夏玉米绿色吨半粮田生产技术,达到了高产、高效、节水、节氮、节磷、减排的目的,可为我国粮食绿色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吨半粮田 绿色 生产技术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A-seq和RNA-seq技术挖掘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
4
作者 秦垒 张巧英 +3 位作者 孙雷 石昊颖 檀海斌 石学萍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0,共8页
黄瓜白粉病是危害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制约了黄瓜的安全生产。定位黄瓜抗白粉病相关基因,有助于理解黄瓜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也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多样化的基因资源。以黄瓜抗病自交系QK和感病自交系QG为亲本,构建了QK&... 黄瓜白粉病是危害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制约了黄瓜的安全生产。定位黄瓜抗白粉病相关基因,有助于理解黄瓜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也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多样化的基因资源。以黄瓜抗病自交系QK和感病自交系QG为亲本,构建了QK×QG的F_(1)、F_(2)群体。采用极端性状混池重测序(BSA-seq)的方法对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合转录组数据和基因注释信息对抗病表型关联区间进行缩短,发掘序列变异,筛选关键基因。人工接种结果显示:F_(1)植株全部表现感病,说明白粉病杭性可能由隐性基因控制;F_(2)群体表现出从抗病到感病的连续正态分布。利用BSA-seq、SNP-Index方法和QTG-seq法,分析结果的交集为5号染色体的19—21 Mb区段,该区段共有77个注释基因在样本间存在SNP差异,其中非同义突变共有33个。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显示,感病材料中共有309个上调基因,697个下调基因。在5号染色体的候选区段内有13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接病后差异显著,基于差异表达基因和BSA分析结果将该区段内的候选基因缩减为3个,其中仅LOC101207011基因内检测到SNP突变。候选基因LOC101207011是由第656位的Val突变为了Leu,实时荧光PCR也验证该基因与黄瓜抗白粉病具有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BSA-seq RNA-SEQ 白粉病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遗传改良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志敏 吕玮 +6 位作者 赵宇 崔纪菡 王京新 赵文庆 裴美燕 刘建军 李顺国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藜麦育种研究是以改良和优化藜麦的品种,实现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提高为目标,通过深入研究藜麦的遗传背景和基础,了解藜麦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丰富的遗传资源库,为未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遗传材料。传统育种方法结合现代分子标记辅助... 藜麦育种研究是以改良和优化藜麦的品种,实现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提高为目标,通过深入研究藜麦的遗传背景和基础,了解藜麦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丰富的遗传资源库,为未来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遗传材料。传统育种方法结合现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等手段可以加速藜麦的遗传改良进程,转基因技术也为提高藜麦的抗病虫能力提供了新途径。然而,藜麦育种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遗传改良速度较慢、抗病和抗虫育种仍面临挑战,以及品质改良有待提高。因此,加强研究合作、拓宽遗传资源来源、加强品种改良和开发适应性更强的品种等是未来藜麦育种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通过科研创新和广泛合作,藜麦育种的发展将会不断推进,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遗传 育种 基因 发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对4种颜色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志敏 吕玮 +6 位作者 赵宇 崔纪菡 王京新 赵文庆 裴美燕 刘建军 李顺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88-90,148,共4页
通过对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下藜麦品种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的藜麦品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颜色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灰色品种>白色品种>黑色品... 通过对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下藜麦品种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的藜麦品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颜色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灰色品种>白色品种>黑色品种>红色品种。红色藜麦种子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处理下,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在PEG-6000浓度为9%时,红色藜麦种子的发芽性能达到最大值。此外,各色藜麦种子的胚根长度和鲜重也在这个浓度下达到最大值。然而,当PEG-6000的浓度增至12%时,对胚根长度和鲜重的抑制效应变得显著,且其数值降至最低水平。在低浓度范围(3%~9%)的PEG-6000溶液中,4种颜色的藜麦品种均表现出一定的耐旱能力,其中红色品种的耐旱性表现最出色。综上所述,通过对干旱条件下藜麦种子的萌发及生长特性进行细致研究,有望为干旱地区藜麦品种的选育与种植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子 种子颜色 干旱胁迫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藜麦种子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志敏 崔纪菡 +6 位作者 吕玮 赵宇 王京新 赵文庆 裴美燕 刘建军 李顺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在藜麦育种中的应用,探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藜麦的适宜剂量,本研究利用4种剂量^(60)Co-γ辐射4个不同藜麦品种,对辐射后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种植试验,并对M1代的生育过程、畸变率、突变率进行...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在藜麦育种中的应用,探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藜麦的适宜剂量,本研究利用4种剂量^(60)Co-γ辐射4个不同藜麦品种,对辐射后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种植试验,并对M1代的生育过程、畸变率、突变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0~450 Gy的辐照剂量处理后,藜麦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表现出显著变化;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0 Gy剂量可促进种胚活力,250 Gy以上剂量显著降低发芽率;辐射导致出苗延迟,高剂量下甚至无法正常出苗,出苗率也显著降低,表明辐射对幼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成株率随辐射剂量增加而下降,幼苗自然枯死增多,说明辐射对发芽种子胚芽的继续发育抑制显著;辐射导致遗传变异,包括早熟、矮化、穗颜色等方面,突变频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综上可知,藜麦的生长、发芽、出苗、成株等受到辐射剂量影响,适度辐射可促进发芽,但高剂量对生长和遗传特性产生负面效应。本研究对于辐射育种的可行性和作物改良意义重大,但需深入研究其机制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辐射 育种 ^(60)Co-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冷嶸宇 檀海斌 +2 位作者 刘宏权 兰印超 高惠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探究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冬小麦适宜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家半干旱中心鹿泉综合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考虑了灌水和施氮2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了... 探究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冬小麦适宜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家半干旱中心鹿泉综合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考虑了灌水和施氮2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了3个水平,以对照小区达到田间持水量下限(返青~拔节60±2%FC,拔节~成熟70±2%FC)时进行灌水,灌到上限(90%FC),灌水量记为I(W3),3个灌水水平为:W3(100%I)、W2(80%I)、W1(60%I);设置3个施氮水平为N3(220 kg/hm^(2))、N2(160 kg/hm^(2))、N1(10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在406.00~479.11 mm。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各组成所占比例表现为:土壤供水所占比例最大,48.86%~57.35%;其次为灌水,25.24%~39.38%;最低为降水13.65%~16.11%。冬小麦产量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增产1.60%~15.30%,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增产1.40%~10.02%。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先增后减,在W2处理下得最大值2.03 kg/m^(3);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在N2处理下得最大值1.99 kg/m^(3)。氮肥偏生产力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后趋于稳定,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下降26.25%~49.98%。W2N2相较于W3N3而言在水氮投入均减少20%的条件下,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分别比W3N3高6.09%和34.27%。说明节水减氮不会造成产量的显著下降,并能获得较高的水氮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W2N2(80%I,160 kg/hm^(2))为最佳的灌溉施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冬小麦 产量 耗水特性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与黑大麦复合谷物发酵富集多酚和黄酮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江慧斌 聂攀 +1 位作者 吕玮 宋立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为有效富集藜麦和黑大麦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以多酚和黄酮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和黑大麦复合谷物的工艺条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明确复合谷物发酵对酚... 为有效富集藜麦和黑大麦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以多酚和黄酮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和黑大麦复合谷物的工艺条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明确复合谷物发酵对酚类物质的释放、生物有效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黑大麦复合谷物发酵富集多酚和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料比(藜麦:黑大麦)1:2.4(g/g)、料液比1:8.9(g/mL)、接种量2.0%、发酵时间36.7 h,发酵温度30℃。在该条件下,复合发酵谷物组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64.90和264.36 mg/100 g,显著高于未发酵复合谷物以及单独发酵藜麦或黑大麦组(P<0.05);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复合谷物中游离酚和总酚释放量、总抗氧化活性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较未发酵谷物和单一谷物发酵组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活性与游离酚和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复合发酵藜麦和黑大麦较单一谷物发酵更有利于多酚和黄酮的富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酵谷物中酚类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并提高谷物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黑大麦 植物乳杆菌 多酚 黄酮 体外胃肠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藜麦种子糖代谢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春妹 王梅 +5 位作者 王红霞 卢川 王晓霞 魏博翔 吕玮 穆国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0-1384,共15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营养丰富且抗逆性较强。本研究以M059(胚根生长快)和M024(胚根生长慢)两种藜麦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观察种子表型的解剖结构,对发芽种子进行糖含量测定,并对正常水处理和干旱...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营养丰富且抗逆性较强。本研究以M059(胚根生长快)和M024(胚根生长慢)两种藜麦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观察种子表型的解剖结构,对发芽种子进行糖含量测定,并对正常水处理和干旱处理的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种子表型及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水处理相比,15%PEG-6000处理24 h后M059和M024胚根长度分别降低68.65%和71.43%;在正常水处理条件下,M059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M024高18.58%、97.84%、70.54%和32.77%;在15%PEG-6000处理24 h后,M024的蔗糖含量比M059高23.01%,M059的可溶性总糖和葡萄糖含量比M024分别高7.26%和25.00%。韦恩图分析结果表明,C1vsD1、C2vsD2、C1vsC2和D1vsD2比较组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211个,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32个、1270个、578个和914个。GO富集分析表明,与干旱胁迫下藜麦种子糖代谢的分子响应密切相关的GO通路有5条。KEGG富集分析表明,与干旱胁迫下藜麦种子糖代谢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有3条。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有10个差异表达基因(LOC110702784_AGAL2、LOC110719866_INV1、LOC110717843_TPPJ、LOC29490_CELB、LOC110719843_bg1x、LOC110689796_SUS1、LOC110690728_MAN6、LOC110729879_HK2、LOC110712726_EGLC、LOC110734349_FK7)与糖代谢相关,且这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将对深入解析藜麦响应干旱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干旱胁迫 淀粉和蔗糖代谢 转录组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带激光打孔质量评价及对喷孔流量的影响
11
作者 汪小珊 徐云成 +3 位作者 周凌九 檀海斌 惠鑫 严海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9-756,共8页
喷孔参数和流量是研究微喷带水力性能的基础.为探究微喷带喷孔结构与喷洒特性,选取了国内外2种激光打孔的加强压边型微喷带,每组组孔包含12个喷孔,利用图像处理进行了喷孔参数测量与加工质量评价,并进行了喷孔流量试验.结果表明,2种微... 喷孔参数和流量是研究微喷带水力性能的基础.为探究微喷带喷孔结构与喷洒特性,选取了国内外2种激光打孔的加强压边型微喷带,每组组孔包含12个喷孔,利用图像处理进行了喷孔参数测量与加工质量评价,并进行了喷孔流量试验.结果表明,2种微喷带从喷孔内侧和外侧测得的面积误差均小于10%;进口微喷带和国产微喷带喷孔的平均圆度分别为0.82~0.88和0.82~0.91,进口微喷带不同组孔内相同位置喷孔的圆度偏差系数低于0.040、流量偏差系数小于0.120,而国产微喷带喷孔的圆度偏差系数和流量偏差系数的波动较大,其值分别为0.009~0.069和0.057~0.475.因此以喷孔面积和圆度为指标,可对不同激光打孔的微喷带喷孔进行评价,当喷孔面积的波动范围和圆度偏差系数较小时,微喷带不同组孔内相同位置的喷孔流量差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 喷孔 圆度 偏差系数 评价指标 激光打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连翘雨季直播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慧颖 李娜 +2 位作者 谢晓亮 吕日新 赵建所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在太行山区开展了连翘雨季直播造林试验,通过出苗率、越冬越夏存活率、留苗率、生长量等指标的测定,探讨连翘在无灌溉条件下的种植方法,包括种子处理、保水剂应用、雨季播种时机选择、造林地选择、有无地面覆盖物等。结果表明,在7月4日... 在太行山区开展了连翘雨季直播造林试验,通过出苗率、越冬越夏存活率、留苗率、生长量等指标的测定,探讨连翘在无灌溉条件下的种植方法,包括种子处理、保水剂应用、雨季播种时机选择、造林地选择、有无地面覆盖物等。结果表明,在7月4日、7月9日、7月13日、7月20日,将经包衣剂或保水剂处理的种子播种于半阴坡、半阳坡或阳坡上,其出苗率、留苗率和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6月下旬进行直播,由于降水量相对少、雨期间隔时间久,不利于种子萌发。7月下旬至8月降水量充足,此时播种持续降雨会使种子被冲失,同时高温易抑制种子萌发。9月初播种幼苗生长期短,越冬难度大,留存率逐渐下降;在土层厚度≥12.5 cm,有地面覆盖物的阴坡、半阴坡,连翘幼苗越夏越冬存活率均在80%左右,株高在90.81 cm以上。故认为连翘在无灌溉条件下雨季直播造林,最适宜时期为7月上中旬,且在土层厚度大于12.5 cm的半阴坡或有植被覆盖的阳坡直播造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无灌溉条件 连翘 雨季直播 造林 越夏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义青 耿艳楼 姚连宵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0,73,共9页
科学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引导企业健康成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主动性决策理论,运用势分析方法,将势效系数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导出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及分析框架,即全要素生产率等于单要素生产率的加权几何... 科学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引导企业健康成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主动性决策理论,运用势分析方法,将势效系数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导出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及分析框架,即全要素生产率等于单要素生产率的加权几何平均数;在此框架下,对河北省2018—2022年连续在册的5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从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概况还是基于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呈现增长趋势,而资本产出率增速较低是限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关键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编制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建立京津冀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共同体,依法规范资本行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函数 势效系数 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老化方法对生物炭表面特征及镉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一凡 郭嘉朋 +5 位作者 黄洁 汪翔宇 赵会薇 苏世鸣 谷佳林 刘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8-244,共7页
为明确不同自然环境过程(氧化还原、降雨、光照)对生物炭的老化作用及其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温度(200、500℃)和气氛(O_(2)、N_(2))下热解的小麦秸秆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氧化、干湿交替、紫外光照氧化3种人工老... 为明确不同自然环境过程(氧化还原、降雨、光照)对生物炭的老化作用及其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温度(200、500℃)和气氛(O_(2)、N_(2))下热解的小麦秸秆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氧化、干湿交替、紫外光照氧化3种人工老化方法模拟生物炭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过程,并分析老化作用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镉(Cd)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初始生物炭相比,老化作用使生物炭表面破碎,孔隙结构增多,提高了生物炭比表面积。干湿交替老化使低温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增大0.85倍,而经过化学氧化后的低温生物炭、高温生物炭比表面积分别增大8.81、0.37倍。老化过程使生物炭的官能团种类减少,且含氧官能团数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化学氧化使羧基、内酯基等含氧官能团增多,而干湿交替及紫外光照老化主要引起含氧官能团数量的减少。此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氧化使低温生物炭热稳定性降低,经过不同方式老化后的高温生物炭热稳定性均增强。化学氧化、紫外光照、干湿交替3种老化处理均可提高低温类和高温类生物炭的吸附能力,Cd^(2+)吸附量分别提高498.95%~799.36%、436.10%~768.43%、35.53%~128.10%。因此,生物炭实际应用时需综合考虑其环境过程、特性变化以及目标污染物种类,以促进生物炭环境应用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老化 表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涂膜制备及其对黄山楂金如意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娜 张海锋 +3 位作者 曹金锋 滕慧颖 王庆辉 聂宗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565,共10页
【目的】优化涂膜性能,提高其保鲜效果,用于改善黄山楂金如意贮藏品质。【方法】利用肉桂精油与咖啡酸修饰的纤维素纳米晶合成皮克林乳液,选取壳聚糖为成膜剂,制备纤维素纳米晶-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涂膜用于黄山楂保鲜。对涂膜力学性能... 【目的】优化涂膜性能,提高其保鲜效果,用于改善黄山楂金如意贮藏品质。【方法】利用肉桂精油与咖啡酸修饰的纤维素纳米晶合成皮克林乳液,选取壳聚糖为成膜剂,制备纤维素纳米晶-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涂膜用于黄山楂保鲜。对涂膜力学性能、气体阻隔能力、抗菌、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测定贮藏过程中黄山楂果实硬度、失重率、腐烂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皮克林乳液的添加可以极大改善涂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菌和抗氧化能力,提高其气体阻隔性能。随着乳液添加量的提高,涂膜对黄山楂金如意保鲜效果逐渐增强。当乳液体积分数为5%时制备的涂膜保鲜性能最优,在贮藏40 d后,山楂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显著降低,硬度可达5.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消耗量显著降低。【结论】向壳聚糖中加入皮克林乳液制备复合涂膜,可以极大改善涂膜保鲜性能,延缓黄山楂营养物质流失,最终提高黄山楂金如意采后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楂金如意 壳聚糖 纤维素纳米晶 肉桂精油 咖啡酸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带喷孔水力性能及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霍倩 檀海斌 郑成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6,95,共6页
微喷带喷孔直径小,难以精准测量与加工,其单孔水力性能是微喷带标准化设计的瓶颈问题。为了精确预测微喷带喷孔水力特性,以内径32 mm无缝钢管为载体,采用精密激光技术加工了0.3、0.4、0.5、0.6和0.7mm 5种标准孔径喷孔,分别进行了10个... 微喷带喷孔直径小,难以精准测量与加工,其单孔水力性能是微喷带标准化设计的瓶颈问题。为了精确预测微喷带喷孔水力特性,以内径32 mm无缝钢管为载体,采用精密激光技术加工了0.3、0.4、0.5、0.6和0.7mm 5种标准孔径喷孔,分别进行了10个压力水平下的流量测试,通过3次样条插值和多项式拟合构建了孔径-压力-流量模型,并与某进口微喷带0.3、0.35和0.54 mm 3种孔径的流量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实测数据建立的无缝钢管标准孔的压力流量公式拟合精度很高,决定系数均超过0.99;随着孔径的增大,小孔流量随压力变化较为敏感,且在较低压力下变化程度越加剧。由3次样条插值得到的孔径-压力-流量模型的预测精度总体上优于多项式拟合,前者预测的微喷带喷孔流量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是0.46%~4.69%,而后者达到0.91%~5.35%,而且预测小孔径0.3、0.35 mm的精度要优于大孔径0.54 mm。得到的无缝钢管标准孔径下压力流量特性以及孔径-压力-流量插值预测模型为微喷带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 激光打孔 喷孔 水力性能 流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藜麦溯源发展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京 吕玮 +2 位作者 张巧英 刘伊明 秦焱 《农业展望》 2022年第9期50-55,共6页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有5000~7000年种植历史,是一种低脂、低热量的健康食品。自引入中国后,藜麦逐渐被消费者认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生产企业、藜麦产品越来越多,藜麦产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有5000~7000年种植历史,是一种低脂、低热量的健康食品。自引入中国后,藜麦逐渐被消费者认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生产企业、藜麦产品越来越多,藜麦产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新兴的特色农产品,藜麦也应加快溯源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以藜麦溯源为研究对象,基于SWOT-PEST分析方法,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势—机遇、优势—威胁、劣势—机遇、劣势—威胁等4个方面提出促进藜麦溯源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溯源 产业发展 SWOT-PES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菌一体化对马铃薯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学萍 杜迎辉 +3 位作者 郑成海 章孜亮 王久恩 檀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125-127,131,共4页
[目的]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马铃薯水肥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坝上高寒地区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4个滴灌水肥菌一体化处理与当地常规滴灌施肥为对照,研究水肥菌一体化处理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目的]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马铃薯水肥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坝上高寒地区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4个滴灌水肥菌一体化处理与当地常规滴灌施肥为对照,研究水肥菌一体化处理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水肥菌一体化T 3处理比CK灌溉水减少16.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06%;化肥施用总量减少11.90%,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2.17%、8.91%、42.00%,均比CK显著提升。粗淀粉、还原糖、干物质含量,水肥菌一体化T 3处理与CK相比未降低。[结论]水肥菌一体化协同作用,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且不减少产量,为马铃薯产业绿色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肥菌一体化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溯源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京 刘伊明 +2 位作者 张巧英 石学萍 秦焱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22-225,共4页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产品生产涉及产地、生产、贮存、流通等多个环节,探索建立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的溯源平台,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产品生产涉及产地、生产、贮存、流通等多个环节,探索建立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的溯源平台,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国家、省、市县、企业及第三方建设运行的农产品溯源平台进行调研分析,梳理总结了现有农产品溯源平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中国农产品溯源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溯源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