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能协调下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康利改 袁小雪 +3 位作者 曹紫霖 高晓霞 沈仁东 赵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5,共9页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的一种配套技术。因此,针对负荷密集区冷热电负荷供需矛盾问题,提出储能协调下的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并构建数学模型。其次,确立考虑系统经济、能耗、环境...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的一种配套技术。因此,针对负荷密集区冷热电负荷供需矛盾问题,提出储能协调下的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并构建数学模型。其次,确立考虑系统经济、能耗、环境性能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优化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建立由住宅、办公、酒店、商场四类建筑组成的负荷密集区建筑模型,分别对四类建筑全年的逐时冷热电负荷进行模拟。最后,对比分析四类建筑分别单独设置供能系统和考虑四类建筑负荷耦合互补设置一套供能系统时的系统容量配置优化以及在相关政策影响下的系统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加入储能系统,考虑四类建筑负荷耦合互补设置一套供能系统时的系统性能优于四类建筑分别单独设置供能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 江水源热泵 光伏 储能系统 能耗模拟 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热泵衣物干燥系统多工况性能研究与分析
2
作者 弓亲亲 穆永超 +1 位作者 罗景辉 刘伟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工况对闭式衣物热泵干燥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以循环风量、膨胀阀开度和干燥箱进风温度为变量,研究其对系统制热量、热泵系统能效(S_(COP))、冷量利用率(E_(R))及[火用]损失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干燥工况对闭式衣物热泵干燥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以循环风量、膨胀阀开度和干燥箱进风温度为变量,研究其对系统制热量、热泵系统能效(S_(COP))、冷量利用率(E_(R))及[火用]损失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膨胀阀开度为70%,循环风量由500 m^(3)/h升至1000 m^(3)/h时,系统制热量增大,增幅为59.73%,S_(COP)、E_(R)和[火用]损失减小,降幅分别为31.29%、56.65%和31.31%;循环风量为1000 m^(3)/h,膨胀阀开度由20%升至70%时,系统制热量、S_(COP)和E_(R)增大,增幅分别为32.58%、6.51%和29.51%,[火用]损失减小,降幅为12.44%;膨胀阀开度为70%、循环风量为1000 m^(3)/h,干燥箱进风温度由40℃升至70℃时,系统制热量增大,增幅为43.71%,S_(COP)、E_(R)和[火用]损失减小,降幅分别为11.22%、60.84%和14.17%。分析研究结果可知,降低循环风量、干燥箱进风温度以及提高膨胀阀开度均有利于改善系统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热泵干燥系统 制热量 能效 冷量利用率 [火用]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供热策略提高氨分解率和能量利用效率的研究
3
作者 刘斌 康宗耀 +4 位作者 王欣 刘伟 庄竣博 陈文俊 折晓会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氨分解制氢在氨氢储能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电加热制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展现出高效灵活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为了提高分解器的氨分解率以及能量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加热策略,即对氨分解器进行分段供热,并基于Temkin-Phyzev... 氨分解制氢在氨氢储能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电加热制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展现出高效灵活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式。为了提高分解器的氨分解率以及能量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加热策略,即对氨分解器进行分段供热,并基于Temkin-Phyzev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塞流式反应器模型对氨分解器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分析了均匀加热方式下分解器参数,确定反应器内温度及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布,明晰了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其次,对比五种加热覆盖率下氨分解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优化最佳配置参数并验证分段供热原理,并分析能源利用效率以验证分段供热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氨分解反应在分解器入口段分解速率较快、所需能量较高。总能量供应不变时,分段供热使氨分解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随着能量供应向前端集中,氨分解效率提高,出口处分解气温度降低。在加热覆盖率小于20%时,氨分解率基本保持不变。本研究对于提高氨分解率和能量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氨氢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分解制氢 分段式供热 能量利用效率 氨(氢)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是河北省长期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4
作者 周中欢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1年第3期1-5,共5页
根据对河北省长期能源需求量的估算,论述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和核电是有效的替代能源,提出发展河北省核电的目标与建议。
关键词 核电能源 核能 发电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塔—地埋管复合源热泵系统跨季节蓄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辉 王彦博 +5 位作者 孙振锋 刘自强 梁迎凯 彭国辉 王伟玉 刘伟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45-1050,共6页
文章利用能源塔替代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夏季通过地埋管换热器为土壤跨季节蓄热,解决了寒冷地区土壤源热泵冷热负荷不平衡造成的土壤温度过低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塔的蓄热功率会受到土壤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土壤温度越低,能源塔... 文章利用能源塔替代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夏季通过地埋管换热器为土壤跨季节蓄热,解决了寒冷地区土壤源热泵冷热负荷不平衡造成的土壤温度过低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塔的蓄热功率会受到土壤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土壤温度越低,能源塔对土壤的蓄热效果越好,并且能源塔的蓄热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分析结果验证了能源塔—地埋管复合源热泵系统跨季节蓄热在寒冷地区应用具有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塔 土壤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跨季节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基水凝胶St/CMC-g-PAA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花 高玉华 +3 位作者 郑玉轩 李娜 张利辉 刘振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0,37,共6页
以玉米淀粉(St)、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原料,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通过接枝和交联反应合成了淀粉基水凝胶St/CMC-g-PAA。考察了投药量、pH、Cu^(2+)初始浓度(ρ0)、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ρ0=40 mg/L,投药量为300 mg/... 以玉米淀粉(St)、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原料,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通过接枝和交联反应合成了淀粉基水凝胶St/CMC-g-PAA。考察了投药量、pH、Cu^(2+)初始浓度(ρ0)、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ρ0=40 mg/L,投药量为300 mg/L,pH=5.2时,Cu^(2+)的去除率可达92.7%。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水凝胶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在25℃时,水凝胶对Cu^(2+)的饱和吸附容量qm=142.86 mg/g。水凝胶再生性能较好,经过4次吸附-脱附循环后,Cu^(2+)去除率仍可达到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水凝胶 吸附 吸附机理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交联双重改性淀粉IStD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海花 高玉华 +3 位作者 郑玉轩 李娜 张利辉 刘振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单体,两步法合成了接枝交联双重改性淀粉基絮凝剂IStD。测试了投药量、pH、高岭土质量分数、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对IStD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单体,两步法合成了接枝交联双重改性淀粉基絮凝剂IStD。测试了投药量、pH、高岭土质量分数、絮凝温度和絮凝时间对IStD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岭土质量分数为2%,投药质量浓度为14 mg/L,pH=7,絮凝温度为25℃,絮凝时间为1 h时,上清液的透光率可达91.7%。通过观察投药前后水体中高岭土颗粒的分散状态,初步探讨了IStD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在絮凝过程中,同时存在电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以电中和作用为主。当IStD和CPAM复配用于处理生活废水时,透光率和COD去除率都能达到90%以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水处理药剂的合成及其与静电场协同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展 闫美芳 +4 位作者 李娜 郑玉轩 高玉华 李海花 刘振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599,共4页
采用不含磷氮的药剂衣康酸(I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合成了环保型的两元共聚物药剂,并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原料质量比(IA∶SMAS)为2∶1,聚合温度为95℃,聚合时间为6 h;此外,引发剂... 采用不含磷氮的药剂衣康酸(I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合成了环保型的两元共聚物药剂,并系统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如下:原料质量比(IA∶SMAS)为2∶1,聚合温度为95℃,聚合时间为6 h;此外,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添加量均为原料总质量的5%。经静态阻垢实验研究表明,合成的共聚物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和分散性能。将该共聚物与静电场结合用于阻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静电场的存在使IA/SMAS的阻垢性能提高了17%,静电与IA/SMAS共聚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 甲基丙烯磺酸钠 阻垢剂 静电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翟作昭 张利辉 +4 位作者 王晓磊 任斌 许跃龙 王莎莎 刘振法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57,共6页
从电吸附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总结了电吸附处理Cu2+、Pb2+、Cr6+、Cd2+等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对电吸附处理重金属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了电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电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走向工业化需要解... 从电吸附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总结了电吸附处理Cu2+、Pb2+、Cr6+、Cd2+等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对电吸附处理重金属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了电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电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走向工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废水 电吸附 水处理技术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耦合中深层地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李建伟 鲍玲玲 +3 位作者 苗壮 张永欢 牛国庆 刘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227,共9页
为解决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GSHP)地温衰减的问题,以邯郸市某民用节能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TRNSYS建立一种PV/T耦合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PV/T-GSHP),并与GSHP系统对比,模拟分析运行20 a PV/T-GSHP系统运行特性。探究PV/T组件的相关参数对... 为解决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GSHP)地温衰减的问题,以邯郸市某民用节能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TRNSYS建立一种PV/T耦合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PV/T-GSHP),并与GSHP系统对比,模拟分析运行20 a PV/T-GSHP系统运行特性。探究PV/T组件的相关参数对土壤平均温度的影响。最后,将PV/T-GSHP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能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GSHP系统相比,PV/T-GSHP系统机组COP从6.44提高到6.81,但由于增加了泵功,系统COP降到2.38,但考虑发电量,平均每年可获得10015.831元收益;相似结构建筑PV/T组件屋顶铺设占比越大,集热泵流量越小,土壤平均温升越快;不考虑发电量时,PV/T-GSHP系统比燃气锅炉系统能耗高8.46%,与燃煤锅炉和电锅炉系统相比,分别可节约11.04%和48.55%的能耗;综合发电量时,20 a实际获得的发电量收益折合成燃煤量为210.0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系统 供暖 性能系数 中深层地热 地温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对碳酸钙晶型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振法 闫美芳 +1 位作者 张利辉 李海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62,共3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加入Mg2+后生成的CaCO3形貌和晶型进行了表征,探讨了Mg2+对CaCO3结晶过程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Mg2+后生成的CaCO3晶型主要为文石和方解石,且文石的含量高于方解石。随着加入Mg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加入Mg2+后生成的CaCO3形貌和晶型进行了表征,探讨了Mg2+对CaCO3结晶过程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Mg2+后生成的CaCO3晶型主要为文石和方解石,且文石的含量高于方解石。随着加入Mg2+浓度的增加,文石含量逐渐增加,文石的针状晶须趋于细化。当Mg2+浓度高于0.50 mmol.L-1时对方解石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溶液中Mg2+的存在有利于CaCO3晶型由方解石向文石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晶型 镁离子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晓静 刘振法 +1 位作者 武秀丽 高玉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以衣康酸均聚物、聚环氧琥珀酸(PESA)、含羧基聚天冬氨酸衍生物(PASP-ASP)以及葡萄糖酸钠为原料,研制出一种全有机多元复合水处理剂。采用旋转挂片腐蚀试验、电化学实验、阻垢试验以及生物降解实验对复合水处理剂的缓蚀阻垢性能及生物... 以衣康酸均聚物、聚环氧琥珀酸(PESA)、含羧基聚天冬氨酸衍生物(PASP-ASP)以及葡萄糖酸钠为原料,研制出一种全有机多元复合水处理剂。采用旋转挂片腐蚀试验、电化学实验、阻垢试验以及生物降解实验对复合水处理剂的缓蚀阻垢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定,采用扫描电镜对腐蚀试片和垢样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水处理剂是一种以抑制阴极极化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和阻垢性能,药剂生物降解性能十分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阻垢剂 水处理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共聚物阻磷酸钙垢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玉华 刘振法 +2 位作者 张利辉 李海花 高美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66,共4页
以天冬氨酸(ASP)、2-氨基乙磺酸(AESA)、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磷环保型阻垢剂聚天冬氨酸共聚物(PASP-AESA-ASP),采取静态阻垢法考察了其阻磷酸钙垢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加入聚天冬氨酸共聚物后形成的磷酸钙形貌。实验结... 以天冬氨酸(ASP)、2-氨基乙磺酸(AESA)、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无磷环保型阻垢剂聚天冬氨酸共聚物(PASP-AESA-ASP),采取静态阻垢法考察了其阻磷酸钙垢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加入聚天冬氨酸共聚物后形成的磷酸钙形貌。实验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共聚物阻磷酸钙垢的性能明显高于聚天冬氨酸,在加药量为6 mg/L时,比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率提高了86%;对不同磷酸钙离子浓度的阻垢率也均有很好的效果,在加药量为14 mg/L时,聚天冬氨酸共聚物的阻垢率均达到了91%以上,当PO43-为10 mg/L时其阻垢率达到了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磷阻垢剂 聚天冬氨酸 聚天冬氨酸共聚物 磷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环保型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闫美芳 刘振法 +2 位作者 董倩倩 张利辉 郝青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66,70,共4页
以PASP为研究基础,将PASP、衣康酸均聚物、葡萄糖酸钠和表面活性剂FFA按一定比例复配成多元无磷复合水处理剂,并对其缓蚀、阻垢分散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定。研究表明,复合的四元水处理药剂各成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使得该药剂对碳钢... 以PASP为研究基础,将PASP、衣康酸均聚物、葡萄糖酸钠和表面活性剂FFA按一定比例复配成多元无磷复合水处理剂,并对其缓蚀、阻垢分散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评定。研究表明,复合的四元水处理药剂各成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使得该药剂对碳钢的缓蚀率达96.96%。动态模拟试验和分散氧化铁试验结果表明,四元复合水处理药剂的阻垢分散性能优异,动态污垢热阻仅为1.94×10-4 m2.℃/W。28 d后,生物降解率达88%,说明该药剂是可生物降解的无磷环保型多功能缓蚀阻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 阻垢分散 无磷 生物降解 复合水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盐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展 郭瑞亚 +3 位作者 李娜 闫美芳 郭茹辉 刘振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57-2661,共5页
高含盐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对环境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综述了高含盐废水的多种处理工艺,同时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其中,分盐工艺是处理高含盐废水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初步得到应用的分盐工艺主要有热法分盐和纳滤分... 高含盐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对环境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综述了高含盐废水的多种处理工艺,同时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其中,分盐工艺是处理高含盐废水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初步得到应用的分盐工艺主要有热法分盐和纳滤分盐,其应用使高盐废水达到了近零排放,但两种分盐工艺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最后对高含盐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盐废水 混盐 氯化钠 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酸洗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军平 高玉华 +2 位作者 李海花 郑玉轩 刘振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75-1980,共6页
详述了绿色酸洗缓蚀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天然植物缓蚀剂和氨基酸类缓蚀剂等用于酸性介质中的绿色缓蚀剂,并分别从植物的叶子提取缓蚀剂,植物的花、种子及果实等提取缓蚀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缓蚀剂及氨基酸类缓蚀剂进行阐述。开发缓蚀... 详述了绿色酸洗缓蚀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天然植物缓蚀剂和氨基酸类缓蚀剂等用于酸性介质中的绿色缓蚀剂,并分别从植物的叶子提取缓蚀剂,植物的花、种子及果实等提取缓蚀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缓蚀剂及氨基酸类缓蚀剂进行阐述。开发缓蚀效率高、环保无公害、价格低廉的绿色酸洗缓蚀剂是工业生产中酸洗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洗 绿色缓蚀剂 植物提取物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对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德居 赵东阳 +2 位作者 周海军 陈孝起 李彦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141,共3页
为使氯化丁基橡胶(CIIR)的阻尼温域向高温移动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填充炭黑(N330)和溴化对叔辛基苯酚甲醛树脂(HY-2055),制得CIIR阻尼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与炭黑的品种和用量有明显的关系。填充酚醛树脂有效... 为使氯化丁基橡胶(CIIR)的阻尼温域向高温移动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填充炭黑(N330)和溴化对叔辛基苯酚甲醛树脂(HY-2055),制得CIIR阻尼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与炭黑的品种和用量有明显的关系。填充酚醛树脂有效实现了阻尼温域向高温移动。当N330为40份(质量分数),HY-2055为50份(质量分数)时,制得的阻尼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1.6MPa,扯断伸长率703%,直角撕裂强度25.4kN/m,300%定伸应力3.82MPa,压缩永久变形30%,损耗因子(tanδ)最大值0.875,损耗因子为0.4的阻尼温域为-27.9~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丁基橡胶 酚醛树脂 炭黑 力学性能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A/AMPS共聚物阻垢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雪 李海花 +1 位作者 张利辉 刘振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为原料合成环氧琥珀酸(ESA),ESA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下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得ESA/AMPS共聚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阻垢法测定ESA/AMPS共聚物对CaCO_3、Ca_3(PO_4)_... 以马来酸酐(MA)为原料合成环氧琥珀酸(ESA),ESA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下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得ESA/AMPS共聚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阻垢法测定ESA/AMPS共聚物对CaCO_3、Ca_3(PO_4)_2和Fe_2O_3的阻垢分散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考察了ESA/AMPS共聚物对CaCO_3垢表面形貌和晶型的影响,探讨了ESA/AMPS聚合物的阻垢机理。结果表明,ESA/AMPS聚合物对CaCO_3、Ca_3(PO_4)_2和Fe_2O_3具有良好的阻垢分散性能,且能够改变CaCO_3晶体的形貌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A/AMPS聚合物 合成 表征 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振法 付浩林 +2 位作者 刘璇 张利辉 李海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39,43,共5页
以衣康酸(IA)、丙烯磺酸钠(SAS)和次亚磷酸钠(SHP)为单体,合成了一种集羧酸基、磺酸基和膦基于一体的新型衣康酸共聚物(IA/SAS/SHP)。利用黏度法测定了衣康酸共聚物及衣康酸均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利用静态阻垢实验、分散氧化铁实... 以衣康酸(IA)、丙烯磺酸钠(SAS)和次亚磷酸钠(SHP)为单体,合成了一种集羧酸基、磺酸基和膦基于一体的新型衣康酸共聚物(IA/SAS/SHP)。利用黏度法测定了衣康酸共聚物及衣康酸均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利用静态阻垢实验、分散氧化铁实验、生物摇床实验和旋转挂片实验,对衣康酸共聚物的阻垢性能、分散性能、缓蚀性能以及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衣康酸共聚物具有优良的阻垢分散和缓蚀性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衣康酸 阻垢 分散 缓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取代度醚化淀粉的湿法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海花 高玉华 +2 位作者 张利辉 李娜 刘振法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4,118,共6页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醚化剂,利用湿法合成高取代度的阳离子醚化淀粉絮凝剂St-GTA。通过正交实验对St-GTA的合成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n(CTA)∶n(St)=1. 2∶1、m(NaOH)∶m(St)=0. 08... 以玉米淀粉(St)为原料、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醚化剂,利用湿法合成高取代度的阳离子醚化淀粉絮凝剂St-GTA。通过正交实验对St-GTA的合成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n(CTA)∶n(St)=1. 2∶1、m(NaOH)∶m(St)=0. 08∶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产物取代度可达0. 717 3。以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污水,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絮凝体系pH、絮凝温度、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质量分数为2%的高岭土悬浊液,当pH=7、絮凝温度为25℃、絮凝时间为0. 5 h时,St-GT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 mg/L,透光率可达92.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 醚化淀粉 湿法合成 取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