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个结合”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互促共进
- 1
-
-
作者
王菲
周振国
-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7,共9页
-
基金
2020年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创新研究”(20LLZZA006)。
-
文摘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在此基础上,开拓并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两个结合”中形成的顶层设计总体部署。贯彻实施各项战略部署,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两个结合”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双向赋能。“两个结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丰富“两个结合”的内涵,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二者协同共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
历史叙事
双向赋能
-
Keywords
“two combinations”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of reform
historical narrative
mutual empowerment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毛泽东历史动力观及其当代价值
- 2
-
-
作者
王菲
-
机构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8,共10页
-
基金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LLZZA006)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毛泽东历史动力观及其当代价值”(项目编号:20240602026)。
-
文摘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历史首先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科学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毛泽东坚持人民历史动力观的唯一性和彻底性,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深刻阐述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生产关系的变革需要劳动者来实现;深刻批判“天才论”的英雄史观;坚定地把唯物史观贯彻到底,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
-
关键词
毛泽东
历史动力观
唯一性
彻底性
当代价值
-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