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2—2015年河北省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可持续性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彦芳 刘敏 郭英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法分析近34年河北省各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2015年河北省生长季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9.4%。34年间,河北省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1.5%/10a,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0%以上。可持续性上,植被正向变化的可持续性较强,且以持续改善为主。由变化趋势与Hurst指数的耦合信息得出,植被覆盖增加区和退化区的Hurst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6和0.85,表明未来变化趋势将保持一致,即改善的持续改善,退化的持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GIMMSNDVI3g 京津冀 植被覆盖度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5年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彦芳 裴宏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6-190,236,共6页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决策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利用1980年、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植被覆盖等数据,基于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三个时期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状况指数。结果表明...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决策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利用1980年、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植被覆盖等数据,基于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三个时期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状况指数。结果表明,坝上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状况指数平均值为54.67,自然生态一般,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功能相对较脆弱。其中,1980--2000年坝上地区防风固沙生态功能略微变差,2000—2015年则有明显的改善,这主要是受气候的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未来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构筑科学合理的生态屏障,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通过完善政策,创新体制,不断提升坝上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 生态支撑区 生态功能 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塞罕坝精神持续推进坝上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3
作者 王彦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12期92-93,共2页
塞罕坝的秋季,天高云淡,层林浸染,叠翠流金,到处可见松桦争霸、草浪滚滚、大雁齐飞、牛羊出没的场景。有人说,如果你没见过塞罕坝的秋天,就不要说见过最美的秋景。身在此地,感觉整个人真正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己也是塞罕坝的一员。
关键词 塞罕坝 生态文明建设 坝上地区 精神 大自然 大雁 牛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