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法庭: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审判机构的制度逻辑
1
作者 赵新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革命法庭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府中设立的司法机关,主要负责所辖地区一切诉讼公诉事宜的审理与判决。中央苏区以及相关各地区围绕革命法庭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具体来看,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革命法庭的制度设计主要包... 革命法庭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府中设立的司法机关,主要负责所辖地区一切诉讼公诉事宜的审理与判决。中央苏区以及相关各地区围绕革命法庭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具体来看,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革命法庭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层级划分、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各自职权、审判程序等方面。在具体贯彻和执行这些制度时,各苏维埃区域共产党人又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细化和突破。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地区的重要创举,革命法庭在制度设计与实践中呈现出两大鲜明特性,即革命性与人民性。革命性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有表征,以其对反革命案件进行公审或判决为基础,亦即针对反革命罪犯而言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人性化对待人民群众,对于普通群众犯罪也颇具人性关怀色彩。然而,在革命法庭的制度规定及实践探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有些制度规定前后不统一和滞后于实践,以及实践背离于制度规定和执行程序不够严谨规范。总体来看,革命法庭对法治建设的探索历程值得后人珍视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法庭 土地革命时期 审判机构 革命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唐代李宝臣的宗教信仰及其精神世界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金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李宝臣在唐代史籍记载中为一介武夫,长于骑射,主要是以安史叛将和桀骜不逊的河北藩镇节帅的形象示人的。近些年来,关于李宝臣的石刻资料不断出现,其形象也在不断丰满。通过石刻资料,结合传统史籍材料可以发现,李宝臣也在逐渐汉化,儒家... 李宝臣在唐代史籍记载中为一介武夫,长于骑射,主要是以安史叛将和桀骜不逊的河北藩镇节帅的形象示人的。近些年来,关于李宝臣的石刻资料不断出现,其形象也在不断丰满。通过石刻资料,结合传统史籍材料可以发现,李宝臣也在逐渐汉化,儒家思想构成了李宝臣思想及其精神世界的底色。他宠信方士,服食甘露乃至为之殒身的原因,并非仅凭“贮有异志”一词即可解之。耽于道教而服丹,似乎才是更为根本的原因。除了道教之外,他还崇信佛教,建寺开窟,招延僧人,进行各种功德活动。其治下祆教盛行,甚至不排除他也为祆教徒的可能性。在李宝臣身上,儒释道以及祆教等杂糅,并行不悖,其精神世界呈现出多重面相。这对认识河北藩镇乃至整个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宝臣 唐代 佛教 道教 祆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权益·公共利益·国家安全:企业数据权利限制的三重考量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新潮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数据基础制度的完善,能有效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数据对于企业主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的同时也进一步要求企业数据权利的行使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数据之上承载着多元主体的多重利益,将与数据相关的各... 数据基础制度的完善,能有效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数据对于企业主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的同时也进一步要求企业数据权利的行使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数据之上承载着多元主体的多重利益,将与数据相关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企业数据权利限制构建的出发点,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权利配置,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数据纠纷,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数据利用、保障数据安全。由此着眼,对企业数据权利的限制应从三重维度予以考量,即保护个体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从保护个体权益来看,主要体现为个人信息保护、在先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等。从维护公共利益来看,主要体现为禁止数据权利滥用、探索数据合理使用的限度以及公共数据的特殊限制等。从保障国家安全来看,主要体现为企业必须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主体责任,以及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应该受到严格的监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数据 权利限制 个体权益 公共利益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期间基层政权建设述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把增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政策。为克服根据地政权机构配置上的"头重脚轻"现象和工作效能低下等问题。华北抗日根据地在精兵简政期间,通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选派有能力的干部充实基层、建立完善规章制... 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政策。为克服根据地政权机构配置上的"头重脚轻"现象和工作效能低下等问题。华北抗日根据地在精兵简政期间,通过开展干部培训工作、选派有能力的干部充实基层、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改变工作作风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仅提高了干部素质,而且提高了根据地政权机构的工作效率。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根据地政权能顺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基层政权建设 干部素质 工作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简政举措及其成效 被引量:2
5
作者 把增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精简政权机构是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最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华北抗日根据地从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脱产人员等方面对政权进行了全面紧缩。其简政政策及实践路径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华北抗日根... 精简政权机构是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最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华北抗日根据地从行政区划、行政机构、脱产人员等方面对政权进行了全面紧缩。其简政政策及实践路径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有机结合。华北抗日根据地政权精简过程虽然比较漫长而痛苦,但经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最大限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了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为坚持长期抗战乃至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精简政权机构 全面紧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权力与国家》:启示与反思
6
作者 把增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6-242,共7页
《文化、权力与国家》系杜赞奇的经典之作。该书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读者关注成为经典,主要有三方面因由:一是所运用资料的主体与多元并存;二是对所提理论与观点的凝练表达及与他人理论与观点的交流和争锋;三是对农村问题的深刻体悟具有较... 《文化、权力与国家》系杜赞奇的经典之作。该书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读者关注成为经典,主要有三方面因由:一是所运用资料的主体与多元并存;二是对所提理论与观点的凝练表达及与他人理论与观点的交流和争锋;三是对农村问题的深刻体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在该书中,杜赞奇独具特色地建构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一理论,而且杜氏的概念建构并非自话自说,而是融会了解构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的合理成分,吸收了西方学术界有关文化研究的思想结晶,并有着超越现代化思想狭隘之处的理论动机。此外,杜氏的研究给我们理解中国革命何以发生并取得成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然而,对于中国革命,杜氏仅仅是将之作为探讨国家政权内卷化时的'附属品'而一笔带过,并无深入的实证分析。由此着眼,摆脱传统制约,从杜氏的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中国革命何以发生并取得成功是突破中国革命传统研究范式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权力与国家》 杜赞奇 权力的文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