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评价与推进策略——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君彦 陈建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08-211,220,共5页
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科学评价是明确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和制定政策建议的起点。首先构建城乡一体化科学评价体系,并依据河北省2009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挖掘出各地区城乡发展的优势和劣... 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科学评价是明确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和制定政策建议的起点。首先构建城乡一体化科学评价体系,并依据河北省2009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挖掘出各地区城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特征,明确其今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然后从城乡一体化的居民收入、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项评价,剖析河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综合评价提出促进河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综合评价 分项评价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脚医生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原因分析--以河北省深泽县为个案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胜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赤脚医生群体备受瞩目,也因此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这种社会认同主要通过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以及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出来。赤脚医生社会认同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对其"本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赤脚医生群体备受瞩目,也因此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这种社会认同主要通过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以及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出来。赤脚医生社会认同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对其"本地人"的身份认同外,还在于赤脚医生获取报酬的方式;同时,赤脚医生的个人经历与价值观念、"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脚医生 社会认同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区域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晋察冀边区与河北省域抗战史研究为例
3
作者 谢忠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构建中国区域抗战史的理论体系与架构体系及其立论视角与研究方法,是中国区域抗战史研究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中国抗日战争所具有的“两重性质”即抗日与民主(反帝,并伴随着反封建)和“双重目的”即民族独立与建立新中国(争取民族独立,... 构建中国区域抗战史的理论体系与架构体系及其立论视角与研究方法,是中国区域抗战史研究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中国抗日战争所具有的“两重性质”即抗日与民主(反帝,并伴随着反封建)和“双重目的”即民族独立与建立新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并伴随着开创新中国),决定了区域抗战的本质及其战略总目标(在抗战中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这是构建区域抗战史的理论体系与架构体系的关键所在。唯有站在中华民族抗战与中国未来前途的新视角、新高度,聚焦中华民族抗战与国内民主改革之关系,才能科学地构建区域抗战史的理论体系与架构体系,并在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抗战史观的同时,真正克服历史虚无主义与碎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抗战史 晋察冀边区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最大一次伤寒疫情及其社会成因——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4,共5页
伴随着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兴起,肠伤寒疫情在广大农村肆虐开来,并于1958、1961和1963年形成三次高峰,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一次伤寒疫情。其发病人数之多、流行地区之广、蔓延速度之快,不仅影响到钢铁生产和水利工程的进行,还使农业... 伴随着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兴起,肠伤寒疫情在广大农村肆虐开来,并于1958、1961和1963年形成三次高峰,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一次伤寒疫情。其发病人数之多、流行地区之广、蔓延速度之快,不仅影响到钢铁生产和水利工程的进行,还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受到一定损失。此次疫情的爆发与流行实为多因之果,其中,社会因素的作用远大于自然因素。因此,疫病并非只是一种个人的生理现象,更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活习俗、自然环境变迁以及交通与国际交流密不可分的社会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伤寒疫情 社会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食品安全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贺银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9-222,共4页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河北省各级政府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态势良好。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社会控制模式转型和强势社会阶层的疯狂敛财以及少数食品生产企业的急功近利,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为了防止、控...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河北省各级政府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态势良好。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社会控制模式转型和强势社会阶层的疯狂敛财以及少数食品生产企业的急功近利,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河北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控制规范体系,推动转型社会控制模式的转换,积极培育现代社会新型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监管方式由重打击到重预防,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食品安全 社会控制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仲华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等创新活动之中,使我们的... 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等创新活动之中,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围绕提高理论创新能力这个目标,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进而支撑和促进理论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 繁荣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社会科学发展趋势与地方社科院职能定位和改革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仲华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3-8,共6页
关键词 21世纪 社会科学 发展趋势 地方社会科学院 职能 定位 改革 科研机制 科研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读《走向一元化: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情况调查与对策》一书
8
作者 王文录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69-169,共1页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从农业本身寻找出路,必须从非农产业当中找到良策.从一这观点出发,业内人士普...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从农业本身寻找出路,必须从非农产业当中找到良策.从一这观点出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解决农民问题必须减少农民,把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只有这样,农业机械化、农村现代化、农民文明化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 农业机械化 农村现代化 农民文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术会议看新时期社会科学的发展
9
作者 吴育群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发展 学术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
作者 李仲华 《河北学刊》 2000年第5期4-6,共3页
关键词 中共 "三个代表" 先进文化 社会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党报业专刊、专栏与新闻信息资源的科学配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泽华 姬米刚 《河北学刊》 2000年第6期96-101,共6页
关键词 党报 报业 专刊 新闻信息资源 专栏 新闻竞争 新闻改革 加入WTO 发达 省份
全文增补中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瑞涛 刘雪影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分析乡村产业发展发现,农户对未来扩大农业投资的意愿不强,农产品现代化销售方式较为欠缺,乡村产业和农户分化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奠定基础,但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动力不足问... 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分析乡村产业发展发现,农户对未来扩大农业投资的意愿不强,农产品现代化销售方式较为欠缺,乡村产业和农户分化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奠定基础,但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动力不足问题仍是制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难点。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河北省475户农户和234名村干部的微观调研数据,重点从农村位置、设施、农产品交易和加工等外在客观条件分析影响乡村产业发展的因素发现,交通便利程度、村水利设施和冷库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适度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特征 产业分化 农户分化 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奖:为何与社会科学无缘
13
作者 温亚平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31,共1页
自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珠海率先百万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一股科技热潮,众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纷纷向商品化、实用型转化。科技成果与市场相结合,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自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珠海率先百万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一股科技热潮,众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纷纷向商品化、实用型转化。科技成果与市场相结合,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中提高了人们的科技意识,培育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进而又激励了科技人员聪明才智的有效发挥。这无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重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成果 尊重知识 邓小平同志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旅游景区弘扬科学精神的对策研究
14
作者 课题组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弘扬科学精神事关景区发展。多数河北省景区的基础设施、解说词、纪念品档次较低。其原因是 :人们对此认识不足 ,研究不深入 ,从业人员素质低 ,经费少 ,体制不完善。要通过创建旅游科普基地 ,加大研究与宣传力度 ,完善体制等途径 。
关键词 科学精神 旅游景区 旅游科普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建强 王元瑞 刘玉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作为全国区域人才合作的一部分,其对于河北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促成三方人才开发一体化的过程中,河北做出了许多努力,由于京津合作愿望并不强烈,加之经济、文化思想的差异和行政区划的分割,使这一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并... 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作为全国区域人才合作的一部分,其对于河北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促成三方人才开发一体化的过程中,河北做出了许多努力,由于京津合作愿望并不强烈,加之经济、文化思想的差异和行政区划的分割,使这一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大。尽管如此,人才开发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合作已成定局。本文对河北在三方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中的基本状况进行理性分析,即看到优点,更分析劣势,从而提出河北人才发展策略的基本构想和应对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人才开发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15年河北省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可持续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彦芳 刘敏 郭英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法分析近34年河北省各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2015年河北省生长季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9.4%。34年间,河北省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1.5%/10a,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0%以上。可持续性上,植被正向变化的可持续性较强,且以持续改善为主。由变化趋势与Hurst指数的耦合信息得出,植被覆盖增加区和退化区的Hurst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6和0.85,表明未来变化趋势将保持一致,即改善的持续改善,退化的持续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GIMMSNDVI3g 京津冀 植被覆盖度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兼论曹妃甸新区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月霞 徐晔 吴庆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1-194,共4页
曹妃甸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模式及机制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根据河北省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 曹妃甸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模式及机制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根据河北省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和战略要求,提出了构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的循环经济体系,并逐步实现内部各子系统功能最大化的框架、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新区 循环经济体系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著名景区旅游产品创新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焦新旗 陈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一流资源、二三流产品”是河北省著名景区面临的普遍现象,急需通过创新来提升景区竞争力。本文阐述了文对旅游产品创新基本理论,对河北省著名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部分著名景区的旅游产品创新进行了研究... “一流资源、二三流产品”是河北省著名景区面临的普遍现象,急需通过创新来提升景区竞争力。本文阐述了文对旅游产品创新基本理论,对河北省著名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部分著名景区的旅游产品创新进行了研究,对各个景区提出了产品设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旅游产品 创新 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艳霞 王瑞兴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215,共4页
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指出了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存在部门分割、产业结构不合理、职能定位不明确、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根据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加快发展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公共服务 服务业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海生 陈研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热席卷全国,河北省红色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了河北省红色旅游在产品开发和景区管理方面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对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热席卷全国,河北省红色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了河北省红色旅游在产品开发和景区管理方面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对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认识、产品开发、区域合作、宣传促销、理顺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的若干对策,对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红色旅游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