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到时精确拾取与智能优化算法结合的岩石声发射定位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艳博 周浩 +3 位作者 梁鹏 姚旭龙 陶志刚 来有邦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3-1656,共14页
为了解决岩石声发射定位到时拾取困难、方程组无解导致其精度不高甚至无法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赤池信息准则(vector auto regressive-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简称VAR-AIC)到时拾取并结合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的新型定... 为了解决岩石声发射定位到时拾取困难、方程组无解导致其精度不高甚至无法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赤池信息准则(vector auto regressive-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简称VAR-AIC)到时拾取并结合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的新型定位算法。利用改进的VAR-AIC方法对信号到时进行精确拾取,通过牛顿-拉夫森思想将非线性定位方程组转化为目标函数,最终借助智能优化算法迭代求解进行定位。断铅试验结果表明:基于VAR-AIC法通过瞬时频率确定到时范围、选择特征函数精准确定到时大幅度提升了声发射到时拾取精度。通过对比原子轨道搜索、灰狼算法、自适应粒子群算法性能,发现原子轨道搜索算法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迭代速度更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VAR-AIC精确到时拾取和原子轨道搜索算法(improve vector auto regression-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tomic orbital search,简称IVA-AOS)相结合的岩石声发射定位方法。与传统的互相关+Geiger算法、牛顿迭代算法以及PCI-Express8机器自带算法相比,IVA-AOS定位算法定位误差更小、精度更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定位算法容易出现无解的问题,为岩石声发射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到时拾取 智能优化算法 声发射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载荷下矿山排土场边坡动力响应研究
2
作者 刘天一 梁鹏 +3 位作者 刘嘉成 王金松 郑来耀 王聚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6-122,共7页
露天矿开采过程产生的振动会引发排土场边坡放大效应,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地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为指标,分析振动波在排土场边坡的传递规律及边坡物理力学参数与振动波参数对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波在边坡内部向上传播时... 露天矿开采过程产生的振动会引发排土场边坡放大效应,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地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为指标,分析振动波在排土场边坡的传递规律及边坡物理力学参数与振动波参数对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波在边坡内部向上传播时,放大效应随高程增加逐渐增强,至表面达最大值,其中坡顶平台与坡面交界处放大效应最显著。边坡物理力学参数和振动波参数对排土场边坡振动波放大效应有影响,内摩擦角、振动波频率及振幅增大时放大效应减弱,台阶高度增大时放大效应先增强后减弱,黏聚力改变对放大效应无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排土场重点加固位置确定及稳定性监测分析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排土场边坡 振动波 PGA放大系数 边坡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智能监控目标识别的图像增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林 陈圣 +3 位作者 姚旭龙 张艳博 陶志刚 梁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5-504,共10页
煤矿井下安全违章智能识别技术成为安全管理与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但由于井下空间环境受低照度、点光源、高粉尘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智能识别的准确率。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多权重融合的图像增强方法,实现了图像亮度加强和照度均衡... 煤矿井下安全违章智能识别技术成为安全管理与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但由于井下空间环境受低照度、点光源、高粉尘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智能识别的准确率。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多权重融合的图像增强方法,实现了图像亮度加强和照度均衡的融合增强。利用Gamma算法实现井下监控图像的亮度增强,在亮度增强的基础上,进行HSV空间变换,保持色调分量和饱和度分量不变,利用多尺度高斯函数提取光照分量,再利用改进的二维伽马函数对光照分量过强和过弱的区域进行调整,实现照度均衡。结合拉普拉斯对比度、亮度、饱和度3个权重并通过高斯和拉普拉斯金字塔融合亮度增强与照度均衡的图像,实现矿井智能监控图像增强。通过矿井监控中的安全帽智能识别实验,对提出的图像增强方法和多尺度视网膜算法(MSR)、具色彩保护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MSRCP)、带色彩修复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MSRCR)、色彩增益加权的AutoMSRCR算法(AMSRCR)利用标准差、峰值信噪比、信息熵等图像评价指标进行评判。峰值信噪比相较于上述算法平均提高了32.44%;标准差相较于原图平均提高了115.38%,相较于上述算法平均提高了47.30%。安全帽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6.7%,相较于上述算法平均提高了47.52%。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图像增强方法可有效提高矿井图像的亮度、清晰度、对比度,减少色彩失真、光晕等现象,并明显提高了矿井智能监控中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可为煤矿井下安全违章智能识别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智能监控 安全违章识别 图像增强 亮度增强 照度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极厚矿体高阶段采场开采顺序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甘德清 孟岐 +1 位作者 刘志义 路燕泽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了平衡缓倾斜极厚矿体高阶段采场的产能与安全,以某铁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为背景,进行开采顺序优化研究。首先,基于间柱承压理论,得出间柱宽度合理值为14.2~47.2 m。根据采场结构参数,设计间柱宽度分别为15 m、30 m、45 m,即隔... 为了平衡缓倾斜极厚矿体高阶段采场的产能与安全,以某铁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为背景,进行开采顺序优化研究。首先,基于间柱承压理论,得出间柱宽度合理值为14.2~47.2 m。根据采场结构参数,设计间柱宽度分别为15 m、30 m、45 m,即隔一采一、隔二采一、隔三采一,并采用FLAC^(3D)建立矿体模型,对比分析各方案顶板沉降以及间柱稳定性。最后,在数值模拟基础上,综合考虑安全与产能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开采顺序判断矩阵,计算得出3种方案的综合隶属度分别为0.86、0.79、0.80,确定间柱宽度15 m(隔一采一)为最优方案。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实现最大化生产能力的同时,可保持采场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矿体 极厚矿体 开采顺序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间柱稳定性 数值模拟 高阶段采场 间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引发的岩体移动规律模拟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姣阳 魏殿恩 +1 位作者 张庆嵩 陈生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99-7605,共7页
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过程中,不同采深下崩落区开采引起的周边岩体移动趋势对诱导冒落法的安全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双鸭山铁矿诱导冒落法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实验方法模拟了400、600、800、1000 m采深下,矿体及近矿上、下... 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过程中,不同采深下崩落区开采引起的周边岩体移动趋势对诱导冒落法的安全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双鸭山铁矿诱导冒落法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实验方法模拟了400、600、800、1000 m采深下,矿体及近矿上、下盘围岩受开采扰动的影响。研究表明:400~1000 m采深条件下,矿体及近矿上、下盘围岩均呈现压密→滑移→压密的现象,且放矿对顶板矿岩受扰动的影响较大;矿体水平位移变化相较于近矿上、下盘围岩位移变化更剧烈,同时上盘围岩较下盘围岩对放矿的扰动更敏感;随采深的增加,矿体及近矿上、下盘围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出现由指向采空区转变为背离采空区的现象,且矿体总位移和应变波动范围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深 诱导冒落 放矿扰动 急倾斜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损伤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严加驹 邵国梁 +1 位作者 夏冬 贾淯斐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23,共11页
我国寒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高寒地区资源开发强度的逐渐加大,众多寒区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冻融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机理,对寒区岩土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冻融作用对岩石的损伤劣化规律,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条带... 我国寒区矿产资源丰富,随着高寒地区资源开发强度的逐渐加大,众多寒区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冻融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机理,对寒区岩土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冻融作用对岩石的损伤劣化规律,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为研究对象,对冻融区间[-20,20]℃、最长冻融周期为280次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开展了力学与声发射试验,获得该岩石不同冻融周期的力学、声发射特征参数。结合冻融损伤理论,进一步探究适用于该岩石的冻融损伤机理,建立基于声发射特征参数的高(冻融周期≥70次)、低(干燥、饱水、冻融周期≤40次)冻融周期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冻融周期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声发射撞击数、累计振铃计数、累计能量的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高冻融周期的岩样;冻融40周期前后,岩样单一b值呈先降后升趋势;随冻融周期的增加,大震级撞击数的下降幅度高于小震级;低冻融周期岩样的冻融损伤机制以第1类冻融损伤理论为主导,高冻融周期岩样的冻融损伤机制为第1和第2类冻融损伤理论共同主导;低冻融周期岩样以脆性破坏模式为主,高冻融周期岩样的破坏模式由脆性逐渐向延性过渡;基于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建立了高、低冻融周期岩石的损伤变量耦合关系式,推导了高、低冻融周期岩石的冻融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磁铁石英岩 冻融循环 损伤模型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浸作用下磁铁矿石动态破碎特征及损伤机理
7
作者 甘德清 于泽皞 +1 位作者 刘志义 孙海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6-75,共10页
为探究富水环境中磁铁矿石受地下水侵蚀后的动态损伤特性及破碎特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不同浸水时长的磁铁矿石开展冲击破碎试验,选取四种不同应变率的试验结果,分析磁铁矿石在不同试验参数下的力学特性以及破碎... 为探究富水环境中磁铁矿石受地下水侵蚀后的动态损伤特性及破碎特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不同浸水时长的磁铁矿石开展冲击破碎试验,选取四种不同应变率的试验结果,分析磁铁矿石在不同试验参数下的力学特性以及破碎特征,引入应变率与浸水时长两个因素,建立磁铁矿石在不同应变率和浸水时长条件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结合损伤曲线分析了浸水磁铁矿石全过程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磁铁矿石动态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峰值应变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加;随浸水时长增加,矿石的峰值应变增加,峰值应力与弹性模量降低;应变率增加与浸水处理会改变矿石峰后阶段的应力跌落状态。浸水处理会促进磁铁矿石破碎,增加矿石单位体积吸收能,降低矿石破碎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修正损伤本构模型的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在峰前阶段的吻合度较高,建立的损伤曲线表征了磁铁矿石全过程的损伤机理,磁铁矿石峰前阶段的损伤差异以水应力损伤为主导。磁铁矿石的水应力损伤与荷载损伤共同影响着磁铁矿石的破碎效果,水应力损伤可等效于部分荷载损伤,二者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矿石的破碎效果较好。本工作的结果对富水矿体的安全生产以及磁铁矿石的破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石 浸水时长 SHPB冲击试验 应变率 动态破碎特征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锤作用下磁铁矿石冲击破碎特征的能比效应
8
作者 甘德清 于泽皞 +1 位作者 刘志义 孙海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了确定利于磁铁矿石破碎的加载能量,确保破碎粒度达标的同时提高有效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矿山破碎作业中的能量利用率。通过改变落锤冲击高度,探究了不同冲击能比下磁铁矿石的强度特征、破碎能量变化规律以及破碎粒度分布特点。研究表明... 为了确定利于磁铁矿石破碎的加载能量,确保破碎粒度达标的同时提高有效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矿山破碎作业中的能量利用率。通过改变落锤冲击高度,探究了不同冲击能比下磁铁矿石的强度特征、破碎能量变化规律以及破碎粒度分布特点。研究表明:磁铁矿石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分为冲击力急速提升、平稳作用、回落、回升与震荡四个阶段,平稳作用阶段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10 ms,试件所受冲击强度随冲击能比增加线性升高;随冲击能比增加,磁铁矿石吸能效率先增后减,再增再减,存在吸能效率较高的能比范围,矿石吸收能、吸收能密度均呈线性趋势增加,使得矿石起裂时的裂纹由单一张拉裂纹转为拉伸剪切交织裂纹,破碎方式也由拉伸破坏逐渐转向压缩剪切破坏,磁铁矿石的破碎程度逐渐加剧;冲击能比增加降低了破碎产品的大块率,使得破碎产品粒度更加均匀,粒度分形维数线性增加,碎块平均粒径呈指数趋势减小,破碎产品细度t_(10)以缓—急—缓的趋势增加。研究结果对优化矿山破碎机械参数、提高磁铁矿石破碎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石 冲击能比 强度变化 能量特性 破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侧限条件下花岗岩单向卸荷能量耗散特征研究
9
作者 孙光华 吴柄纬 +4 位作者 韩强 刘志义 郭将 韩凯明 齐育珠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针对重力场和单一方向水平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深部采场开挖面卸荷破坏问题,开展了双轴+侧限条件下的花岗岩单向卸荷声发射监测力学试验,并结合信息熵理论,分析了花岗岩单向卸荷能量耗散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双轴+侧限条件下花岗岩... 针对重力场和单一方向水平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深部采场开挖面卸荷破坏问题,开展了双轴+侧限条件下的花岗岩单向卸荷声发射监测力学试验,并结合信息熵理论,分析了花岗岩单向卸荷能量耗散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双轴+侧限条件下花岗岩单向卸荷破坏模式以剪切破坏为主,声发射RA—AF信号特征表明其破坏以张拉为辅;花岗岩声发射能量与破裂事件空间定位显示,双轴+侧限条件下加载时的应力集中现象是能量耗散聚集成核的主要原因,水平应力使能量耗散倾向于在水平应力方向分布,卸荷引起的能量耗散主要向卸荷方向传播;双轴+侧限条件下花岗岩单向卸荷全过程中的时间熵值呈“震荡—下降—震荡—急剧上升—急剧下降”发展趋势,空间熵值呈“震荡—上升—下降—震荡—急剧上升—急剧下降”发展趋势,水平应力提高了花岗岩单向卸荷时能量耗散在时空上的混乱程度,时空熵值的演化过程与声发射特征分析结果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地下采矿工程中岩石开挖的灾害监测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石力学 双轴+侧限 单向卸荷 能量耗散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下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人工林树种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红 辛守英 +1 位作者 张薇 焦琳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11,共14页
为探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下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PCA-BO-CNN)模型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方法,以提高遥感技术在人工林树种识别中的... 为探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下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PCA-BO-CNN)模型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方法,以提高遥感技术在人工林树种识别中的准确率和鲁棒性。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利用Sentinel-1遥感数据、Sentinel-2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PCA-BO-CNN算法模型结合,并与其他不同算法模型对比分析,以提高人工林树种识别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相比PCA算法处理前,PCA算法处理后多源数据特征的PCA1—PCA39共计39个特征的标准差和特征间的区分性明显提升。因此,PCA算法处理有利于提升对华北落叶松、白桦、樟子松、蒙古栎和云杉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的识别精度;2)在PCA算法处理前,BO-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模型对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识别的总体准确度(OA)和Kappa系数精度,分别为81.87%,0.7545。在PCA算法处理后,PCA-BO-CNN算法模型对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识别的OA和Kappa系数精度相对提高,分别为83.10%,0.7703;3)相比PCA算法处理前的BO-RF算法模型,PCA算法处理后的PCA-BO-CNN算法模型对塞罕坝林场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识别的调和平均数(F1)、OA和Kappa系数的整体精度相对较高。具体,相比BO-RF算法模型PCA-BO-CNN算法模型的OA提升了1.24%,且相比PCA算法处理前PCA-BO-CNN算法模型OA提升了3.71%。与其他算法模型相比,基于PCA-BO-CNN算法模型的人工林树种识别方法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掌握塞罕坝林场人工林的树种分布,进而了解森林碳储量、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制定碳减排政策以及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O-CNN模型 塞罕坝林场 人工林 遥感技术 树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我国露天矿边坡地灾监测预警与生态修复互馈研究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夏冬 邵国梁 +3 位作者 李富平 杨天鸿 李小光 田桂娥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255,共15页
建立岩土体灾变前兆预警体系,探明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演化、滑坡灾变触发及植被对浅层滑坡的防护机制,揭示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与生态修复演化及互馈机理,是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先决条件。在分析新世纪我国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建立岩土体灾变前兆预警体系,探明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演化、滑坡灾变触发及植被对浅层滑坡的防护机制,揭示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与生态修复演化及互馈机理,是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先决条件。在分析新世纪我国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生态修复取得进展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监测与生态修复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应在露天矿地质灾害演化地—空—天多源数据采集与精准解译,降雨条件下大型高陡边坡蠕变特征及灾变机理力学反演,基于蠕变机理的软岩边坡土体坡表、坡体多参量指标体系构建及灾变前兆预警,暴雨触发型边坡地质灾害风险精准识别与地—空—天协同多源数据信息智能预警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工作;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方面,砂质土壤改良剂研制及活土层精细化重构、根际微生态改善及植被促生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演化多要素宏观—中观—微观监测测试分析,构建空—天—地动态监测、动态评价及预测预警云平台,揭示露天矿地质灾害与生态修复演化机理与互馈机制是未来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地质灾害 互馈机制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石断口微观形貌识别
12
作者 张艳博 胡海伟 +2 位作者 王帅 陶志刚 来有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10361-10373,共13页
岩石断口微观形貌识别对于揭示岩石断裂失效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有显著成效,但其在岩石断口图像识别上仍面临主观性强和特征复杂等问题。为了提高岩石断口图像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InceptionV3模型,该模型... 岩石断口微观形貌识别对于揭示岩石断裂失效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有显著成效,但其在岩石断口图像识别上仍面临主观性强和特征复杂等问题。为了提高岩石断口图像识别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InceptionV3模型,该模型融合了Self-Attention与双线性注意力机制,对局部和全局特征提取,结合特征拼接融合技术,提升模型有效特征的提取能力,实现岩石断口图像识别。以岩石断口数据集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InceptionV3模型在砂岩断口图像识别方面准确率达到98.27%,使用验证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验证,Precision、Recall和F1-Score均达到85%,验证了模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岩石断口图像的自动化、高精度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岩石断裂失效的判定,对岩体工程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断口 图像识别 InceptionV3 Self-Attention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A-UNet网络的露天矿多类型道路识别模型
13
作者 李若谦 梁鹏 +4 位作者 刘言 王羽冉 郑来耀 王金松 王聚贤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149,共13页
露天矿区道路的精确识别对于矿区数字化与无人智能化建设至关重要,但现有机器视觉方法难以精准识别阴影遮挡及碎石堆积道路。提出一种以VGG16替代原有U-Net骨干网络,结合偏振多尺度特征自注意力(PMFS)和通道空间并行注意力(CSPA)机制,... 露天矿区道路的精确识别对于矿区数字化与无人智能化建设至关重要,但现有机器视觉方法难以精准识别阴影遮挡及碎石堆积道路。提出一种以VGG16替代原有U-Net骨干网络,结合偏振多尺度特征自注意力(PMFS)和通道空间并行注意力(CSPA)机制,用于矿区无人机图像道路识别的VMA-UNet网络。使用无人机采集矿区道路影像,并将其划分为非结构化、阴影遮挡、碎石堆积道路3种类型,经CLAHE处理后用Labelme标注,制成多类型道路数据集并采用迁移学习预训练模型。对比试验表明,CLAHE操作能够显著突出矿区不同类型道路所具有的特征,迁移学习使网络收敛速度更快,更好地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矿区道路数据。VMA-UNet在各类矿区道路数据集中表现优异,在总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交并比分别达94.8%、91.29%和80.58%,均优于D-LinkNet、Deep-LabV3+和U-Net网络模型,可精准识别阴影遮挡及碎石堆积道路的边缘,有效提升矿区多类型道路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深度学习 露天矿多类型道路 迁移学习 道路识别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冲击—冻融耦合损伤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亚宾 李宜杨 +2 位作者 卢宏建 赵春洁 白晋凯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5,共9页
针对矿山生产中开采作业造成的具有一定冲击损伤但不完全破碎的层状岩体,开展了含冲击裂纹的层状岩体的冻融损伤研究。通过入射幅值为60、70、80和90 mV的层状岩体冲击试验,将冲击后未完全破碎的试件进行冻融循环损伤及NMR测试,分析冻... 针对矿山生产中开采作业造成的具有一定冲击损伤但不完全破碎的层状岩体,开展了含冲击裂纹的层状岩体的冻融损伤研究。通过入射幅值为60、70、80和90 mV的层状岩体冲击试验,将冲击后未完全破碎的试件进行冻融循环损伤及NMR测试,分析冻融损伤规律。结果表明:当以60 mV和70 mV的入射幅值循环冲击1~3次时,岩石试件表面均出现裂纹,80 mV及以上的岩石试件破碎。层状岩体试件随冲击次数增加,应力峰值下降,最大应变与应变率增大,造成了损伤程度加深,抵抗破坏的能力减弱。冲击后初始孔隙度的分布以小孔隙为主,中孔隙其次,大孔隙最少。随着冻融次数增加,中大孔隙发育拓展导致小孔孔隙度分量减少。通过冲击后的最终损伤变量与30、60和90次冻融循环损伤变量拟合,呈现出指数分布,冲击损伤促进了冻融损伤的发育。研究成果可为含有层状岩体的寒区矿山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SHPB 冻融循环 NMR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慢化理论加锚板裂化围岩失稳破坏前兆研究
15
作者 刘嘉成 于光远 +4 位作者 韩强 梁鹏 张艳博 刘天一 王金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3-378,共6页
为揭示加锚板裂化岩体失稳破坏的前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采用轴力传感器与声发射系统对加锚板裂试件单轴加载过程声-力多参量进行实时监测,结合临界慢化理论构建前兆信息识别体系,系统研究了声发射能率、累计能量与锚索轴力时序信号的阶... 为揭示加锚板裂化岩体失稳破坏的前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采用轴力传感器与声发射系统对加锚板裂试件单轴加载过程声-力多参量进行实时监测,结合临界慢化理论构建前兆信息识别体系,系统研究了声发射能率、累计能量与锚索轴力时序信号的阶段演化特征及其失稳前兆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前呈现显著的时序特征异变:锚索轴力、声发射能率与累计能量的前兆响应时序依次滞后,其中锚索轴力失稳前兆较声发射参数提前10 s响应;基于临界慢化理论的方差分析显示,锚索轴力方差在塑性阶段末最先出现失稳前兆,较声发射能率方差和累计能量方差分别提前8 s,且三者方差前兆均较原始参数提前4 s;将锚索轴力原始时序参数及其方差作为主判据,声发射参数方差作为次判据。这一研究有助于揭示加锚板裂化围岩失稳破坏前兆信息,为矿山工程突发性破坏失稳破坏预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锚 板裂化 临界慢化 声发射 锚索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焊接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
16
作者 景会成 张冰珂 +2 位作者 张靖轩 郭明亮 孙晋超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2,128,共7页
为了提高焊接机械臂在不同障碍物环境中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种多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避障轨迹规划方法。利用6次多项式函数对机械臂前3个关节进行插值规划,获取运动轨迹。动态调整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 为了提高焊接机械臂在不同障碍物环境中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种多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避障轨迹规划方法。利用6次多项式函数对机械臂前3个关节进行插值规划,获取运动轨迹。动态调整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引入动态透镜成像反向学习策略,并融合重启策略和贪婪算法,提升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以IRB120型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上有显著的提升,运动轨迹平滑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反向学习策略 避障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晶体模型的岩石孔隙结构与矿物组成对裂纹扩展影响机制研究
17
作者 王帅 王豫徽 +3 位作者 王玲 李佳祺 赵梓皓 庞凯旋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89-3301,共13页
岩石内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是诱导岩体破裂失稳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利用颗粒流程序(particle flow code,简称PFC),构建含不同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晶体模型(grain based model,简称GBM),研究孔... 岩石内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是诱导岩体破裂失稳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利用颗粒流程序(particle flow code,简称PFC),构建含不同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晶体模型(grain based model,简称GBM),研究孔隙大小对裂纹扩展的影响以及不同矿物内裂纹的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短长轴比的增大,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先减小后增大,岩石的破坏程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短长轴比为0.8时,岩石破坏程度最严重。随着孔隙短长轴比的增大,岩石内形成的裂纹数量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张拉裂纹数量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而剪切裂纹数量基本无变化。岩石在破坏过程中以晶内张拉破坏为主,其次为晶间张拉破坏,晶内破坏和晶间破坏中剪切破坏均较少。孔隙短长轴比为0.6时对砂岩基质、黏土、云母内裂纹扩展演化行为影响程度最大,孔隙短长轴比为0.2时对石英和长石内裂纹扩展演化行为影响程度最大。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解决含孔隙缺陷岩体的失稳破坏问题提供参考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稳破坏 裂纹扩展 矿物组成 孔隙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不同航线规划方案下露天矿山三维建模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艳博 路恒骁 +4 位作者 梁鹏 姚旭龙 李群 于光远 李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露天矿山三维模型,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边坡地质灾害调查及治理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地形起伏落差较大的露天矿山,以单镜头四旋翼小型无人机为试验设备,采用基于DSM建立的仿地“之”字航线规划方案,并结合...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露天矿山三维模型,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边坡地质灾害调查及治理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地形起伏落差较大的露天矿山,以单镜头四旋翼小型无人机为试验设备,采用基于DSM建立的仿地“之”字航线规划方案,并结合传统的定高“之”字及“井”字航线规划方案,构建了不同航线下的露天矿山三维模型。从三维模型完整性、布设检测点两个方面分析模型精度,并对不同航线下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仿地“之”字和定高“之”字、“井”字3种航线规划方案均能获取完整的露天矿山三维模型;采用仿地“之”字航线得到的模型纹理、细节、颜色、信息丰富度以及模型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定高“之”字和“井”字航线;相比传统定高“之”字航线和“井”字航线,仿地“之”字航线是在地形起伏、落差较大的露天矿山地区进行无人机矿山建模的最优航线规划方案。仿地“之”字航线规划方案提高了露天矿山三维模型精度,对于矿山边坡灾害预警和灾害调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露天矿山 摄影测量 仿地航线 三维模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残缺信息的多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林 陈圣 +3 位作者 姚旭龙 张艳博 陶志刚 梁鹏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11-220,共10页
煤矿井下目标检测技术是建设智慧矿山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提供实时监测和识别能力,但井下光照不均匀、遮挡严重等因素造成了井下部分目标的信息缺失,极大降低了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井下残缺信息的多目标检... 煤矿井下目标检测技术是建设智慧矿山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提供实时监测和识别能力,但井下光照不均匀、遮挡严重等因素造成了井下部分目标的信息缺失,极大降低了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井下残缺信息的多目标检测算法。考虑到残缺目标易与井下背景相混淆,该算法通过在YOLOv5s的Backbone部分融入CBAM注意力模块,增强特征图中与残缺目标相关的通道和空间信息,从而增强抑制背景干扰能力。同时,为了有效地提取和强化小目标和被遮挡目标的细节特征,使用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代替原网络的PANet结构。其次,为了更好地适应井下残缺目标形状的变化,采用引入了额外边界框坐标信息的EIoU函数来优化原有损失函数。最后通过自建井下数据集对改进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目标检测算法可以更好地解决井下监控环境中目标尺寸较小、部分区域被遮挡、纹理和形状变化对目标检测精度的影响,改进后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1.3%,相较于原模型提高了2.7%左右,F1-Score达到了90.0%,相较于原模型提高了1.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缺目标检测 YOLOv5 注意力机制 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EIoU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Canny算子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包启龙 景会成 +2 位作者 张靖轩 王一 杨富荃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42,共7页
针对传统Canny边缘检测算法不能处理椒盐噪声干扰,阈值选取依靠人工干预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递归中值滤波取代高斯滤波,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减少图像边缘信息的丢失;然后,利用双线性插值改... 针对传统Canny边缘检测算法不能处理椒盐噪声干扰,阈值选取依靠人工干预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一种改进的递归中值滤波取代高斯滤波,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减少图像边缘信息的丢失;然后,利用双线性插值改进非极大值抑制对像素梯度值进行亚像素级别的定位;最后,采用基于迭代的Otsu阈值分割算法自适应地获取阈值并进行迭代式边缘连接,提高算法的自适应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对比Canny算子、Sobel算子以及一种改进的Canny算法,在去噪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上提高了8.5%,在边缘检测准确率上提高了22%,并且改进的算法去除椒盐噪声能力突出,自适应性强,检测出的边缘信息更完整,连续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CANNY 边缘检测 改进的递归中值滤波 双线性插值 基于迭代的Otsu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