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预防交感神经干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英泽 王庆贤 +2 位作者 潘进社 薛静 李亚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颈长肌内缘夹角以及交感神经干与中线的夹角、交感神经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并将该数据应用于临床.结果:①交感神经干呈斜行走向,同中线夹角为11.2°±4.7°.双侧颈长肌内缘夹角为13.1°±3.2°.②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分别为:C325.5±2.8mm,C4 20.4±3.5mm,C5 17.8±2.9mm,C6 10.2±2.4mm,C7 15.3±3.1mm.③颈交感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分别为:C3 29.1±3.2mm;C4 25.2±2.9mm,C5 23.4±2.7mm,C6 16.4±3.0mm,C7 21.7±4..6mm.④用该数据指导临床手术11例,经半年至6年随访,无一例损伤交感神经干,也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及椎体中央的距离在C6水平最小,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交感神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 预防 交感神经干损伤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嘉民 刘海涛 +1 位作者 马建刚 杨春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探究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均采用高脂加高蛋氨酸复合饲料喂... 目的:探究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均采用高脂加高蛋氨酸复合饲料喂养联合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法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且不进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辛伐他汀2.5 mg/kg灌胃给药,观察组大鼠给予丹黄通脉方20 g/kg(浓度:10 mL/kg)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次/d,各组均连续给药8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颈动脉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各组大鼠脑血流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TC、TG、LDL-C水平,TNF-α、IL-6、CRP及Hcy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但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观察组TC、TG、LDL-C水平,炎性反应递质TNF-α、IL-6、CRP及Hcy水平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观察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黄通脉方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大鼠的血脂,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炎性递质水平,可增加脑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通脉方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炎性反应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