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循环与后循环串联病变血管再通治疗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磊 韩永丰 +3 位作者 张栋梁 苏现辉 金文才 张学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7-932,共6页
目的 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并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的42例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目的 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并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的42例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术后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2分)组(21例)和预后不良(> 2分)组(21例),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Z=-2.916,P=0.00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Z=-2.048,P=0.041)、取栓次数≥3次比例(χ^(2)=4.725,P=0.030)和术后血肿型出血性转化比例(χ^(2)=8.400,P=0.004)均高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2.457,95%CI:2.066~75.120;P=0.006)、取栓次数≥3次(OR=9.387,95%CI:1.222~72.140;P=0.031)和术后发生出血性转化(OR=7.237,95%CI:1.019~51.403;P=0.048)是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机械取栓次数<3次和术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易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串联病变(非MeSH词) 血管再通治疗(非MeSH词)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