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中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永丰 杨磊 +2 位作者 李虹 张栋梁 刘朝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4-905,共12页
目的 探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简称颅内动脉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临床疗效和支架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非完全扩张管腔PTA... 目的 探讨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简称颅内动脉狭窄)非完全扩张管腔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TAS)的临床疗效和支架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非完全扩张管腔PTAS治疗的52例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率> 70%)患者。记录术中植入支架后的残余狭窄率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前和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采用MeshLab软件将血管三维影像学资料进行编辑,虚拟修复狭窄接近正常管腔,并获得支架植入前后狭窄动脉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支架植入后的残余狭窄率为(15.34±6.12)%,优于支架植入前[(84.60±7.20)%;t=98.672,P=0.000]。术后6个月mRS评分(0.38±0.21)分,低于术前[(1.21±0.43)分;t=24.124,P=0.000]。与支架植入前狭窄动脉各段管壁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支架植入后动脉近端正常段、狭窄段、远端正常段动态压力、总压力、剪切力、剪切率、单元雷诺数降低(均P=0.000),狭窄分支根部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剪切力(P=0.000)、剪切率(P=0.008)、单元雷诺数(P=0.000)亦降低。与支架植入前狭窄动脉各段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支架植入后动脉近端正常段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血流速度(P=0.000)、涡度(P=0.005)、湍流动能(P=0.000)、湍流强度(P=0.000)、湍流耗散率(P=0.000)、湍流雷诺数(P=0.000)降低,单元雷诺数升高(P=0.000);除外血流速度(P=0.138),狭窄分支根部动态压力、总压力、涡度、湍流动能、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湍流雷诺数值降低(均P=0.000);狭窄段动态压力、总压力、血流速度、涡度、湍流动能、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湍流雷诺数、单元雷诺数降低(均P=0.000);远端正常段动态压力(P=0.000)、总压力(P=0.000)、血流速度(P=0.001)、涡度(P=0.000)、湍流动能(P=0.000)、湍流强度(P=0.000)、湍流耗散率(P=0.000)、湍流雷诺数(P=0.000)降低,单元雷诺数升高(P=0.000)。虚拟修复狭窄后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接近支架植入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 非完全扩张管腔PTAS治疗重度颅内动脉狭窄可以改善狭窄动脉各段管壁和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紊乱血流对管壁的损害,降低完全扩张狭窄可能造成的斑块破碎脱落栓塞远端脑组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疾病 血流动力学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与后循环串联病变血管再通治疗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杨磊 韩永丰 +3 位作者 张栋梁 苏现辉 金文才 张学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7-932,共6页
目的 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并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的42例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目的 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并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血管再通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的42例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术后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2分)组(21例)和预后不良(> 2分)组(21例),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Z=-2.916,P=0.00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Z=-2.048,P=0.041)、取栓次数≥3次比例(χ^(2)=4.725,P=0.030)和术后血肿型出血性转化比例(χ^(2)=8.400,P=0.004)均高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2.457,95%CI:2.066~75.120;P=0.006)、取栓次数≥3次(OR=9.387,95%CI:1.222~72.140;P=0.031)和术后发生出血性转化(OR=7.237,95%CI:1.019~51.403;P=0.048)是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机械取栓次数<3次和术后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前循环和后循环串联病变患者血管再通治疗易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串联病变(非MeSH词) 血管再通治疗(非MeSH词)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副肿瘤性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一例
3
作者 王冬欣 卢海丽 陈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心悸、大小便障碍6个月,四肢麻木、震颤4个月,四肢无力、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个月,于2021年8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心率增快(145次/min),多发生于直立位,大小便障碍伴肛周...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心悸、大小便障碍6个月,四肢麻木、震颤4个月,四肢无力、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个月,于2021年8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心率增快(145次/min),多发生于直立位,大小便障碍伴肛周麻木,需借助开塞露通便;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震颤,麻木由双足逐渐进展至双下肢和上肢,持物时震颤明显,症状呈渐进性加重;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无法站立和行走,以及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肌阵挛 共济失调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春燕 张祥建 +3 位作者 祝春华 李海燕 胡书超 张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 探讨IL- 6表达在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不抗凝自体尾动脉血脑出血模型 (5 0 μl中等量脑出血 ) ,于脑出血后 6h、 2 4h、 4 8h、... 目的 探讨IL- 6表达在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不抗凝自体尾动脉血脑出血模型 (5 0 μl中等量脑出血 ) ,于脑出血后 6h、 2 4h、 4 8h、 72h处死大鼠 ,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及Nissl染色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于 4 8h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大鼠脑组织表达IL - 6也于 4 8h达到高峰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肿周围及海马的未受损神经元数在 72h时最少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高表达IL - 6参与了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IL-6 大鼠 脑水肿 神经元损伤 对照组 继发性 中等 高峰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预防交感神经干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英泽 王庆贤 +2 位作者 潘进社 薛静 李亚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 目的:对颈交感神经干的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进行定量解剖学研究,为预防在颈前部手术特别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中误伤交感神经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年尸体2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神经干,测量C3~C7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颈长肌内缘夹角以及交感神经干与中线的夹角、交感神经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并将该数据应用于临床.结果:①交感神经干呈斜行走向,同中线夹角为11.2°±4.7°.双侧颈长肌内缘夹角为13.1°±3.2°.②颈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分别为:C325.5±2.8mm,C4 20.4±3.5mm,C5 17.8±2.9mm,C6 10.2±2.4mm,C7 15.3±3.1mm.③颈交感干与颈椎椎体中央的距离分别为:C3 29.1±3.2mm;C4 25.2±2.9mm,C5 23.4±2.7mm,C6 16.4±3.0mm,C7 21.7±4..6mm.④用该数据指导临床手术11例,经半年至6年随访,无一例损伤交感神经干,也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交感神经干与颈长肌内缘及椎体中央的距离在C6水平最小,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交感神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 预防 交感神经干损伤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伟娜 葛海燕 +4 位作者 马静 曹琴英 白星宇 崔士芳 乔彦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152-4158,共7页
背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需不断加强临床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关于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 背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需不断加强临床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关于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脐血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儿发生RD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出生的早产儿304例,根据RD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RDS组120例与非RDS组184例。收集与早产儿发生RDS可能相关的临床特征并检测脐血维生素A、E水平;早产儿发生RDS及RD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DS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小于非RDS组,1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于非RDS组,脐血维生素A、E水平低于非RDS组(P<0.05)。RDS组早产儿中轻症86例,重症34例;重症RDS早产儿脐血维生素A水平低于轻症RDS早产儿,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于轻症RDS早产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脐血维生素A水平为早产儿发生RDS的影响因素[OR=2.208,95%CI(1.156,4.218),P<0.05];维生素A缺乏为早产儿发生重症RDS的影响因素[OR=6.835,95%CI(2.537,18.416),P<0.05]。结论发生RDS的早产儿脐血维生素A、E水平较低,脐血维生素A水平为早产儿发生RDS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建议在妊娠期适当补充维生素A以减少早产儿RDS的发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胎血 维生素A 维生素E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穿刺路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娟 隋爱霞 +3 位作者 张宏涛 于慧敏 高贞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21例、胰腺癌4... 目的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21例、胰腺癌4例。患者术前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CT引导下,根据病灶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穿刺路径,采用1~3支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扫描CT行验证计划。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肝路径21例,经胃路径9例,经十二指肠路径2例,经肠系膜路径2例,经胸腰髂肋肌路径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呕血、黑便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粒子总活度、粒子数目及周边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5种穿刺路径安全、可行;经空腔脏器植入时,需要有严格的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恶性肿瘤 125I粒子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永龙 班爱军 +1 位作者 郑桂敏 宁晓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5-395,400,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关节损伤及骨破坏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IL-1(interleukin 1)在RA的发病机制中是滑膜炎症反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2]。近年来,应用重组人型的IL-1受体...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关节损伤及骨破坏变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IL-1(interleukin 1)在RA的发病机制中是滑膜炎症反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2]。近年来,应用重组人型的IL-1受体拮抗剂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2],但由于生物制剂价格昂贵,在临床上限制了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联合双醋瑞因 类风湿关节炎 I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梅浩男 马将 +7 位作者 史万英 李红 张俊 陶晓琳 赵青青 刘煜 李亚永 霍建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32-939,共8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评价大脑可塑性,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低甲状腺素水平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潜在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脑卒中...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评价大脑可塑性,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低甲状腺素水平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潜在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低甲状腺激素水平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共28例,随机分为rTMS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通过rs-fMRI计算分数低频振幅(fALFF)并观察刺激后激活脑区,Pearson相关分析获得两组激活脑区基于下丘脑的全脑功能连接强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步变化的分布图。结果干预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患者MoCA评分增加(F=1163.054,P=0.000),血清T_(3)(F=1111.685,P=0.000)、T_(4)(F=847.333,P=0.000)、TSH(F=251.316,P=0.000)水平升高;rTMS组fALFF值增高脑区主要分布于小脑后叶(t=4.699,P<0.05)、额中回(t=4.356,P<0.05)和额上回(t=5.675,P<0.05),fALFF值降低脑区以颞上回(t=-7.874,P<0.05)和颞中回(t=-5.776,P<0.05)为主。以双侧下丘脑为兴趣区的全脑功能连接增强与血清T_(3)和TSH水平同步升高存在相关性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小脑、额叶及海马旁回。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大脑皮质间接影响下丘脑功能,提高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继而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经颅磁刺激 甲状腺激素类 神经康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嘉民 刘海涛 +1 位作者 马建刚 杨春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探究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均采用高脂加高蛋氨酸复合饲料喂... 目的:探究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均采用高脂加高蛋氨酸复合饲料喂养联合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法构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且不进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辛伐他汀2.5 mg/kg灌胃给药,观察组大鼠给予丹黄通脉方20 g/kg(浓度:10 mL/kg)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次/d,各组均连续给药8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颈动脉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各组大鼠脑血流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TC、TG、LDL-C水平,TNF-α、IL-6、CRP及Hcy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但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观察组TC、TG、LDL-C水平,炎性反应递质TNF-α、IL-6、CRP及Hcy水平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观察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黄通脉方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大鼠的血脂,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炎性递质水平,可增加脑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通脉方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炎性反应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在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茹 刘晓艳 +1 位作者 陈静 李云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I0001-I0001,共1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池肇春主编,刘元涛、辛永宁、季光、王洪武、刘莹副主编,ISBN:9787117271202。本书是一本结合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强实际操作价值的书籍。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池肇春主编,刘元涛、辛永宁、季光、王洪武、刘莹副主编,ISBN:9787117271202。本书是一本结合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强实际操作价值的书籍。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治等多方面都有很大进展与提高,为了保证本书质量,主编组织全国有关从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各个领域的专家根据自己的专长,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预防等进行撰写,以新的内容如:近年国内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共识、病毒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理念、方法等,为消化科、肝病科等学科的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利拉鲁肽 人民卫生出版社 肝病科 参考资料 流行病学 NAFLD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针在颈外静脉穿刺中的一点改进
12
作者 李蓉 赵丽芬 《山西护理杂志》 1994年第5期133-134,共2页
通过改进颈外静脉穿刺针,并经50例患者应用,结果满意,提高了颈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保证了病人的治疗,尤其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间。
关键词 穿刺针 改进 颈外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