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付珺 胡俊岭 +2 位作者 刘强 胡世民 刘秀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31-3234,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RI,DCE MRI)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眼眶肿瘤患者55例,采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RI,DCE MRI)在眼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眼眶肿瘤患者55例,采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检查者分为常规MRI组,采用DCE MRI进行检者查分为DCE MRI组,分析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DCE MRI组眼眶肿瘤良恶性误诊率为9.09%,低于常规MRI组23.64%(P<0.05)。眼眶肿瘤在TIC曲线分型中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眶良性肿瘤的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值低于眼眶恶性肿瘤(P<0.05)。DCE MRI敏感度和准确度显著高于常规MRI,DCE MRI特异度低于常规MRI(P<0.05)。结论采用DCE MRI成像技术检测,可以提高眼眶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眼眶肿瘤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眼前段板栗刺异物
2
作者 路璐 王影 +4 位作者 张驰 付天英 郭金喜 魏炜 路英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2-75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成像诊断眼前段板栗刺异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因板栗刺扎伤或取出眼部板栗刺后残留异物而接受眼UBM检查及其后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基于UBM测量异物距角膜缘距离及其结膜下深度、长度;以手术所见为标准,... 目的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成像诊断眼前段板栗刺异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因板栗刺扎伤或取出眼部板栗刺后残留异物而接受眼UBM检查及其后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基于UBM测量异物距角膜缘距离及其结膜下深度、长度;以手术所见为标准,评估UBM诊断眼前段板栗刺异物的效能,分析异物定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BM检出的70例眼前段板栗刺异物中,5例眼部单一组织(5/70,7.14%)受累,65例眼部多组织(65/70,92.86%)受累。UBM共检出109枚异物,98枚与手术所见相符,诊断准确率为89.91%(98/109);11枚术中未见,假阳性率为10.09%(11/109);4枚UBM未见而术中探查发现并摘除,假阴性率为3.92%(4/102)。98枚UBM正确诊断的板栗刺异物中,10枚位于角膜基质层内(10/98,10.20%);88枚位于眼球壁(88/98,89.80%),其中43枚位于结膜下(43/88,48.86%)、45枚位于巩膜内(45/88,51.14%),中位长度0.200 mm,与角膜缘的距离为(2.963±1.504)mm,结膜下深度为(0.785±0.388)mm。眼球壁异物与角膜缘距离及结膜下深度呈正相关(r_(s)=0.361,P<0.010),异物长度则与异物至角膜缘距离及其结膜下深度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UBM成像可用于临床诊断及定位眼前段板栗刺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异物 诊断 显微镜检查 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眼眶不同病理类型肿物1例
3
作者 路璐 张驰 付天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17,共2页
患者女,65岁,3天前因“头痛”于外院经CT检出双眼眶内肿物;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双眼周边虹膜激光切除术后5年。查体:血压126/52 mmHg;专科检查:左、右眼视力均0.5;右眼球向前上方突出,下转受限,眶下间隙触及肿物前缘,边界不清;左眼球未... 患者女,65岁,3天前因“头痛”于外院经CT检出双眼眶内肿物;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双眼周边虹膜激光切除术后5年。查体:血压126/52 mmHg;专科检查:左、右眼视力均0.5;右眼球向前上方突出,下转受限,眶下间隙触及肿物前缘,边界不清;左眼球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通过IGF-1R/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流失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贾歆 刘强 +3 位作者 杨建彬 王彦玲 刘砚星 刘经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甜菜碱(betaine,TCJ)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及甜菜碱组(TCJ),每组10只,其中对MOD组和TCJ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TCJ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甜菜... 目的探讨甜菜碱(betaine,TCJ)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及甜菜碱组(TCJ),每组10只,其中对MOD组和TCJ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TCJ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甜菜碱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通过Micro-CT检测、HE染色切片以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三点弯曲试验、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TCJ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骨强度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TCJ组大鼠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V/BV、Tb.N、Tb.Th和Tb.Sp较MOD组明显改善(P<0.05)。和MOD组比较,TCJ组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p-IGF-1R、p-GSK-3β、p-β-catenin、IGF-1R和GSK-3β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甜菜碱通过IGF-1R/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流失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骨量流失 IGF-1R/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密度 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结膜皮样脂肪瘤与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CT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秀军 胡世民 +3 位作者 刘立民 刘强 付珺 张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62-865,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结膜皮样脂肪瘤与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临床及CT表现,探讨CT对两种病变诊断及鉴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22眼)结膜皮样脂肪瘤及16例(28眼)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CT表现。结果:结膜皮样脂肪... 目的:总结分析结膜皮样脂肪瘤与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临床及CT表现,探讨CT对两种病变诊断及鉴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22眼)结膜皮样脂肪瘤及16例(28眼)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CT表现。结果:结膜皮样脂肪瘤CT表现为眼球颞侧结膜下"新月形"脂肪密度肿块影,不与眶内脂肪相连续,20例患者中2例为双眼发病,18例为单眼发病,2例病灶内可见静脉石,所有病灶均未见泪腺脱垂;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CT多表现为眼眶颞上象限结膜下"月牙形"或"半月形"脂肪密度肿块影,与眶内脂肪相连续且密度均匀一致,16例中12例双眼发病,其中1例眶脂肪脱垂发生于双眼鼻侧结膜下,另外4例为单眼发病,28眼病灶中15眼伴泪腺脱垂。结论:结膜皮样脂肪瘤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为单眼颞侧发病,伴泪腺脱垂很少见;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的眼眶颞上象限,双眼发病居多,多伴有泪腺脱垂,CT可明确这两种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皮样脂肪瘤 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腮腺区异位颅咽管瘤1例
6
作者 张宝明 岳伟丽 +5 位作者 刘强 胡世民 常金房 胡俊岭 吉鹏 姚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67-767,共1页
女性患儿,3岁,发现左腮腺区肿物1个月;既往体健。查体:左侧耳后区局限性稍隆起,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左侧腮腺区偏后极部17 mm×14 m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图1A),中心区呈低密度,CT值约26 HU,伴点状钙化灶,外周呈蛋... 女性患儿,3岁,发现左腮腺区肿物1个月;既往体健。查体:左侧耳后区局限性稍隆起,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左侧腮腺区偏后极部17 mm×14 m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图1A),中心区呈低密度,CT值约26 HU,伴点状钙化灶,外周呈蛋壳样钙化,与腮腺分界不清;考虑鳃裂囊肿可能。MRI:左侧腮腺区17 mm×14 mm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图1B),其内伴点片状短T2信号及较长T2信号囊变区,外周伴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囊性部分无强化;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多形性腺瘤,不除外鳃裂囊肿。行全麻下腮腺肿物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术中左侧腮腺区白色肿物,最大径约20 mm,质软,与面神经分界不清;光镜下见肿物内含部分“豆渣样”物,其内见大量镜影细胞灶,局部伴钙化,周围上皮细胞围绕,上皮细胞似呈星网状层分化,周边呈栅栏状排列(图1D);免疫组织化学:CKpan(+),CK5/6(+),CK7(+),CK8/18(+),Ki-67(5%~8%+)。病理诊断:(左侧腮腺区异位)颅咽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腮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眼眶内成熟畸胎瘤1例
7
作者 张宝明 岳伟丽 +6 位作者 刘强 胡世民 杨蕾蕾 胡俊岭 宋建林 刘震 姚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8-1118,共1页
女性患儿,3岁,出生后左眼球突出且逐渐进展,无流泪等伴随症状,未接受诊治;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查体:左眼球向鼻上方移位并凸出,下眼睑和球结膜充血、水肿,凸出睑裂外;视力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左眼球凸出,球后脂... 女性患儿,3岁,出生后左眼球突出且逐渐进展,无流泪等伴随症状,未接受诊治;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查体:左眼球向鼻上方移位并凸出,下眼睑和球结膜充血、水肿,凸出睑裂外;视力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左眼球凸出,球后脂肪间隙内见23 mm×36 mm卵圆形低密度占位(图1A),CT值约10 HU,其内可见分隔,外缘见点状钙化;考虑左眼眶内皮样囊肿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畸胎瘤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