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累积效应的铝材塑性损伤电磁超声非线性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闯 曹晓琳 +2 位作者 刘素贞 金亮 杨庆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961-3967,共7页
针对材料早期微损伤检测这一热点问题,基于导波在固体中传播的波动方程以及固体力学的非线性理论,利用 Murnaghan 模型进行电磁超声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模拟不同程度的塑性损伤,观察基波与二次谐波幅值的变化,进而研究二次谐波... 针对材料早期微损伤检测这一热点问题,基于导波在固体中传播的波动方程以及固体力学的非线性理论,利用 Murnaghan 模型进行电磁超声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模拟不同程度的塑性损伤,观察基波与二次谐波幅值的变化,进而研究二次谐波的累积效应。通过对比完好试件与损伤试件实验,研究基波幅值、二次谐波幅值以及二阶相对非线性系数的变化规律,验证了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可累积的二次谐波,并且二阶相对非线性系数与传播距离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用于实现对塑性损伤区域长度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 非线性超声 二次谐波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矩阵式WPT系统网侧电流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珺 杨快荣 +1 位作者 何许国 霍鹏冲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振槽电压电流特性,基于参数归一化方法得到2个基波分量的等效电路,进而推导出MC-WPT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消除低次谐波含量为目标,应用计算法得到接收侧H桥的优化调制波,使网侧电流低频成分仅有工频分量,从而降低网侧电流THD。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谐波抑制调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矩阵变换器 总谐波失真 谐波抑制调制策略 网侧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反演的磁动力超声成像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帅 李子秀 +2 位作者 张雪莹 赵明康 徐桂芝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303-3310,共8页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与肿瘤进行特异性结合,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或特异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潜在应用前景。该文研究一种基于时间反演的磁动力超声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时变磁场在标记了磁性纳米粒子生物组织内产生的磁动力诱发超声信号,并重...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与肿瘤进行特异性结合,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或特异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潜在应用前景。该文研究一种基于时间反演的磁动力超声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时变磁场在标记了磁性纳米粒子生物组织内产生的磁动力诱发超声信号,并重建出纳米粒子分布图像。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不同半径的纳米粒子标记生物组织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获取磁动力超声的声压信号,并采用时间反演方法进行纳米粒子分布重建。制作纳米粒子标记的生物组织仿体模型和离体生物组织样本,进行了磁动力超声成像实验。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分布图像边界与标记生物组织的纳米粒子边界一致性较高,该成像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成像目标的尺寸和位置信息,表明该成像方法的有效性,有望用于磁性纳米标记生物组织的分子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磁动力超声成像 声压信号 时间反演法 纳米粒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基于Verhulst-SVM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模型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冠英 羡一鸣 +3 位作者 葛磊蛟 王莹 赵滨滨 王尧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面临着很多新问题,例如:GDP、人口等电力负荷影响因素呈"S"型曲线增长、电力负荷影响因素与电力负荷之间的不确定性增加、历史样本数量少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Verhulst-SVM的中长期...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面临着很多新问题,例如:GDP、人口等电力负荷影响因素呈"S"型曲线增长、电力负荷影响因素与电力负荷之间的不确定性增加、历史样本数量少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Verhulst-SVM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从经济新常态特征中提取影响电力负荷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然后,利用Verhulst模型对"S"型曲线增长的电力负荷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替代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实现小样本、高不确定性条件下中长期负荷高精度预测。最后,通过天津市2015年和2016年的负荷预测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长期负荷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负荷预测 VERHULST模型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电流角度的维也纳整流器单管开路故障的在线辨识 被引量:5
5
作者 姚芳 王刘浏 +2 位作者 唐圣学 王晓鹏 李志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为提高维也纳整流器单管开路故障的辨识速度,通过分析单管开路故障后的电流故障特征,在不增加额外硬件电路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态电流角度的单管开路故障辨识方法。此方法利用输入电流的角度信息与非故障相电流瞬时值进行故障相... 为提高维也纳整流器单管开路故障的辨识速度,通过分析单管开路故障后的电流故障特征,在不增加额外硬件电路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态电流角度的单管开路故障辨识方法。此方法利用输入电流的角度信息与非故障相电流瞬时值进行故障相定位和故障开关管定位,实现了维也纳整流器单管开路故障的在线辨识,具有良好的抗负载波动能力,并将故障开关管定位时间缩短至与故障相定位时间一致,能够在10%~70%工频周期内在线辨识维也纳整流器单管开路故障,对整流器的安全运行和后续维修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也纳整流器 单管开路故障 电流角度 电流瞬时值 在线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模块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6
作者 唐圣学 张继欣 +1 位作者 姚芳 马强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94,共18页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模块在高压大功率电能转换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这些领域人们对IGBT模块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归纳预测了IGBT模块及其模块市场规模与需求。然后从寿命预测机理角度,将...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模块在高压大功率电能转换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这些领域人们对IGBT模块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归纳预测了IGBT模块及其模块市场规模与需求。然后从寿命预测机理角度,将IGBT模块预测方法归类为基于模型的预测方法和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两大类,对每类的研究现状、基本原理、预测过程实施、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与归纳。最后统计分析了近十年研究成果,并讨论了IGBT模块寿命预测方法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解析模型 物理模型 数据驱动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组串热斑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唐圣学 邢玥 +2 位作者 陈丽 宋晓 姚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针对太阳电池组串热斑效应,研究太阳电池组串热斑的防治策略。首先从防治成本、功率损耗、热斑温度和组串输出功率4个技术指标总结和对比了现有太阳电池组串热斑防治策略,给出了热斑防治的评估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串入电阻的太阳电池组... 针对太阳电池组串热斑效应,研究太阳电池组串热斑的防治策略。首先从防治成本、功率损耗、热斑温度和组串输出功率4个技术指标总结和对比了现有太阳电池组串热斑防治策略,给出了热斑防治的评估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串入电阻的太阳电池组串热斑防治策略。该策略利用串入的电阻分担热斑电池承受的反向电压,降低了热斑电池功率损耗和温度。设计了由电压比较器、功率MOS管、三极管、分压电阻等组成的防治电路,并给出防治电路的防治原理。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文中防治策略的效果。与传统的解决方案对比分析表明,该文所提热斑防治策略,具有热斑电池温度低、太阳电池组串输出功率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温度 电压控制 热斑控制 功率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摆和拾振弹簧的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志华 王光震 +2 位作者 姚涛 吕殿利 周严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8-994,共7页
针对漂浮式波浪能发电技术,提出一种采用单摆和拾振弹簧结构的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基于汉密尔顿能量定律建立该装置的两自由度运动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单摆的运动规律,再根据单摆的角位移和电磁感应定律建立输出电动势模型。研究... 针对漂浮式波浪能发电技术,提出一种采用单摆和拾振弹簧结构的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基于汉密尔顿能量定律建立该装置的两自由度运动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单摆的运动规律,再根据单摆的角位移和电磁感应定律建立输出电动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弦振动激励下,通过拾振弹簧结构可有效增大单摆的转动角度,从而提高装置的输出电压;当波高为4.0 cm,频率为1 Hz时,该装置的输出电压为5 V,平均输出功率为0.46 W,可满足小型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该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发电 拾振机构 系统模型 振动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故障在线预测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唐圣学 董沙沙 姚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341,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参数退化的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故障在线预测方法。首先,分析输出电容的失效机理,选取反映电容退化规律的等效串联电阻(ESR)RESR和电容值(C)为退化特征参数。然后,根据Buck连续导通模式,提出一种新的利用输出电压纹波分...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参数退化的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故障在线预测方法。首先,分析输出电容的失效机理,选取反映电容退化规律的等效串联电阻(ESR)RESR和电容值(C)为退化特征参数。然后,根据Buck连续导通模式,提出一种新的利用输出电压纹波分量计算特征参数ESR值RESR和C的在线提取方法,该方法可高效无电流传感器实现ESR值RESR和电容C在线监测。最后,利用特征参数ESR值RESR和C的时间序列,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实现Buck变换器输出电容故障值预测。仿真实例及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串联电阻 电容值 在线系统 输出电容 BUCK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漏电流的非隔离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圣学 宋声远 姚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针对非隔离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漏电流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母线开关对称的非隔离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给出了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和开关组态,通过建立光伏电池寄生电容的共模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漏电流的产生和抑制机理。根据开关组... 针对非隔离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漏电流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母线开关对称的非隔离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给出了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和开关组态,通过建立光伏电池寄生电容的共模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漏电流的产生和抑制机理。根据开关组态和抑制机理,设计了相应的单极性双载波调制策略和准PR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变流器具有良好的漏电流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电流型逆变器 漏电流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混沌振子和新相态判别法的局部放电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晓霞 张启宇 +1 位作者 冯志新 王雪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162,共7页
为了降低信号检测的信噪比,利用新型混沌振子作为检测工具,采用Lyapunov指数法分析动力学特性,通过提升临界混沌阈值精度减少在覆盖初始相位差方面混沌振子的使用数量。利用系统周期特点,提出新相态判别法并设计仿真电路,实现相态的自... 为了降低信号检测的信噪比,利用新型混沌振子作为检测工具,采用Lyapunov指数法分析动力学特性,通过提升临界混沌阈值精度减少在覆盖初始相位差方面混沌振子的使用数量。利用系统周期特点,提出新相态判别法并设计仿真电路,实现相态的自动识别并记录间歇混沌状态周期,最后对指数衰减振荡型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检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混沌振子动力学特性丰富,抗噪性能优越,能够实现更低的信噪比检测,新相态判别法不受过渡过程的影响,具有普适性和电路可实现性,二者结合可以检测超高频毫伏级的变压器局部放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信号检测 局部放电 Lyapunov指数法 MULTI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压电源谐振升压倍压电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晓光 史冉冉 +1 位作者 高思佳 赵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104,共8页
提出了一种高压电源谐振升压倍压电路,该电路由LC谐振电路与整流电路组成。对该电路的工作模式和稳态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电路的数学模型:以归一化的形式定量描述了稳态输出电压与电流的增益、短路特性和开路特性、输出纹波与... 提出了一种高压电源谐振升压倍压电路,该电路由LC谐振电路与整流电路组成。对该电路的工作模式和稳态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电路的数学模型:以归一化的形式定量描述了稳态输出电压与电流的增益、短路特性和开路特性、输出纹波与电压降、以及器件上的电应力,并分析了电路品质因数、归一化频率和电容比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C-W电路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具有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纹波小、短路特性好以及响应速度快的优点,满足高压小电流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电路 谐振升压 倍压 AC/DC变换器 电压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电动机铸铜转子槽型结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江 郭世炜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1,共7页
铸铜转子能有效提高感应电动机的效率,但导致感应电动机启动转矩降低、启动电流升高.针对该问题,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简称SSA)基础上,结合反向学习策略和自适应变异提出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 铸铜转子能有效提高感应电动机的效率,但导致感应电动机启动转矩降低、启动电流升高.针对该问题,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简称SSA)基础上,结合反向学习策略和自适应变异提出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简称ISSA).使用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模型筛选出对电动机启动性能影响较大的转子槽型结构参数,将其作为优化变量,以降低计算时间.实例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 algorithm,简称GWOA)和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简称WOA),ISSA优化后的转子槽型结构参数最接近循环遍历法的转子槽型结构参数,ISSA优化后的电动机综合启动性能最优;ISSA优化后的电动机启动转矩倍数比优化前增加了0.4091,启动电流倍数比优化前降低了0.0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感应电动机 铸铜转子 LASSO模型 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IGBT器件功率损耗计算与结温探测 被引量:46
14
作者 王希平 李志刚 姚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36-1646,共11页
半桥子模块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MMC)的核心单元,根据运行工况参数计算半桥子模块器件的功率损耗是进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结温探测的关键,准确的结温波动信息对MMC换流阀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和安全运行尤为重... 半桥子模块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MMC)的核心单元,根据运行工况参数计算半桥子模块器件的功率损耗是进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结温探测的关键,准确的结温波动信息对MMC换流阀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和安全运行尤为重要。与一般的两电平逆变器不同,MMC系统中桥臂电流具有与生俱来的直流偏置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半桥子模块中IGBT器件功率损耗与瞬态结温计算的数学解析方法。首先研究半桥子模块中各导通器件电流复现方法,建立基于开关周期的平均功率损耗计算模型,基于瞬态热阻抗建立半桥子模块中IGBT器件的热网络模型;然后通过一个2MW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算例,计算子模块中上下管开关器件的功率损耗和瞬态结温变化,计算速度是时域仿真模型的1 000倍;最后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电热耦合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 半桥子模块 功率损耗 结温探测 电热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高效屏蔽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睿泽 杨庆新 +2 位作者 李永建 苑朝阳 章鹏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3-169,共7页
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当多个距离相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同时工作时,系统间漏磁场引起的耦合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产生影响,干扰系统谐振参数,进而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谐振屏蔽线圈以消除系统间邻近耦... 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当多个距离相近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同时工作时,系统间漏磁场引起的耦合会对周围的电磁环境产生影响,干扰系统谐振参数,进而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谐振屏蔽线圈以消除系统间邻近耦合,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其对改善邻近耦合和传输效率的影响。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了线圈形状及匝数对屏蔽效果的影响,并对屏蔽线圈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方形密绕线圈屏蔽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系统间邻近耦合造成的参数扰动,有助于系统调谐以提高邻近耦合下的系统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邻近耦合 谐振屏蔽线圈 屏蔽方法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应力优化的双重移相调制方式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仁龙 李永建 +1 位作者 李珊瑚 杨庆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为了减小双有源桥DAB(dual active bridge)变换器在双重移相DPS(dual phase-shift)调制方式时,由于变压器原、副边电压不匹配导致电流应力增大的问题,基于DPS调制方式,在不增加新的移相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改变内外移相角间的约束关系,提... 为了减小双有源桥DAB(dual active bridge)变换器在双重移相DPS(dual phase-shift)调制方式时,由于变压器原、副边电压不匹配导致电流应力增大的问题,基于DPS调制方式,在不增加新的移相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改变内外移相角间的约束关系,提出了一种电流应力优化的新型移相IDPS(improved dual phase-shift)调节方式。分析了IDPS工作特性,建立电流与功率的数学模型;提出电流应力优化控制方法,并与传统DPS调制方式对比,分析电流应力与回流功率特性。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提出的IDPS调制方式与传统DPS方式相比,降低了轻载与中载时的电流应力与回流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 双重移相调制 电流应力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SM调速系统的新型指数趋近率滑模控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畅 宋桂英 +1 位作者 杨博伟 张泽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6,共10页
针对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简称PI)控制器不能满足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要求,在传统指数趋近率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指数趋近率,基于该新型指数趋近率设计滑模控制器.另外... 针对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简称PI)控制器不能满足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调速系统的控制要求,在传统指数趋近率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指数趋近率,基于该新型指数趋近率设计滑模控制器.另外,设计一种扰动观测器,把扰动观测结果反馈至滑模控制器,以降低外部扰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PMSM调速系统负载突增时,相对于传统指数趋近率控制和PI控制,新型指数趋近率控制转速波动最小、抗扰动能力最强;相对于PI控制,新型指数趋近率滑模控制电流响应更快更平稳;相对于传统指数趋近率控制,新型指数趋近率滑模控制稳态转速波动较小、抖振得到更明显的抑制.RT-LAB半实物平台的实验结果表明:PMSM调速系统负载突增时,相对于PI控制,新型指数趋近率控制转速波动更小、转速回到设定值时间更短、电流响应更平稳;相对于传统指数趋近律控制,新型指数趋近律控制稳态交直轴电流波动更小,表明其能更有效地抑制抖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新型指数趋近率 滑模控制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鹏 姚帅亮 +1 位作者 姚芳 董超群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9,共14页
作为各种新能源发电设备和驱动系统的核心部分,逆变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高电压等级、高功率密度和高集成化的逆变器已成发展趋势,但增加更多的开关器件也会增大其故障概率,因此,采取快速有效... 作为各种新能源发电设备和驱动系统的核心部分,逆变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高电压等级、高功率密度和高集成化的逆变器已成发展趋势,但增加更多的开关器件也会增大其故障概率,因此,采取快速有效的方法对逆变器的故障进行诊断十分重要。针对逆变器功率管故障诊断,目前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基于解析模型、基于信号处理和基于数据驱动3种。为使诊断方法分类简单直观,从实际电路中检测变量的角度,在电流、电压和功率3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阐述了各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最后概述了逆变器故障诊断的难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功率管 开路故障 故障诊断 故障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源性的直流微电网并联变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泽华 宋桂英 +3 位作者 侯明宣 杨博伟 张晓璐 刘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1-507,共7页
针对可再生能源聚合而形成带混合负载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与协调性问题,提出一种将无源控制与改进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前馈补偿相结合的新型控制算法,在消除恒功率负载对直流微电网的影响的同时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再利用线路阻抗补偿来改善... 针对可再生能源聚合而形成带混合负载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与协调性问题,提出一种将无源控制与改进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前馈补偿相结合的新型控制算法,在消除恒功率负载对直流微电网的影响的同时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再利用线路阻抗补偿来改善分流精度与实现电压无偏差。该文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并联DC-DC变换器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对比传统无源控制与比例积分调节的无源控制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抑制了恒功率负载与线路阻抗对直流微电网的影响。最后,在Opal-RT半实物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可再生能源 DC-DC变换器 控制算法 鲁棒性 电压无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性点电容的三相光伏逆变器漏电流抑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声远 唐圣学 姚芳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三相非隔离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漏电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性点电容的三相三电平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方法。建立三相三电平光伏逆变器共模模型,分析了漏电流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机理。为了抑制寄生电容上共模电压产生的漏电流,用电容将... 针对三相非隔离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漏电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性点电容的三相三电平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方法。建立三相三电平光伏逆变器共模模型,分析了漏电流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机理。为了抑制寄生电容上共模电压产生的漏电流,用电容将交流侧中性点和直流侧中性点连接起来,形成漏电流的共模LC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可有效滤除共模电压的高频分量,且对差模回路不产生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非隔离型逆变器 三相三电平逆变器 漏电流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