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养护对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调控效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炜 杨古月 +4 位作者 李橙 邓凯予 陈香宇 张仪杰 李思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6,216,共8页
掺配剩余污泥是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自然养护可提高剩余污泥基质的稳定性,降低基质中污染物的析出风险。分析了不同自然养护时间下剩余污泥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了自然养护对生物滞留设施雨水... 掺配剩余污泥是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自然养护可提高剩余污泥基质的稳定性,降低基质中污染物的析出风险。分析了不同自然养护时间下剩余污泥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了自然养护对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水文调控能力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养护可提升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的雨水水文调控能力,并强化对典型径流污染物的去除作用;自然养护20 d时,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的场次径流总量削减率可提高16.91%;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出水中NH_(4)^(+)-N、TN、TP和COD的浓度分别符合水体Ⅳ类、Ⅴ类、Ⅲ类和Ⅳ类水质标准,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33、1.83、0.194和23.3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剩余污泥基质 自然养护 水文调控能力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新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颖 田在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57,共5页
厌氧氨氧化技术利用NO_(2)^(-)-N氧化NH_(4)^(+)-N来实现污水中氮素的高效去除,其中NO_(2)^(-)-N的产生是实现厌氧氨氧化应用的难点,而短程硝化是获取NO_(2)^(-)-N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在实际工程中通过短程硝化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 厌氧氨氧化技术利用NO_(2)^(-)-N氧化NH_(4)^(+)-N来实现污水中氮素的高效去除,其中NO_(2)^(-)-N的产生是实现厌氧氨氧化应用的难点,而短程硝化是获取NO_(2)^(-)-N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在实际工程中通过短程硝化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累积的问题,介绍了厌氧氨氧化、短程反硝化工艺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短程反硝化工艺累积NO_(2)^(-)-N的过程,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氮素污染物。对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工艺耦合方式在处理实际废水时的可行性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厌氧氨氧化 亚硝酸盐累积 短程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1D生物滞留设施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率定
3
作者 张炜 李雨晴 +5 位作者 王浩远 李橙 邓凯予 贠茜 代梦德 李思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11803-11809,共7页
为验证HYDRUS-1D模拟生物滞留设施水文调控效应的可靠性,通过物模试验,采用修正Morris法对模型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结合模拟值和实测值对筛选后的参数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其各削减率输出结果的敏感... 为验证HYDRUS-1D模拟生物滞留设施水文调控效应的可靠性,通过物模试验,采用修正Morris法对模型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结合模拟值和实测值对筛选后的参数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及其各削减率输出结果的敏感参数不尽相同,其中降雨量均为高敏感参数;利用变异系数法,判断参数的综合敏感程度,其主要敏感参数包括降雨量,蓄水层高度,种植土层和基质层的饱和含水率、饱和导水率和孔径分布参数;验证期内模型模拟和物模实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最高为0.131、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均低于6.92%、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和决定系数R2均为0.9以上,匹配度高,模拟结果可靠,为利用HYDRUS-1D改进生物滞留设施规划设计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生物滞留设施 雨水水文调控 敏感性分析 参数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