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廊坊市重污染天气特征及减排效果评估
1
作者 王铭 杜桂敏 +5 位作者 李瑾 刘大喜 吕喆 聂滕 李国昊 崔建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9,共13页
为了统筹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7月制定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文章将廊坊市11次预警(4次黄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和1次红色预警)划分为8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次污染过程PM_(2.5)... 为了统筹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7月制定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文章将廊坊市11次预警(4次黄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和1次红色预警)划分为8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次污染过程PM_(2.5)平均浓度为41.4~129.0μg/m^(3),综合后向轨迹模拟、地面天气型等手段,将污染过程分为4类,包括西南输送类、东南输送类,西北方向输送类以及局地污染过程。其中高压后部、低压前部和弱高压是导致南部区域传输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型,均压场、弱高压是导致西北来向和局地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型,且西南来向与局地污染过程PM_(2.5)均值与峰值浓度均高于东南来向和西北来向污染过程,说明此两类污染发生时,廊坊市空气质量更差。结合各预警等级污染物减排比例,采用WRF-CMAQ模式对11次预警期间“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预警期间PM_(2.5)平均浓度下降了2.6%~5.9%,PM_(2.5)峰值浓度降低了0.7%~7.7%。整体来看,应急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廊坊市空气质量,并起到了“削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预警 应急措施 绩效分级 差异化管控 WRF-CMAQ 廊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气环境应急防护标准对中国大气环境应急工作的启示
2
作者 董立鹏 赵小进 +3 位作者 付贺鹏 刘蕾 张建辉 曹艳梅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环境应急防护标准是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风险评估、应急监测和疏散的重要依据,其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限值是评估人体健康影响的直接依据。首先,在介绍美国大气环境应急防护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标准值的优劣势,总结其实施经验;其次... 环境应急防护标准是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风险评估、应急监测和疏散的重要依据,其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限值是评估人体健康影响的直接依据。首先,在介绍美国大气环境应急防护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标准值的优劣势,总结其实施经验;其次,从规则制定、文件衔接、实际执行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环境应急防护标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疏散 环境应急防护标准 毒性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重污染特征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峰 姚欢 +5 位作者 刘保献 王帅 李倩 郭元喜 张良 潘锦秀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3,共8页
为探讨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_(2.5)重污染时空演变特征,对"2+26"城市7年间的大气环境监测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年际变化上,重污染过程次数逐年下降,发生时长和强度分3个阶段大幅降低。相比... 为探讨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_(2.5)重污染时空演变特征,对"2+26"城市7年间的大气环境监测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年际变化上,重污染过程次数逐年下降,发生时长和强度分3个阶段大幅降低。相比2013年,2014—2016年重污染小时数、天数和峰值浓度均降低了一半左右,2017—2019年则下降了约80%。目前,区域重污染过程以持续1~2 d的较短过程为主。在季节分布上,全年重污染集中于秋冬季,其中冬季占比从60%升至80%,尤其是1月的重污染占比最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差异明显缩小,呈相对均匀化趋势,区域污染中心有所南移,南部的冀南豫北区域在区域重污染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在污染成因基本类型上,污染排放导致的积累型为主要类型,占比约90%;沙尘型及烟花爆竹燃放型的总占比约为10%,虽然其占比较低,但近年的比重较稳定,未有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环境空气臭氧评价对比与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彦 解淑艳 +4 位作者 汪巍 张良 朱媛媛 刘冰 王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9,共9页
欧盟臭氧(O_(3))监测与评价起步相对较早。对比中国和欧盟O_(3)例行评价,欧盟在O_(3)标准限值、保护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时间尺度、参评点位类型的设定和选取,以及O_(3)浓度与前体物排放量的关联性分析等方面,均对中国O_(3)评价具有一... 欧盟臭氧(O_(3))监测与评价起步相对较早。对比中国和欧盟O_(3)例行评价,欧盟在O_(3)标准限值、保护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时间尺度、参评点位类型的设定和选取,以及O_(3)浓度与前体物排放量的关联性分析等方面,均对中国O_(3)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2017—2020年石家庄市8个国控站点O_(3)观测数据为分析案例,采用欧盟常用的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MDA8)第4高值,以及O_(3)暴露指标SOMO_(3)5和AOT40等3项评价指标,开展了尝试性评价应用和浓度对比。对照欧盟O_(3)评价指标应用经验,未来可考虑从兼顾两类功能区、丰富评价指标、扩展参评点位类型、纳入暴露影响评估、关联前体物排放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空气O_(3)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其对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标准 评价 中国 欧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生成SOA和O_(3)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关亚楠 张毅森 +6 位作者 刘雪娇 陈静 刘畅 朱烁 王丽涛 侯立安 段二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519,共9页
β-罗勒烯(C_(10)H_(16))是BVOCs的优势物种,为明晰其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单因素变量、多因素变量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试验探究了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SOA粒子数和O_(3)浓度与β-罗勒烯初始浓度、NO_(2)初始浓... β-罗勒烯(C_(10)H_(16))是BVOCs的优势物种,为明晰其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通过设计单因素变量、多因素变量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试验探究了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SOA粒子数和O_(3)浓度与β-罗勒烯初始浓度、NO_(2)初始浓度、光照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_(10)H_(16)]/[NO_(2)]值为6时比其值为1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提高SOA产率;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对β-罗勒烯光化学反应影响最显著的反应条件是光照强度为800μW/cm^(2),β-罗勒烯初始浓度为200 mg/m^(3),NO_(2)初始浓度为20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罗勒烯 光化学反应 烟雾箱 二次有机气溶胶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OOH光催化材料的设计调控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鹏飞 陶鹏仙 +4 位作者 孟宪栋 薛士科 王兵 崔文权 刘庆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43,149,共7页
简述了α-FeOOH晶体结构、尺寸形貌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总结了通过表面修饰、异质结构建、离子掺杂、氧空位引入对α-FeOOH进行改性设计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机制,同时介绍了α-FeOOH复合材料与H_(2)O_(2)构建光催化-Fento... 简述了α-FeOOH晶体结构、尺寸形貌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总结了通过表面修饰、异质结构建、离子掺杂、氧空位引入对α-FeOOH进行改性设计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机制,同时介绍了α-FeOOH复合材料与H_(2)O_(2)构建光催化-Fenton体系协同降解有机废水的应用。最后对此类光催化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与其它体系的协同构建,实现多场耦合强化有机废水的降解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羟基氧化铁 改性 降解 有机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OC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臧文丽 王树桥 +4 位作者 杜桂敏 李唯韧 杨泽宇 王欣 张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8-1762,1768,共6页
介绍了CVOC的理化特征及行业排放特性,从现有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角度对近年来关于CVOC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着重对催化分解技术中催化剂的选择、毒性评价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CVOC催化分解机制。受限于单一处... 介绍了CVOC的理化特征及行业排放特性,从现有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角度对近年来关于CVOC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着重对催化分解技术中催化剂的选择、毒性评价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CVOC催化分解机制。受限于单一处理技术较低的处理效率,对CVOC处理集成技术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研讨,并特别对微波-光催化氧化的耦合技术进行展望,提出了对CVOC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法 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