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关键基因挖掘与分析
1
作者 刘文静 宋晓飞 +3 位作者 范丽金 李晓丽 闫立英 谢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4-1831,共8页
黄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衡量其营养品质与风味特征的关键指标。为解析该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选用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21A140和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17s-132构建的F_(2)分离群体,采用BSA-Seq技术对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黄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衡量其营养品质与风味特征的关键指标。为解析该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选用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21A140和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17s-132构建的F_(2)分离群体,采用BSA-Seq技术对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QTL定位分析显示,在1号和6号染色体上鉴定出9个显著关联区域,获得109个候选基因,基因注释筛选出8个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候选基因;q RT-PCR分析显示,大多数候选基因在21A140和17s-132的果实中显著差异表达,其中CsaV3_1G027950(位于1号染色体)、CsaV3_6G004010和CsaV3_6G012740(位于6号染色体)涉及蔗糖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转录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推测为调控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为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控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BSA-Seq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逆板栗新品种燕凤的选育 被引量:1
2
作者 路艺 王萌 +11 位作者 王凤春 刘静 王东升 王旋 郭春磊 曹飞 李婧实 孙海涛 张京政 齐永顺 王同坤 张海娥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燕凤是从燕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坚果深褐色,色泽明亮;果肉淡黄色,肉质糯、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以上。在河北省迁西县9月上旬成熟,为早中熟品种。结果母枝平均抽生果枝... 燕凤是从燕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坚果深褐色,色泽明亮;果肉淡黄色,肉质糯、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以上。在河北省迁西县9月上旬成熟,为早中熟品种。结果母枝平均抽生果枝数2.7条,结果枝率70.6%,每结果枝刺苞数2.3个,每苞果粒数2.8个,平均单粒质量8.1 g。嫁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8年生单株产量3.6 kg,折合产量3024.0 kg·hm^(-2),连续结果能力强。耐贮性强,适宜炒食、制作冰栗等。抗旱,耐瘠薄,高抗红蜘蛛,稳定性和适应性良好。适宜在燕山板栗产区及与此生态类型相似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新品种 燕凤 抗逆 优质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苏航 周国彦 +3 位作者 宋晓飞 李晓丽 闫立英 谢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该试验在每667 m^(2)施入微生物菌剂27.5 kg和复合肥62.5 kg底肥的基础上,于初花期始每667 m^(2)每周追施1次平衡通水溶肥10 kg和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5 kg,分别为CK1、CK2,设置...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该试验在每667 m^(2)施入微生物菌剂27.5 kg和复合肥62.5 kg底肥的基础上,于初花期始每667 m^(2)每周追施1次平衡通水溶肥10 kg和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5 kg,分别为CK1、CK2,设置每667 m^(2)施入有机水溶肥50 L(T1)、每667 m^(2)施入平衡通水溶肥5 kg+有机水溶肥25 L(T2)、每667 m^(2)施入磷酸二氢钾水溶肥0.75 kg+有机水溶肥25 L(T3)共3个化肥减量配施处理。结果显示,每667 m^(2)施入有机水溶肥料25 L+平衡通水溶肥5 kg(T2)处理在提高设施黄瓜品质和产量上的综合效果最佳,为有机水溶肥部分替代化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品质 产量 有机水溶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山梨醇处理对设施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雨蝶 李小龙 +9 位作者 肖坤 王海静 李琛 苏凯 张晨光 刘春生 李刚 肖啸 张立彬 武军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目的】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山梨醇,研究其对设施桃果实外观品质、糖酸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提高设施桃果实的品质,为设施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健壮且结果良好的设施桃品种‘春雪’和‘红玉’为试材,通过使用清水(对照)、8... 【目的】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山梨醇,研究其对设施桃果实外观品质、糖酸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提高设施桃果实的品质,为设施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生长健壮且结果良好的设施桃品种‘春雪’和‘红玉’为试材,通过使用清水(对照)、80、100、120 mmol/L山梨醇溶液,在果实膨大期至转色期对桃树进行喷施处理,测定和分析果实在成熟后的外观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硬度)、糖酸(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滴定酸质量比)、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营养品质(总黄酮质量比、总酚质量比、抗坏血酸质量比和花青素比吸光度),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山梨醇各处理对‘春雪’和‘红玉’桃果实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和可溶性糖质量比的影响不大,而喷施100 mmol/L山梨醇显著降低了‘春雪’果实的硬度,提高了‘春雪’和‘红玉’桃果实的色泽、总黄酮质量比、总酚质量比、抗坏血酸质量比和花青素比吸光度。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雪’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单果质量、总酚质量比和总黄酮质量比呈正相关,果形指数和硬度、糖酸比和可滴定酸质量比呈负相关;‘红玉’果实中,花青素比吸光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硬度,总黄酮质量比和可溶性糖质量比呈负相关。【结论】100 mmol/L山梨醇处理显著提高了‘春雪’和‘红玉’桃果实的总酚、抗坏血酸以及花青素比吸光度,从而提高桃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桃 ‘春雪’ ‘红玉’ 山梨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新品种久爽的选育
5
作者 王立成 肖啸 +5 位作者 武军凯 柳俊明 李清泉 刘建珍 宋立琴 张立彬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8-1641,共4页
久爽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与保定市满城区苗圃场从大久保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水蜜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圆平,缝合线中等深,果实底色乳白色,果面着红色,着色面积60%,平均单果质量300 g,果肉白色,近核处有红色素,硬溶质,黏核。可... 久爽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与保定市满城区苗圃场从大久保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水蜜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圆平,缝合线中等深,果实底色乳白色,果面着红色,着色面积60%,平均单果质量300 g,果肉白色,近核处有红色素,硬溶质,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3.5%,风味酸甜适口,果实发育期140 d。自花结实。在保定市满城地区,久爽果实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2023年4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冀S-SV-AP-009-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久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马蹄莲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对胡萝卜果胶杆菌的响应
6
作者 张梦涵 杨拓 +7 位作者 黄肖镕 吴乐乐 田威 曾臻 张国君 卫尊征 杨学军 王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7-1047,共11页
【目的】揭示PGIP基因家族在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elliottiana中的结构特征及在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侵染下的表达差异,为ZePGIP基因功能研究和彩色马蹄莲抗胡萝卜果胶杆菌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 【目的】揭示PGIP基因家族在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elliottiana中的结构特征及在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侵染下的表达差异,为ZePGIP基因功能研究和彩色马蹄莲抗胡萝卜果胶杆菌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并分析彩色马蹄莲ZePGIP基因家族成员,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ZePGIP基因在胡萝卜果胶杆菌侵染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彩色马蹄莲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个ZePGIP基因:ZePGIP1、ZePGIP2、ZePGIP3、ZePGIP4、ZePGIP5和ZePGIP6。系统发育及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均包含同一亚家族内保守的基序,其中MEME-1和MEME-2序列高度相似,并在所有基因中均可鉴定到MEME-1、MEME-2、MEME-6,显示出较高保守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ZePGIP基因启动子区含有与脱落酸、生长素、茉莉酸甲酯、光、低温、赤霉素、胁迫及.水杨酸相关的响应元件。基因共线性分析显示:ZePGIP2与ZePGIP5为旁系同源基因。跨天南星科Araceae物种的基因共线性分析发现:彩色马蹄莲与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大薸Pistia stratiotes、芋Colocasia esculenta和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存在2对直系同源基因。胡萝卜果胶杆菌接菌处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胡萝卜果胶杆菌侵染下彩色马蹄莲ZePGIP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其中ZePGIP2和ZePGIP6在胡萝卜果胶杆菌侵染早期表达水平受到抑制,而在后期则被显著诱导。【结论】PGIP基因家族在彩色马蹄莲中主要以串联重复形式存在,整体结构高度保守。ZePGIP2和ZePGIP6对胡萝卜果胶杆菌具有显著响应,揭示其可能在抗胡萝卜果胶杆菌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PGIP基因 胡萝卜果胶杆菌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SMX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
7
作者 孔可心 赖骏 +5 位作者 张琳 张浩宇 王娜 孙成振 张慧君 吕元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9,共14页
【目的】鉴定和分析甜瓜(Cucumis melo)suppressor of more axillary growth 2 like(SMXL)基因家族,为深入研究SMXL基因在甜瓜植株内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甜瓜SMXL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该家族成员的... 【目的】鉴定和分析甜瓜(Cucumis melo)suppressor of more axillary growth 2 like(SMXL)基因家族,为深入研究SMXL基因在甜瓜植株内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甜瓜SMXL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共线性关系、蛋白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结果】在甜瓜中鉴定到15个CmSMXLs成员,将其聚类为5个亚族,其中亚族Ⅴ成员数量最多且具有物种特异性。CmSMXLs上游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与光信号、激素、干旱诱导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SMXL蛋白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其中,CmSMXL7、CmSMXL14和CmSMXL15在叶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光合作用。在非生物(低温、盐、激素)胁迫下,CmSMXL1、CmSMXL3、CmSMXL6、CmSMXL8、CmSMXL10等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CmSMXL10和CmSMXL12在白粉病胁迫下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CmSMXL3和CmSMXL6在枯萎病胁迫下的表达与其抗病性相关。【结论】获得了甜瓜中参与胁迫反应的SMXL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SMXL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营养素输液滴干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张腾飞 王冀蒙 +4 位作者 李文龙 张京政 于立洋 张海娥 曹飞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管道输液滴干施肥技术在板栗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3年生板栗主栽品种‘燕紫’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浓度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共计10个... 本研究旨在探究管道输液滴干施肥技术在板栗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其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3年生板栗主栽品种‘燕紫’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浓度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共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滴干施肥的枝条生长指标较CK处理显著增加,5月上旬(T_(1))施肥显著影响枝条长度、粗度、节间长,6月上中旬(T_(2))施肥显著影响枝条粗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滴干施肥对板栗叶片光合特性的促进效果增强。通过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T_(1)、T_(2)、T_(3)均施水溶肥N_(4)浓度(35.55 g MS粉+2.775 g尿素+8.025 g磷酸二氢钾+5 L水)的C_(9)处理施肥效果最佳。综上,管道输液滴干施肥技术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C_(9)处理对板栗营养生长及光合特性最为有利。研究结论为该技术在板栗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液滴干施肥 板栗 枝条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栗属植物SB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9
作者 付丽枝 杨涌 +3 位作者 于克妍 于立洋 王旋 张海娥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5,共10页
SBP蛋白是一类广泛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过程的植物特有转录因子。本研究从3种栗属植物中鉴定到58个SBP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共线性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栗属植物SBP基因家族成... SBP蛋白是一类广泛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过程的植物特有转录因子。本研究从3种栗属植物中鉴定到58个SBP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共线性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栗属植物SBP基因家族成员在染色体上呈非均匀分布,其中3个SBP基因未被组装到染色体的大片段中。进化树分析发现栗属植物SBP基因家族可以分为7个小组,小组5中发生了基因的丢失和扩增。Motif分析发现所有SBP基因家族成员都包含保守的Motif1或Motif2。共线性基因对的Ka/Ks分析发现,SBP基因家族成员在栗属植物基因组内及组间正在经历纯化选择。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CmSBP基因家族在不同时期中国板栗芽与果实中的表达量变化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栗属植物SBP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植物 SBP基因家族 选择压力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2-ODD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0
作者 曾扬鹃 杨涌 +2 位作者 郭江辉 张海娥 曹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2-ODD)家族是植物中第二大酶家族,在调控植物对逆境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板栗基因组中鉴定出123个Cm2-ODD基因家族成员,同时分析了它们的染色体分布、蛋白理化性质、保守基序、... 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2-ODD)家族是植物中第二大酶家族,在调控植物对逆境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板栗基因组中鉴定出123个Cm2-ODD基因家族成员,同时分析了它们的染色体分布、蛋白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基因结构、共线性基因与顺式作用元件等以及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Cm2-ODD家族蛋白都含有保守的2OG-FeⅡ_Oxy结构域与保守的DIOX_N结构域,都为亲水性蛋白;Cm2-ODD基因家族成员大多拥有保守基序Motif 1—Motif 9,仅部分含有Motif 10,表明Cm2-ODD蛋白功能可能相对保守。共线性分析发现板栗基因组内Cm2-ODD基因家族可能正在受到纯化选择,2-ODD基因家族的大量复制可能发生在单、双子叶植物分化后。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Cm2-ODD基因家族偏好以A或U结尾。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Cm2-ODD基因家族含有较多脱落酸和干旱响应元件,推测其功能可能与板栗抵御干旱胁迫相关;同时转录组分析证明干旱胁迫下Cm2-ODD基因家族有13个成员的表达量受到明显影响,其中Cm2-ODD19和Cm2-ODD16基因明显上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Cm2-ODD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干旱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王海静 张曼 +8 位作者 李海平 吴美兰 刘春生 苏凯 张晨光 孟冬 杨清 Suprun Ivan Ivanovich 武军凯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1-1291,共11页
【目的】旨在探究从不同花色桃品系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评价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桃花的综合利用和桃褐腐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甲醇浸提法提取桃花中的绿原酸,提取条件最优为料液质量比... 【目的】旨在探究从不同花色桃品系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评价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桃花的综合利用和桃褐腐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甲醇浸提法提取桃花中的绿原酸,提取条件最优为料液质量比1:10,浸提溶剂为80%甲醇溶液,超声波浸提功率200 W,超声温度40℃,浸提时间60 min,浸提两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桃花浸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并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评价桃花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在最优浸提条件下,红色桃花(R-2)、粉色桃花(P-3)和白色桃花(W-7)浸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ρ,后同)分别为0.44、0.324和0.417 mg·mL^(-1)。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第5天时,最高浓度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桃褐腐病菌抑菌率分别为21.38%(W-7)、21.47%(P-3)以及34.65%(R-2)。【结论】研究建立和优化了一套高效、稳定的浸提桃花中绿原酸的方法,证实了桃花绿原酸浸提液对体外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为桃花的开发利用和褐腐病菌防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绿原酸 桃褐腐病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梢处理当年对板栗坚果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吕梦炀 马亚特 +2 位作者 于立洋 张海娥 王东升 《现代园艺》 2025年第5期10-12,共3页
为综合分析板栗夏季修剪对当年坚果品质的影响,以‘燕秋’为试材,在雄花序出现后第1 d(5月25日,TA)、20 d(6月14日,TB)、40 d(7月4日,TC)、60 d(7月24日,TD)和80 d(8月13日,TE)分别去除尾梢,以CK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成熟坚果的品质。结... 为综合分析板栗夏季修剪对当年坚果品质的影响,以‘燕秋’为试材,在雄花序出现后第1 d(5月25日,TA)、20 d(6月14日,TB)、40 d(7月4日,TC)、60 d(7月24日,TD)和80 d(8月13日,TE)分别去除尾梢,以CK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成熟坚果的品质。结果表明,TA处理显著提高了出实率和脂肪含量,TC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果重和蛋白质含量,TD处理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TE处理提高了含水量和淀粉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脂肪和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9;主成分分析发现,TA处理的品质指标排名第一。从不同处理下坚果品质指标差异性及主成分等方面综合分析,在TA(5月25日)时期提高坚果品质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尾梢处理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因素及种质资源涩味评价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思铃 朱雪云 +1 位作者 闫立英 李晓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1,共6页
建立准确灵敏的黄瓜涩味感官评价体系,是筛选口感品质优良的黄瓜种质资源的基础。通过比较不同品尝部位、不同切分方法以及切分后样品不同放置时间对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程度,确定黄瓜涩味感官评价操作方法。并应用此法对228份黄瓜种... 建立准确灵敏的黄瓜涩味感官评价体系,是筛选口感品质优良的黄瓜种质资源的基础。通过比较不同品尝部位、不同切分方法以及切分后样品不同放置时间对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程度,确定黄瓜涩味感官评价操作方法。并应用此法对228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感官评价以检验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区分度。结果表明,果皮处涩感显著强于果实中心腔处。扇形瓜条切分法相比切片法、切除瓜把法更能减少涩味物质的流失,有助于评价员感知黄瓜涩味,相对更灵敏。另外,结果显示随着切分后停置时间延长涩味有降低趋势。综上所述,黄瓜涩味口感评价操作体系为采用扇形瓜条切分法切分商品瓜,放置1 min,用舌尖舔触果实扇形横切面的果皮处溢出的汁液并感知涩度。利用该方法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出低涩资源6份,强涩资源9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涩味 感官评价 种质资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PCR方法对河北省桃病毒和类病毒种类的调查鉴定
14
作者 荣春蕊 李晓颍 +7 位作者 苏凯 张晨光 肖坤 李刚 武军凯 肖啸 张立彬 刘春生 《中国果树》 2024年第8期94-97,103,共5页
病毒是造成桃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RT-PCR是检测病毒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13份桃样品进行了13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的10种病毒包括ACLSV、PBNSPaV、HSVd、NSPaV、PNRSV、PaLV、PLMVD、APCLSV... 病毒是造成桃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RT-PCR是检测病毒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河北省113份桃样品进行了13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的10种病毒包括ACLSV、PBNSPaV、HSVd、NSPaV、PNRSV、PaLV、PLMVD、APCLSV、PeVD和PPV,其中ACLSV检测率最高,其次是PBNSPaV和HSVd 2种病毒。病毒具有复合侵染的现象,三重侵染和四重侵染的检测率最高,没有检测到不被病毒侵染和单一侵染的样品。研究结果为河北省桃病毒脱除、无病毒苗木繁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病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笑洁 崔玉莹 +3 位作者 王浩 张梓贺 武春成 谢洋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2,共6页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萝卜高效生产,褪黑素(melatonin,MT)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满堂红萝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50、100、150、200μmol·L^(-1)的MT进行喷施处理,筛选对萝卜生长最佳的M...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萝卜高效生产,褪黑素(melatonin,MT)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响应植物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满堂红萝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50、100、150、200μmol·L^(-1)的MT进行喷施处理,筛选对萝卜生长最佳的MT浓度;采用基质盆栽,以200 mmol·L^(-1)Na Cl浇灌作为盐胁迫环境,以0μmol·L^(-1)MT(T1)和筛选出的最佳MT浓度(T2,150μmol·L^(-1))溶液喷施萝卜幼苗为处理组,非盐胁迫与未喷施MT作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盐胁迫显著降低萝卜幼苗株高(定植后29 d除外)、茎粗、株幅、叶长、叶宽(定植后29 d除外)等指标,喷施150μmol·L^(-1)MT可提高定植25 d后的萝卜幼苗株高、茎粗、株幅、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增强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其中定植后29 d,喷施150μmol·L^(-1)MT和0μmol·L^(-1)MT相比,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6.79%、28.16%、16.81%、29.11%、7.72%,SOD和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2.12%和40.76%,MDA含量显著降低了38.92%,表明喷施150μmol·L^(-1)外源MT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萝卜幼苗的伤害,有效促进萝卜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盐胁迫 褪黑素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海白和大房枇杷F_(1)代叶、花和果抗氧化活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启轩 李晓颖 +4 位作者 葛航 武军凯 王志轩 陈俊伟 徐红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6-1730,共15页
【目的】探讨枇杷F_(1)代的叶、花和果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多样性,以期为枇杷新品种选育与功能性物质成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法、亚硝酸钠-三氯化铝法、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法、ABTS[... 【目的】探讨枇杷F_(1)代的叶、花和果中总酚、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多样性,以期为枇杷新品种选育与功能性物质成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法、亚硝酸钠-三氯化铝法、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法、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法测定亲本宁海白(Ninghaibai)和大房(Oobusa)及其29个杂交F_(1)代的叶、花、果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结果】F_(1)代的叶、花、果中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异系数为9.51%~49.48%,除花的总酚含量外,其余各性状分离广泛并且叶中性状的遗传变异相较花、果更为丰富。此外,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杂交后代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花>叶>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叶、果中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相关,花中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性状在叶、花、果等不同器官间无明显相关性。可通过APC(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指数与聚类分析在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强的株系。【结论】枇杷杂交F_(1)代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总酚和类黄酮是枇杷叶、花、果中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总酚、类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在不同器官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高抗氧化活性枇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枇杷抗氧化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总酚 类黄酮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涌 付丽枝 +6 位作者 王萌 王旋 刘静 于立洋 王东升 路艺 张海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0-46,共7页
为明确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形成原因,利用CodonW与EMBOSS软件对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筛选出来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超过1的有31个,并且多以A或... 为明确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其形成原因,利用CodonW与EMBOSS软件对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筛选出来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超过1的有31个,并且多以A或U结尾,表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偏好使用以A或U结尾的密码子;板栗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序列的有效密码子数平均值为48.04(大于35),说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1位置GC含量与第2位置GC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密码子第3位置GC含量与第1、第2位置G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第1位置和第2位置碱基组成明显相同,而第3位置碱基与第1、第2位置碱基组成明显不同;此外,ENC值与第3位置GC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置碱基组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通过中性绘图、ENC-plot绘图、PR2-plot绘图分析表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自然选择压力和突变压力共同影响,但自然选择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最终根据RSCU值与ΔRSCU值从板栗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筛选出16个最优密码子。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信息,为板栗叶绿体基因工程、演化和分类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 使用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槲皮素对板栗生长及坚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腾飞 靳常敏 +5 位作者 于克妍 曾扬鹃 靳俊婷 郭春磊 于立洋 曹飞 《中国果树》 2024年第2期75-81,95,共8页
为了探明喷施槲皮素对板栗生长及坚果品质的影响,为槲皮素在板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燕山早丰板栗嫁接树为试材,以不同浓度(0、150、300、600、1 200μmol/L)槲皮素进行叶面喷施,单株喷施500 mL,探讨对板栗叶片抗性指标... 为了探明喷施槲皮素对板栗生长及坚果品质的影响,为槲皮素在板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燕山早丰板栗嫁接树为试材,以不同浓度(0、150、300、600、1 200μmol/L)槲皮素进行叶面喷施,单株喷施500 mL,探讨对板栗叶片抗性指标、结果枝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 200μmol/L槲皮素可显著提高板栗叶片APX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41.2%、75.3%、40.0%、93.6%;喷施槲皮素可降低板栗空苞率,但对板栗枝条生长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喷施槲皮素主要提高了坚果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喷施1 200μmol/L槲皮素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较对照提升30.2%,喷施600μmol/L槲皮素淀粉含量最高,较对照提升20.7%。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喷施1 200μmol/L槲皮素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喷施 板栗 叶片 坚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再生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帅 靳芊芊 +2 位作者 殷楠 张国君 徐兴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3-833,共11页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 【目的】建立柽柳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并分析瞬时转化柳树突触融合蛋白(TcSYP121)基因功能,为筛选柽柳分子抗性育种候选基因及盐碱土的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各阶段(初代、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类型及激素浓度建立柽柳再生体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转化体系的4个因素(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农杆菌浓度);通过PCR扩增及电泳结果验证柽柳转化体系;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获得过表达植株(OE)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植株(VI),进行表型观测、植物超氧阴离子染色液(NBT)和二氨基联苯胺法(DAB)染色并测定盐腺直径和盐腺密度、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TcSYP12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TcSYP121基因的功能。【结果】最优外植体为柽柳嫩茎段,最适宜次氯酸钠(NaClO)消毒浓度为5%,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适合的初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6-BA+0.1mg/L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5mg/L6-BA+0.1mg/LIBA,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0.5mg/L IBA。转化体系中正交试验结果为最佳预培养时间是2 d,最佳侵染时间是5 min,最佳共培养时间是2 d,最佳农杆菌浓度OD600为0.8,抗生素头孢霉素(Cef)浓度为300 mg/L,卡那霉素(Kan)筛选压为30 mg/L。PCR扩增及电泳结果显示,利用该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阳性转基因植株。瞬时转化TcSYP121基因柽柳的耐盐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VI和对照(CK)柽柳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OE下降不显著(P>0.05);OE柽柳SOD和POD活性均高于VI与CK,且OE中Tc SYP1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CK和VI。【结论】建立了柽柳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对柽柳进行瞬时转化获得过表达和沉默表达柽柳,证实TcSYP121基因能够提高柽柳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转化体系 再生体系 TcSYP121基因 瞬时转化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褪黑素对水果萝卜先期抽薹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玉莹 白冰 +3 位作者 刘文静 邢雨蒙 武春成 谢洋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为探究褪黑素复配剂对冀东地区水果萝卜抽薹的抑制效果,以绿如玉水果萝卜为试材,待萝卜4~5片真叶时,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复配剂,于萝卜生长50 d采样。对褪黑素复配剂处理后水果萝卜的抽薹率、肉质根性状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等数... 为探究褪黑素复配剂对冀东地区水果萝卜抽薹的抑制效果,以绿如玉水果萝卜为试材,待萝卜4~5片真叶时,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复配剂,于萝卜生长50 d采样。对褪黑素复配剂处理后水果萝卜的抽薹率、肉质根性状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等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600 mg·L^(-1)烯效唑+750μmol·L^(-1)褪黑素抑制萝卜先期抽薹综合效果最佳。该处理抽薹率为12.90%,较CK(清水)降低了36.1%;单根质量为450 g,较CK提高了2.28%;可溶性蛋白含量(w,后同)为4.18mg·g^(-1)较CK提高了23.3%;可溶性糖含量为1.63%,较CK提高了41.7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99%,较CK提高了43.3%。因此,褪黑素复配剂喷施处理最佳浓度是600 mg·L^(-1)烯效唑+750μmol·L^(-1)褪黑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先期抽薹 褪黑素复配剂 抽薹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