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1
作者 曹静 刘晶 +1 位作者 张晓燕 高少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1-627,共7页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欧盟包容性教师框架,以及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构建一套科学、系统且可操作的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系统分析UNESCO...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欧盟包容性教师框架,以及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构建一套科学、系统且可操作的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系统分析UNESCO和欧盟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基于RCF构建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核心胜任力构架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胜任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 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架构由5个胜任力领域和2个支撑维度构成,包括25个核心胜任力模块和59项评价要点。5个胜任力领域包括教育教学实践、专业精神与伦理、专业学习与发展、管理与协作领导、教育研究与创新,2个支撑维度包括职业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结论 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教育公平、融合理念和关爱、公正的价值取向,可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能力)诊断与评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以及职业发展规划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师 胜任力 康复胜任力架构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需要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系统研究
2
作者 武砀 张青 +3 位作者 吴佳洺 贾文蓉 武爱红 武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0-657,共8页
目的 构建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特殊需要儿童(CSN)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体系。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框架,并结合WHO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以及WHO身体活动指南,构建系统化、多维度的支持体系。结果... 目的 构建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特殊需要儿童(CSN)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体系。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框架,并结合WHO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以及WHO身体活动指南,构建系统化、多维度的支持体系。结果 融合教育背景下,CSN参与身体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研究构建了融合教育背景下支持CSN参与身体活动的支持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构成。在宏观层面,要建立融合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相关政策、无障碍与通用设计的物理环境,并建立包容性的身体活动氛围及整合社区资源。在中观层面,要建立融合体育教师的发展环境,支持教师掌握融合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教学技能。在微观层面,需要针对CSN的身体活动和运动发展要求,设计体育课程、建立个别化学习支持机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和体育课程。结论 针对在融合教育背景下CSN的身体活动和体育教育需求,构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支持体系。宏观层面涉及政策、环境和社区,中观层面涉及融合体育教师和教学与训练,微观层面涉及学生的学习、动作发展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需要儿童 融合体育教育 身体活动 支持保障体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健康促进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构建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导向多元安置服务:政策和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青 武爱红 +1 位作者 武砀 石彩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ICF构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多元教育安置服务体系和方法。方法 采用ICF的理论和方法、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以及教育政策研究方法,分析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政策架构、理论与构建融合教育导向的多元安置体系的方法与内容。结果 ... 目的 探讨基于ICF构建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多元教育安置服务体系和方法。方法 采用ICF的理论和方法、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以及教育政策研究方法,分析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政策架构、理论与构建融合教育导向的多元安置体系的方法与内容。结果 在教育政策上,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保教育包容性和公平性指南》都强调教育的权利,鼓励提供个别化教育支持服务和合理便利,以确保残疾学生能够有效参与教育。中国、欧盟和美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融合教育的发展实施,将特殊儿童纳入普通教育系统,为他们提供与其他儿童相同的教育机会。发展特殊教育,教育安置针对那些需要额外支持和资源的特殊儿童,确保他们获得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政策强调要评估特殊儿童的具体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提供个别化教育计划。结论 根据相关国际政策和有关国家的情况,基于ICF构建了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服务的多元安置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 多元安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教育情境下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架构与内容基于RCF和ICF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青 吴佳洺 +1 位作者 贾文蓉 于发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融合教育情境下教师胜任力的架构。方法 参照RCF的5大核心能力领域及其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分析融合教育情境下教师胜任力的特殊要求,归纳教师在这5个领域的具体能力、行为要求以及核心价...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融合教育情境下教师胜任力的架构。方法 参照RCF的5大核心能力领域及其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分析融合教育情境下教师胜任力的特殊要求,归纳教师在这5个领域的具体能力、行为要求以及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并采用ICF从功能视角进行教师胜任力补充分析。结果 融合教育情境下基于RCF的教师胜任力架构涵盖5大核心领域和2个基础组成部分。在实践领域,强调以学生及其家庭为中心,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在专业精神领域,突出教育公平、道德责任与关怀,保障特殊需求学生的权益;在学习与发展领域,注重教师的持续学习和专业成长,提升融合教育的适应性与创新性;在管理与领导力领域,强调团队协作、资源整合,提升融合教育服务质量;在研究领域,鼓励教师将循证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确保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实证性。此外,核心价值观强调尊重、公平和包容,信念体现对每位学生潜能的信心和个性化支持的承诺。基于ICF,融合教育教师专业胜任力主要涉及教育与康复融合胜任力、功能评估与个别化教育计划胜任力、辅助技术胜任力、无障碍环境领域的胜任力以及数字赋能技术领域的5个方面胜任力。结论 基于RCF和ICF构建了在融合教育环境下教师应该具备的多维度复合胜任力架构。该架构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为融合教育教师的胜任力发展和教师胜任力鉴定和培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胜任力架构 融合教育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康复胜任力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任力导向和功能定向的中小学融合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武爱红 张青 +2 位作者 吴佳洺 谢俊霞 武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9-547,共9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胜任力导向和功能定向的中小学融合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方法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文件,根据中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胜任力导向和功能定向的中小学融合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方法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融合教育相关政策文件,根据中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国家政策文件,运用RCF和ICF,系统分析中小学融合教育教师所需的核心胜任力,构建胜任力导向和功能定向的融合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结果融合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由4个维度构成。在专业认同与伦理维度,教师需要建立坚定的融合教育价值观,能够运用ICF框架全面理解学生的功能表现和发展需求。在融合性教学与支持实践维度,强调基于功能评估的包容性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灵活运用通用设计原则、创设无障碍学习环境以及实施多元评估。在协同合作与沟通维度,要求教师善于构建家庭-学校-社区支持网络,并具备跨专业团队协作的沟通技巧。在持续反思与专业发展维度,关注教师的持续学习与专业成长。基于这一胜任力模型,研究构建了包含理念与基础、教学与支持核心技能、协作与拓展、实践反思与研究4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结论基于ICF和RCF,建立了胜任力导向和功能定向的培训课程体系,为提升我国融合教育师资质量提供了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教师胜任力 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康复胜任力架构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构建特殊需求学生适宜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6
作者 李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8-634,共7页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特殊需求学生适宜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系统梳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欧盟《残疾人权利战略(2021-2030)》、中国教育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特殊需求学生适宜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系统梳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欧盟《残疾人权利战略(2021-2030)》、中国教育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提取其中关于特殊需求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评价要求。以ICF理论为基础架构,构建特殊需求学生适宜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特殊需求学生的适宜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功能与健康、社会适应、活动和参与、学习与发展、思想道德与价值观以及环境支持6个领域、18个维度构成。该评价指标体系符合ICF全人发展的理念与整体功能评价的要求,具有完备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特殊需求学生的适宜发展要求扩展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结论 基于ICF的特殊需求学生适宜发展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契合国际和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为学生适宜发展评价提供了国际政策和循证证据,也为进行学生适宜发展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需求学生 适宜发展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学习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和教育服务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优先领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青 李彦群 +2 位作者 贾文蓉 刘巧云 姜瑞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国际保健、康复和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以及其优先发展领域。方法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健康服务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参照WHO《全球听力报告》,系统分析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 目的分析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国际保健、康复和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以及其优先发展领域。方法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健康服务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参照WHO《全球听力报告》,系统分析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的国际政策的架构、核心内容以及优先发展领域。结果在领导力与治理方面,需要构建跨部门的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通过包容性政策制定和计划,与各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同实施提高耳和听力健康的政策和计划。在筹资方面,需要建立可持续融资和健康保护政策,提倡追加年投资,以扩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覆盖范围。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强教育和培训项目,扩展有关耳和听力保健、言语治疗以及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项目,提高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在服务提供方面,构建综合以人为本的耳和听力保健体系,将耳和听力保健干预措施整合到国家健康计划中,同时考虑到各个层面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建立涉及保健、康复和教育的综合性和包容性的服务体系。在医疗技术与设备设施领域,促进高质量听力技术的获取,特别关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技术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将辅助技术和无障碍技术充分应用到教育和康复中;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对听力损失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整体水平;将数字技术推广到儿童保健、康复和教育服务中。在信息系统与监测领域,发展标准化的监测指标,建立听力保健服务评估机制,推广远程监测和远程服务。在康复和教育领域,要建立融合的监测数据平台,提高儿童听力言语康复的服务质量。WHO提出的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的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的优先发展领域涉及5大领域:早期干预和教育、听力和言语治疗、心理社会支持、社交技能和社区参与以及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结论本研究基于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系统分析了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的国际政策,构建了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架构和核心内容。在WHO健康服务体系视域下,发展听力障碍健康和康复事业并构建听力障碍健康和康复服务体系,需重点关注5大领域,即早期干预和教育、听力和言语治疗、心理社会支持、社交技能和社区参与以及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 保健 康复 教育 国际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情境下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的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评估:基于ICF评估内容和心理测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青 孙建刚 +3 位作者 杨洪荣 高少宇 武爱红 王勇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6,共8页
目的 探讨适用于教育情境的学龄期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及其心理测量特性。方法 常用的IDD儿童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评估工具有文兰适应性行为量表(VABS)、支持强度量表-儿童版(SISC)、优势和困... 目的 探讨适用于教育情境的学龄期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及其心理测量特性。方法 常用的IDD儿童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评估工具有文兰适应性行为量表(VABS)、支持强度量表-儿童版(SISC)、优势和困难问卷(SDQ)和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RBS-R)。本研究运用ICF分类架构和方法,对4种工具的维度和项目进行编码与分类,并探讨其心理测量特性。结果 VABS评估内容涉及活动和参与,包括言语表达(d330)和交谈(d350),如厕(d530),吃(d550),喝(d560),基本人际交往(d710),复杂人际交往(d720),改变和维持身体位置(d410-d429),搬运、移动和操纵物体(d430-d449),步行和移动(d450-d469)等。SIS-C评估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包括盥洗自身(d510)、护理身体各部(d520)、社区生活(d910)、利用交通工具(d470)、学校教育(d820)、基本学习(d130-d159)、照顾个人的健康(d570)、基本人际交往(d710)、教育产品和技术(e130)等。SDQ评估内容涉及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包括情感功能(b152)、整体心理社会功能(b122)、注意功能(b140)、基本人际交往(d710)等。RBS-R专注于孤独症儿童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包括不随意运动反应功能(b755)、不随意运动功能(b765)、照顾个人的健康(d570)、能量和驱力功能(b130)、从事单项任务(d210)、进行日常事务(d230)、涉及注意力功能(b140)、控制应激和其他心理需求(d240)等。VABS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优秀的敏感性,SIS-C具有非常好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SDQ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优秀的信度和效度,RBS-R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结论 SDQ和RBS-R的评估内容涉及ICF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SIS-C的评估内容涉及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VABS仅涉及活动和参与。在身体功能层面,评估工具的评估项目主要聚焦于精神功能(b130-b189)和运动功能(b750-b799)。在活动和参与层面,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主要涉及活动和参与功能的8个领域。在环境因素层面,评估工具的评估内容主要涉及教育产品和技术(e130),公共建筑的设计、建造和建筑产品和技术(e150)等。在心理测量特性方面,VABS、SIS-C、SDQ和RBS-R均属于常模参照测量,有中等~优秀的内部一致性,良好~优秀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功能 适应性行为 心理测量特性 评定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适应性行为特征
9
作者 张晓燕 曹静 +2 位作者 邱卓英 闫自雪 陈艳珂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2-600,共9页
目的探讨智力残疾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适应性行为整体水平、结构特点和教师-家长评分差异,分析适应性行为与智力水平的关系。方法2024年3月至6月,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 目的探讨智力残疾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适应性行为整体水平、结构特点和教师-家长评分差异,分析适应性行为与智力水平的关系。方法2024年3月至6月,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正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65例,其中有效被试57例,分为智力残疾组(n=37)和ASD组(n=20)。采用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第二版中文版(ABAS-II)评定适应性行为,由熟悉儿童的家长与教师分别填写问卷。比较群体差异,检验教师-家长评分一致性,分析检验适应性行为与智商的关系。结果儿童一般适应综合分显著低于常模,3大领域及各具体技能均低于常模。ASD组自我管理得分较高,社区应用得分低于智力残疾组。教师-家长评分在各维度均呈中度至高度相关,其中ASD组的相关性普遍高于智力残疾组。智商等级与一般适应总分及3大领域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s=0.82~0.91,P<0.001)。结论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的适应性行为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发育儿童,家长对儿童适应性行为的评价普遍高于教师评价。智力残疾儿童和ASD儿童在适应性行为的内部结构上均呈现实用技能最好、社会技能次之、概念技能最弱的发展模式。在具体技能上,自我照顾、健康与安全、学校/居家生活等技能发展较好,学习功能、社交、社区应用等技能发展滞后。ASD儿童的社区应用技能低于智力残疾儿童,自我管理技能优于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行为与智力功能密切相关。实践中可将ABAS-II评估结果作为残疾程度判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适应性行为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适应性行为评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青少年音乐干预的功能、健康和发展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佳洺 张青 武爱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53,共11页
目的系统综述有关音乐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青少年功能、健康和发展的积极影响的系统综述中的相关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BSCO、PsycINFO、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2014年1月至2024年3月公开发表的有关IDD儿童青... 目的系统综述有关音乐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青少年功能、健康和发展的积极影响的系统综述中的相关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BSCO、PsycINFO、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2014年1月至2024年3月公开发表的有关IDD儿童青少年音乐干预(包括治疗和音乐教育)的功能、健康和发展效益的高质量的系统综述,并分析其证据。结果最终纳入8篇英文系统综述,涉及5308例IDD儿童青少年,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英国6个国家。纳入文献主要来源于音乐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教育心理学、智力残疾、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健康心理学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音乐治疗干预类型主要有音乐教育干预、即兴音乐疗法(创作和表现)、互动音乐疗法(音乐与运动)、混合音乐疗法(包括唱歌,跳舞和戏剧)、听觉运动映射训练、家庭音乐疗法以及基于旋律的交流疗法;包括基础乐理学习、音乐手势和语言训练、音乐欣赏、即兴演奏、音乐合奏、音乐合作游戏等,每次10~90 min,每周1~5次,持续1~32周。在认知发展方面,音乐教育干预有益于IDD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的改善。在心理语言技能方面,音乐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SD儿童青少年的发音能力和言语能力,尤其是语音记忆、单词和句子理解能力,提升IDD儿童青少年的语言与沟通技能,并增强口头表达能力。音乐也有助于改善行为障碍,包括提升身体协调能力、减少重复行为、控制多动行为等。在音乐教育成绩方面,接受音乐疗法能提高IDD儿童青少年对歌曲节奏和旋律的熟悉度、音素的辨别能力,掌握歌曲和歌词,增强音乐节奏感知能力。音乐治疗还能促进社会和情感发展,改善亲社会行为和社交技能,有助于减轻焦虑,增强情绪控制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自尊心,增加积极情绪,并加强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合作。结论音乐干预对IDD儿童青少年的功能、健康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体现在认知发展、心理语言技能、动作技能、音乐教育成绩以及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和情感发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儿童 青少年 音乐干预 音乐教育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言语和语言功能特点及教育课程和康复方案:基于ICF的研究
11
作者 李莎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930-938,共9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架构,系统探讨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言语与语言功能特点,并且在对培智学校语言与适应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教康融合的体系。方法运用ICF的生物...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架构,系统探讨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言语与语言功能特点,并且在对培智学校语言与适应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教康融合的体系。方法运用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从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3个维度,系统梳理IDD儿童的言语及沟通障碍特征。对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三大培智学校核心课程标准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并归纳其中与语言能力发展相关的目标和核心内容,并运用ICF分类体系进行映射和编码。基于ICF功能导向原则,融合课程目标与循证康复策略,构建一个包含评估、目标设定、课程模块设计和干预策略的综合性课程和康复体系。结果IDD儿童的语言与言语功能发展在身体功能层面涉及语言的心理功能(b167)、构音功能(b320)等损伤,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沟通(d3)、人际交往(d7)等方面的显著困难,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e310、教育服务e585)对其功能表现和适应有决定性影响。我国培智学校语言功能相关的主要课程标准分别从身体功能(《康复训练课程标准》)、沟通交流技能(《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和社会参与以及环境(《生活适应课程标准》)3个领域,针对特殊儿童提供了言语和语言功能的教育课程和康复干预标准体系。结论儿童言语康复与语言和适应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系统工程。以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为理论,整合中国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康复训练课程标准》和《生活适应课程标准》,构建了一个以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功能为导向的言语康复方案和语言与适应能力发展相关的课程体系,强调从功能性评估出发,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跨学科合作,为每一位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个别化、多模式、循证的教育、康复干预和支持。通过实施整合性的康复干预方案和语言相关的课程体系,提升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功能,促进儿童的功能性沟通,赋能特殊儿童的交流活动和社会参与,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语言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生活语文 言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