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关闭煤矿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顾一芳 冯启言 +1 位作者 孟磊 陈中山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在对河北省主要的关闭煤矿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基础上,将关闭煤矿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要素和11个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关闭煤矿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采用改良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评... 在对河北省主要的关闭煤矿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基础上,将关闭煤矿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要素和11个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关闭煤矿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采用改良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评价结果显示,在118处较大规模的关闭煤矿中,36处煤矿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严重和较严重状态,82处为轻微和较轻状态。严重、较严重的煤矿主要分布在蔚县矿区、宣下矿区、邯郸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地资源压占、含水层破坏、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关闭煤矿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改进指数标度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赤城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石凯 张宏亮 闫家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87-488,共2页
地质灾害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工程建设甚至休闲活动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刘传正等,2020)。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引起的。中国地质灾害发育频繁,尤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殷坤龙等,2003)。所以... 地质灾害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工程建设甚至休闲活动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刘传正等,2020)。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引起的。中国地质灾害发育频繁,尤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殷坤龙等,2003)。所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防灾减灾的项有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能源需求的中长期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曹代勇 张路锁 +1 位作者 杨森丛 姬春旭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8-30,共3页
河北省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能源的稳定充足供应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分别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和单位GDP能耗法,对河北省中长期能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十一五"末年需能源总量为250Mt标准煤左右,能源需求年均... 河北省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能源的稳定充足供应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分别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和单位GDP能耗法,对河北省中长期能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十一五"末年需能源总量为250Mt标准煤左右,能源需求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值。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单位能耗,将是河北省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能源需求 能源预测 弹性系数 单位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预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侯运炳 张文 +4 位作者 杨新华 刘春德 曹代勇 张军 张路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1-565,共5页
从资源保障、开发条件、生态环境和煤炭市场4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了煤炭资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划分了警度,进行了预警区间分析,并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综合预警模型.在对河北省煤炭需求、生产能力预测等方面综合... 从资源保障、开发条件、生态环境和煤炭市场4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了煤炭资源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划分了警度,进行了预警区间分析,并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综合预警模型.在对河北省煤炭需求、生产能力预测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预警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警度预报.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处于重警状态,应加大地质勘探、矿山建设投资,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同时发展新能源,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安全 预警 突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东北部兴隆煤田区逆冲构造的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路锁 张长厚 +3 位作者 张勇 徐德斌 戴凛 李海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0-857,共8页
兴隆煤田及邻区的逆冲构造系基底卷入变形的厚皮逆冲构造,并具有典型的断坪-断坡式几何学结构。断层上盘逆冲方向指向NNW,沿着主干逆冲断层发生的倾向位移量约为13.1km,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变形所造成的局部表层地壳缩短率约32.3%。对兴... 兴隆煤田及邻区的逆冲构造系基底卷入变形的厚皮逆冲构造,并具有典型的断坪-断坡式几何学结构。断层上盘逆冲方向指向NNW,沿着主干逆冲断层发生的倾向位移量约为13.1km,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变形所造成的局部表层地壳缩短率约32.3%。对兴隆逆冲构造的几何学结构、运动学性质及其地层效应的分析表明,在申家胡同到黄土梁近东西向一线以南的区域,寻找到因逆冲断层作用导致的隐伏煤田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主干逆冲断层上、下盘地层大面积陡立乃至倒转的特征,更容易用断展褶皱,尤其是三角形剪切断展褶皱模型做出合理解释。该逆冲构造主要逆冲断层的上、下盘盖层岩系不整合于基底结晶变质岩系之上,地层序列发育完整而且可以一一对应,不存在沿着相对软弱层发育的大规模逆冲断层之断坪,因此,将该逆冲构造作为区域上承德逆冲构造的根带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断坪 断坡 兴隆煤田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主要矿区关闭煤矿资源再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殷全增 陈中山 +4 位作者 冯启言 耿丽娟 台立勋 李芳 刘宁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关闭煤矿资源评价与利用,具有资源、环境双重效益,可为煤矿企业提供一条转型发展路径。在河北省主要矿区关闭煤矿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关闭煤矿资源再利用典型案例的总结,重点归纳了河北省关闭煤矿农林用地、建设用地、塌... 关闭煤矿资源评价与利用,具有资源、环境双重效益,可为煤矿企业提供一条转型发展路径。在河北省主要矿区关闭煤矿资源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关闭煤矿资源再利用典型案例的总结,重点归纳了河北省关闭煤矿农林用地、建设用地、塌陷水域综合利用、矿山公园模式、关闭煤矿资源综合利用、矸石山利用、井下空间利用等7类19种资源再利用推荐模式,分析了推荐模式选择因素,划分了资源类型。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问题类型及矿山区位差异,按照推荐模式选择原则,提出适合不同关闭煤矿山资源利用模式。综合考虑关闭煤矿背景条件和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对河北省主要矿区118个关闭煤矿提出了资源再利用途径。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主要矿区关闭煤矿资源再利用存在的支撑条件不足、安全评价、支撑政策和管理办法欠缺、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技术指南欠缺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资源利用典型项目建设、及时掌握关闭煤矿综合信息、构建关闭煤矿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指南、开展相关治理工程做好资源利用统筹工作、加强科技投入和关键技术研发、树立矿井全生命周期理念并重视矿业资产的后周期管理及完善闭坑管理等建议,以期选择生态敏感性较弱、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便于协调开发利用的关闭煤矿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系统构建关闭煤矿资源评价体系,实现关闭煤矿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 资源再利用 推荐模式 工业遗迹 井下空间 矸石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任丘市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文静 蔡奎 +8 位作者 栾文楼 闫家栋 薛东青 田浩飞 邹承杰 赵亮 郭涵 宋炜 董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815,共7页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笔者等基于任丘市1∶5万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研究区土壤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重金属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的元素进行了评价,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保...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笔者等基于任丘市1∶5万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研究区土壤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重金属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的元素进行了评价,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特色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元素磷、钾、三氧化二铁处于丰富或中等状态,有机质、氮、铜、钼等元素处于较缺乏状态,有效态中有效锰、有效铁较缺乏;土壤总体处于碱性,偏碱性,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做相关分析得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从碱性到强碱性,Cu、Mn、Zn、K元素有效态与其全量的相关性减弱,B、P元素有效态与全量的相关性增强;(2)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除一个样品Ni元素和两个样品Zn元素超过农用地土壤筛选值外,Cu、Pb、As、Cd、Cr、Hg元素均符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研究区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全部小于0.7,说明全部达到了一级水平;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全部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除个别Cd元素和Pb元素样品不达标外,其他元素水平全部符合土壤《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3)反映土壤健康质量的元素F和Se元素整体处于缺乏—较缺乏状态,I元素整体处于适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重金属 环境质量 健康质量 相关分析 地球化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区干热岩资源孔位选址及开发前景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齐晓飞 上官拴通 +6 位作者 张国斌 潘苗苗 苏野 田兰兰 李翔 乔永超 张建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2,共9页
干热岩作为重要资源的组成部分,以其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资源优势及巨大的高温发电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干热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干热岩开发利用工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干热岩区块评价指标,分析了马头营区干... 干热岩作为重要资源的组成部分,以其清洁、稳定、可再生的资源优势及巨大的高温发电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干热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干热岩开发利用工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干热岩区块评价指标,分析了马头营区干热岩开发潜力。以马头营凸起区干热岩科学钻探为例,从热、储、盖等方面分析了区内干热岩钻探选址的原则,建立了孔位地区干热岩系统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选址指标 成因模式 马头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任丘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薛东青 谢明忠 +3 位作者 李少虎 杜丽媛 刘咏康 李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5-252,共8页
浅层地下水是任丘市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本文在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化验的基础上,以水文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借助多元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揭示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过程:①通过离散分析,认为... 浅层地下水是任丘市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本文在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化验的基础上,以水文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借助多元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揭示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过程:①通过离散分析,认为研究区各主要离子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受人为影响明显,水化学特征复杂。②通过相关分析,认为Na^(+)、Ca^(2+)、Mg^(2+)、Cl^(-)、以及SO_(4)^(2-)为研究区原始浅层地下水主要离子,而HCO_(3)^(-)与NO_(3)^(-)为外来离子且异源;③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处于Gibbs图中岩石风化端元,矿化度较低,为微咸水或淡水,含HCO_(3)^(-)和NO_(3)^(-),受农业灌溉水影响;B类处于Gibbs图中岩石风化端元向蒸发浓缩端元过渡,矿化度居中,为微咸水,NO_(3)^(-)含量相对较高,受生活污水影响;C类地下水处于Gibbs图中蒸发浓缩端元,矿化度较高,以咸水为主,与地表水体连通性差,接近原始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④通过主成分分析,认为研究区原始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O_(4)^(2-)·Cl^(-)—Na^(+)型及SO_(4)^(2-)·Cl^(-)—Na^(+)·Ca^(2+)型,受干旱环境下蒸发和海水入侵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多元数理统计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邯邢地区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其共生组合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启贤 李澎 +3 位作者 牛飞 李学文 杨彪 闫海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11-4820,共10页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寻找分布有利区,实现共探共采,利用统计分析、测井分析、压汞实验、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等实验方法,对河北省邯邢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开展研究,并划分煤系气分布有利区。研究...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寻找分布有利区,实现共探共采,利用统计分析、测井分析、压汞实验、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等实验方法,对河北省邯邢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开展研究,并划分煤系气分布有利区。研究区煤层和暗色泥页岩为主要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介于0.61%~2.85%;致密砂岩孔隙度平均值为5.14%,渗透率平均值为0.03 mD,煤系气储层总体以砂-泥混合储层为主。煤层、泥页岩、致密砂岩和灰岩互为盖层,发育7种岩相组合类型。煤系气共生组合有3种类型,6种组合模式,包括自生共储型、自生自储型和共生共储型。山西组下部和太原组中下部为煤系气主要发育层段。研究区东部和南部构造简单,埋深较大,利于煤系气的成藏,西北部构造复杂,地层抬升,不利于煤系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邯邢地区 煤系气 成藏特征 共生组合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咏康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5-76,共2页
地下水在生态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法和Gibbs图解法对河北省任丘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偏弱碱性,地下... 地下水在生态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法和Gibbs图解法对河北省任丘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偏弱碱性,地下水化学类型多样;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整体偏差,主要为Ⅴ类和Ⅳ类水;研究区水质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生活污水排放和农业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类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主成分分析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南缘阿扎乡古新世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12
作者 王金贵 冯钊 +9 位作者 李鹏 葛玢 张鑫全 段炳鑫 王硕 侯德华 杨鑫朋 程洲 张欢 刘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同位素分析了花岗闪长岩的岩浆起源、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并结合氧逸度分析成矿潜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古新世(64.55±0.93 Ma),岩石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包括Y元素)平均为94.01×10^(-6),富集K、U、Rb、Ba和轻稀土(LREEs),亏损Nb、Ta、Ti、Zr和重稀土(HREEs),无明显Eu负异常。Rb/Sr比值平均为0.20,Nb/Ta比值平均为11.89,锆石ε_(Hf)(t)值为+10.7~+13.3,t_(DM2)变化于285.5~453.4 Ma,I_(A)=490,I_(T)=484,岩体中锆石结晶温度大约在700℃,显示岩浆来源于俯冲环境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具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挤压俯冲碰撞前的弧构造环境。结合高氧逸度、地幔物质以及流体的贡献,可推知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深部铜金资源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南缘 古新世 花岗闪长岩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白碱滩红山梁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
13
作者 王韬 李永军 +5 位作者 李海 付浩 郑孟林 黄家瑄 韩杨 徐淼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3-586,共14页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红褐色为主,层理不发育,多呈团块状、条带状,与火山熔岩共生或见于火山岩夹层中,未见海绵骨针;中部硅质岩为红色,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多见沉积纹层,海绵骨针丰富,与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泥质粉砂岩呈互层;下部硅质岩见红色、灰色,岩相学与岩性介于上述两类,显示过渡性。上部与下部硅质岩相对低SiO_(2)(71.90%、87.48%)、CaO(1.45%、1.28%)、P_(2)O_(5)(0.09%、0.06%)和δEu,高TiO_(2)(0.57%、0.2%)、Al_(2)O_(3)(13.47%、5.54%)、MgO(1.80%、0.94%)、Na_(2)O(3.93%、0.64%)、K_(2)O(2.05%、1.14%)、Na_(2)O/K_(2)O(1.35、0.40)、Al_(2)O_(3)/(Al_(2)O_(3)+^(T)Fe_(2)O_(3))(0.74、0.71)和Sc、V、Cr、Cu、Zn、Sr、Y、Zr、La、Ce、Nd、Yb、Lu、ΣREE、Th/Sc、Th/U值;中部硅质岩主量元素的含量及对应比值与之刚好相反,高SiO_(2)(91%)、CaO(2.14%)、P_(2)O_(5)(0.48%),低TiO_(2)(0.07%)、Al_(2)O_(3)(1.05%)、MgO(0.32%)、Na_(2)O(0.14%)、K_(2)O(0.14%)、Al_(2)O_(3)/(Al_(2)O_(3)+^(T)Fe_(2)O_(3))(0.37),显著贫在岩浆作用中相对富集的Sc、V、Cr等元素。相关比值及图解分析表明,本组火山作用由下到上经历了强→弱→强的变化过程。上部与下部硅质岩以火山成因硅为主,形成于靠近弧火山的弧后盆缘区,而中部硅质岩以生物成因为主,形成于火山休眠期的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红山梁组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CO_(2)作用下高阶构造煤吸附热变化特征及机制
14
作者 张小东 王康 +2 位作者 卢铁 王芳芳 张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1,共11页
CO_(2)注入深部煤层强化煤层气开采(CO_(2)-ECBM)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深部煤层气开采效率的意义。为了揭示深部煤层实施CO_(2)-ECBM中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对不同破坏程度煤的吸附性的影响规律,对变质程度较高的贫煤和无烟... CO_(2)注入深部煤层强化煤层气开采(CO_(2)-ECBM)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深部煤层气开采效率的意义。为了揭示深部煤层实施CO_(2)-ECBM中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对不同破坏程度煤的吸附性的影响规律,对变质程度较高的贫煤和无烟煤开展ScCO_(2)改造试验,基于煤的矿物组成、孔隙性的差异和吸附热变化测试结果,探讨ScCO_(2)对高阶构造煤吸附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ScCO_(2)对碳酸盐类矿物改造效果最好,其次是黏土矿物,而对石英影响最小;ScCO_(2)对贫煤的改造效果强于无烟煤,贫煤构造煤的积分吸附热大于原生结构煤,且ScCO_(2)改造后构造煤的积分吸附热增加幅度更明显;ScCO_(2)改造后,温度增加,强化了温度对煤样积分吸附热的影响,压力增加,无烟煤积分吸附热的降低幅度变大,而贫煤积分吸附热的增幅先变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ScCO_(2) 高阶构造煤 吸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和NaCl胁迫对玉米光合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5
作者 莫晓燕 张佳睿 +5 位作者 宋炜 马超 李菲 刘亮 郑云普 郝立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5-64,共10页
利用大型环境生长室探讨不同CO_(2)浓度和NaCl胁迫对玉米植株生物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影响玉米的根系生物量(P<0.001)、茎秆生物量(P=0.001)、叶片生物量(P<0.001)和总生... 利用大型环境生长室探讨不同CO_(2)浓度和NaCl胁迫对玉米植株生物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影响玉米的根系生物量(P<0.001)、茎秆生物量(P=0.001)、叶片生物量(P<0.001)和总生物量(P<0.001),但CO_(2)浓度对玉米植株生物量未产生显著影响。另外,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中度、重度NaCl胁迫条件下玉米的净光合速率(P_(n))分别显著提高20.8%(P<0.001)、16.1%(P=0.027),而对照、轻度NaCl胁迫下的玉米叶片蒸腾速率却分别显著降低42.0%(P<0.001)、23.4%(P=0.031),最终导致对照、轻度、中度、重度NaCl胁迫处理下玉米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分别显著提高81.2%(P<0.001)、44.2%(P=0.009)、93.5%(P<0.001)、33.0%(P=0.007)。此外,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重度NaCl胁迫下玉米叶片的POD活性(P=0.005)、SOD活性(P=0.001)及PRO含量(P<0.001),但却降低了MDA含量(P<0.001),表明CO_(2)浓度升高可以提高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重度NaCl胁迫下玉米植物体内活性氧对植物的伤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 L.) CO_(2)浓度 NACL胁迫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油田南部火山岩地质时代及成因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韬 徐倩 +3 位作者 李永军 孔玉梅 郑孟林 郭文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8,共9页
车排子油田南部石炭系主要为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安山质集块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及少量玄武安山质角砾凝灰岩,为确定其地质时代,进行同位素和古生物样品分析,并与盆缘露头区石炭系对比。在C47井石炭系下部砂岩中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在C6... 车排子油田南部石炭系主要为杏仁状玄武岩、玄武安山质集块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及少量玄武安山质角砾凝灰岩,为确定其地质时代,进行同位素和古生物样品分析,并与盆缘露头区石炭系对比。在C47井石炭系下部砂岩中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在C68井流纹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14.6±2.1 Ma,化石地质时代和同位素年龄均为晚石炭世,可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哈拉阿拉特组对比。火山岩总体为钙碱—拉斑系列,相对富Al_(2)O_(3),具有弱的Eu正异常,强烈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有较明显的Nb-Ta槽,其岩浆源区可能是受流体交代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亏损地幔,形成于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环境。车排子油田南部井区大断裂西北盘石炭系总体与阿腊德依克赛组可对比,东南盘火山岩地层可与西北缘山前哈拉阿拉特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油田 石炭系 哈拉阿拉特组 火山岩 岩性特征 地质时代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煤岭沟煤矿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路锁 张钊 +1 位作者 王燕 陈建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使用Micromine公司的Kan-tan3D软件将承德煤岭沟煤矿中所收集到的钻孔数据、地质剖面图等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完成了地层、构造、已知煤层的三维实体模型,首次做出了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的承德煤岭沟煤矿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该研究成... 使用Micromine公司的Kan-tan3D软件将承德煤岭沟煤矿中所收集到的钻孔数据、地质剖面图等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完成了地层、构造、已知煤层的三维实体模型,首次做出了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的承德煤岭沟煤矿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该研究成果为今后对该区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及经济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型 煤矿地质 矿体 煤岭沟煤矿 河北承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武油田延安组储集层特征及敏感性主控因素
18
作者 杨龙 朱玉双 +3 位作者 康永梅 刘一婷 包琛龙 何辉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5,共8页
为了减小储集层敏感性伤害,提高油田采收率,对演武油田下侏罗统延7和延8储集层特征及敏感性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资料及各类敏感性实验,明确储集层特征,评价储集层敏感性,并对敏感性主控因素进行分析... 为了减小储集层敏感性伤害,提高油田采收率,对演武油田下侏罗统延7和延8储集层特征及敏感性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资料及各类敏感性实验,明确储集层特征,评价储集层敏感性,并对敏感性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演武油田延7和延8储集层分别发育中粒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和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延7和延8储集层的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5.3%和13.7%,平均渗透率分别为498.9 mD和343.0 mD,平均面孔率分别为9.5%和8.7%,平均孔隙直径为别为83.1μm和51.8μm;延7和延8储集层均具有弱—中等偏弱速敏、弱盐敏、弱—中等酸敏、强碱敏和无—弱压敏,水敏差异较大,延7储集层具有弱—中等水敏,延8储集层以中等—强水敏为主;延7和延8储集层敏感性受岩石矿物组成、物性及孔喉结构影响,其中,岩石矿物组成是储集层敏感性主控因素;储集层水敏性与伊利石含量及产状密切相关,酸敏性受绿泥石和铁白云石共同影响,强碱敏是由于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储集层改造中,应严格控制注入地层流体的pH值,减小敏感性对储集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演武油田 延安组 储集层特征 敏感性评价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邢地区矿井水处理效果与回用途径研究
19
作者 杨廷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2,共7页
煤矿开采过程会产生大量矿井水,若不进行合理利用,造成宝贵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污染环境。传统处理工艺回用路径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矿区多层次用水需求。本研究以邯郸-邢台煤矿区冀中能源集团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密度澄清-超滤... 煤矿开采过程会产生大量矿井水,若不进行合理利用,造成宝贵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污染环境。传统处理工艺回用路径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矿区多层次用水需求。本研究以邯郸-邢台煤矿区冀中能源集团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密度澄清-超滤”工艺对矿井水进行处理,根据出水水质分别进行井下用水、生活用水和农灌用水方面的回用。结果表明,PAC为最优混凝药剂,最佳投加量为80 mg/L;阴离子PAM为最优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2 mg/L,超滤组件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剩余悬浮物。在矿井水回用途径中,农灌时期,矿井涌水全部进行农灌,井下用水和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补充,吨水总成本为2.59元;非农灌时期,矿井涌水全部进行井下回用和生活用水回用,剩余部分外排,吨水总成本为0.49元,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回用 高密度澄清池 超滤 悬浮物去除 回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水-岩相互作用对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卢铁 何辉 +3 位作者 孙义娟 杜丽媛 于丹丹 李晓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9,共7页
通过CO_(2)-水-岩反应实验,探究反应对于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微观孔隙结构、力学特性3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储层中长石、方解石及部分黏土矿物发生溶解,生成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进而影响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通过CO_(2)-水-岩反应实验,探究反应对于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微观孔隙结构、力学特性3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储层中长石、方解石及部分黏土矿物发生溶解,生成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进而影响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导致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并导致储层岩石弹性模量和硬度降低,地层渗透性变好,对CO_(2)封存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对砂岩储层CO_(2)地质封存可注入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岩相互作用 力学性质 微观孔隙结构 岩石矿物成分 地质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