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年健康人群体力活动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泊 刘晓宇 +5 位作者 郭春月 许春杰 范红敏 尹素凤 冯福民 袁聚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寻找有益于改善血脂紊乱的运动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40-60岁的个体进入研究。体力活动的测量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资料定性分成低、中、高3个等级。在空腹血样中检测血脂水平,并收集...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寻找有益于改善血脂紊乱的运动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40-60岁的个体进入研究。体力活动的测量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资料定性分成低、中、高3个等级。在空腹血样中检测血脂水平,并收集影响血脂的其他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体力活动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共5 664例(男性38.37%)个体进入研究。低、中、高体力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9.99%(566/5 664)、44.79%(2 537/5 664)和45.22%(2 561/5 664)。与低体力活动相比,高体力活动可降低血脂紊乱的风险,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为0.83(0.71,0.98)。未发现中体力活动对血脂的影响。高体力活动主要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改变。结论在中年人群中,与低体力活动相比,高体力活动可降低血脂紊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血脂异常 横断面研究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预后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春月 尹素凤 +1 位作者 胡泊 刘晓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375-2379,共5页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预后差异较大。该文简述了基础情况与伴随疾病、影像学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生化标志物、多指标联合检测对肺栓塞预后的评估价值,提示寻找肺栓塞预后相关的有效生...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预后差异较大。该文简述了基础情况与伴随疾病、影像学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生化标志物、多指标联合检测对肺栓塞预后的评估价值,提示寻找肺栓塞预后相关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是指导肺栓塞患者个体化治疗、提高肺栓塞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水平对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春月 胡泊 +7 位作者 尹素凤 刘晓宇 张琦 许春杰 张晓雅 薛玲 冯福民 范红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2015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首次确诊为肺栓塞的3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血糖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Ⅰ组(n...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2015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首次确诊为肺栓塞的3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血糖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Ⅰ组(n=97):血糖<5.10 mmol/L,Ⅱ组(n=99):血糖5.10~5.88 mmol/L,Ⅲ组(n=97):血糖5.89~7.25 mmol/L,Ⅳ组(n=83):血糖>7.25 mmol/L。出院后随访30 d,主要结局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糖水平对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肺栓塞患者出院后30 d内死亡20例,病死率为5.32%。Ⅰ组肺栓塞患者出院后30 d内病死率为3.09%(3/97),Ⅱ组为1.01%(1/99),Ⅲ组为3.09%(3/97),Ⅳ组为15.66%(13/83)。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住院天数、脉搏、呼吸、收缩压、精神状态改变、入院时基础疾病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血糖>7.25 mmol/L时,肺栓塞患者出院后30 d内死亡风险增加〔HR=7.31,95%CI(1.16,46.15),P<0.05〕。Log-rank检验显示,4组肺栓塞患者出院后3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90,P<0.01),其中Ⅳ组肺栓塞患者出院后30 d内病死率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007)。结论入院时血糖水平升高与肺栓塞患者出院后30 d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可以有效预测肺栓塞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控制肺栓塞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预后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晓雅 汪可可 +9 位作者 武建辉 王国立 周莹 袁欣 王倩 曹英志 宋宇 刘斌 宋洁 尹素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评估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6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首诊确诊为hypo-MDS和AA患者的病历... 目的评估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6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首诊确诊为hypo-MDS和AA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民族、职业、吸烟史、饮酒史、血型、外周血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等,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对两种疾病病历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鉴别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po-MDS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涂片显示hypo-MDS患者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数高于AA患者,成熟淋巴细胞、中性晚幼核粒细胞分数低于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片显示hypo-MDS患者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成熟浆细胞分数低于AA患者,中性早幼核粒细胞、中性中幼核粒细胞、中性晚幼核粒细胞分数高于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样本分类准确率为93.0%,对检验样本分类准确率为87.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模型对hypo-MDS和AA鉴别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90,0.944)]。最佳临界点为0.730,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9%和86.2%。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对hypo-MDS与AA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雅 汪可可 +8 位作者 周莹 王国立 尹素凤 刘斌 袁欣 王倩 曹英志 宋宇 武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诊确诊为MDS(423例)与AA(383例)病例的资料,比较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结果:MDS患者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诊确诊为MDS(423例)与AA(383例)病例的资料,比较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结果:MDS患者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比例均高于AA患者,而淋巴细胞、成熟单核细胞、成熟浆细胞比例低于AA患者(P<0.05)。MDS患者多表现为骨髓细胞三系增生、病态造血或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粒系红系增生伴巨核系增生减低或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而AA患者多表现为三系增生减低或原始细胞比例减低(P<0.05)。MDS比AA更多地表现为病态造血。结论:MDS与AA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