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和Mo含量对热等静压制备的FeCrAlMo合金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铁军 秦巍 +5 位作者 陈永庆 闫英杰 曹睿 梁晨 董浩 车洪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05-12109,共5页
FeCrAl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温和氧化性气氛环境。本研究通过粉末热等静压制备出Fe-22Cr-3Al-3Mo和Fe-22Cr-2Al-5Mo两种成分的合金,对粉末的显微组织、热等静压后两种成分合金的组织及拉伸性能进... FeCrAl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温和氧化性气氛环境。本研究通过粉末热等静压制备出Fe-22Cr-3Al-3Mo和Fe-22Cr-2Al-5Mo两种成分的合金,对粉末的显微组织、热等静压后两种成分合金的组织及拉伸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e-22Cr-3Al-3Mo合金20℃时的强度和塑性都高于Fe-22Cr-2Al-5Mo合金,而500℃时的强度和塑性都低于Fe-22Cr-2Al-5Mo合金;Fe-22Cr-3Al-3Mo合金中析出相主要为分布在晶界及晶内的细小AlN相及少量粗大的富Cr相,Fe-22Cr-2Al-5Mo合金中析出相主要为大尺寸的富Cr碳氧化物;Al含量降低、Mo含量增加,晶界形成较多的大尺寸富Cr相,导致Fe-22Cr-2Al-5Mo合金在20℃时塑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AlMo合金 热等静压 AL含量 Mo含量 晶界析出相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热轧态M390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铁军 杨博 +3 位作者 梁晨 车洪艳 秦巍 曹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22-12126,共5页
对不同始轧温度热轧后的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M390在650℃、750℃和850℃下进行退火热处理,通过热膨胀仪、维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M390在热轧加工过程中不同始轧温度及轧后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及力学性... 对不同始轧温度热轧后的高碳高铬马氏体不锈钢M390在650℃、750℃和850℃下进行退火热处理,通过热膨胀仪、维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M390在热轧加工过程中不同始轧温度及轧后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轧后退火温度的提高,M390呈现出强度下降但塑性提高的趋势,同时碳化物尺寸随温度提高进一步变大但数量减少。在温度相对较高即1200℃始轧后,再经过高温850℃退火后的M390,其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的球状碳化物。该M390的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分别为920 MPa、0.83%,表现出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这有利于材料后续的加工和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不锈钢 热轧态 退火温度 组织及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7不锈钢表面堆焊690镍基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峰 刘国辉 +3 位作者 林巧力 曹睿 董浩 车洪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30,共5页
利用钨极氩弧焊(TIG)堆焊工艺在347不锈钢钢板表面堆焊690镍基合金,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在室温、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钠溶液中,对347不锈钢基体、690镍基合金堆焊层以及2种合金堆焊接头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借助扫描电镜(SEM)... 利用钨极氩弧焊(TIG)堆焊工艺在347不锈钢钢板表面堆焊690镍基合金,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在室温、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钠溶液中,对347不锈钢基体、690镍基合金堆焊层以及2种合金堆焊接头的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借助扫描电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EDS)对堆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观察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研究堆焊接头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690镍基合金堆焊层的耐蚀性优于347不锈钢基体,347不锈钢基体的腐蚀速率约为堆焊层的8.4倍;堆焊接头的耐蚀性最差,其腐蚀速率约为堆焊层的11.8倍;堆焊层在熔合区附近对基体中Cr含量的稀释是导致堆焊后基体腐蚀加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接头 电化学腐蚀 表面形貌 347不锈钢 690镍基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llite12钴基合金的疲劳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苗文卷 曹睿 +2 位作者 车洪艳 董浩 陈剑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59,共7页
采用三点弯曲疲劳法测得光滑试样和直缺口试样的S-N曲线以研究Stellite12钴基合金的疲劳性能,并通过断口形貌观察进一步探究该钴基合金的断裂过程。结果表明: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为545 MPa,约为原始抗弯强度1552 MPa的25.4%;直缺口试样... 采用三点弯曲疲劳法测得光滑试样和直缺口试样的S-N曲线以研究Stellite12钴基合金的疲劳性能,并通过断口形貌观察进一步探究该钴基合金的断裂过程。结果表明: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为545 MPa,约为原始抗弯强度1552 MPa的25.4%;直缺口试样的疲劳极限约为101MPa,约为静态抗弯强度517.6MPa的19.1%。对于疲劳敏感性,光滑试样与直缺口试样的疲劳敏感性分别为397和31。此外发现疲劳裂纹多萌生于近表层聚集的碳化物处,同时表面缺陷也可诱发疲劳裂纹的萌生。疲劳裂纹的扩展主要表现为碳化物的穿晶断裂,钴基体在应力比R=0.1的疲劳加载条件下虽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且呈现出较多的撕裂脊,但也呈现出一定的脆性断裂模式,因此疲劳裂纹扩展模式为真疲劳与静态疲劳的混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弯曲疲劳 钴基合金 疲劳断裂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中间层对GH4099与Mo-Cu合金HIP扩散焊接头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铁军 张龙戈 +4 位作者 车洪艳 董浩 郑天明 周双双 王学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98-2102,共5页
Mo-Cu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温合金材料,既具有高熔点、低膨胀系数等性能,又具备高延展性、高导电导热性等特性,可应用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子等诸多领域。如何将Mo-Cu合金与耐高温、抗氧化的GH4099高温合金连接制成复合构件,从而避免... Mo-Cu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温合金材料,既具有高熔点、低膨胀系数等性能,又具备高延展性、高导电导热性等特性,可应用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子等诸多领域。如何将Mo-Cu合金与耐高温、抗氧化的GH4099高温合金连接制成复合构件,从而避免钼合金高温抗氧化能力较差、易产生低温脆性的缺点,是其作为高温结构材料能够更广泛应用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规焊接方法难以实现难熔合金的有效焊接,用热等静压工艺可以避免在焊接区域内再结晶,实现对形变速率敏感的材料的大面积连接。鉴于此,本工作采用不同厚度Cu中间层对GH4099/Mo-Cu HIP扩散焊接头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PVD/箔纸制备Cu中间层,在一定的工艺参数下对扩散偶进行连接。对不同厚度Cu中间层焊后接头的界面元素迁移、扩散层演化和断口形貌进行了SEM-EDS表征,并用硬度、拉伸和剪切实验测试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中间层有利于扩散偶的连接,PVD镀层作中间层优于箔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层 扩散连接 热等静压 物理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粉末颗粒边界对FeCrAl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永庆 闫英杰 +4 位作者 曹睿 刘刚 秦巍 车洪艳 王铁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31-6134,共4页
粉末冶金制备的FeCrAl合金中存在的原始粉末颗粒边界对合金力学性能及断裂机制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工作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及扫描电镜原位拉伸试验,系统研究了FeCrAl合金中原始粉末颗粒边界对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粉末冶... 粉末冶金制备的FeCrAl合金中存在的原始粉末颗粒边界对合金力学性能及断裂机制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工作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及扫描电镜原位拉伸试验,系统研究了FeCrAl合金中原始粉末颗粒边界对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粉末冶金制备的FeCrAl合金中原始粉末颗粒边界析出相主要为Nb的碳氮化物,在受力变形过程中,裂纹沿原始粉末颗粒边界处Nb的碳氮化物萌生并扩展,造成合金局部发生脆性沿晶断裂,从而导致粉末冶金制备的FeCrAl合金晶界强度较低、冲击韧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Al合金 原始粉末颗粒边界 Nb的碳氮化物 冲击韧性 原位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CMT对接焊连接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乔丽学 曹睿 +5 位作者 车洪艳 李晌 王铁军 董浩 王彩芹 闫英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197,共6页
本工作以ERNi-1镍基焊丝为填充金属,通过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CMT)对粉末冶金制备的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连接;采用拉伸实验、维氏显微硬度测试、SEM及EDS表征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统计焊缝及M390一侧不同... 本工作以ERNi-1镍基焊丝为填充金属,通过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CMT)对粉末冶金制备的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连接;采用拉伸实验、维氏显微硬度测试、SEM及EDS表征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统计焊缝及M390一侧不同区域的晶粒尺寸及碳化物分布情况,研究焊接接头的连接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MT对接焊成功实现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连接,得到无孔洞、无夹杂等缺陷的焊接接头。最佳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速度4.5 mm/s、送丝速度9 m/min、焊接电流110 A、焊接电压18.1 V,对应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到493 MPa、延伸率为21.8%,断裂于焊缝位置,且断裂类型为韧性断裂,其塑性远高于M390母材。焊缝组织由奥氏体组织及(Ti、Ni、Al)的碳化物组成。焊缝与M390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但在304熔合区有明显的熔合线。M390热影响区由于受热输入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其基体中残留奥氏体被诱导发生马氏体相变,导致M390热影响区基体中碳元素过饱和,析出的碳元素不仅使得碳化物数量增加,而且促使碳化物类型由M_(23)C_(6)向M_(7)C_(3)发生转变。M390粗晶区碳化物尺寸最大,呈现出条形状形貌;M390细晶区碳化物尺寸介于M390母材与M390粗晶区之间,呈现出条形状和颗粒状两种形貌。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一侧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明显小于采用传统熔化焊时马氏体钢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充分体现CMT焊接对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热影响区粗化问题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 CMT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