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常洲 高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27-131,共5页
静校正问题的解决要做到有理有序。有理就是根据近地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序就是解决静校正问题需要遵循先长波长、后中短波长及剩余静校正的顺序。为了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首先要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应用模型约束... 静校正问题的解决要做到有理有序。有理就是根据近地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序就是解决静校正问题需要遵循先长波长、后中短波长及剩余静校正的顺序。为了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首先要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应用模型约束折射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接着应用折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中短波长问题,最后应用分频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套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近地表模型 模型约束折射静校正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 分频剩余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速度场控制实现二维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强 何晓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4-18,共5页
在以往的多测线二维深度偏移处理中,层位模型的建立和层速度的求取往往是以独立单测线的数据为基础,缺少三维层位和速度场控制,使得深度—速度模型可信度较低,深度域结果存在较大的闭合差。本文在二维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中加入三维控制,... 在以往的多测线二维深度偏移处理中,层位模型的建立和层速度的求取往往是以独立单测线的数据为基础,缺少三维层位和速度场控制,使得深度—速度模型可信度较低,深度域结果存在较大的闭合差。本文在二维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中加入三维控制,减小了闭合差,并使得最终的层速度图符合区域地质规律,可用于减小钻井层位深度预测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速度场 二维 叠前深度偏移 闭合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振勇 姜浩 李东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8-13,共6页
本文从分析海洋地震数据的特点出发,认为海洋地震数据处理必须十分重视以下问题:子波处理和修正、反褶积技术的应用、多次波的压制、长排列资料的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及三维资料的面元均化等。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子波处理和多次波压... 本文从分析海洋地震数据的特点出发,认为海洋地震数据处理必须十分重视以下问题:子波处理和修正、反褶积技术的应用、多次波的压制、长排列资料的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及三维资料的面元均化等。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子波处理和多次波压制技术。子波处理有两种情况:其一,在野外提供远场子波情况下,可利用远场子波提取反子波,进行反褶积,从而很好地消除地震数据中的仪器响应、虚反射及气泡的影响;其二,在没有采集远场子波信号时,可直接由原始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子波,利用此子波的逆求反子波,也能获得较好的反褶积效果。至于海洋多次波的压制,现今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可供选择,关键在于分析本区的多次波特征,选用有针对性的多次波压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数据处理 子波 多次波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波动方程预测减去法压制海洋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东升 帕提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57-60,共4页
多次波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多次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基于多次波与一次波属性差异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预测减去法(如SRME)。滤波方法由于其实用性,是生产中的首选,但也受到使用前提的限制,... 多次波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多次波的压制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基于多次波与一次波属性差异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预测减去法(如SRME)。滤波方法由于其实用性,是生产中的首选,但也受到使用前提的限制,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使用条件不适合时,压制多次波效果不好。SRME法采用迭代法消除与自由界面有关的多次波,该法将地震记录中的任意一个反射轴看作是与自由界面有关多次波的某个子反射,利用数据一致性原理,将原始叠前数据与自身沿自由界面进行时间与空间域褶积。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炮检对,分别从原始数据中抽取相应炮点位置的共炮点道集,并从多次波预测算子中抽取相应检波点位置处的共检波点道集,再依据数据一致性原理,沿自由界面将上述共炮点道集与共检波点道集进行组合,使得炮点位置与检波点位置一致。然后,将所有满足该组合条件的地震道两两褶积并求和,即可预测出上述炮检对地震道的自由界面多次波。最后,将多次波从输入数据中减去。本文通过实例,重点介绍了SRME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SRME 波动方程反演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下地震勘探实践和认识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波 何文华 +1 位作者 吴林钢 关维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90-92,共3页
盐下地震勘探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难题。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很多学者通过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而实用的解决办法。本文针对盐丘异常发育区——肯基亚克油田勘探实例,分析了盐丘速度异常导致的构造不落实问题,通过叠前深度偏移的多轮迭代... 盐下地震勘探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难题。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很多学者通过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而实用的解决办法。本文针对盐丘异常发育区——肯基亚克油田勘探实例,分析了盐丘速度异常导致的构造不落实问题,通过叠前深度偏移的多轮迭代处理建立深度一层速度模型,细化层速度分析,在高质量道集数据条件下,采用基于基尔霍夫算法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下构造 盐丘 地震勘探 速度异常 构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OCUS处理系统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及应用技巧 被引量:3
6
作者 谢言光 赵夏 +1 位作者 戚群丽 姜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4,34,共5页
伊朗内陆山地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再加上该区老资料数量大且年代久远,缺失野外校正量以及相应的低速层信息,如何解决该区的静校正问题就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一个迫... 伊朗内陆山地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再加上该区老资料数量大且年代久远,缺失野外校正量以及相应的低速层信息,如何解决该区的静校正问题就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一个迫切问题。为此,充分应用FOCUS处理系统中剩余静校正模块就成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海外业务部伊朗处理中心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本文重点展示目前该处理中心在使用该模块中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剩余静校正 地表一致性 老资料 应用软件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三维延迟时法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戚群丽 赵珉 +1 位作者 谢言光 赵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51-56,共6页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一般采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消除风化层和低、降速层的影响,该类方法可同时解决高频和低频的静校正问题。但常规折射波静校正计算方法通常是每条线孤立地计算各自的校正量,很容易造成静校正量的不闭合。针对这一问题,本...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一般采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消除风化层和低、降速层的影响,该类方法可同时解决高频和低频的静校正问题。但常规折射波静校正计算方法通常是每条线孤立地计算各自的校正量,很容易造成静校正量的不闭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单线孤立算法各线交点处参与计算的近地表模型参数。找到了一种伪三维结合延迟时法来计算二维资料折射波静校正量的方法。本文从理论上详细解说了伪三维延迟时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效果说明此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波静校正 伪三维 延迟时 闭合差 近地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偏移技术在利比亚复杂地表区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沈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61-64,共4页
在利比亚WAHA地区,因表层岩石的断裂和垮塌,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很困难。WAHA地区的地震资料由不同年度采集的七块资料拼接而成,一次覆盖面积约1200 km2,三维数据的覆盖次数从10次到300次,南北高差约120m,... 在利比亚WAHA地区,因表层岩石的断裂和垮塌,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很困难。WAHA地区的地震资料由不同年度采集的七块资料拼接而成,一次覆盖面积约1200 km2,三维数据的覆盖次数从10次到300次,南北高差约120m,炮检距较小(对速度分析不利)。针对如此不利条件,采用三维叠前偏移技术,尤其是使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地震成像结果有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表层复杂区 利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泽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闫忠 刘安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40-45,共6页
本文根据苏丹沼泽地区的地震资料采集特点,利用BGP苏丹地震资料处理中心现有的处理系统,通过水中检波器与陆上检波器地震数据的匹配、可控震源资料的最小相位化处理、不同类型震源所获地震数据的匹配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试验处理,确定了有... 本文根据苏丹沼泽地区的地震资料采集特点,利用BGP苏丹地震资料处理中心现有的处理系统,通过水中检波器与陆上检波器地震数据的匹配、可控震源资料的最小相位化处理、不同类型震源所获地震数据的匹配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试验处理,确定了有效而实用的处理流程:①对可控震源资料进行最小相位化处理,以炸药震源激发的数据为标准对其做匹配滤波处理,使得可控震源资料与炸药激发的资料获得最佳匹配;②将两种震源激发的数据做CMP道集分选,再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利用上述处理流程最终获得了用户满意的偏移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处理 相位 反褶积 匹配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委内瑞拉探区的应用
10
作者 平俊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46-50,共5页
委内瑞拉探区为盐丘、剌穿、逆冲构造发育的复杂构造区,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波动方程,分别从炮点和检波点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 委内瑞拉探区为盐丘、剌穿、逆冲构造发育的复杂构造区,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波动方程,分别从炮点和检波点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即在每一个成像点上,对延拓得到的连续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相关处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不足之处是高频成分损失较多,造成剖面的相干性较强,偏移背景较差。本文分析了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参数试验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强相干背景、CPU计算能力、对地震资料的振幅补偿精度要求更高等因素影响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文中认为可在偏移耗时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较大输入频率范围,能够改善偏移背景。实例分析表明,在构造复杂地区,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叠前时间偏移,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要好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参数 强相干性 偏移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