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学测序的巨噬细胞在肝硬化-肝癌疾病进展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凌萱 卢子琪 +1 位作者 齐威 冯志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54-3663,共10页
背景肝脏巨噬细胞在构建宿主防御机制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参与肝脏损伤和修复的重要细胞成分。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在基因调控以及具体功能方面与肝脏固有巨噬细胞不尽相同。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 背景肝脏巨噬细胞在构建宿主防御机制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参与肝脏损伤和修复的重要细胞成分。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在基因调控以及具体功能方面与肝脏固有巨噬细胞不尽相同。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巨噬细胞在肝硬化及肝癌疾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值得探讨。目的解析不同来源肝脏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学差异,分析巨噬细胞在肝硬化-肝癌疾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预防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潜在策略。方法本研究通过从GEO数据库获取健康、肝硬化及肝癌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学数据。健康及肝硬化数据来自GEO数据库GSE136103数据集,取自5例健康肝脏以及5例肝硬化肝脏的数据。肝癌数据来自GEO数据库GSE149614数据集,取自10例肝癌患者的数据。通过Seurat软件包分别对肝硬化及肝癌样本的数据进行聚类,鉴定各个细胞类型。将肝硬化样本中的3簇巨噬细胞亚群提取后,分析各个亚群前200个特异性表达基因,应用Metascape在线分析软件对各亚簇特异性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提取巨噬细胞亚群肝硬化特异性表达基因,通过KEGG功能分析探究巨噬细胞在肝硬化中的功能。将肝硬化以及肝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通过CellChat软件包进行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对比肝硬化与肝癌样本巨噬细胞的细胞通讯的差异。将健康对照、肝硬化以及肝癌三者不同来源的巨噬细胞通过Harmony软件包去批次效应,之后导入Monocle软件包进行伪时序分析,构建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的演变轨迹。利用limma软件包找寻在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的演变过程中连续上调以及下调的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对所有细胞进行无监督聚类,根据标记基因表达情况,共提取出3个巨噬细胞亚簇(分别为Mac1,Mac2和Mac3)。其中Mac1起源于组织驻留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Mac2以及Mac3起源于血液单核细胞,并且其数量在肝硬化组织中明显增多。在肝硬化组织中的Mac1表现了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功能的上调,Mac2以及Mac3亚群均表现出吞噬体相关功能以及抗原提呈功能的下调。肝硬化与肝癌样本中巨噬细胞与其他类型细胞的通讯存在巨大的差异。某些细胞间通讯仅发生于肝硬化巨噬细胞中,这包括干扰素Ⅱ(IFN-Ⅱ)以及CD40等信号通路的细胞通讯。经过去批次效应的处理后,对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以及肝癌巨噬细胞进行伪时序分析,结果提示三组数据存在特定的时序关系。本研究发现81个在该过程中连续下调的基因,然而未发现在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演变过程中连续上调的基因。功能分析提示连续下调基因存在对细菌免疫反应的功能富集。结论肝硬化巨噬细胞可以分为3个亚群,其中Mac1来自肝脏固有Kupffer细胞,Mac2、Mac3来自血液单核细胞。肝硬化中诸多免疫相关细胞通讯例如IFN-Ⅱ以及CD40通路在肝癌中消失。健康肝脏-肝硬化肝脏-肝癌巨噬细胞演变过程存在对细菌免疫反应的持续下调,这可能加重了门脉高压造成的肠道菌群位移的危害。对于肝硬化患者,尽早地治疗门脉高压造成的肠漏,可能是重要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肝肿瘤 单细胞转录组学测序 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或轻度异常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病理与临床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俊骥 冯丽英 +3 位作者 冯志杰 姜慧卿 孙泽明 赵丽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03-1606,共4页
背景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以长期处于参考范围内或小于参考范围上限的2倍,但肝脏却出现了严重损伤甚至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目的分析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组织的特征,探讨... 背景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以长期处于参考范围内或小于参考范围上限的2倍,但肝脏却出现了严重损伤甚至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目的分析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组织的特征,探讨肝脏病理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肝脏活组织检查的165例慢性HBV感染者,诊断依据为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分析ALT正常组(113例)和ALT轻度异常组(52例)肝脏病理表现与性别、年龄、HBV e抗原(HBeAg)及HBV 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ALT正常组和ALT轻度异常组的年龄、性别构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χ2=15.92,P<0.01)。ALT正常组与ALT轻度异常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构成比和肝脏纤维化分期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12.72,P<0.05)。ALT正常组的年龄与纤维化分期积分呈正相关(r=0.29,P<0.01)。ALT轻度异常组的年龄与炎症分级积分(r=0.38,P<0.01)和纤维化分期积分(r=0.51,P<0.01)均呈正相关。两组的病毒载量构成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05),ALT轻度异常组病毒载量与炎症分级积分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 ALT轻度异常HBV感染者肝脏炎性损伤的易发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HBeAg阴性。高病毒载量者反而肝组织炎性损伤较轻,这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ALT正常或轻度异常的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适时的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对于鉴别ALT正常或者轻度异常的HBV感染者肝脏损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肝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力搏 张晓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74-2278,2283,共6页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re powerful in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d antirheumatic effects,and widely used in treating the corresponding diseases. Over the years, many new dosage forms and st...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re powerful in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d antirheumatic effects,and widely used in treating the corresponding diseases. Over the years, many new dosage forms and structures of NSAIDs appear since aspirin was developed 112 years ago. However, the universal use of NSAIDs produces unavoidable mucosal lesions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s yet,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pathy induced by NSAID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advances in prevention of NSAIDs-induced gastropathy by proton pump inhibi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浆CD79a和其它B系相关抗原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敬宇 吕涛 +6 位作者 杨敬慈 潘崚 罗建民 杨琳 姚丽 董作仁 徐世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54-958,共5页
为了比较胞浆CD79a(CyCD79a)与包括胞浆CD22(CyCD22)、CD19、CD20和CD10等其它4种常用B系相关抗原在各种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寻找针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pBALL)的最敏感和特异的免疫学标志,对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的22... 为了比较胞浆CD79a(CyCD79a)与包括胞浆CD22(CyCD22)、CD19、CD20和CD10等其它4种常用B系相关抗原在各种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寻找针对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pBALL)的最敏感和特异的免疫学标志,对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的221例成人和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资料及常规细胞形态学和酶细胞化学染色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另外,还对其中的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3例怀疑存在AML1/ETO和CBFβ/MYH11等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发现,对于pBALL来说,在这5种常用的B系抗原中,CyCD79a的敏感性最高,而CyCD22的特异性最好。CyCD79a在全部58例pBALL中的表达率为100%,而CyCD22在全部147例AML和15例急性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pTALL)中则无1例表达,即在非pBALL的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率为0%。结论:联合检测CyCD79a和CyCD22是诊断pBALL的最合适的免疫学指标,能够准确地将pBALL与AML和pTALL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CD79a 胞浆CD22 CD19 CD20 CD10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艳瑾 冯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084-2087,共4页
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HBV前基因组复制的原始模板,是导致HBV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本文参考近几年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结果,就HBV cccDNA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 肝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PTEN表达与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郝礼森 张晓岚 +6 位作者 周智宏 李玉林 麻继臣 安君艳 姚冬梅 房澍名 姜慧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动态表达与在体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及假手术组(n=10)。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 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动态表达与在体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及假手术组(n=10)。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分别于结扎后1、2、3、4周(每个时间点取10只)麻醉后留取肝组织。假手术组大鼠亦于相应时间麻醉后留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α-SMA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在体活化HSC的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凋亡的HSC。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0.01),而活化HSC增多,凋亡HSC也增多。造模1、2、3、4周,大鼠肝组织的HSC凋亡指数(分别为4.57%±0.41%、4.02%±0.48%、3.45%±0.37%、2.88%±0.50%)逐渐减少(P<0.01)。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量与在体HSC的凋亡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结论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下调与在体活化HSC的凋亡减少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ten 肝硬化 胆汁淤积 肝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R-92a-3p和miR-204-5p及miR-186-5p诊断胆管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俊骥 郭平 +1 位作者 郭昱 吴江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3736-3739,共4页
背景胆管癌(CCA)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起病隐匿,恶性度极高。循环血中微小RNA(miRNA)在CCA诊断中的价值尚待研究。目的探讨血浆miR-92a-3p、miR-204-5p、miR-186-5p诊断CCA的价值,以期提高CCA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 背景胆管癌(CCA)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起病隐匿,恶性度极高。循环血中微小RNA(miRNA)在CCA诊断中的价值尚待研究。目的探讨血浆miR-92a-3p、miR-204-5p、miR-186-5p诊断CCA的价值,以期提高CCA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CCA患者16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本院无肝胆疾病患者15例为对照组。制备两组患者血浆标本,采用RT-qPCR法检测血浆miR-92a-3p、miR-204-5p、miR-186-5p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miR-92a-3p、miR-204-5p、miR-186-5p联合的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miR-92a-3p、miR-204-5p、miR-186-5p及其联合诊断CC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病例组miR-92a-3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04-5p、miR-186-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92a-3p、miR-204-5p、miR-186-5p诊断CCA的AUC分别为0.708[95%CI(0.524,0.892)]、0.725[95%CI(0.535,0.915)]、0.750[95%CI(0.576,0.924)],截断值分别为0.130 8、0.008 5、0.005 2,灵敏度分别为0.938、0.563、0.563,特异度分别为0.467、0.933、0.933,约登指数分别为0.405、0.496、0.49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git(P)=-0.031+9.167×miR-92a-3p-49.453×miR-186-5p-66.771×miR-204-5p,其诊断CCA的AUC为0.879[95%CI(0.749,1.010)],截断值为0.095 8,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38、0.800、0.738。miR-92a-3p、miR-204-5p、miR-186-5p联合诊断CCA的AUC大于miR-92a-3p、miR-204-5p、miR-186-5p单独诊断CCA的AUC(P<0.05)。结论 miR-92a-3p、miR-204-5p、miR-186-5p可以用于CCA的诊断,且其联合诊断CCA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诊断 血浆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大鼠肝肺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 赵芝 +2 位作者 刘楠 吴雅莉 付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TNF-α-McAb)抑制肝肺综合征大鼠TNF-α作用后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TNF-α单克隆抗体对肝肺综合症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CBDL)致大鼠肝肺综合征模型,将60只...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TNF-α-McAb)抑制肝肺综合征大鼠TNF-α作用后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TNF-α单克隆抗体对肝肺综合症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CBDL)致大鼠肝肺综合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NF-α-McAb干预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iNOS在肺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在肺组织中分布及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NOS在肺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病理显示干预组病理改变炎症反应较模型组轻,TNF-α-McAb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iNOS mRNA的表达、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对肝肺综合征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肝肺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志杰 于洪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脂肪肝 治疗 高脂血瘟 抗氧化剂 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及其抑制HSCs活化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涛 姚希贤 孙泽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770-277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经正常、肝纤维化机体代谢后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差别,及其对肝纤维化发生中HSCs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40%CCl4,皮下注射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肝纤维化大鼠分别灌服黄芪,提取正常、肝纤维大鼠药物血清,HPLC检测... 目的:探讨黄芪经正常、肝纤维化机体代谢后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差别,及其对肝纤维化发生中HSCs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40%CCl4,皮下注射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肝纤维化大鼠分别灌服黄芪,提取正常、肝纤维大鼠药物血清,HPLC检测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CCK-8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增殖影响,3-Pro掺入-胶原酶消化法检测黄芪甲苷对HSCs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正常、病理药物血清内均可检出黄芪甲苷。病理药物血清内黄芪甲苷含量高于正常药物血清(0.1140 vs0.0851,P<0.05)。黄芪甲苷可抑制HSCs增殖及I型胶原分泌。结论:机体状态可影响黄芪内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代谢,可能与肝脏不同状态、口服药物首过效应及分解代谢有关。HPLC可用于检测中药体内有效成分含量,评估机体代谢对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临床药效。黄芪甲苷可有效抑制HSCs增殖、活化,为抗肝纤维化有效作用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血清药理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中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永娟 谢肖立 姜慧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68,共4页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外基质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机制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以EMT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干预,可减轻肝纤维化。回顾了相关文献,对EMT相关的...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外基质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机制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以EMT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干预,可减轻肝纤维化。回顾了相关文献,对EMT相关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和以EMT为靶点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皮-间质转化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双 赵东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1-1727,共7页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肝病的不良预后有关。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通过直接作用于Ⅹa因子的活性中心,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发挥抗栓作用,具有直接口服、无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优势,是肝硬化PVT长期抗凝...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肝病的不良预后有关。新型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通过直接作用于Ⅹa因子的活性中心,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发挥抗栓作用,具有直接口服、无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优势,是肝硬化PVT长期抗凝治疗的新选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利伐沙班治疗肝硬化PVT相对安全、有效,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利伐沙班治疗肝硬化PVT的应用经验仍很少,个体化用药方案尚未明确。本文综述了利伐沙班治疗肝硬化PVT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硬化PVT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利伐沙班 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ox结合蛋白1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3
作者 刘婷 谢肖立 姜慧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15-2718,共4页
慢性肝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长期预后较差。Y-box结合蛋白1系一种多功能蛋白,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总结了Y-box结合蛋白1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 慢性肝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长期预后较差。Y-box结合蛋白1系一种多功能蛋白,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总结了Y-box结合蛋白1在肝纤维化、肝细胞癌(增殖、凋亡、转移、疾病预后和耐药)及肝功能衰竭等慢性肝病中发挥的作用,为慢性肝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盒结合蛋白质1 肝硬化 肝细胞癌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1A通过调控IL-17和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尹凤荣 战蓉蓉 +4 位作者 王冬 宋佳 李辉 张红 张晓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6-1103,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配体1A(TL1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干扰素γ(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野生型及TL1A(L-Tg)转基因型肠纤维化模型,通过疾...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配体1A(TL1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干扰素γ(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野生型及TL1A(L-Tg)转基因型肠纤维化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评估结肠炎症程度,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肠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CD4^+IFN-γ^+和CD4^+IL-17^+细胞的比例,ELISA测定上述细胞IL-17和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的体重下降更明显,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MPO含量均显著增高,且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提示纤维化程度加重;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CD4^+IFN-γ^+T细胞和CD4^+IL-17^+T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ELISA测定脾、淋巴结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分泌IL-17和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P<0. 05)。结论:TL1A通过调控IL-17和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纤维化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过表达抑制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Akt的磷酸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郝礼森 张晓岚 +7 位作者 任昌镇 李立文 王静 莫艳波 边荣荣 魏月 张家琪 刘玉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对体外培养的活化肝星状细胞(HSC)Ak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活化HSC,以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TEN基因瞬时转染HSC;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C的PTEN、Akt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C的磷酸化Akt[p-...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对体外培养的活化肝星状细胞(HSC)Ak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活化HSC,以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TEN基因瞬时转染HSC;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C的PTEN、Akt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SC的磷酸化Akt[p-Akt(Thr308)]表达。结果 :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腺病毒成功转染HSC,使活化HSC的p-Akt(Thr308)表达下调(P<0.01),而对HSC的总Akt蛋白及mRNA表达没有影响(P>0.50)。结论: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通过抑制Akt的磷酸化,负性调节活化HSC的PI3K/Akt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PTEN AKT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自噬与胶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金波 尹凤荣 +3 位作者 霍晓霞 罗雨欣 吴梦瑶 张晓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HSC-T6细胞,给予CQ干预24 h。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TGF-β1组、TGF-β1+CQ(15μmo...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HSC-T6细胞,给予CQ干预24 h。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TGF-β1组、TGF-β1+CQ(15μmol/L)组、TGF-β1+CQ(30μmol/L)组和TGF-β1+CQ(60μmol/L)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比值LC3-Ⅱ/LC3-Ⅰ、自噬靶蛋白P6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2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T-q 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13、TIMP-1和TIMP-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Q干预后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62蛋白表达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TGF-β1组(P<0.01)。TGF-β1组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TGF-β1+CQ组较TGF-β1组也有明显增加。α-SMA的表达在TGF-β1组和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而TGF-β1组和TGF-β1+CQ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MP-13表达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下降(P<0.05);TIMP-1和TIMP-2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自噬抑制剂CQ能显著增加HSC-T6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与其上调TIMP-1及TIMP-2的表达并抑制MMP-1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氯喹 肝星状细胞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调控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娟 张晓岚 +4 位作者 敦志娜 赵春洪 申建刚 霍晓霞 安君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55-2158,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MT1-MMP在FRNK调控HSC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MT1-MMP在FRNK调控HSC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FRNK蛋白在瞬时转染时相应的表达,鉴定转染效果;分别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测定MT1-MMP在HSC中的相应表达。结果:FRNK质粒成功转染HSC,于转染48h时,FRNK蛋白表达最强,P<0·05;FRNK转染后在基因水平上:MT1-MMP mRNA表达明显增加;翻译蛋白水平上:FRNK质粒转染HSC48h后,MT1-MMP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脂质体介导下FRNK质粒转染,可使外源性FRNK在HSC内大量表达,FRNK可能通过上调MT1-MMP值来抑制HSC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黏着斑激酶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胶原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s在肝纤维化形成与逆转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春洪 张晓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形成 MMPS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逆转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病理生理学机制 细胞外间质 TI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抑制SOCS-3/SREBP-1c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复娜 王素格 +1 位作者 沈毅慧 蒋树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SOCS-3通路的抑制作用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20只,正常对照)、B(30只,模型对照)和C组(20只,实验干预)。A组大鼠喂以普通饲料,B和C组...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SOCS-3通路的抑制作用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20只,正常对照)、B(30只,模型对照)和C组(20只,实验干预)。A组大鼠喂以普通饲料,B和C组喂以高脂饲料;12周末随机处理B组10只,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证实IR-NASH造模成功(100%)后,B、C两组继续高脂喂养,并予C组大鼠替米沙坦每日5 mg/kg灌胃,16周末全部大鼠测血清IL-6、TG、TC、ALT、AST、空腹血糖(FBG)和血清胰岛素(FBI),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行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肝组织HE肝脏病理学检查,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SOCS-3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饮食12周大鼠进展为NASH。16周末,B组大鼠肝湿重显著高于A组,C则明显低于B组;B组出现血脂异常和IR,血清IL-6、肝脏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A组比较P<0.01),三者分别与稳态葡萄糖输注率(VGIR60-120)显著负相关(r=0.9248,P<0.0001;r=0.9011,P<0.0001;r=0.9739,P<0.0001)。替米沙坦干预后,肝功能和血脂异常明显改善,NASH病理明显好转,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较B组显著下调(P<0.01),同时VGIR60-120明显增高(r=0.9532,P<0.0001;r=0.9687,P<0.0001),表明IR明显改善;而此时IL-6仍高水平,与VGIR60-120、SOCS-3、SREBP-1c失去相关关系(r=0.0071,P=0.7238;r=0.0019,P=0.8560;r=0.0002,P=0.9586),而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仍显著相关(r=0.9439,P<0.0001)。结论替米沙坦干预NASH大鼠可显著减改善肝功能和IR,其机制并非抑制炎症因子IL-6,而是下调肝脏SOCS-3、SREBP-1c的表达,从而改善糖脂代谢和N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胰岛素抵抗 SOCS-3 SREBP-1C 替米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抑制人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俊茶 王妍 姜慧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人肝星状细胞株LX-2进行体外研究,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的合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Ⅰ型胶原α1 mRNA表达...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人肝星状细胞株LX-2进行体外研究,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的合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Ⅰ型胶原α1 mRNA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研究显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可引起LX-2细胞胶原合成增加,10.0μmol.L-1索拉非尼作用于LX-2细胞24 h能明显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无论有无PDGF的刺激,索拉非尼均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抑制LX-2细胞胶原合成(P<0.01);在10.0μmol.L-1浓度下,索拉非尼作用于LX-2细胞12 h、24 h和48 h对胶原合成的抑制率为22.69%、37.52%和71.74%。索拉非尼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诱导的Ⅰ型胶原α1 mRNA表达上调;在2.5μmol.L-1、5.0μmol.L-1和10.0μmol.L-1索拉非尼作用下,I型胶原α1 mRNA表达较PDGF刺激组分别下调58.66%、67.06%和81.64%。结论:索拉非尼在体外能抑制人肝星状细胞胶原的合成,抑制Ⅰ型胶原的表达,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纤维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索拉非尼 胶原 Ⅰ型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