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海之都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1
作者 杨春晖 高文斌 +3 位作者 张海鹏 许玉甫 王慎知 周忻宇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40-48,共9页
为保证河北省唐山市龙岛海域海之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其周边栖息地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数据保障和基础支撑,于2024年8月开展年度监测工作,对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及生物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监测... 为保证河北省唐山市龙岛海域海之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其周边栖息地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数据保障和基础支撑,于2024年8月开展年度监测工作,对鱼礁区与对照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及生物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监测结果表明,该海洋牧场鱼礁区生态环境良好,渔业资源丰富,整体评价优于对照区,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之都海洋牧场 渔业资源 水环境 沉积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渤海湾(河北省段)水体及鱼体内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蔡端波 杨丽坤 +2 位作者 朱娜 杨超臣 王真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8,384,共9页
2013年秋季在渤海湾采集了48份水样,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 Richardson)样品90份,测定重金属含量.水体表层7种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是Cu,Zn,Cr,As,Pb,Cd,Hg,底层是Zn,Cu,Cr,As,Pb,Cd,Hg,矛尾虾虎鱼体内重金属含量顺序是Zn,... 2013年秋季在渤海湾采集了48份水样,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 Richardson)样品90份,测定重金属含量.水体表层7种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是Cu,Zn,Cr,As,Pb,Cd,Hg,底层是Zn,Cu,Cr,As,Pb,Cd,Hg,矛尾虾虎鱼体内重金属含量顺序是Zn,Cu,Pb,As,Cr,Cd,Hg.结果表明:Cr,Cd和As含量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Ⅰ类标准要求,Hg和Pb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Ⅱ类标准要求,Zn和Cu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Ⅲ类标准要求;秋季渤海湾的矛尾虾虎鱼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水体 矛尾虾虎鱼 重金属 评价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渔业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
3
作者 郑蓉 赵春龙 +3 位作者 杨超臣 慕建东 姚新悦 刘盼 《河北渔业》 2017年第9期51-53,共3页
为做好渔业环境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涉及到的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放射性因素、电气因素、突发因素等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预防性措施。
关键词 渔业环境实验室 安全管理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冷水鱼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力 王圆圆 +6 位作者 武艳丽 张耀红 王旭旭 侯海翔 蔡灵 闫保国 李秀峰 《河北渔业》 2019年第12期54-57,共4页
1.1主产区分布河北省冷水鱼养殖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2018年养殖产量8677 t,其中邯郸、保定是鲟鱼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44.56%和35.91%;张家口、保定是鲑鳟鱼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41.50%和33.67%(... 1.1主产区分布河北省冷水鱼养殖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太行山区和燕山山区。2018年养殖产量8677 t,其中邯郸、保定是鲟鱼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44.56%和35.91%;张家口、保定是鲑鳟鱼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41.50%和33.67%(见表1、图1、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养殖产量 燕山山区 河北省 鲑鳟鱼 冷水鱼养殖 技术初探 张家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状调查与研究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薛振宏 石敏 +2 位作者 武艳丽 郭金龙 曹桂娟 《河北渔业》 2020年第11期41-45,共5页
分析国家关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方面的政策、河北省渔业资源概况和建立的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意义,以及保护区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系统地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河北省渔业资源可持续... 分析国家关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方面的政策、河北省渔业资源概况和建立的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意义,以及保护区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系统地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河北省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保护区 生态影响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迎春 闫丽 +1 位作者 郗艳娟 何雁鸿 《河北渔业》 2019年第12期47-49,共3页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样品保存的方法及保存剂用量和实验室分析过程中在纯水、耗材、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各环节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样品采集与保存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夏季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婧美 徐晨曦 +3 位作者 赵春龙 赵吉 周会文 崔粉娥 《河北渔业》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为了解北戴河近岸海域夏季水质状况,2020—2022年7、8月份对北戴河近岸海域进行了海洋环境监测分析,数据表明,近三年北戴河海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pH值、COD、油类、磷酸盐、无机氮基本维持在一类水质标准。文章分析了北戴河近岸海域海... 为了解北戴河近岸海域夏季水质状况,2020—2022年7、8月份对北戴河近岸海域进行了海洋环境监测分析,数据表明,近三年北戴河海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pH值、COD、油类、磷酸盐、无机氮基本维持在一类水质标准。文章分析了北戴河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来源主要有人为污染、海洋生物污染和陆域污染等,并对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控制污染与开发、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防治水母灾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戴河 海域环境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赤潮藻种群向海洋尖尾藻种群的演替
8
作者 李雪梅 李志霞 +1 位作者 吴彦 安鑫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0,共5页
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培养液(细胞初始密度为0.11×105 cells/mL)接种不同初始密度海洋尖尾藻(分别为0.17×104,0.50×104,0.64×104 cells/mL)、东海原甲藻培养液(细胞初始密度为2.80×105cells/mL)接种... 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培养液(细胞初始密度为0.11×105 cells/mL)接种不同初始密度海洋尖尾藻(分别为0.17×104,0.50×104,0.64×104 cells/mL)、东海原甲藻培养液(细胞初始密度为2.80×105cells/mL)接种不同初始密度海洋尖尾藻(分别为0.13×104,0.38×104,0.63×104 cells/mL)后,分别培养15d过程中海洋卡盾藻种群和东海原甲藻种群向海洋尖尾藻种群演替的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增大,海洋尖尾藻种群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缩短,分别为接种后第6,5天和第3天,海洋卡盾藻全部死亡时间缩短分别为接种后第7天、第6天和第4天;同样,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增大,海洋尖尾藻种群达到稳定期以及东海原甲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均缩短。在试验设计密度范围内,海洋卡盾藻种群和东海原甲藻种群均向海洋尖尾藻种群发生了演替,海洋尖尾藻扰动摄食海洋卡盾藻和海洋尖尾藻过滤摄食东海原甲藻分别是海洋卡盾藻种群和东海原甲藻种群向海洋尖尾藻种群演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尖尾藻 海洋卡盾藻 东海原甲藻 摄食 种群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向荣 吴新民 慕建东 《河北渔业》 2013年第1期46-47,59,共3页
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污染较为普遍的现象。我国近海油类含量超过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已达到5.6万km2。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生物的累积效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对渔业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巨大经济损... 石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污染较为普遍的现象。我国近海油类含量超过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已达到5.6万km2。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生物的累积效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对渔业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本文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海洋污染治理方法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原理,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在海洋石油污染修复中的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石油污染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沿海夏季斑鰶资源变动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文斌 李怡群 +4 位作者 张海鹏 许玉甫 王慎知 王真真 刘金珂 《河北渔业》 2019年第6期16-21,共6页
通过对河北省近海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近几年夏季斑鰶生物量存在较大波动,其相对重要性表现为重要种,分布海域集中在天津和沧州海域。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发现,整个群体组成小型化问题突出,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 通过对河北省近海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近几年夏季斑鰶生物量存在较大波动,其相对重要性表现为重要种,分布海域集中在天津和沧州海域。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发现,整个群体组成小型化问题突出,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提出了相关养护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沿海 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饲料鳜源魏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家玉 高肖微 +4 位作者 郝耀彤 高晓田 齐遵利 孙砚峰 吴成宾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1-5,31,F0003,共7页
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性的益生菌用于饲料鳜鱼养殖,分离定植于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肠道优势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培养出1株优势益生菌(命名:SJ548),对该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 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性的益生菌用于饲料鳜鱼养殖,分离定植于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肠道优势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培养出1株优势益生菌(命名:SJ548),对该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使用牛津杯法测定该优势菌对8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菌株SJ548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呈现白色、圆形、边缘圆润的菌落,染色镜检为杆状或双杆状的革兰阳性菌;通过生理生化测试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SJ548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研究发现:菌株SJ548可以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菌(V.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的生长,抑菌圈的直径为13~18 mm。本试验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获得的SJ548作为益生菌,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益生菌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 饲料鳜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游泳动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春晖 高文斌 +2 位作者 许玉甫 郭冉 张海鹏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基本摸清衡水湖游泳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月、7月、10月在衡水湖进行了3次游泳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衡水湖游泳动物共36种,其中鱼类31种,隶属于6目10科27属;甲壳类5种,隶属于1目3科5属。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Hemiculter leuciclus... 为基本摸清衡水湖游泳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月、7月、10月在衡水湖进行了3次游泳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衡水湖游泳动物共36种,其中鱼类31种,隶属于6目10科27属;甲壳类5种,隶属于1目3科5属。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Hemiculter leucicl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65;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度指数为3.24;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0.65。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游泳动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游泳动物 生物多样性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探索
13
作者 高纪俊 傅仲 +4 位作者 王青林 于姗姗 任海 赵春龙 何振平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4-90,108,共8页
为探究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2022年5月19日—11月19日,在河北省乐亭县浪窝口和昌黎县新开口进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试验。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扇贝养成笼... 为探究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2022年5月19日—11月19日,在河北省乐亭县浪窝口和昌黎县新开口进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试验。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扇贝养成笼(孔径2.5 cm)外套7目(孔径3 mm左右)网袋,单养海湾扇贝和刺参苗种。海湾扇贝壳高0.5 cm左右,大规格刺参(30 ind./kg)每层5头和3头,小规格刺参(100 ind./kg)每层15头、10头和5头。2022年8月19日第二阶段海湾扇贝和刺参单、混养试验,海湾扇贝壳高2 cm左右,每层40粒左右。单养时刺参密度同第一阶段;混养时大规格刺参(20 ind./kg)每层2头和1头,小规格刺参(60 ind./kg)每层2头和3头。结果显示,刺参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混养模式下大规格刺参末体质量每层2头组显著低于每层1头组(P<0.05),小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每层5头组显著低于每层3头组(P<0.05),两海域海湾扇贝混养模式下与对照组(单养模式)间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下,海湾扇贝的生长不受影响,但降低刺参密度可提高刺参的个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综上所述,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可以作为海湾扇贝规模化养殖区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刺参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对鳜鱼肠道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罗佳兴 高晓田 +2 位作者 张丽晗 孙砚峰 吴成宾 《河北渔业》 2024年第5期1-5,F0003,共6页
为探究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肠道组织对饲料喂养的适应性,以饲料驯化30 d不吃饲料的鳜鱼和饲料驯化30 d吃饲料的鳜鱼为试验群体,基于RNA-seq技术对鳜鱼肠道组织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RNA-seq测序共获得41.65 Gb Clean Data, Q30碱... 为探究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肠道组织对饲料喂养的适应性,以饲料驯化30 d不吃饲料的鳜鱼和饲料驯化30 d吃饲料的鳜鱼为试验群体,基于RNA-seq技术对鳜鱼肠道组织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RNA-seq测序共获得41.65 Gb Clean Data, Q30碱基百分比在90%以上。在FDR≤0.05且︱log2FoldChange︱≥1的筛选条件下转录组测序分析共鉴定出95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有机酸代谢过程上显著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细胞周期、PPAR信号通路等通路中被显著富集。综上所述,鳜鱼为适应饲料养殖调动了与饮食有关的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提高鳜鱼肠道组织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饲料养殖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鱼类产卵场初步调查
15
作者 杨春晖 许玉甫 +3 位作者 王慎知 张超 张德昭 张海鹏 《河北渔业》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为了解白洋淀鱼类产卵场,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于2021年4—6月首次进行了白洋淀鱼类产卵场调查,掌握了3种黏草性卵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鲤(Cyprinus carpio)的产卵及产卵场分布情况,其中后塘... 为了解白洋淀鱼类产卵场,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于2021年4—6月首次进行了白洋淀鱼类产卵场调查,掌握了3种黏草性卵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鲤(Cyprinus carpio)的产卵及产卵场分布情况,其中后塘淀产卵场分布最为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鱼类 产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鳗鳅池塘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红军 李中科 郭金龙 《河北渔业》 2020年第12期16-20,共5页
为探究台湾鳗鳅最佳养殖水质条件,对台湾鳗鳅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pH值波动范围为8.0~8.6,均呈下降趋势;溶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养殖后期达到最小值4.5mg/L;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含... 为探究台湾鳗鳅最佳养殖水质条件,对台湾鳗鳅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pH值波动范围为8.0~8.6,均呈下降趋势;溶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养殖后期达到最小值4.5mg/L;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此外,溶氧量与温度、亚硝酸盐氮、氨氮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7左右,氨氮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硝酸盐氮与氨氮、亚硝酸盐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最佳池塘养殖条件:透明度为30cm左右;温度为20~30℃;电导率为3~3.4μs/cm;溶氧量>4mg/L;pH值为8.0~8.6;总氮含量为10~15mg/L;氨氮含量0.5mg/L左右;硝酸盐氮0.1mg/L左右;亚硝酸盐氮<0.15mg/L;总磷含量0.3m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鳗鳅 水质 理化因子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对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的生理响应:生长和诱导型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姗姗 李学玉 +3 位作者 何振平 王青林 孙桂清 付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1,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和强降雨频发天气导致的养殖池塘持续性的高温和低盐环境给刺参池塘养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研究刺参对高温和低盐环境的生理响应,本实验分析了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对刺参幼参生长及诱导型hsp70和hsp9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和强降雨频发天气导致的养殖池塘持续性的高温和低盐环境给刺参池塘养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研究刺参对高温和低盐环境的生理响应,本实验分析了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对刺参幼参生长及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温度梯度(16℃、20℃、24℃和28℃)和3个盐度梯度(22、27和32),共12个不同的胁迫组。经过40 d的长期胁迫,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盐度的降低,幼参的体重增加量减少,并在高温、低盐组出现体重负增长。长期胁迫提高了刺参幼参的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极端天气的抵抗能力。同时,高温下盐度22处理组刺参幼参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量较盐度27条件下低。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和低盐对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并且盐度对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相较低盐,高温对刺参幼参的影响更大,可作为刺参育种的选择压力。在高温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海水温度,并防止极端天气造成的养殖水体温度分层。该研究丰富了刺参生理生态学理论,可为刺参良种选育工作提供思路,并为指导极端天气下刺参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低盐 协同胁迫 刺参 生长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池塘养殖模式抗高温应对措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晓田 付仲 +4 位作者 赵春龙 苏文清 崔兆进 马国臣 王永辉 《河北渔业》 2019年第6期6-7,共2页
2018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我国北方经历了罕见的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沿海养殖的海参(刺参)出现了大面积死亡。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海参绿色高效养殖岗位专家一行走访了沿海多家海参养殖企业,查看了海参工厂... 2018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我国北方经历了罕见的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沿海养殖的海参(刺参)出现了大面积死亡。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海参绿色高效养殖岗位专家一行走访了沿海多家海参养殖企业,查看了海参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等不同养殖模式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增养殖海参基本未受此次高温天气的影响,未发现海参死亡现象,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模式 海参 抗高温 工厂化养殖 浅海增养殖 高温天气 沿海养殖 生产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鲀毒素药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海枫 孙桂清 +2 位作者 夏鑫 郗艳娟 闫丽 《河北渔业》 2021年第12期30-32,共3页
河鲀毒素是从河鲀卵巢、肝脏分离出来的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广泛分布于海洋类及陆生动物中。河鲀毒素具有神经通道阻断作用,作为生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的有用工具,河鲀毒素受到了极大的实验关注。本文综述了河鲀毒素的基本性质、药用机理以... 河鲀毒素是从河鲀卵巢、肝脏分离出来的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广泛分布于海洋类及陆生动物中。河鲀毒素具有神经通道阻断作用,作为生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的有用工具,河鲀毒素受到了极大的实验关注。本文综述了河鲀毒素的基本性质、药用机理以及河鲀毒素在药用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鲀毒素 作用机理 药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水库网箱鲟鱼养殖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晓田 王旭旭 +2 位作者 王振富 王可为 寇景莲 《河北渔业》 2019年第2期16-17,共2页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鲟形目鱼类。我国养殖的鲟鱼品种主要有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种,其中年产量最大的是史氏鲟和西伯利亚鲟。鲟鱼是...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鲟形目鱼类。我国养殖的鲟鱼品种主要有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达氏鳇及其杂交种,其中年产量最大的是史氏鲟和西伯利亚鲟。鲟鱼是极具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亚冷水性鱼类,由其鱼籽制成的鱼籽酱更是享誉国际的高档食品,因此,鲟鱼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养殖 水库网箱 寒冷地区 西伯利亚鲟 冷水性鱼类 技术 养殖品种 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