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浊解毒疏肝方通过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池 孙淑洁 +3 位作者 刘佳 李淙 芦晔 裴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89,共8页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建立VD大鼠模型,通过Longa5级评分法判断神经行为学,Morris水迷宫实验确认造模成功与否,再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3周。给药结束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1β水平,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细胞核固缩,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化浊解毒疏肝方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损伤有所好转,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化浊解毒疏肝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疏肝方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障碍 炎症反应 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志威 宋梦蝶 +6 位作者 毛宇湘 杨静 钱金花 毕建成 张亚秋 王海洋 白海燕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37-3142,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次/d,4片/次。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Gli1)、融合抑制因子(SUFU)、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指标,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胃镜、病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Gli1、SUFU、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呈棕黄色颗粒状。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疗效优于胃复春片,其作用机制与可能与调控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SUFU、CyclinD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化浊解毒通络方 浊毒蕴胃证 机制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 融合抑制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灸治疗方式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芸 范焕芳 +5 位作者 马盼 许绍青 杨柳 金明哲 张明蕊 陈佳琪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88-1794,共7页
背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乳腺癌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信心。目前西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有限,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疗效,然而关于不同针灸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研究较少。目的... 背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乳腺癌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信心。目前西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有限,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疗效,然而关于不同针灸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研究较少。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针灸方式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Medlin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不同针灸方式干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10-31。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检索,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初筛与复筛,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基本资料与数据的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后,运用R 3.6.2、Stata 14.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包含915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治疗组459例,对照组456例。涉及11种干预措施,包括常规治疗、普通针刺、温针、毫火针、西药、针刺+艾条、常规+腹针、常规+温针、常规+针刺、常规+关刺、常规+力动针。各干预措施对患-健侧周径差值的累计概率图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常规+腹针(100.0%)>毫火针(66.4%)>常规+温针(58.2%)>普通针刺(19.0%)>常规治疗(6.5%)。各干预措施对总有效率的SUCRA排序结果显示,毫火针(90.1%)>普通针刺(71.1%)>常规+力动针(67.7%)>温针(62.1%)>常规+温针(57.9%)>针刺+艾条(50.7%)>常规+关刺(48.2%)>常规+针刺(47.7%)>常规+腹针(38.6%)>西药(9.6%)>常规治疗(6.3%)。结论在11种干预措施中,综合总有效率与患-健侧周径差值排序,毫火针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最佳选择,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RCT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淋巴水肿 针灸 网状Meta分析 有效率 周径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肝脾同调、疏运建中”诠释胃癌前状态诊疗教学的创新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伟超 段雨萌 +8 位作者 张柳盟 杜艳茹 白海燕 郎晓猛 娄莹莹 许亚培 贾文文 支政 杨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26-3130,3136,共6页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已于2020年被归类为胃癌前状态,成为一种新的疾病分类。应对疾病谱-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倡导“肝脾同调、疏运建中”的学术观点,创新性丰富“肝浊”的理论,深化了肝郁浊毒论。以病证思维为主线,指导临床实践,确立治...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已于2020年被归类为胃癌前状态,成为一种新的疾病分类。应对疾病谱-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倡导“肝脾同调、疏运建中”的学术观点,创新性丰富“肝浊”的理论,深化了肝郁浊毒论。以病证思维为主线,指导临床实践,确立治疗宜以“握枢持中不忘疏肝,防微杜渐不忘补肾,开门祛邪不忘化浊”为治疗原则,并针对此则,创制基于柴胡疏肝散与平胃散的“新肝脾九味药方”;关注炎-癌转化,实践“长期看病不等于长期吃药,慢病管理不等于慢病治疗”的新型管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状态 疏运建中、肝脾同调 防治 “炎-癌”转化 慢病管理 新肝脾九味药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应用中药复方防治的关键机制和智能诊疗模式研究
5
作者 徐伟超 李博林 +13 位作者 娄莹莹 才艳茹 杜朋丽 孙建慧 张乃霖 刘阳 郭硕 张坤 郎晓猛 白海燕 杜艳茹 支政 刘韦辰 杨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42-3547,3554,共7页
胃癌(GC)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生过程遵循“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炎-癌”转化规律。中医浊毒理论是新时期中医理论创新的典型代表,对“炎-癌”转化病机有新认识,浊毒致病可上调炎症介质... 胃癌(GC)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生过程遵循“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炎-癌”转化规律。中医浊毒理论是新时期中医理论创新的典型代表,对“炎-癌”转化病机有新认识,浊毒致病可上调炎症介质水平,化浊解毒法及其代表方剂香连化浊方通过调节胃内微环境、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有效阻断“炎-癌”转化。多组学分析揭示了胃内微环境的复杂变化,包括代谢物、菌群和免疫功能的紊乱。借助Transformer和Vision Transformer(ViT)等深度学习技术,采集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样本临床病例,分析癌前病变的中西医诊疗多模态、多组学大数据,聚焦“胃内微环境”概念,选取“炎-癌”转化标志物,建立一个胃癌早期智能预警模型,创新中医药防治胃癌的智能诊疗模式;阐释中医药在癌前病变的病证防治、阻断“炎-癌”转化等方面的关键机制,揭示方剂核心成分和作用靶点,为降低胃癌发病率、解读病证诊断科学内涵和智能诊疗传承创新提供理论借鉴和研发启示。通过“数字化发现+定量化验证+智能化应用”方式,实现中医理论指导下,实验基础研究与产品转化研究的双向互动,形成多学科知识关系服务中医特色优势病种现代防控的路径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药 中药复方 防治 关键机制 智能诊疗 癌前病变 “炎-癌”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梗对慢性应激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TPH2和βCaMKII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延红 曹亚飞 +3 位作者 赵亚男 平鑫 张少丹 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48-2751,共4页
目的观察荷梗对慢性应激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其对TPH2和βCaMKII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荷梗高、低剂量组(0.4、0.2 g/kg),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检测糖水偏爱分数、强迫游... 目的观察荷梗对慢性应激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其对TPH2和βCaMKII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荷梗高、低剂量组(0.4、0.2 g/kg),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检测糖水偏爱分数、强迫游泳及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中缝背核TPH2和外侧缰核βCaMKII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荷梗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小鼠糖水偏爱分数增加(P<0.01),荷梗高、低剂量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强迫游泳潜伏期增长(P<0.05,P<0.01);小鼠在中央区累计行走距离及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增长,反复进入中央区的次数增多(P<0.05,P<0.01);脑内TPH2的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βCaMKII的免疫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荷梗可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可能与下调脑内βCaMKII的表达、提高TPH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梗 抑郁症 TPH2 βCaMKII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启泉基于“通调脾胃安五脏”论治痤疮经验
7
作者 李星 张乃霖 +4 位作者 薛田雨 王雅倩 曹桦 张霞 刘启泉 《辽宁中医杂志》 2025年第9期25-28,共4页
介绍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基于“通调脾胃安五脏”论治痤疮的经验。刘启泉教授认为根据个体差异、所处环境、发病年龄等不同,痤疮发病在脾胃湿热核心病机基础上常兼有肺失宣肃或心火亢盛或肝气郁滞。刘教授创立健脾消痤方,旨在健脾清热... 介绍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基于“通调脾胃安五脏”论治痤疮的经验。刘启泉教授认为根据个体差异、所处环境、发病年龄等不同,痤疮发病在脾胃湿热核心病机基础上常兼有肺失宣肃或心火亢盛或肝气郁滞。刘教授创立健脾消痤方,旨在健脾清热化湿,治疗痤疮在核心病机基础上常用主方配合宣肺清肺、清心通络、疏肝清肝。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机升降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对痤疮尤为重要。脾胃充则五脏受荫,机体得健,反之,脾胃虚而五脏失调,导致痤疮的发生或加重。刘启泉教授在临证遣方用药时,谨守“通调脾胃安五脏”理论,疗效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通调脾胃安五脏 名医经验 刘启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