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通过核因子κB缓解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
1
作者 曹雪峰 赵亮 +4 位作者 刘旭东 刘汉成 董天鑫 罗艾静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缓解阿霉素(Adr)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Dex组,取心肌织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大鼠原代...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缓解阿霉素(Adr)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Dex组,取心肌织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及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肺癌细胞系H226、胃癌细胞系AGS和膀胱癌细胞系5637,并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Dex组、Dex组、Adr+Dex+NF-kBi组,进行CCK-8实验、免疫荧光染色、活性氧(ROS)含量检测。结果Adr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生成增加,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Adr+Dex组心肌细胞形态改善,细胞活性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生成减少,Adr+Dex组NF-κB表达显著增加。Adr+Dex+NF-kBi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且ROS生成增加。Adr组肿瘤细胞活性降低,与Adr+Dex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ex不影响Adr的化疗效果,可能通过调节NF-κB改善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及减少ROS生成,减轻Adr诱导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阿霉素 核因子ΚB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3通过激活自噬抑制焦亡促进脓毒症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2
作者 丛岩 王培 +1 位作者 孙志德 于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4-689,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促进脓毒症脑损伤(SAE)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SAE组和SAE+NT-3组,每组8只。采用大鼠脑损伤行为学评分评估脑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NT-3、s100β、...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促进脓毒症脑损伤(SAE)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SAE组和SAE+NT-3组,每组8只。采用大鼠脑损伤行为学评分评估脑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NT-3、s100β、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分成Normal组、脂多糖(LPS)组、LPS+NT-3组、LPS+NT-3+3-MA组和LPS+NT-3+Compound C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LC3B、NLRP3、ASC、AMPK、p-AMPK、mTOR、p-mTOR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caspase-1表达。结果与第1天相比,脓毒症大鼠脑组织NT-3表达在第2~3天逐渐增多(P<0.05);与SAE组相比,SAE+NT-3组神经功能评分上升,IL-1β、S100β、caspase-1在第1~2天表达水平下降,自噬水平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LPS组相比,LPS+NT-3组caspase-1在1~3 h表达水平下降,自噬水平升高(均P<0.05);与LPS+NT-3相比,LPS+NT-3+3-MA组NLRP3、ASC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1阳性细胞增多(均P<0.05),LPS+NT-3+Compound C组p-AMPK减少,p-mTOR增多,自噬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NT-3经AMPK/mTOR信号通路在SAE早期激活自噬,清除焦亡激活蛋白NLRP3、ASC,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脑损伤 自噬 焦亡 神经营养因子3 神经元 焦亡激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时间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的影响
3
作者 肖俐 罗淑敏 +3 位作者 徐芳 路鹏鹏 邢恩鸿 李伟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947,共7页
目的明确培养时间对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CD80、MHC-Ⅰ、MHC-Ⅱ)的影响,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再加入肿瘤坏死... 目的明确培养时间对树突状细胞及其外泌体免疫相关膜蛋白(CD80、MHC-Ⅰ、MHC-Ⅱ)的影响,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蛋白印迹法和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对外泌体进行鉴定;Amnis量化成像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树突状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外泌体膜上免疫相关蛋白CD80、CD11c、MHC-Ⅰ、MHC-Ⅱ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第5天后,约50%以上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CD11c、MHC-Ⅰ、MHC-Ⅱ,第13天达最高水平,其中CD80阳性率为(97.29±0.63)%,CD11c阳性率为(92.31±1.18)%,MHC-Ⅰ阳性率为(97.91±0.49)%,MHC-Ⅱ阳性率为(97.91±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3天后逐渐减少,至第30天,仍有约80%的树突状细胞表达MHC-Ⅰ和MHC-Ⅱ免疫分子。外泌体膜上CD80、CD11c、和MHC-Ⅱ表达水平以第5天最高,然后随培养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除外MHC-Ⅰ分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小鼠树突状细胞表达较高的免疫相关膜蛋白,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可长时间稳定维持。其分泌的外泌体表面也携带有丰富的免疫相关膜蛋白,但树突状细胞与外泌体膜表面的免疫相关蛋白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免疫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