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蜡与柽柳抗盐碱性特性研究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白蜡和柽柳是2种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的植物,广泛分布于盐碱地区。它们在盐碱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能通过调节渗透压、积累相容性物质、增强抗氧化能力等方式抵御盐碱胁迫。研究白蜡与柽柳抗盐碱性特性,不仅有助于揭示植... 白蜡和柽柳是2种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的植物,广泛分布于盐碱地区。它们在盐碱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能通过调节渗透压、积累相容性物质、增强抗氧化能力等方式抵御盐碱胁迫。研究白蜡与柽柳抗盐碱性特性,不仅有助于揭示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还能为盐碱地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1白蜡与柽柳在盐碱地中的适应性研究1.1实验设计与方法1.1.1实验材料与场地选择实验材料与场地选择是本研究的重要基础,实验材料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蜡和柽柳幼苗,均来自同一苗圃以确保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白蜡幼苗株高为30~40cm,柽柳幼苗株高为20~30cm,实验前在温室中培养2周以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柽柳 白蜡 生理生化适应机制 抗盐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一次性施入对酸枣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朱英 孙聪 +2 位作者 刘平 刘志国 刘孟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6,123,共7页
以酸枣容器苗为试材,通过对比酸枣容器苗在不同缓释肥施用量下的生长状况,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酸枣容器育苗的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条件下,酸枣容器苗在生长、生理及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酸枣容器苗为试材,通过对比酸枣容器苗在不同缓释肥施用量下的生长状况,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酸枣容器育苗的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条件下,酸枣容器苗在生长、生理及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年施肥量75 g/袋时,酸枣苗综合表现最好。与CK 1相比,施用缓释肥可显著促进苗木生长,株高增加7.26%~29.53%,地径增加10.28%~20.46%,二次枝数量增加1.06%~26.46%,最长二次枝长度增加1.24%~14.40%。除地径外,其余3个指标均随施肥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在年施肥量75 g/袋时,各个指标达最高。与CK 1相比,苗木根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总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3.81%、53.81%、60.85%、82.08%、50.73%、56.82%、53.12%,且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本研究表明,以缓释肥年施用量75 g/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容器苗 缓释肥 叶绿素含量 苗高 根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叶黄化皱缩病发生栗园土壤元素含量与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新如 史文石 +8 位作者 陈荣荣 赵悦 朱景乐 林彩丽 贾云霞 刘海涛 滕仁艳 江泽平 史胜青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板栗叶片黄化皱缩病(俗称“小叶病”)已鉴定为植原体病害,近年在燕山地区部分栗园发病严重到整株不结实,威胁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拟通过对发病栗园土壤元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病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 【目的】板栗叶片黄化皱缩病(俗称“小叶病”)已鉴定为植原体病害,近年在燕山地区部分栗园发病严重到整株不结实,威胁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拟通过对发病栗园土壤元素含量和酶活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病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病核心区发病0年(未发病)、2~6年和8年以上栗园和远离区栗园的土壤样品,测定24个土壤元素含量和5个土壤酶活性指标,并选定22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最小数据集,对不同发病年限栗树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与未发病栗树土壤相比,发病8年以上的pH值降低6.36%(分别为5.82和5.45),而发病2~6年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53.48%和111.12%(分别为50.17和77.00 mg·kg^(-1),133.85和282.59 mg·kg^(-1)),与发病2~6年栗树土壤相比,发病8年以上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5.01%和33.44%(分别为15.51和10.08 mg·kg^(-1),282.59和188.09 mg·kg^(-1))。微量元素中,与未发病土壤相比,发病土壤硼、锰和锌含量分别提高15.21%、34.64%和20.59%(分别为86.76和99.96 mg·kg^(-1),780.19和1050.41 mg·kg^(-1),114.85和138.50 mg·kg^(-1)),而重金属元素中仅发病8年以上的土壤中铅含量提高22.94%(分别为38.44和47.26 mg·kg^(-1)),其他元素中发病2~6年和8年以上的钠含量分别降低19.17%和19.49%(分别为21.96、17.75和17.68 mg·kg^(-1)),发病2~6年的钛含量提高18.61%(分别为3969.89和4708.58 mg·kg^(-1))。土壤酶活性中,与未发病栗树土壤相比,发病2~6年和8年以上的过氧化氢酶提高102.27%和101.14%(分别为0.88、1.78和1.77 mg·d^(-1)·g^(-1)),发病2~6年的蔗糖酶和发病8年以上的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92.88%和157.89%(分别为27.53和53.10 mg·d^(-1)·g^(-1),0.19和0.49 mg·d^(-1)·g^(-1))。【结论】燕山地区叶黄化皱缩病栗园土壤元素(钾、速效钾、碱解氮、锰、锌、硼、钛、铅)平衡受到破坏,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与当地常年不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黄化皱缩病 土壤元素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