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S1-JAK2-STAT3信号通路在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梅 辛立建 +4 位作者 陈丽萍 田慧杰 刘瑞春 郭力 檀国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SOCS1-JAK2-STAT3通路在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多发性硬化(MS)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对比AG490干预组、EAE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小鼠发病情况,各组发病初期和发病高峰期胸腺组织H... 目的:探讨SOCS1-JAK2-STAT3通路在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多发性硬化(MS)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对比AG490干预组、EAE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小鼠发病情况,各组发病初期和发病高峰期胸腺组织HE染色,及胸腺中IL-17、RORγt、SOCS1及p-STAT3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表达。结果:AG490干预组发病时间迟于EAE组(P<0.05),其高峰期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EAE组(P<0.05),AG490干预组胸腺组织中IL-17、RORγt、SOCS1及p-STAT3的表达与EAE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发病高峰期均较发病初期含量增高(P<0.05)。结论:①AG490可以通过抑制SOCS1-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特异性免疫应答,减少炎症反应。②SOCS1-JAK2-STAT3信号通路在EAE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胸腺 ROR-yt IL-17 SOCS1 P-STAT3 AG4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黄松波 吕秀东 +4 位作者 董爱勤 窦荣花 刘凤珍 宋宏颖 冯丽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 :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重度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 1例 ,康复组 5 7例 ,对照组 44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 目的 :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治疗对重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重度瘫痪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 1例 ,康复组 5 7例 ,对照组 44例。在残损和残疾两个水平上评测患者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初次评测的各主要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末次评测的运动功能的FMA上肢、FMA下肢、FIM -ADLs、FIM -Mobility和FIM每周增加值的结果 ,对照组分别为 11.36± 11.89、12 .91± 9.13、2 5 .45± 8.0 2、9.84± 8.49、2 6 .14± 10 .0 3和 4.82± 4.5 6 ,康复组分别为 2 7.6 8± 2 0 .91、2 0 .0 4± 9.2 2、31.96± 10 .41、15 .6 7± 8.19、2 8.5 6± 9.31和 8.93± 5 .2 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主动性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重度瘫痪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康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松波 刘凤珍 +4 位作者 宋宏颖 窦荣花 董爱勤 吕秀东 冯丽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康复组55例,对照组51例。采用FMA评测法中的关节疼痛的方法评测疼痛,同时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在沧州市两所二级医院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康复组55例,对照组51例。采用FMA评测法中的关节疼痛的方法评测疼痛,同时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4周时的异同点。结果:在末次评测时,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出现疼痛,而康复组只有2例患者出现疼痛(P<0.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脑卒中后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针法配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捷 李宝栋 +9 位作者 张世亮 王宁宁 于文武 孙维明 孙喜凤 王海霞 刘林林 王占强 高青青 时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组、调神针法组、黛力新组,每组30例。调神针法组采用调神针法治疗,选用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等穴,1次/d,每周5次;黛力新组... 目的:观察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组、调神针法组、黛力新组,每组30例。调神针法组采用调神针法治疗,选用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等穴,1次/d,每周5次;黛力新组口服盐酸氟西汀(黛力新)治疗,3粒/次,3次/d;综合组采用调神针法治疗加口服黛力新,方法同调神针法组和黛力新组。3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3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调神针法组的83.3%(25/30)及黛力新组的80.0%(24/30)。3组治疗4周、12周、24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综合组在治疗后各时点均低于其他2组(均P<0.05);调神针法组在治疗4周、12周后与黛力新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24周后HAMD评分低于黛力新组(P<0.05)。综合组出现不良反应者2例,黛力新组6例,调神针法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调神针法治疗联合口服黛力新治疗,在临床疗效、抑郁状态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口服黛力新治疗和单纯调神针法治疗。单纯调神针法治疗虽然在临床疗效方面与单纯黛力新治疗没有显著差异,但远期HAMD评分方面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纯黛力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调神针法 针刺疗法 黛力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立坡 赵婷玉 +1 位作者 段建钢 吉训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247,共6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与缺血性卒中有所不同,制备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过程和选择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大部分动物模型仅能完成短期观察,不适用于长期研究且不能较好地模拟人类颅内静脉窦...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与缺血性卒中有所不同,制备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过程和选择治疗策略。然而,目前大部分动物模型仅能完成短期观察,不适用于长期研究且不能较好地模拟人类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过程。本文拟通过对不同类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优缺点、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为研究一种成功率和拟合度较高的新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奠定理论基础,并明确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疾病模型 动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志香 吕秀东 +2 位作者 刘凤珍 张志恒 王智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64-265,共2页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杨志香,吕秀东,刘凤珍,张志恒,王智勇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虽然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临床经验表明现代康复医疗能提...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杨志香,吕秀东,刘凤珍,张志恒,王智勇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虽然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临床经验表明现代康复医疗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残疾。我们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早期康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义 杨丽华 +1 位作者 王艳玲 马媛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67-2870,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结局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为预防脑卒中复发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9... 目的比较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结局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为预防脑卒中复发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进行颅内动脉狭窄扫描,飞行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重建并确定血管结构和动脉狭窄位置。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药物治疗组(37例)和血管内治疗组(32例),分别采用药物治疗或血管内支架植入。于术后1、2、3、6个月随访,记录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患者。随访1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无脑卒中、再狭窄发生,药物治疗组发生脑卒中、再狭窄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随访6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脑卒中总发生率、再狭窄总发生率分别为0、12.5%(4/32),药物治疗组脑卒中总发生率、再狭窄总发生率分别为16.2%(6/37)、35.1%(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3,P=0.017;χ~2=4.735,P=0.030)。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6个月后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动脉硬化 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单元病区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建坤 《中国健康教育》 2004年第12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 了解卒中单元病区里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 通过对卒中单元病区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全面了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内容和方式。结果 卒中患者对康复计划的需求率高达 98% ,对心理问题的健康需求率最低 ,为 69%。结论... 目的 了解卒中单元病区里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 通过对卒中单元病区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全面了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内容和方式。结果 卒中患者对康复计划的需求率高达 98% ,对心理问题的健康需求率最低 ,为 69%。结论 为了提高卒中单元的工作质量 ,满足患者需求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病区 健康教育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合并责任动脉漂浮血栓患者的诊治思考
9
作者 肖立坡 赵婷玉 +1 位作者 吉训明 段建钢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1病例介绍1.1急性脑梗死诊治患者男性,52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2019年1月21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入院前3 h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侧持物掉落,左下肢不能站立及行走,伴头痛,右侧额部为著,恶心呕吐2... 1病例介绍1.1急性脑梗死诊治患者男性,52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2019年1月21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入院前3 h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侧持物掉落,左下肢不能站立及行走,伴头痛,右侧额部为著,恶心呕吐2次,无意识障碍。急诊头颅CT(2019-01-21)显示:右侧半卵圆中心低密度缺血灶(图1)。经评估后予阿替普酶0.9 mg/kg右侧半卵圆中心缺血灶(箭头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转化 漂浮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