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及血浆中白介素-17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白玉明 张海森 +4 位作者 刘畅 靳胜利 苏柯 刘颖 吕志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9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OA)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后血浆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因膝关节OA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30例膝关...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OA)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后血浆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因膝关节OA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30例膝关节正常的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之前及注射治疗之后1、4、8、12周抽取肘部静脉血液及患侧膝关节滑液,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量血浆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对照组抽取肘部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后8周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IL-17含量为(2.4±1.7)pg/m L。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玻璃酸钠治疗前浆IL-17含量显著增高(P<0.05);试验组患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后8周内各时间点IL-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IL-17含量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IL-17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可在治疗后8周内显著改善膝关节OA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IL-17水平,但治疗后12周临床疗效基本消失,体内IL-17水平也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骨关节炎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海森 刘畅 +4 位作者 梁东启 王怀良 裴宝静 刘辉 刘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于跟骨后内侧及载距突前侧约1 cm置入骨折远侧端外固定钉,于踝前内侧做有限切口,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后,采用螺钉固定。手术4周后每周1次放松外架,锻炼踝关节屈伸活动。通过分析围术期数据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8.6±1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1.5±78.6)mL,平均住院时间(14.2±2.8)d。2例(10.5%)术后发生腓骨切口周围浅表炎性反应,1例(5.3%)术后并发外固定钉道感染,经处理后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出现。围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8%。病例获得13~1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见复位丢失情况。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Lowa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化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Maryland评分,总体优良率为84.2%。结论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前突 外固定架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术后白介素-17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玉明 张海森 +5 位作者 刘畅 靳胜利 王文杰 刘颖 张艳平 吕志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因内侧间室KOA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30例膝...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因内侧间室KOA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30例膝关节正常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抽取肘部静脉血液以及患侧膝关节滑液,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量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对照组抽取肘部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均获至少18个月随访。断端愈合后测量股胫角平均为(168.6±3.4)°。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和K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血清IL-17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IL-1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各时间点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可显著改善内侧间室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IL-17水平,但不能恢复至健康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截骨术 膝骨关节炎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术后白介素-17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海森 白玉明 +4 位作者 刘畅 靳胜利 苏珂 刘颖 吕志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8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OA)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血浆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膝关节伴发内侧半月板损伤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关节镜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以30例膝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OA)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血浆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膝关节伴发内侧半月板损伤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关节镜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以30例膝关节正常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液以及患侧膝关节滑液,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量血浆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对照组抽取肘部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前血浆IL-17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血浆IL-1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可显著改善膝骨关节OA伴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IL-17水平,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骨关节炎 半月板损伤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治疗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森 刘畅 +4 位作者 梁东启 王怀良 裴宝静 刘辉 刘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5期84-87,共4页
目的考察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考察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的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伴有腓骨远端骨干骨折,且胫腓骨远端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术中于跟骨后内侧及载距突前侧约1 cm置入骨折远侧端外固定钉,采用后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腓骨骨折。术后4周开始训练踝关节屈伸,每周放松外架1次。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数据。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术后随访,临床疗效的评价采用Maryland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2.6±2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9.5±28.6)mL,平均住院时间(9.2±2.9)d。术后出现腓骨切口浅表炎性反应1例(2.8%),外固定钉道感染1例(2.8%),经相应处理后均愈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总体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6%。所有病例均经术后18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无复位丢失出现。患者Lowa踝关节评分与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Maryland评分的整体优良率为88.9%。结论跟骨前突置钉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技术在AO/ASIF-43 A3型胫骨远端骨折损伤早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临床疗效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手术 跟骨前突 外固定架 胫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