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下静脉呼吸变异度对老年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瞿敏 刘天琳 +5 位作者 于丽丽 李婧 张秀青 杨强 缴宝杰 茅顺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中锁骨下静脉呼吸变异度(SCV-CI)评估老年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3例,男43例,女20例,年龄65~82岁,ASAⅠ或Ⅱ级,心功能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中锁骨下静脉呼吸变异度(SCV-CI)评估老年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3例,男43例,女20例,年龄65~82岁,ASAⅠ或Ⅱ级,心功能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0.4 ml·kg-1·min-1,输注总量7 ml/kg,将扩容后每搏量增加值(ΔSV)≥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15%的患者纳入无反应组。分别于扩容即刻和扩容后3 min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超声测量吸气末与呼气末锁骨下静脉内径和下腔静脉内径,记录超声测量时间,并计算SCV-CI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C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有33例(52.4%)患者纳入有反应组。扩容前后SCV-CI与IVC-CI呈正相关(r=0.804,P<0.05),SCV-CI诊断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34,界值≥25.9%时,敏感度95.6%,特异度81.3%。IVC-CI诊断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93,界值≥33.7%时,敏感度93.7%,特异度88.7%。结论锁骨下静脉呼吸变异度诊断容量反应性的效能低于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但可作为下腔静脉超声检查不便时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超声测量 容量反应性 中心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瞿敏 茅顺洪 +5 位作者 缴宝杰 史丹丹 杨强 刘香阁 马志红 李慧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组(V组)和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组(Mp1,Mp_2,Mp_3组)。C组不行机械通气,自然呼吸空...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组(V组)和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组(Mp1,Mp_2,Mp_3组)。C组不行机械通气,自然呼吸空气; V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吸入氧浓度为21%; Mp1,Mp_2,Mp_3组:机械通气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Mp 2,10,30 mg·kg^(-1)。于插管即刻,机械通气1,2和4 h(t1-4)时采集股动脉血样,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4 h后放血处死大鼠,检测肺通透指数(LPI)与肺湿干重(W/D)比;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和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水平,计算p-p38MAPK/p38MAPK比值;采用RT-PCR法测定AQP5 mRNA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计算肺泡损伤率(IAR)。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Mp1组OI降低,肺组织W/D比、LPI和IAR升高(P<0.05),p-p38MAPK表达水平和p-p38MAPK/p38MAPK比值升高(P<0.05),AQP5和AQP5 mRNA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Mp_2和Mp_3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Mp_2和Mp_3组OI升高,肺组织W/D比、LPI和IAR降低(P<0.05),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和p-p38MAPK/p38MAPK比值下降(P<0.05),AQP5和AQP5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Mp_2和Mp_3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_2和Mp_3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V组减轻。结论 Mp可减轻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上调AQP5表达有关,中等剂量甲泼尼龙为较合适的肺保护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肺损伤 机械通气相关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水通道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肱动脉峰流速差值对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瞿敏 于莉莉 +3 位作者 李婧 张秀青 刘天琳 常玉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产妇不同体位肱动脉峰流速的变化,探讨其预测腰麻后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on syndrome,SHS)的有效性。方法拟在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的单胎产妇,ASAⅠ或Ⅱ级,根据腰麻后是否发生SHS(上肢SBP下降30 mm H...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产妇不同体位肱动脉峰流速的变化,探讨其预测腰麻后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on syndrome,SHS)的有效性。方法拟在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的单胎产妇,ASAⅠ或Ⅱ级,根据腰麻后是否发生SHS(上肢SBP下降30 mm Hg或下降至80 mm Hg以下)分为SHS组和非SHS组。记录麻醉前仰卧位与左侧卧位的HR、SBP、DBP,同时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并计算变换体位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Δ),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腰麻后发生SHS的预测作用。结果纳入196例产妇,有89例(45.4%)腰麻后发生了SHS。SHS组ΔSBP、ΔDBP、肱动脉峰流速最小值差值(ΔVpmin)、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差值(ΔΔVp)明显高于非SHS组(P<0.05),ΔSBP、ΔDBP、ΔVpmin、ΔΔV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95%CI 0.575~0.846)、0.573(95%CI 0.419~0.727)、0.948(95%CI0.895~0.987)、0.864(95%CI 0.770~0.958),诊断界值分别为17.5 mm Hg、7.6 mm Hg、17.8 cm/s、13.1%。结论产妇不同体位下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差值可有效预测腰麻后SHS的发生,其中ΔVpmin≥17.8 cm/s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体位 肱动脉峰流速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