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尿酸水平对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国涛 赵红英 董爱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3731-37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预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6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将其分为>75%组(n=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预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6例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将其分为>75%组(n=161)、51%~75%组(n=167)、25%~50%组(n=163)、<25%组(n=165)。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情况、生化指标[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观察时间截至2015-12-31。结果 4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率、血清尿酸水平、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183、0.099,P值分别为<0.001、0.002)。截至观察终点,共出现全因死亡患者170例,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患者109例。4组患者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100、16.898,P值分别为<0.001、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水平是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因死亡[RR=1.023,95%CI(1.018,1.028)]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致死[RR=1.011,95%CI(1.008,1.014)]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无神经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密切相关,且高血清尿酸水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尿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 被引量:16
2
作者 左凤同 刘辉 +3 位作者 吴慧君 刘洁琼 苏娜 董爱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59-2561,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因缺血性卒中且伴颅内外血管狭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因缺血性卒中且伴颅内外血管狭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卒中复发率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9.8%、28.3%,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短期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没有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管狭窄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多导睡眠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洁琼 王丽平 +5 位作者 沈扬 冬雪川 张纯 古雅兰 杜晨 宋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6-541,共6页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3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NTG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3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NTG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rr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其中伴MCI者16例(伴MCI组),不伴MCI者19例(不伴MCI组)。结果 PSQI显示伴MCI组中有睡眠障碍者占43.8%(7/16例),其PSQI总分高于不伴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MCI组患者睡眠效率正常,且优于伴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G显示伴MCI组患者87.5%(14/16)存在PSG睡眠结构紊乱。伴MCI组较不伴MCI组NREM期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MCI组NTG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睡眠结构紊乱、尤其是NREM期N3期睡眠时间的缩短与NTG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叶癫痫小鼠模型中癫痫危险程度与海马区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4
作者 杨国涛 赵红英 +1 位作者 庞胤 董爱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64-2468,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边缘叶癫痫小鼠模型,并通过基因及药物手段改变小鼠体内尿酸的水平,从而探讨小鼠海马区尿酸水平与其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实验材料为正常雄性小鼠C57BL/6和变异C57BL/6小鼠,变异小鼠包括尿酸酶基因敲入(UOx-OE)以及基因敲除... 目的通过建立边缘叶癫痫小鼠模型,并通过基因及药物手段改变小鼠体内尿酸的水平,从而探讨小鼠海马区尿酸水平与其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实验材料为正常雄性小鼠C57BL/6和变异C57BL/6小鼠,变异小鼠包括尿酸酶基因敲入(UOx-OE)以及基因敲除(UOx-KO)两种类型;实验分组主要包括正常C57BL/6小鼠(CTR)、海人酸(KA)处理小鼠(KA组)、KA结合别嘌呤醇处理小鼠(All组)、KA处理UOx-KO小鼠(KA+KO组)及KA处理UOx-OE小鼠(KA+OE组);实验时,记录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达到癫痫时经历的时间、癫痫持续时间;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小鼠脑部海马区的透析液,并运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情况下透析液中尿酸的含量;比较不同分组之间癫痫小鼠的海马区尿酸水平、癫痫情况、癫痫潜伏期以及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分组包括正常及变异的C57BL/6小鼠各24只,至实验结束,仅All组处理小鼠死亡1只;经KA处理后,小鼠出现癫痫症状;与KA组相比,KA结合别嘌呤醇处理后,小鼠海马区透析液中尿酸水平下降,小鼠全身性癫痫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A组相比,KA处理UOx-KO小鼠后,小鼠海马区透析液尿酸水平、癫痫潜伏期以及小鼠全身性癫痫次数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A组相比,KA处理UOx-OE小鼠后,癫痫潜伏期、持续时间、小鼠部分以及全身性癫痫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海马区尿酸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小鼠癫痫的病情,提示尿酸及其信号通路可作为治疗癫痫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人酸 别嘌呤醇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